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题10_第1页
高考模拟试题10_第2页
高考模拟试题10_第3页
高考模拟试题10_第4页
高考模拟试题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模拟试题10高考模拟试题10高考模拟试题10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高考模拟试题10日期:20xx年X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0)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聆听窗棂囹圄高屋建瓴模棱两可B.歼灭缄默便笺草菅人命熏陶渐染C.星宿良莠远岫秀外慧中乳臭未干D.怯懦惬意堆砌扶老挈幼锲而不舍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B.由于能源价格高,利益巨大,许多人不惜铤而走险,组织非法生产,目前已发现的东山再起的小煤矿达3000多座。C.对一些旨在铲除所有少数民族和团体的别有用心的煽动,予以义正词严的谴责,是正直的新闻记者责无旁贷的职责。D.韩国国防部和情报通信部宣布,韩国将组建高度信息化的无所不至部队,以提高军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水稻专家说,凭借世界领先的超级杂交稻技术,13亿中国人可以吃得好,吃得饱,达到小康生活的饮食水准。B.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人的寿命长短要看父亲的基因所决定的。C.新当选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打算一上任就推出宏大的改革远景,彻底改变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游戏规则。D.陈水扁当政4年,台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发展环境恶化,这是陈水扁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所带来的恶果。4.下列各句中,必须删去加点词的一句是()A.连续三天报纸披露了这三件奇闻,恐怕不只是一种偶然巧合。B.他们擅长用拳头、棍子来强迫这些远离故土的工人超时加班。C.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为破坏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D.过去的企业好像一条豪华游轮,现在的企业则好像一只独木舟。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B.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C.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D.“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6.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B.“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C.“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D.“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D.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初,邓艾之死,人皆冤之,而朝廷无为之辨者。及帝即位,议郎敦煌段灼上疏曰:“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三族之诛。艾性刚急,矜功伐善,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窃以为艾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正以刘禅初降,远郡未附,矫令承制,权安社稷。钟会有悖逆之心。畏艾威名,因其疑似,构成其事。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会受诛之后,艾官属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艾,破坏槛车,解其囚执。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陛下龙兴,阐弘大度,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使艾阖棺定谥,死无所恨,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会帝问给事中樊建以诸葛亮之治蜀,曰:“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建稽首曰:“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帝笑曰:“卿言起我意。”乃以艾孙朗为郎中。(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荷:背负B.使艾阖棺定谥谥:谥号C.死无所恨恨:痛恨D.会帝问给事中樊建以诸葛亮之治蜀会:适逢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邓艾角度说明其无叛逆致意的一组是()

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②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③矫令承制,权安社稷④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⑤畏艾威名,因其疑似,构成其事⑥艾在困地,狼狈失据⑦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⑦D.②⑤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艾天性刚正,对朝廷忠心耿耿,钟会有悖逆之心,因为害怕邓艾的声威,反而诬陷邓艾谋反,邓艾之死,实属冤枉。B.邓艾的性格也有缺陷,如“矜功伐善,不能协同朋类”,以致蒙受冤屈,无人替他辩白,直到议郎敦煌段灼上疏,皇上才了解了他的冤情,但皇上只是认为段灼的禁烟很好,并未听从采纳。C.议郎敦煌段灼仗义执言,竭力为邓艾申冤,认为邓艾之所以假借军令,承受制命,是因为刘禅刚刚投降,边远郡县还没有归顺,邓艾这种做法是权宜之计,并无叛逆之心。D.邓艾的将吏部署出于义愤,愚蠢地聚众闹事,后又自供出他们追赶邓艾,破坏了囚车,解除了邓艾的拘囚,使邓艾更加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第Ⅱ卷(共114分)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矜功伐善,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4分)译文:(2)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3分)译文:(3)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3分)译文: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闺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1)这首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

4分)答:(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答: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厥有《国语》。(司马迁《报任安书》)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声音的联想罗兰入春以来,在静寂的清晨或午后,常有一大群麻雀,聚集在后院的尤加利树巅。那轻俏的哨音,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合鸣,玲珑剔透;如水晶,如银玲,如雨点,如珠串,流利晶莹,在树梢的谱表上,点着音符;小小的,加着装饰音与弧线的,那么活泼俏丽的跳过来、滑过去;又跳过来,又滑过去。这一串串的音符,就织成了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在这样的宁静里,一切的世俗纷争、名心利欲、得失忧患,都如旧梦般的淡去。只觉置身在简单淳朴的大自然,回返无知无识的天真。那一刻的宁静,不知胜读多少修身养性的书篇。多年来,在都市里奔忙,都市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属于“机器”的世界。这世界的一切音响——包括音乐会的音乐在内,都毫无美感可言。它们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因此,我常捕捉远处偶尔传来的一声鸡啼。有时是在清晨,有时却在阴雨未晴的午后。但不管是在清晨,或是在午后,那一片孤独而悠然的长鸣都可以给我带来很久很久的宁静,很多很多的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那生活——缓慢的拍子,低舒的节奏,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多量而简朴的食粮,淡泊的襟怀,飘逸的想象。在那样的生活里,人是属于自然。在那样的生活里,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谛。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可以了解到“降落”的安稳与舒泰,才可以找回自己,返朴归真,在那真切的泥土,葱茏的绿野、清洁的泉水、简单的衣着上去发现与世无争的安闲,去发现“人生不满百,长怀千岁忧”的可笑和愚昧。真正可喜的静,并不是全无生息的静,而是当有一种声音使你发现自然的时候,你所感到的那种亲切安详的静。鸟语、鸡鸣,都象征着不受市声干扰的那难得的时刻,远离人群靠近自然,丢弃物质的争逐,发现精神和性灵,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宁静。这宁静,事实是一种抛开争逐之后的安闲,放下贪欲之后的怡然。我曾在关于岭度过两个极其宁静的夜晚。而造成那宁静的是山上的流泉。那泉水淙淙;似在我枕上流过。在梦的边缘,我觉得自己象是枕着青石。身上覆的是坠叶与落花,一切尘间扰攘都随着清泉流远;一切烦愁忧虑,也随着清泉流远;一切名心利欲,得失恐惧,也随着清泉流远……在那样的怡然中,仿佛我自己也随着清泉流远,而入梦。而迎接我的是山中带雾的清晨与承载我流到这里来的清泉,而我所置身的地方,恍如真正的世外桃源。海潮的声音也曾带我入梦。在海滨那小楼上,在夏夜,我打开面海的窗予,睡在床上,听海浪拍岸的声音,那么宏壮而深沉的,带着远古的荒凉与寂寥的声音,述说着天地创造,人海沧桑的那声音,低沉的,感慨的,雄浑的,那述说,使你不得不放弃你所执著、所迷惑、所恼怒、所牵恋的一切。你必须在海的沉雄的低语中睡去,把你渺小如尘芥的喜怒悲欢轻轻放手,在海流中。自从我发现我是何等的喜欢这些属于自然的声音,我顿悟我近来为什么很少去听音乐会。我厌烦音乐会场的闷热,音乐听众的嚣杂;我厌烦音乐的沉闷,演奏者的造作;我也厌烦正襟危坐的约束,和强作欣赏的虚伪。世间不是没有好的音乐,但好的太少。当做商品来传播的音乐,和当做冠冕来装饰高贵的音乐,同样的是只相当于叫卖的市声,和物质享受盖过精神文明的那机器齿轮与马达的交响。14.作者开头以并非人们喜爱的飞禽“麻雀”的鸣叫起笔入题,有何深意(5分)15.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说,“世间不是没有好的音乐,但好的太少”,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其用意是什么(6分)16.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两幅宁静的风景画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5分)17.作者写了哪些都市的声音作者对它们的情感态度是否一样你对此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理解。(6分)六、(15分)18.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街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5分)①哪一个人不曾被人败坏也败坏过别人哪一个人死了能够逃过他的朋友的讥斥②我们所谄媚的、我们所举杯祝饮的那些人,也就是在年老的时候痛骂的那些人。③人生的荣华不过是一场疯狂的胡闹,正像这种奢侈的景象在一个嚼着淡菜根的人看来一样。④我怕现在在我面前跳舞的人,有一天将要把我放在他们的脚下践踏。⑤我们寻欢作乐,全然是傻子的行为。序号:19.如果2008年你是北京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负责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文化,请你选择一项你认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点的内容加以介绍(例如风筝、京剧、长城、陶瓷、书法)字数在60字左右。(5分)20.请说明下面漫画的题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0字左右。(5分)

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

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可是收获的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仍然没有摘这个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可老婆婆依然没有来。

一天又一天,玉米绝望了,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0)参考答案1.B(A组中“棱”读léng,其余都读líng。B组都读jiān。C组中“莠”读yǒu都读xiù。D组中“砌”读qì,其余都读qiè)2.A(B.使用对象错误,“东山再起”源于东晋谢安辞官后在东山隐居,后又出任高官,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对象是人。可改为“死灰复燃”。C“责无旁贷”与“职责”语义重复D.褒贬不当,“无所不至”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含贬义。可改为“无所不在”。)3.D(A.语序颠倒,应该是“可以吃得饱,吃得好”。B.句式杂糅,删去“所决定的”或删去“要看”后改“是由”。C.搭配不当,“推出”与“远景”不搭配,“远景”可改为“计划”。)4.A(重复)5.A(“丝绸之路”的名称由西方人提出,并非更名的原因;更名的原因是命名者只站在西方的角度,不能准确反映“丝绸之路”的实际情况。)6.A(“这个问题”是指“一条路的货物流向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深化”是指“丝绸之路”命名的深层原因——文化内涵,或文化背景。B划线句中没有“命名问题”和“‘玉石之路’的命名”的意思。C划线句中没有“‘玉石之路’的命名”的意思。D划线句中没有“命名问题“的意思。)7.D(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解释的差异,是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所致。)(恨:遗憾)9.C(①说艾的性格④⑥是对艾境况的同情⑤是说钟会陷害艾)(“自共追艾”是“自行决定一起追赶邓艾”之意,D项中“自共”的解释错误)11.(1)爱夸耀功劳,不能协调与同事的关系,因此没有人愿意为他雪诬。(“伐”1分,“莫”1分,句意1分)(2)我难道不能得到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做我的臣子吗?(“独”1分,“臣”1分,句意1分)(3)陛下知道邓艾是冤枉的却不能替他伸冤,即便得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恐怕也会像冯唐说的一样!(“直”1分,“虽”1分,“得无”1分,句意1分)(1)“袅袅”写柳枝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青葱之色,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融合骀荡的无尽春意(2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2分)(2)诗歌中作者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在思念自己从军的丈夫。(细节2分,情感内涵2分)(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乃赋《离骚》;左丘失明/三顾频繁天下事14.麻雀的叫声本来吵闹嘈杂并无多少美感,但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因而在作者笔下,麻雀的轻俏的叫声就变得美妙异常,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音响的喜爱;(3分)同时,这叫声将作者的思绪引向大自然,为下文写都市声音和田园声音作了铺垫。(2分)15.原因是大都当做商品来传播的,和当做冠冕来装饰高贵,它们只相当于叫卖的市声,和物质享受盖过精神文明的那机器齿轮与马达的交响。(3分)用意是有力地衬托和升华了作者热爱自然,喜爱自然的声音,崇尚田园生活的情感。(3分)16.流泉,流泉的声响,我的“梦”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情的世外桃源,表现出了古典的阴柔之美;海潮和海浪拍岸的声音构成一幅雄壮沉浑,荒凉寂寥的壮阔之景,表现出更为远古的阳刚之美。(5分)17.作者写了都市的机器声、音乐声、鸟语、鸡鸣。(2分)作者对它们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机器声、音乐声,作者认为它们都毫无美感可言,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鸟语、鸡鸣,作者认为它们象征着不受市声干扰的那难得的时刻,是一种自然的声音,亲切安详的宁静。(2分)认同:现代都市生活及生存环境的确让人感到无奈和困惑,甚至忍无可忍,让人们时时有一种逃离都市回返大自然的冲动,心中充满了对自由性灵的追求,对宁静劲升家园的渴望。(2分)不认同:现代都市的声音虽然吵闹,但那是文明进步的声音。(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18.③⑤②①④19.所介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