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之选择题易错题练习_第1页
期中复习之选择题易错题练习_第2页
期中复习之选择题易错题练习_第3页
期中复习之选择题易错题练习_第4页
期中复习之选择题易错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复习之选择题易错题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示意图反映的是()[单选题]*

图A.丝绸之路的变化(正确答案)B.海外贸易的繁荣C.中外交往的发展D.四大发明的传播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汉朝的“陆路为主、海陆为辅”,可知这是指的汉朝的丝绸之路;宋元的“海陆为主”,可知这是指的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清的“海陆走向衰落”,指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以及“现代”“借用历史符号构想复合型合作机制”,可知这是指的“一带一路”。综上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2.下面是历史兴趣小组探究“盛唐气象”学习主题时收集到的材料,其中反映了唐朝文化辉煌的是()[单选题]*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B.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C.唐三彩引起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效仿,出现了余良三彩、新罗三彩,波斯三彩等D.敦煌壁画中……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皇又搬回了人间(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敦煌壁画等反映出的是唐朝文化辉煌,故选D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经济繁荣,排除A项;“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反映了唐朝政治安定,排除B项;“唐三彩引起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效仿,出现了余良三彩、新罗三彩,波斯三彩等”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排除C项。3.《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单选题]*A.国家政策的影响(正确答案)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交融的促进D.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解析:【解析】据“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才对戏曲这种文娱形式下工夫”可知,材料说明科举制的中止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由于元朝中止了科举制,使学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从事元曲创作,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元曲兴盛,排除B项;元朝时的各民族间等级分明,排除C项;“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与“科考功名的需要”不符,排除D项。4.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以下不能体现隋唐宋“开放性”的是()[单选题]*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正确答案)B.唐太宗推行“独爱如一”的民族政策C.宋代商业突破时空限制D.隋唐实行科举制5.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立的机构是()[单选题]*A.北庭都护府B.宣政院(正确答案)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答案解析:【解析】元朝建立后,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选B项;北庭都护府是唐朝时武则天为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而设立的,排除A项;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排除C项;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排除D项。6.《旧唐书·崔融传》中记载:“天下诸津(指码头),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材料反映的景况是()[单选题]*A.海外交通发达B.商品交流繁盛(正确答案)C.中外交往密切D.社会风气开放答案解析:【解析】由材料“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可知,这反映了盛唐时期经济的繁荣景象。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故选B项。7.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图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体现了()[单选题]*

图《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B.统治阶层与市井民众的共处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正确答案)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步辇图》答案解析:【解析】《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面上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宮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女或掌华盖,或持扇。禄东赞身着吐蕃民族流行的联珠纹袍,拱手向唐太宗致敬,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机敏的性格特征。该画线条劲细流畅,色彩浓丽,人物神形兼备均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普松赟干布,有利于研究唐朝的民族关系,因此具有史料价值。由此可知,阎立本的《步辇图》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故选C项;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排除A项;主要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排除B项;《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体现的是现实主义,与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的浪漫主义不符,排除D项。8.《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关于宣政院表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最早设立于元朝B.使西藏开始纳入中国版图C.元朝地方行政机关(正确答案)D.兼管全国佛教事宜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学生对于“宣政院”的史实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故A、B、D选项表述正确。C选项,宣政院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故排除。故答案为C。9.“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四……。”签署此盟书的双方是()[单选题]*A.辽与北宋B.辽与南宋C.西夏与北宋D.金与南宋(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据“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四……”可知,条约以“淮水中流画疆”是金与南宋签订的,故选D项;辽与北宋签订的《澶渊之盟》中并未做出疆界划分,排A项除;南宋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取代辽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排除B项;西夏与北宋的条约中没有做出疆界划分,排除C项。10.下表反映出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单选题]*<table><tr><td>政权存续</td><td>战争持续时间</td></tr><tr><td>辽(916—1125年)</td><td>宋辽—25年</td></tr><tr><td>宋(960—1127年)</td><td>宋夏—不到10年</td></tr><tr><td>夏(1038—1227年)</td><td>辽金—11年</td></tr><tr><td>金(1115—1234年)</td><td>宋金—16年</td></tr></table>A.政权并立,长期和平(正确答案)B.战乱不断,民族交融C.重文轻武,相对稳定D.时战时和,关系紧张答案解析:【解析】据表格中辽、宋、夏和金的政权存续、战争持续时间可知,辽、宋、夏和金之间的战争持续的时间较短,政权存在的时期相近,因而,其呈现出政权并立,长期和平的时代特征,故选A项;材料主要涉及辽、宋、夏和金的政权存续,并未提及其之间具体的交流情况,排除B项;重文轻武属于北宋的政策,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是呈现辽、宋、夏和金的政权存续,并未具体展现时战时和与关系紧张,排除D项。11.一旦气候变冷,漠北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必然受到影响,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于是不得不进攻中原,向南迁移,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王俊荆《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由此可以推断()[单选题]*A.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与气候变化无关B.气候变冷和食物短缺是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根本原因C.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暖时期D.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北方少数民族因为气候变冷,畜牧业受到影响,故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可知双方之间的战争多发生在气候变冷的时期,故选D项;根据题干可知,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未反映出中原人口南迁,排除B项;与题干所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12.大和年间(唐文宗时期)杜牧说:“今天下以江淮(指江南和淮南)为国命。”通过材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单选题]*A.安史之乱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古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唐朝后期政府财政收人主要依赖江淮(正确答案)D.开元盛世时期南方经济繁荣的景象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今天下以江淮(指江南和淮南)为……”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后期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淮地区,故选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安史之乱的影响,排除A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宋朝时期,排除B项;材料表述的是唐文宗时期,并非开元盛世,排除D项。13.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单选题]*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忧患意识”产生于两宋的现状,因为当时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D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D项。14.“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权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材料说明()[单选题]*A.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正确答案)B.进士是做官的必备条件C.考取进土要耗费毕生精力D.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答案解析:【解析】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结合题目关键“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可知,如果出身不是进士,还是不够完美,由此反映出进士具有很高的荣誉,故选A。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C.D。15.隋朝为巩固统治,改革选官制度,选拔了大量人才。其主要政治前提是()[单选题]*A.南北实现统一(正确答案)B.考试方式公平C.民族关系和睦D.学校教育兴盛16.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单选题]*<table><tr><td>唐初</td><td>贞观十三年</td><td>高宗永徽元年</td><td>武周神龙元年</td><td>玄宗开元二十八年</td><td>天宝十三年</td></tr><tr><td>200</td><td>304</td><td>380</td><td>615</td><td>841</td><td>906.9</td></tr></table>A.社会风气开放B.民族交融C.中外交往频繁D.经济发展(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表格反映唐朝户口增加,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D符合题意;ABC项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17.《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提到: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与这一理想最契合的太宗言论应是()[单选题]*A.食为人天,农为政本B.选贤之义,无私为本C.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正确答案)D.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答案解析:【解析】据“太宗的施政作风……,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可知,太宗主张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积极听取建议,C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纳谏爱民,并未提及农业、粮食等,排除A;材料只是讲述太宗因纳谏爱民而备受推崇,尚未提及纳谏爱民的具体措施,排除B;“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体现了唐太宗采取的开放的民族政策,排除D。故选C。18.右侧示意图中,①处应为()[单选题]*

图A.重文轻武政策B.“交子”的出现C.经济重心南移(正确答案)D.活字印刷术发明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丝绸之路开通”、“水路交通发达”、“商帮票号出现”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每个时代经济发展上的特点,故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就是经济重心南移。综上故选C。19.图4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单选题]*

图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正确答案)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可知,这些陶俑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因此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A.B.D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B.D排除。20.《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单选题]*A.提高行政效率B.分散宰相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正确答案)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解析:【解析】提高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排除。分散宰相权力与材料不符,故B选项排除。根据题干材料“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认为,通过三省六部制,可以将皇帝不确定的事情进行商量,减少决策的失误,故C选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选项排除。21.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单选题]*A.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正确答案)B.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D.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答案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据“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关键信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并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节日文化的文化遗产价值,节日文化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还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A符合题意。B强调的是物质文化生活,不符合题意,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指的是形式,不是文化遗产内涵,不符合题意,D强调的是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22.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2000年,我国历史学家在藏黑水城文献(研究西夏的珍贵资料)及宁夏和甘肃出土的西夏王朝时期的文物中发现一批世界最的活字印刷品。上述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说明()[单选题]*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不可信B.印刷品是宋代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C.活字印刷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