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
古人谈读书25古人谈读书囊萤映雪点击图片观看视频囊萤映雪点击图片字词识记读一读耻chǐ矣yǐ岂qǐ识zhì字词识记读一读耻chǐ矣yǐ岂qǐ识zhì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写一写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写一写仔细观察下列两组字,说说它们的区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岂、窥、皆耻、诲、谓、诵、恒、缺仔细观察下列两组字,说说它们的区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岂、窥、课文品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一课文品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助读资讯《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助读资讯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聪敏。喜好。以……为耻。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句意: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聪敏。喜好。以……为耻。朗读课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智”,智慧。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
句意: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记住满足。教诲。句意: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
么内容?2.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
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3.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道理?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待知识的态度
学习态度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更多的“未知”为“已知”。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一说它们揭示的道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要持之以恒。(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一说它们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等。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曾经。朗读课文,疏通文义。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经。朗读课文,疏通文义。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随意。
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漫浪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随意。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要紧、重要。
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难道、怎么。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要紧、重要。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心到最急。
1.朱熹认为读书有哪“三到”?其中哪一到是最重要的?心到、眼到、口到。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心到最急。1.朱熹认为读书有哪“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最急”
2.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的重要性的?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假设因果推断反面反问心不到记不能久眼不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作者简介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句意: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泛指知识阶层。恒心。
恒句意: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下等,劣等。句意:有志气就决不甘心居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一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句意:有恒心的人就绝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句意:有恒心的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曾国藩提出读书人读书要具备哪些条件?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志气见识恒心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曾国藩提出读书人读书要具备哪2.“志”“识”“恒”分别对读书人有哪些重要性?有志则不甘心居下游。志恒有恒者则无不成之事。有识则知学问无尽。识2.“志”“识”“恒”分别对读书人有哪些重要性?有志3.曾国藩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是什么?河伯观海(盲目自大)(目光短浅)井蛙窥天阐述读书人要有见识的道理。3.曾国藩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是什么?河伯观海(目光短浅)井蛙
比较阅读一主要内容春秋朱熹重点句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宋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者(出处)朝代读书态度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二读书方法清代曾国藩三《论语》比较阅读一主要内容春秋朱熹重点句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宋代课文主题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课文主题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了我们一拓展发散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战国]孟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北宋]苏轼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南宋]朱熹拓展发散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部部书籍背熟。◎鲁迅“五到法”:“五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其中“手到”是指边读书边做笔记;“脑到”是指善于动脑,勤思考,多分析。名人读书的方法◎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陶渊明“会意”读书法: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观其大略”是指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陶渊明“会意”读书法: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课堂练习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敏而好(hàohǎo)学,不耻下问。·√
2.心既到矣(yǐnǐ)。·√
3.如井蛙之窥(ɡuīkuī)天。·√课堂练习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1.敏而好1.敏而好学。()A.优点多B.喜好C.容易2.学而不厌。()A.满足B.厌烦C.憎恨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A.流动B.流水C.等级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BAC···1.敏而好学。()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1.知之为知之,不课后习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课后习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朗读指导:朗
背诵指导:背诵文言文,应先把译文记住,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还可以结合句式特点或者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背诵指导:背诵文言文,应先把译文记住,再根据译文背诵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指导:理解全文的大意要从整体入手,先将课文读通读熟,再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文言文的语法特点结合起来,理解全文大意。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指导:理解全文的
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效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
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我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课外练习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与同学交流并分享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课外练习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谢观看感谢观看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461.学写生字,读准课文。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见解,并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本课目标1.学写生字,读准课文。本课目标47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48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字元晦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字元晦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49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近1500封50
如果智慧是成功的彼岸,读书恰似一叶扁舟,满载希望与你共同驶向前方;如果智慧是快乐的门扇,读书是一门钥匙,打开心灵伴你成长……读书是这样的重要,可怎样读书才是会读书?古人教给我们许多读书的方法,来一起看看吧。如果智慧是成功的彼岸,读书恰似一叶扁舟,满载希望与你51(chǐ)(juàn)(yǐ)(zhì)(qǐ)(fān)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诲人不倦
心即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曾国藩
(chǐ)(juàn)(yǐ)(z52耻诲谓诵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岂恒窥皆缺
héng
kuī
jiē
quē耻诲谓诵chǐhuìwèi53耻
不要写成“上”耻辱因为你不读书,所以你不知道无知是一种耻辱。chǐ
耻不要写成“上”耻辱因为你不读书,所以你不知道无知是一种耻54诲注意区分“悔”“晦”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毛主席huì诲注意区分“悔”“晦”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毛主席55岂qǐ不要写成“已”岂止是不好,他对待动物让人毛骨悚然。岂止岂qǐ不要写成“已”岂止是不好,他对待动物让人毛骨悚然。岂止5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古人谈读书一《论语》zhīzhìhuìchǐ我能读流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古人谈读书一《论语》zhīzhìhu57敏:勤勉。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会解释词敏:勤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会解释词58知:知道。为:就是。知:同“智”,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会解释词知: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会解释词59默:默默地。识:记住,读zhì。厌:满足。悔:教诲。倦:疲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我会解释字词默:默默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我会解释字词60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我会译句子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6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勤勉好学,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问,包括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悟一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勤勉好学,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问,包括6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书的智慧就是实事求是。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悟一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书的智慧就是实事求是。坚持6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读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读书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悟一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读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64古人谈读书二《朱熹: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wèisòngqǐ我能读通顺古人谈读书二《朱熹: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65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余:我。尝:曾经。谓:说。我会解释词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余:我。我会解释词66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既:既然。漫浪:随意。亦:也。我会解释词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67矣:语气词,相当于
“了”。岂:难道。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我会解释词矣:语气词,相当于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68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我会译句子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69读书是一个专心致志的过程,应坚持心到、眼到、口到。不能随意阅读,要用心阅读,思想集中了,眼就会会看仔细,嘴就会读不正确。悟一悟读书是一个专心致志的过程,应坚持心到、眼到、口到。不能随意阅70你会翻译吗?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你会翻译吗?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把所学的知识默7125.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25.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72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见解,并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本课目标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本课目标7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古人关于读书的文章,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它们分别告诉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古人关于读书的文章,你能试着背一74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我能读顺畅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75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盖:表推测,大概。士人:读书人。志:志向。识:学识。恒:恒心。我会解释词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盖:表推测,76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下流:下等、劣等。自:自我。如:如果。窥:看。恒:持之以恒。我会解释词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77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我会译句子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78
志向、见识、恒心这三条都是士人读书所必须的条件,缺一不可。因有志向而向上;因有见识而学无止境;因有恒心而没有成不了的事情。悟一悟志向、见识、恒心这三条都是士人读书所必须的7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好问实事求是勤学而不满足一、《论语》古人读书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问实事求是勤学而不满足一、《论语》古人80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8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二、《朱熹:读书有三到》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古人读书方法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82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也不好。但勤能补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记住它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彻底弄懂才肯罢休。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心到”——勤能补拙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83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三、《曾国藩:第一要有志》古人读书方法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84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志向、见识、恒心”——划粥断齑(jī)”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85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志向、见识、恒心”——划粥断齑(jī)”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86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古人从不同的角度读书总结出来的方法和心得。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读书方法,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总结。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古人从不同的角度读书总结出来的方87古人谈读书好问、诚实、不满足心到、眼到、口到有志、有识、有恒古人谈读书好问、诚实、不满足心到、眼到、口到有志、有识、有恒881.翻译这句话:“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1.翻译这句话:“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892.这些都是关于读书的名言,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2.这些都是关于读书的名言,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业精于勤,901.用1.2.3.标示自然段的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2.圆圈“”或者黑点“.”标示精警之处。
3.直线“——”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
。
4.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
圈点勾画阅读法1.用1.2.3.标示自然段的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2.圆915.叹号“!”表示强调
。
6.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批注疑问。
7.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划分。
8.双横线“=”画在中心句下,便于理清结构。
圈点勾画阅读法5.叹号“!”表示强调
。
6.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92批注的内容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注释:遇到难懂的字词,查工具书弄明白并写在书的空白处,便于记忆。提要:用精练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上,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便于复习。批注阅读法批注的内容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批注阅读法93批语和警语:读书时产生的感想、疑问,随时记在空白处。发现重要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可使自己注意力集中。批注阅读法批语和警语:批注阅读法9425
古人谈读书25古人谈读书囊萤映雪点击图片观看视频囊萤映雪点击图片字词识记读一读耻chǐ矣yǐ岂qǐ识zhì字词识记读一读耻chǐ矣yǐ岂qǐ识zhì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写一写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写一写仔细观察下列两组字,说说它们的区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岂、窥、皆耻、诲、谓、诵、恒、缺仔细观察下列两组字,说说它们的区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岂、窥、课文品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一课文品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助读资讯《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助读资讯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聪敏。喜好。以……为耻。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句意: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聪敏。喜好。以……为耻。朗读课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智”,智慧。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
句意: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记住满足。教诲。句意: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
么内容?2.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
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3.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道理?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待知识的态度
学习态度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更多的“未知”为“已知”。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一说它们揭示的道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要持之以恒。(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一说它们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等。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曾经。朗读课文,疏通文义。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经。朗读课文,疏通文义。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随意。
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漫浪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随意。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要紧、重要。
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难道、怎么。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要紧、重要。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心到最急。
1.朱熹认为读书有哪“三到”?其中哪一到是最重要的?心到、眼到、口到。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心到最急。1.朱熹认为读书有哪“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最急”
2.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的重要性的?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假设因果推断反面反问心不到记不能久眼不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作者简介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句意: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泛指知识阶层。恒心。
恒句意: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下等,劣等。句意:有志气就决不甘心居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一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句意:有恒心的人就绝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句意:有恒心的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曾国藩提出读书人读书要具备哪些条件?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志气见识恒心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曾国藩提出读书人读书要具备哪2.“志”“识”“恒”分别对读书人有哪些重要性?有志则不甘心居下游。志恒有恒者则无不成之事。有识则知学问无尽。识2.“志”“识”“恒”分别对读书人有哪些重要性?有志3.曾国藩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是什么?河伯观海(盲目自大)(目光短浅)井蛙窥天阐述读书人要有见识的道理。3.曾国藩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是什么?河伯观海(目光短浅)井蛙
比较阅读一主要内容春秋朱熹重点句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宋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者(出处)朝代读书态度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二读书方法清代曾国藩三《论语》比较阅读一主要内容春秋朱熹重点句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宋代课文主题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课文主题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了我们一拓展发散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战国]孟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北宋]苏轼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南宋]朱熹拓展发散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部部书籍背熟。◎鲁迅“五到法”:“五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其中“手到”是指边读书边做笔记;“脑到”是指善于动脑,勤思考,多分析。名人读书的方法◎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陶渊明“会意”读书法: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观其大略”是指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陶渊明“会意”读书法: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课堂练习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敏而好(hàohǎo)学,不耻下问。·√
2.心既到矣(yǐnǐ)。·√
3.如井蛙之窥(ɡuīkuī)天。·√课堂练习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1.敏而好1.敏而好学。()A.优点多B.喜好C.容易2.学而不厌。()A.满足B.厌烦C.憎恨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A.流动B.流水C.等级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BAC···1.敏而好学。()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1.知之为知之,不课后习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课后习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朗读指导:朗
背诵指导:背诵文言文,应先把译文记住,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还可以结合句式特点或者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背诵指导:背诵文言文,应先把译文记住,再根据译文背诵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指导:理解全文的大意要从整体入手,先将课文读通读熟,再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文言文的语法特点结合起来,理解全文大意。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指导:理解全文的
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效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
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我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课外练习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与同学交流并分享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课外练习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谢观看感谢观看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25.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1401.学写生字,读准课文。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见解,并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本课目标1.学写生字,读准课文。本课目标141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142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字元晦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字元晦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143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近1500封144
如果智慧是成功的彼岸,读书恰似一叶扁舟,满载希望与你共同驶向前方;如果智慧是快乐的门扇,读书是一门钥匙,打开心灵伴你成长……读书是这样的重要,可怎样读书才是会读书?古人教给我们许多读书的方法,来一起看看吧。如果智慧是成功的彼岸,读书恰似一叶扁舟,满载希望与你145(chǐ)(juàn)(yǐ)(zhì)(qǐ)(fān)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诲人不倦
心即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曾国藩
(chǐ)(juàn)(yǐ)(z146耻诲谓诵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岂恒窥皆缺
héng
kuī
jiē
quē耻诲谓诵chǐhuìwèi147耻
不要写成“上”耻辱因为你不读书,所以你不知道无知是一种耻辱。chǐ
耻不要写成“上”耻辱因为你不读书,所以你不知道无知是一种耻148诲注意区分“悔”“晦”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毛主席huì诲注意区分“悔”“晦”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毛主席149岂qǐ不要写成“已”岂止是不好,他对待动物让人毛骨悚然。岂止岂qǐ不要写成“已”岂止是不好,他对待动物让人毛骨悚然。岂止15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古人谈读书一《论语》zhīzhìhuìchǐ我能读流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古人谈读书一《论语》zhīzhìhu151敏:勤勉。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会解释词敏:勤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会解释词152知:知道。为:就是。知:同“智”,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会解释词知: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会解释词153默:默默地。识:记住,读zhì。厌:满足。悔:教诲。倦:疲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我会解释字词默:默默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我会解释字词154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我会译句子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15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勤勉好学,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问,包括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悟一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勤勉好学,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问,包括15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书的智慧就是实事求是。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悟一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书的智慧就是实事求是。坚持15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读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读书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悟一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读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158古人谈读书二《朱熹: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wèisòngqǐ我能读通顺古人谈读书二《朱熹: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159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余:我。尝:曾经。谓:说。我会解释词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余:我。我会解释词160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既:既然。漫浪:随意。亦:也。我会解释词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161矣:语气词,相当于
“了”。岂:难道。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我会解释词矣:语气词,相当于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162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我会译句子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163读书是一个专心致志的过程,应坚持心到、眼到、口到。不能随意阅读,要用心阅读,思想集中了,眼就会会看仔细,嘴就会读不正确。悟一悟读书是一个专心致志的过程,应坚持心到、眼到、口到。不能随意阅164你会翻译吗?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你会翻译吗?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把所学的知识默16525.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25.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166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见解,并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本课目标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本课目标167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古人关于读书的文章,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它们分别告诉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古人关于读书的文章,你能试着背一168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我能读顺畅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169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盖:表推测,大概。士人:读书人。志:志向。识:学识。恒:恒心。我会解释词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盖:表推测,170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下流:下等、劣等。自:自我。如:如果。窥:看。恒:持之以恒。我会解释词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17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我会译句子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172
志向、见识、恒心这三条都是士人读书所必须的条件,缺一不可。因有志向而向上;因有见识而学无止境;因有恒心而没有成不了的事情。悟一悟志向、见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丹厦租房合同范例
- 中介代售商品房合同范例
- 内江商场保洁合同范例
- 公司技术分红合同范例
- 农具采购合同范例
- 买方有两个单位合同范例
- 企业采购酒水购销合同范例
- 主管合同范例
- 委托经营借款合同范本
- 产品中介销售合同范例
- 电子健康记录优化-深度研究
- 环保公司简介范文6篇范文
- 健康行业健康管理规范
- 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课件:图像超分辨重建
- 危大工程复习试题及答案
- 【MOOC】大学物理 I-(力学、相对论、电磁学)-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妇产科学》课件-15.3绝经综合征
- 运维服务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及措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 长松组织系统培训
- 2024年宅基地买卖合同参考模板(四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