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电测深法课件_第1页
物探电测深法课件_第2页
物探电测深法课件_第3页
物探电测深法课件_第4页
物探电测深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测深法第七章电测深法第七章1本章要求了解电测深法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四极对称电测深的二层和三层曲线类型和特征;掌握电测深法资料定性和定量解释方法及资料应用;了解三极测深和环形测深的工作方法和资料应用。本章要求了解电测深法的野外工作方法;2电测深法是在地表某点令测量电极不动,按一定规律不断加大供电极距,从而研究地表某点下方电性的垂向变化的一种电阻率勘探方法。电测深原理示意图电测深法是在地表某点令测量电极不动,按一定规律不断加大供电极3测深ρs曲线反映的是某个测点下垂向地质情况的变化,引起ρs

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各电性层的厚度,电阻率的大小,层数的多少及电极距的长短。电法勘探中,常将由不同电性层组成的地质断面称为地电断面。通过对电测深曲线反映的地电断面的分析,便可了解测点下部地质情况的垂向变化。测深ρs曲线反映的是某个测点下垂向地质情况的变化,引起ρs4§7-1电测深装置类型按电极的排列关系:四极对称----装置同四极对称剖面法,每测点MN保持不变、AB按等比关系移动,以lgρs为纵坐标、lg(AB/2)为横坐标,做ρs曲线图;三极测深----联合剖面法的一半,曲线受地层厚度及电性的不均匀影响很大,效率低,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应用。§7-1电测深装置类型按电极的排列关系:5偶极测深----当成对电极A与B之间的距离、M与N之间的距离小于AB与MN之间的距离时的排列称为偶极测深。

AB为供电偶极、MN为测量偶极,且AB=MN<<OO’

常见排列:轴式偶极、赤道偶极

轴式偶极

赤道偶极AO’BMONAO’BMON偶极测深----当成对电极A与B之间的距离、M与N之间的距离6环形测深是在地表某点利用对称四极装置所进行的多方位测量,相邻方位之间的夹角一般为45°。在地下岩层具各向异性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方位的测量结果,再综合利用地质及其它物探资料便可确定覆盖层下地层的层理、裂隙及破碎带的走向。环形测深是在地表某点利用对称四极装置所进行的多方位测量,相邻7§7-2电测深曲线类型及特征曲线类型:1.均匀介质的测深曲线2.二层地电断面测深曲线3.三层地电断面测深曲线4.多层地电断面测深曲线§7-2电测深曲线类型及特征曲线类型:8一、均匀介质的测深曲线lgAB/2lgρs一、均匀介质的测深曲线lgAB/2lgρs9二、二层介质的测深曲线两层水平地层的上层电阻率为ρ1,厚度为h1,下层电阻率为ρ2,厚度为无限大。两层电阻率之比μ2=ρ2/ρ1

,当μ2大于1时,下层电阻率高,如图所示,称为G型曲线,而当μ2小于1时,下层电阻率低,称为D型曲线。二、二层介质的测深曲线两层水平地层的上层电阻率为ρ1,厚度为10曲线分析:[用ρs=(jMN/j0)ρMN]

曲线首支--由于AB很小,下层对上层的电流分布影响甚微,此时ρs≈ρ1

曲线中间—随着AB的增大,下层的影响增大,G型曲线上升、D型曲线下降。

曲线尾支—当AB>>h1时,上层的影响可以忽略,下层对电流的分布起着确定性作用,因此ρs曲线尾支出现ρs=ρ2的渐近线曲线分析:[用ρs=(jMN/j0)ρMN]11二层曲线中的特殊形态当ρ2→∞时,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其尾支渐近线为斜率等于1的直线(与水平轴交角为45°上升)。当ρ2→0时,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其尾支曲线与水平轴交角为63°下降。二层曲线中的特殊形态12以二层曲线ρ2→∞时为例,从物理意义上进行分析,由于ρ2→∞,第二层中的电流可以忽略,当AO>>h1时,电流均在第一层中沿水平方向流动(见上图),并在以r=AB/2为半径、高为h1的圆柱面上电流密度几乎到处相等,jMN≈I/(rh1),而在均匀半无限介质中j0=I/(r2)。故有:以二层曲线ρ2→∞时为例,从物理意义上进行分析,由于ρ2→∞13物探电测深法课件14二层地电断面曲线特点两种曲线类型[G型(μ2>1)、D(μ2<1)]曲线首支ρs=ρ1曲线尾支ρs=ρ2G型曲线中ρ2→∞时,尾支45°上升D型曲线中ρ2→0时,尾支63°下降。二层地电断面曲线特点两种曲线类型[G型(μ2>1)、D(μ15三、三层介质的测深曲线三层介质的地电参数:

ρ1、h1、ρ2、h2、ρ3、h3

且h3﹥﹥ABmax/2曲线依各层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共分4种类型三、三层介质的测深曲线三层介质的地电参数:16A型K型:H型:Q型:A型K型:H型:Q型:17三层曲线特征

以最上层电阻率为渐近线,如三层断面k型曲线。以ρ1渐近线ρ1ρsAB/21.测深曲线的首支特征三层曲线特征以最上层电阻率为渐近线,如三层断182.三层曲线的尾支特征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有限

以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为渐近线。如K型曲线ρ1ρsAB/2以ρ1渐近线ρ3以ρ3渐近线2.三层曲线的尾支特征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有限ρ1ρsAB/219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趋于无限(与上覆层电阻率相比)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趋于无限(与上覆层电阻率相比)20ρ1ρsAB/2中间段ρ2以ρ1渐近线以ρ2渐近线3.三层曲线的中间段特征ρ1ρsAB/2中间段ρ2以ρ1渐近线以ρ2渐近线3.三层曲21四、四层介质的测深曲线四层及以上地电断面按电性层的组合关系可以分成2n-1种类型。四层分八种情况,我们分别将其称为:HA型、HK型、AA型、AK型、KH型、KQ型、QH型、QQ型。四、四层介质的测深曲线四层及以上地电断面按电性层的组合关系可22曲线类型总结曲线类型总结23§7.3野外工作方法一、测区范围选择

一般情况对于探测水源、滑坡、构造等任务要追踪较宽的范围;而对于分层等工作探测范围相对较小。应注意的是,电探是一种体积勘探,电场涉及的范围很宽,测区以外的地层变化也会给测区的测量造成一定影响。§7.3野外工作方法一、测区范围选择一般情况24二、测点密度选择

正常情况,测点密度按所采用制图的工作比例来定:图上点距2~4cm、线距3~5cm。实测点距要根据主要探测对象的埋深来调整:点距>H/2且>MN极大。二、测点密度选择正常情况,测点密度按所采用制25三、电极距的选择

供电极距的选择有三个标准(一)AB的选择供电极距AB应按等比数列安排,相邻两极距的比值ABi+1/ABi接近一个常数(1.2~1.5)。等比布置极距,测深曲线绘制则应选择双对数坐标,这样可保证在坐标系中相邻两极距的间隔基本为均匀。三、电极距的选择供电极距的选择有三个标准(26为何以等比安排AB?等比安排AB是由电场的特点决定的。相邻两极距之间的场强相对变化为:说明:等比安排极距时,相邻极距测量结果的相对变化量由m决定,基本为常数。合理!为何以等比安排AB?等比安排AB是由电场的特点决定的。相邻两27如果按等差安排AB,结果如何?说明:在极距较小时,场强的相对变化量较大;而在极距较大时,场强的相对变化量较小;当r>>a时,相对变化量趋于0。显然不合理!

如果按等差安排AB,结果如何?说明:在极距较小时,场强的相对28等比安排极距后,对数坐标系中相邻极距的间隔为LM—对数模数,国际通用62.5mmm=ABi+1/ABi一般情况:L=8~10mm常用极距(AB/2)排列:1、1.4、2、2.8、4、5.5、7.5、10等比安排极距后,对数坐标系中相邻极距的间隔为LM—对数模数,292.最小AB应能反映第一层的电阻率,即在曲线的首支出现ρ1的渐近线。所以

AB最小<h13.最大AB应使曲线尾支清楚反映出最深目的层,当底层较厚时,应保证渐近线的出现。

对于45°上升或63°下降的曲线,渐近线上应有3个测点。2.最小AB应能反映第一层的电阻率,即在曲线的首支出现ρ130电测深的理论曲线(量板)是在假定MN→0时计算的,因此理论上MN越小越好(太小时无法测出UMN)。根据点电源电场理论,AB中间的1/3宽度可近似为均匀电场,所以测量电极MN的取值范围:

AB/50≤MN≤AB/3注意:当AB逐渐变大到MN无法读数时,可变换MN(变大),此步骤称更换MN测程。更换MN时,应进行更换点的重复测量,至少重复2点。(二)MN的选择电测深的理论曲线(量板)是在假定MN→0时计算的,因此理论上31§7.4测深曲线的定性解释主要是作出一系列的图件:

1.测深曲线类型图

2.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3.平面等值线图

4.纵向电导图

5.电测深综合成果图§7.4测深曲线的定性解释主要是作出一系列的图件:

1.测32定性解释:根据测深资料和地质资料,研究测区内电性剖面的变化规律,确定电性剖面和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从电性剖面正确推断出地质剖面。定性解释:根据测深资料和地质资料,研究测区内电性剖面的变化规33定性解释之准备工作了解测深剖面和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掌握测区地层的电阻率参数

电性参数是资料解释的基础,特别是中间层的电阻率值。中间层电阻率有以下方法得到:根据测深曲线求得:当中间层相对上覆地层厚度较大时,可从曲线中间平坦段的渐近线得到地面露头实测;标本室内测定;钻孔横向电阻率测井。定性解释之准备工作了解测深剖面和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34定性图件绘制曲线类型图(类型平面和剖面图)

类型平面图的做法同电剖面法,平面图反映的整个测区的情况,在平面图上地电断面一样的曲线类型也一样,曲线类型的变化反映出的是岩性的变化或者是构造的出现。曲线类型剖面图反映的是一条测线上不同深度的地层情况。定性图件绘制曲线类型图(类型平面和剖面图)35测区内的电测深曲线有H、A和KH三种类型,并按一定规律分布在四个区间。由两侧的KH型四层曲线向中部变成H型曲线,可以认为是地电断面中下伏各层上升致使最上面一层受到侵蚀所致。H型曲线再过渡到A型曲线是由于该处地层隆起成为背斜构造的轴部,原来的第一、二层都被侵蚀了,同时下面有一个电阻率更高的层对ρs产生影响。这种推断只是可能性之一,实际工作中应密切结合地质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地质推断。曲线类型平面图示例测区内的电测深曲线有H、A和KH三种类型,并按一定规律分布在36曲线类型剖面图示例砂卵石层第三、四系沉积物三叠三叠断层曲线类型剖面图示例砂卵石层第三、四系沉积物三叠三叠断层372.等视电阻率(ρs)断面图为定性图件中最重要的一种图件,可沿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揭示地层电阻率变化规律。从这种图件可以看出基岩起伏、构造变化、以及电性层沿断面的分布等。作法:以测线为横轴,标明各测探点的位置及编号,垂直向下以AB/2为纵轴,采用对数坐标或算术坐标。依次将各测深点处各种极距的ρs值标在图上的相应位置.然后按一定的阻值间隔,用内插法绘出若干条等值线。2.等视电阻率(ρs)断面图为定性图件中最重要的一种图件,38等ρs断面图示例等ρs断面图示例39从图中可以看出,在N4点处,自上而下ρs值逐渐增加,反映出二层曲线的性质,它表明在N4点的下方为ρ1<ρ2的二层电性剖面,在其他各测点处,等值线的变化特点为H型三层曲线的性质,越向两侧,表现得越明显,反映为ρ1>ρ2

<ρ3的三层电性剖面,它表明以ρ2为中间层,其厚度向两侧加大,而向N3和N5逐渐减薄以至消失,可见ρs断面图清楚地反映了其地质剖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在N4点处,自上而下ρs值逐渐增加,反映出二40物探电测深法课件413.平面等值线图(等AB/2)3.平面等值线图(等AB/2)42左图是辽宁某地AB/2=3000m的等值线平面图。由图可看出,有ρs=60--80Ωm所圈闭的呈北北东走向的某凹陷带,在凹陷带内部,有ρs=10,20,60所圈闭的四个一级构造,经钻探查明此凹陷带为含油远景地区。左图是辽宁某地AB/2=3000m的等值线平面图。由图可看出434.纵向电导图

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和解释的需要,还可以绘制S平面图及剖面图。当测区有分布广泛的高阻基岩层时,电测深曲线尾支将出现45°渐近线,可求出纵向电导S值,画出等S平面图或剖面图。上覆岩层的电阻率在水平方向较为稳定时,纵向电导S值的大小便反映出基岩顶面埋深的变化。4.纵向电导图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和解释的需要,445.电测深综合成果图

将上述几个定性图件及定性解释的地质剖面绘制在同一张图上曲线类型图等AB/2的视电阻率剖面图等视电阻率断面图解释的地质剖面图5.电测深综合成果图将上述几个定性图件及定性解45类型图中基本为K型曲线,说明地层总体变化不大。1、2、3点为明显K型;4、5、6点为不明显K型。类型图中基本为K型曲线,说明地层总体变化不大。1、2、3点为46定性解释的应用等视电阻率断面图为定性解释中最常用的一种,以此图为例,举几个典型地质剖面的等ρs断面图定性解释的应用等视电阻率断面图为定性解释中最常用的一种,以此47基岩隆起的断面基岩下陷的断面等ρs断面图示例基岩隆起的断面基岩下陷的断面等ρs断面图示例48倾斜分界面的断面倾斜分界面加夹层的断面等ρs断面图示例倾斜分界面的断面倾斜分界面加夹层的断面等ρs断面图示例49ρ1ρ2ρ3100806050403025201510陡立分界面(ρ2>ρ3)ρ1ρ2ρ2100806050403025201510夹厚层良导体ρ310080605040等ρs断面图示例ρ1ρ2ρ3100806050403025201510陡立分50ρ1ρ2ρ2100806050403025201510ρ3夹薄层良导体等ρs断面图示例ρ1ρ2ρ2100806050403025201510ρ3夹51§7.5电测深定量解释

根据测深曲线,确定各电性层的厚度和电阻率。一般有三种方法:

1.量板法;

2.经验解释法;

3.数值解法——反演、正演、左迪等算法。这里主要介绍1,2两种方法。§7.5电测深定量解释根据测深曲线,确定各521.量板法(1)量板的编制二层量板1.量板法(1)量板的编制二层量板53物探电测深法课件54物探电测深法课件55物探电测深法课件56

①根据实测电测深曲线选择二层理论量板(G或D)。②将绘有实测曲线的透明双对数坐标纸置于二层量板上,保持坐标轴平行,移动实测曲线使之与某一条理论曲线重合或介于某两条理论曲线之间

③当两条曲线重合后,量板的坐标原点在实测曲线坐标系的纵、横坐标即为ρ1、h1。

④当实测二层曲线的尾枝不清楚时,从理论曲线所标μ2值也可求出ρ2=μ2

×ρ1。二层量板解释二层曲线①根据实测电测深曲线选择二层理论量板(G或D)。二57二层曲线的解释(G)二层曲线的解释(G)58三层量板三层量板59水平三层H型量板曲线类型μ2ν2μ3水平三层H型量板曲线类型μ2ν2μ360三层曲线的解释

因理论量板的层参数有3个(μ2、μ3、ν2),所以选量板必须知道其中的2个参数:μ2、μ31.确定ρ1、ρ2、ρ3的值(近似值)2.选择量板。根据参数μ2、μ3选对量板。尽量满足曲线的前支重合,不强求尾部重合。据坐标原点求出ρ1、h1;据理论曲线上的ν2求出

h2=ν2

·

h1等价校正。当所选量板的ρ2’/ρ1=μ2’与实测曲线的ρ2/ρ1=μ2一致时,上述求得的h2即为第二层的真实厚度,否则则出现等价(等值)现象。三层曲线的解释因理论量板的层参数有3个(μ261等价校正等值现象:某些地电参数不同的两个地电断面,ρs曲线形状却完全一样的现象。等值现象的原因:当ν2较小时,即h2相对h1较小时,两个地电断面的ρs曲线不单取决于ρ2、h2,而与它的比值或乘积有关即S=h/ρ和T=h·ρ有关:等价校正等值现象:某些地电参数不同的两个地电断面,ρs曲线形62对于H,A型曲线而言,由于,第二层中的电流方向将近似地与层面平行。如上图所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即ρ1,h1,ρ3不变,则ρ2层中的电流分量就取决于该层的纵向电导。只要其纵向电导不变,ρ2层中的电流分量就不变,ρs也就不发生变化,具S2等值性。对于H,A型曲线而言,由于,第二层中的电流方63对于K,Q型曲线,由于,第二层中的电流方向近似地与层面垂直,如上图,因此该层对电流分布的作用基本上决定于它的横向电阻T2=h2ρ2,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即使h2、ρ2

改变,只要其乘积不变,ρs就不发生变化,所以K,Q型三层曲线具有T2等值性。对于K,Q型曲线,由于,第二层中的电流64S型等价对于H和A型曲线,当两地电断面的纵向电导第二层与第一层的比值相等时,两地电断面的曲线一样,称S型等价。第一个地电断面第二个地电断面如果S型等价对于H和A型曲线,当两地电断面的纵向电导第二层与第一65T型等价对于K、Q型曲线,当两地电断面的第二层横向电阻与第一层横向电阻的比值相等时,两地电断面曲线形状一样,称T型等价。第一个地电断面第二个地电断面如果T型等价对于K、Q型曲线,当两地电断面的第二层横向电阻与第一66等价校正方法等价校正方法672.渐近线图解法2.渐近线图解法68红色为理论曲线量板棕色为实测曲线绿色为45°渐近线三层解释实例红色为理论曲线量板三层解释实例69电测深法第七章电测深法第七章70本章要求了解电测深法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四极对称电测深的二层和三层曲线类型和特征;掌握电测深法资料定性和定量解释方法及资料应用;了解三极测深和环形测深的工作方法和资料应用。本章要求了解电测深法的野外工作方法;71电测深法是在地表某点令测量电极不动,按一定规律不断加大供电极距,从而研究地表某点下方电性的垂向变化的一种电阻率勘探方法。电测深原理示意图电测深法是在地表某点令测量电极不动,按一定规律不断加大供电极72测深ρs曲线反映的是某个测点下垂向地质情况的变化,引起ρs

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各电性层的厚度,电阻率的大小,层数的多少及电极距的长短。电法勘探中,常将由不同电性层组成的地质断面称为地电断面。通过对电测深曲线反映的地电断面的分析,便可了解测点下部地质情况的垂向变化。测深ρs曲线反映的是某个测点下垂向地质情况的变化,引起ρs73§7-1电测深装置类型按电极的排列关系:四极对称----装置同四极对称剖面法,每测点MN保持不变、AB按等比关系移动,以lgρs为纵坐标、lg(AB/2)为横坐标,做ρs曲线图;三极测深----联合剖面法的一半,曲线受地层厚度及电性的不均匀影响很大,效率低,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应用。§7-1电测深装置类型按电极的排列关系:74偶极测深----当成对电极A与B之间的距离、M与N之间的距离小于AB与MN之间的距离时的排列称为偶极测深。

AB为供电偶极、MN为测量偶极,且AB=MN<<OO’

常见排列:轴式偶极、赤道偶极

轴式偶极

赤道偶极AO’BMONAO’BMON偶极测深----当成对电极A与B之间的距离、M与N之间的距离75环形测深是在地表某点利用对称四极装置所进行的多方位测量,相邻方位之间的夹角一般为45°。在地下岩层具各向异性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方位的测量结果,再综合利用地质及其它物探资料便可确定覆盖层下地层的层理、裂隙及破碎带的走向。环形测深是在地表某点利用对称四极装置所进行的多方位测量,相邻76§7-2电测深曲线类型及特征曲线类型:1.均匀介质的测深曲线2.二层地电断面测深曲线3.三层地电断面测深曲线4.多层地电断面测深曲线§7-2电测深曲线类型及特征曲线类型:77一、均匀介质的测深曲线lgAB/2lgρs一、均匀介质的测深曲线lgAB/2lgρs78二、二层介质的测深曲线两层水平地层的上层电阻率为ρ1,厚度为h1,下层电阻率为ρ2,厚度为无限大。两层电阻率之比μ2=ρ2/ρ1

,当μ2大于1时,下层电阻率高,如图所示,称为G型曲线,而当μ2小于1时,下层电阻率低,称为D型曲线。二、二层介质的测深曲线两层水平地层的上层电阻率为ρ1,厚度为79曲线分析:[用ρs=(jMN/j0)ρMN]

曲线首支--由于AB很小,下层对上层的电流分布影响甚微,此时ρs≈ρ1

曲线中间—随着AB的增大,下层的影响增大,G型曲线上升、D型曲线下降。

曲线尾支—当AB>>h1时,上层的影响可以忽略,下层对电流的分布起着确定性作用,因此ρs曲线尾支出现ρs=ρ2的渐近线曲线分析:[用ρs=(jMN/j0)ρMN]80二层曲线中的特殊形态当ρ2→∞时,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其尾支渐近线为斜率等于1的直线(与水平轴交角为45°上升)。当ρ2→0时,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其尾支曲线与水平轴交角为63°下降。二层曲线中的特殊形态81以二层曲线ρ2→∞时为例,从物理意义上进行分析,由于ρ2→∞,第二层中的电流可以忽略,当AO>>h1时,电流均在第一层中沿水平方向流动(见上图),并在以r=AB/2为半径、高为h1的圆柱面上电流密度几乎到处相等,jMN≈I/(rh1),而在均匀半无限介质中j0=I/(r2)。故有:以二层曲线ρ2→∞时为例,从物理意义上进行分析,由于ρ2→∞82物探电测深法课件83二层地电断面曲线特点两种曲线类型[G型(μ2>1)、D(μ2<1)]曲线首支ρs=ρ1曲线尾支ρs=ρ2G型曲线中ρ2→∞时,尾支45°上升D型曲线中ρ2→0时,尾支63°下降。二层地电断面曲线特点两种曲线类型[G型(μ2>1)、D(μ84三、三层介质的测深曲线三层介质的地电参数:

ρ1、h1、ρ2、h2、ρ3、h3

且h3﹥﹥ABmax/2曲线依各层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共分4种类型三、三层介质的测深曲线三层介质的地电参数:85A型K型:H型:Q型:A型K型:H型:Q型:86三层曲线特征

以最上层电阻率为渐近线,如三层断面k型曲线。以ρ1渐近线ρ1ρsAB/21.测深曲线的首支特征三层曲线特征以最上层电阻率为渐近线,如三层断872.三层曲线的尾支特征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有限

以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为渐近线。如K型曲线ρ1ρsAB/2以ρ1渐近线ρ3以ρ3渐近线2.三层曲线的尾支特征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有限ρ1ρsAB/288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趋于无限(与上覆层电阻率相比)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趋于无限(与上覆层电阻率相比)89ρ1ρsAB/2中间段ρ2以ρ1渐近线以ρ2渐近线3.三层曲线的中间段特征ρ1ρsAB/2中间段ρ2以ρ1渐近线以ρ2渐近线3.三层曲90四、四层介质的测深曲线四层及以上地电断面按电性层的组合关系可以分成2n-1种类型。四层分八种情况,我们分别将其称为:HA型、HK型、AA型、AK型、KH型、KQ型、QH型、QQ型。四、四层介质的测深曲线四层及以上地电断面按电性层的组合关系可91曲线类型总结曲线类型总结92§7.3野外工作方法一、测区范围选择

一般情况对于探测水源、滑坡、构造等任务要追踪较宽的范围;而对于分层等工作探测范围相对较小。应注意的是,电探是一种体积勘探,电场涉及的范围很宽,测区以外的地层变化也会给测区的测量造成一定影响。§7.3野外工作方法一、测区范围选择一般情况93二、测点密度选择

正常情况,测点密度按所采用制图的工作比例来定:图上点距2~4cm、线距3~5cm。实测点距要根据主要探测对象的埋深来调整:点距>H/2且>MN极大。二、测点密度选择正常情况,测点密度按所采用制94三、电极距的选择

供电极距的选择有三个标准(一)AB的选择供电极距AB应按等比数列安排,相邻两极距的比值ABi+1/ABi接近一个常数(1.2~1.5)。等比布置极距,测深曲线绘制则应选择双对数坐标,这样可保证在坐标系中相邻两极距的间隔基本为均匀。三、电极距的选择供电极距的选择有三个标准(95为何以等比安排AB?等比安排AB是由电场的特点决定的。相邻两极距之间的场强相对变化为:说明:等比安排极距时,相邻极距测量结果的相对变化量由m决定,基本为常数。合理!为何以等比安排AB?等比安排AB是由电场的特点决定的。相邻两96如果按等差安排AB,结果如何?说明:在极距较小时,场强的相对变化量较大;而在极距较大时,场强的相对变化量较小;当r>>a时,相对变化量趋于0。显然不合理!

如果按等差安排AB,结果如何?说明:在极距较小时,场强的相对97等比安排极距后,对数坐标系中相邻极距的间隔为LM—对数模数,国际通用62.5mmm=ABi+1/ABi一般情况:L=8~10mm常用极距(AB/2)排列:1、1.4、2、2.8、4、5.5、7.5、10等比安排极距后,对数坐标系中相邻极距的间隔为LM—对数模数,982.最小AB应能反映第一层的电阻率,即在曲线的首支出现ρ1的渐近线。所以

AB最小<h13.最大AB应使曲线尾支清楚反映出最深目的层,当底层较厚时,应保证渐近线的出现。

对于45°上升或63°下降的曲线,渐近线上应有3个测点。2.最小AB应能反映第一层的电阻率,即在曲线的首支出现ρ199电测深的理论曲线(量板)是在假定MN→0时计算的,因此理论上MN越小越好(太小时无法测出UMN)。根据点电源电场理论,AB中间的1/3宽度可近似为均匀电场,所以测量电极MN的取值范围:

AB/50≤MN≤AB/3注意:当AB逐渐变大到MN无法读数时,可变换MN(变大),此步骤称更换MN测程。更换MN时,应进行更换点的重复测量,至少重复2点。(二)MN的选择电测深的理论曲线(量板)是在假定MN→0时计算的,因此理论上100§7.4测深曲线的定性解释主要是作出一系列的图件:

1.测深曲线类型图

2.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3.平面等值线图

4.纵向电导图

5.电测深综合成果图§7.4测深曲线的定性解释主要是作出一系列的图件:

1.测101定性解释:根据测深资料和地质资料,研究测区内电性剖面的变化规律,确定电性剖面和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从电性剖面正确推断出地质剖面。定性解释:根据测深资料和地质资料,研究测区内电性剖面的变化规102定性解释之准备工作了解测深剖面和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掌握测区地层的电阻率参数

电性参数是资料解释的基础,特别是中间层的电阻率值。中间层电阻率有以下方法得到:根据测深曲线求得:当中间层相对上覆地层厚度较大时,可从曲线中间平坦段的渐近线得到地面露头实测;标本室内测定;钻孔横向电阻率测井。定性解释之准备工作了解测深剖面和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103定性图件绘制曲线类型图(类型平面和剖面图)

类型平面图的做法同电剖面法,平面图反映的整个测区的情况,在平面图上地电断面一样的曲线类型也一样,曲线类型的变化反映出的是岩性的变化或者是构造的出现。曲线类型剖面图反映的是一条测线上不同深度的地层情况。定性图件绘制曲线类型图(类型平面和剖面图)104测区内的电测深曲线有H、A和KH三种类型,并按一定规律分布在四个区间。由两侧的KH型四层曲线向中部变成H型曲线,可以认为是地电断面中下伏各层上升致使最上面一层受到侵蚀所致。H型曲线再过渡到A型曲线是由于该处地层隆起成为背斜构造的轴部,原来的第一、二层都被侵蚀了,同时下面有一个电阻率更高的层对ρs产生影响。这种推断只是可能性之一,实际工作中应密切结合地质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地质推断。曲线类型平面图示例测区内的电测深曲线有H、A和KH三种类型,并按一定规律分布在105曲线类型剖面图示例砂卵石层第三、四系沉积物三叠三叠断层曲线类型剖面图示例砂卵石层第三、四系沉积物三叠三叠断层1062.等视电阻率(ρs)断面图为定性图件中最重要的一种图件,可沿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揭示地层电阻率变化规律。从这种图件可以看出基岩起伏、构造变化、以及电性层沿断面的分布等。作法:以测线为横轴,标明各测探点的位置及编号,垂直向下以AB/2为纵轴,采用对数坐标或算术坐标。依次将各测深点处各种极距的ρs值标在图上的相应位置.然后按一定的阻值间隔,用内插法绘出若干条等值线。2.等视电阻率(ρs)断面图为定性图件中最重要的一种图件,107等ρs断面图示例等ρs断面图示例108从图中可以看出,在N4点处,自上而下ρs值逐渐增加,反映出二层曲线的性质,它表明在N4点的下方为ρ1<ρ2的二层电性剖面,在其他各测点处,等值线的变化特点为H型三层曲线的性质,越向两侧,表现得越明显,反映为ρ1>ρ2

<ρ3的三层电性剖面,它表明以ρ2为中间层,其厚度向两侧加大,而向N3和N5逐渐减薄以至消失,可见ρs断面图清楚地反映了其地质剖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在N4点处,自上而下ρs值逐渐增加,反映出二109物探电测深法课件1103.平面等值线图(等AB/2)3.平面等值线图(等AB/2)111左图是辽宁某地AB/2=3000m的等值线平面图。由图可看出,有ρs=60--80Ωm所圈闭的呈北北东走向的某凹陷带,在凹陷带内部,有ρs=10,20,60所圈闭的四个一级构造,经钻探查明此凹陷带为含油远景地区。左图是辽宁某地AB/2=3000m的等值线平面图。由图可看出1124.纵向电导图

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和解释的需要,还可以绘制S平面图及剖面图。当测区有分布广泛的高阻基岩层时,电测深曲线尾支将出现45°渐近线,可求出纵向电导S值,画出等S平面图或剖面图。上覆岩层的电阻率在水平方向较为稳定时,纵向电导S值的大小便反映出基岩顶面埋深的变化。4.纵向电导图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和解释的需要,1135.电测深综合成果图

将上述几个定性图件及定性解释的地质剖面绘制在同一张图上曲线类型图等AB/2的视电阻率剖面图等视电阻率断面图解释的地质剖面图5.电测深综合成果图将上述几个定性图件及定性解114类型图中基本为K型曲线,说明地层总体变化不大。1、2、3点为明显K型;4、5、6点为不明显K型。类型图中基本为K型曲线,说明地层总体变化不大。1、2、3点为115定性解释的应用等视电阻率断面图为定性解释中最常用的一种,以此图为例,举几个典型地质剖面的等ρs断面图定性解释的应用等视电阻率断面图为定性解释中最常用的一种,以此116基岩隆起的断面基岩下陷的断面等ρs断面图示例基岩隆起的断面基岩下陷的断面等ρs断面图示例117倾斜分界面的断面倾斜分界面加夹层的断面等ρs断面图示例倾斜分界面的断面倾斜分界面加夹层的断面等ρs断面图示例118ρ1ρ2ρ3100806050403025201510陡立分界面(ρ2>ρ3)ρ1ρ2ρ2100806050403025201510夹厚层良导体ρ310080605040等ρs断面图示例ρ1ρ2ρ3100806050403025201510陡立分119ρ1ρ2ρ2100806050403025201510ρ3夹薄层良导体等ρs断面图示例ρ1ρ2ρ2100806050403025201510ρ3夹120§7.5电测深定量解释

根据测深曲线,确定各电性层的厚度和电阻率。一般有三种方法:

1.量板法;

2.经验解释法;

3.数值解法——反演、正演、左迪等算法。这里主要介绍1,2两种方法。§7.5电测深定量解释根据测深曲线,确定各1211.量板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