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第1页
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第2页
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第3页
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第4页
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120“十一五”时期北京服装纺织产业进展科技需求调研报告1、研究背景1.1我国纺织服装进展状况中国服装纺织业的进展,从发达国家的进展轨迹看,其工业化初期均将纺织行业作为先导型产业,在提供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当经济进展到较高水平,如对美国、日本、韩国多年来GDP与纺织工业相关性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步入衰退期推断至少会到2020年。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进展的差异,造成全球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一体化趋势要求各类资源在全球流淌以实现优化配置。资金、技术的快速流淌已体现了这种趋势。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由于多种缘故却难以快速流淌,因此,以物流代替劳动力流淌的物资贸易快速进展。而吸附劳动力较多、便于运输的纺织品贸易更得到快速进展。在1980~2001年的21年中,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增长了258%,比同期全球出口贸易增长幅度210%高出48个百分点。2004年全球纤维、织物、服装、家庭布置等的贸易总额达到了3800亿美元。从长远进展看,服装纺织是人类生存最差不多的需求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服装纺织业只能以不断的增长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服装纺织行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永恒的产业。国际贸易促进了全球服装纺织产业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调整。目前西欧、北美和日本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的要紧消费市场,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进展中国家则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的制造中心。自1991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9.9%,略高于同期GDP9.3%的增长速度。纺织行业全面步入快速成长期始自1998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纺织行业扭亏解困的政策,加之社会资本对2005年取消配额的良好预期,从而导致纺织行业投资额大幅增长。1.1.1产业优势突出服装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低耗能、高就业、与农业紧密相关、出口创汇等特征符合中国国情。同时,纺织服装行业的内生性增长强劲,中国企业消化和传递成本的能力也在日益增强。中国目前的国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大;自然资源少,能源短缺;“三农”问题严峻;高科技领域落后,需要大量进口先进技术和装备支撑现代化进展,即需要充足的外汇储备。而纺织服装行业的特点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每亿元固定资产吸纳就业人数:纺织业1876人,服装业4464人,是全国工业平均数932人的2.01倍和4.79倍。进展纺织服装业符合劳动力过剩这一国情。▲低耗能、少污染的产业。2001年每亿元工业增加值消耗的能源(折合标准煤),纺织业为1.93,服装业为0.48,分不是全国工业平均数的59%和14.7%。在漫长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中,除印染环节外(目前新技术已逐步克服印染带来的污染),差不多对环境无破坏,属于“绿色产业”。北京、上海、深圳等现代化都市把服装制造列为“都市产业”也讲明了这一点。▲是与农业紧密相关的行业。2003年纺织行业消耗天然纤维620万吨(棉、麻、丝、毛等),涉及到1亿农民的生计。目前约有1300万农民子女在纺织服装行业就业。依照世界粮农组织的数据,一个农民从事纺织业,其放弃耕种土地的机会成本,中国是0.2公顷,美国57.4公顷、法国19.6公顷、墨西哥2.8公顷、土耳其1.7公顷。纺织服装业的进展可推动农村都市化、工业化过程,以有力解决“三农”问题。▲是出口净创汇的主力。2005年1-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024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亿美元,进口4780.8亿美元,分不增长31.3%和16.0%;贸易顺差683.40亿美元。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9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994.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2%,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71%。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868.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7%,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89%,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32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4.95%;服装出口金额是543.09亿美元,同比增长21.50%。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值为126.8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国外贸进口总值的2.65%。其中纺织品进口金额为11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0%;服装进口金额为1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1-9月纺织品服装实现贸易顺差741.21亿美元。由此可见,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1.1.2国际竞争遥遥领先纺织行业亦是中国国际比较优势最为突出的行业。首先,中国具有充足的原料资源。中国纤维产量从1980年的347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2000万吨,已占世界的30%。其中棉花、化纤产量分不占世界的26%和28%,居世界第一。其他纤维如苎麻、蚕丝、羊绒产量占世界80%多。其次,中国纺织工业具有强大的上下游配套生产能力。从上游的纱、布,到下游的服装及各类制成品,中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与竞争伙伴印度和墨西哥相比,前者的纱布加工能力专门强,而服装的生产能力专门弱;后者正相反,服装制造能力强但面料差不多靠进口。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质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极大成就了纺织工业的国际比较优势。据世贸组织的有关报告,中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分不相当于日本的2.64%,法国的3.81%,美国的4.85%,韩国的12.97%,墨西哥的31.36%。中国劳动力不但“价廉”,而且“质优”——中国纺织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养要远远胜过进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至今,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已有十年时刻,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差距日益加大。假如考虑香港大部分为国内转口贸易,中国更是遥遥领先。这充分讲明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1.1.3面临后配额时代的历史性机遇关于中国纺织品行业来讲,配额限制的取消将成为中长期的一大利好。纺织品服装协定(ATC)中规定,从1995年开始的十年间,分为四个时期在世贸组织成员国间取消纺织品及服装的配额限制,实现自由贸易。2005年1月1日为最后时期,所有配额限制(占49%)全部取消。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恰逢配额取消的第三时期,美国欧盟共取消了87个类不配额,导致中国纺织业出口额从2001年的533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804美元,两年增长51%。2005年欧美还有126个类不取消,分不占欧美进口纺织品的60%和61%。美国取消配额的额度约760亿美元。多年来在世界纺织品贸易总额中,配额市场占近70%,非配额市场占30%多;而中国纺织品出口仅占配额市场的5%左右,占非配额市场近30%;在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中,向配额市场出口占25%,非配额市场占75%。这两组数据讲明,中国纺织品出口受到配额限制的严峻束缚。假如按照中国在非配额市场的占有率推算,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业出口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空间。据世界银行测算:2005年配额放开后,中国纺织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将由2002年的17%扩展到45%。1.1.4出口将拉动行业持续快速增长配额取消并不意味着纺织行业所有企业的出口均大幅增长,反而竞争会更加激烈。因为配额对优势企业是束缚,对弱势企业又是爱护。配额取消后市场空间的扩大会拉动优势企业高速增长。但弱势企业难免在竞争中被淘汰。从行业看,以后几年出口是拉动行业增长的要紧因素。可能2005年后纺织服装出口额将保持30%的增速。拉动全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15%以上。纺织板块可分纤维、面料、服装三大类。从其特点分析,纤维制造企业进入壁垒较高,但易受原料价格的阻碍,业绩波动较大;服装企业因成本中包含的劳动力价值最高,使中国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得到发挥,因此,国际比较优势明显。但多数服装企业出口以贴牌为主,内销尚未形成“品牌溢价”,且行业进入壁垒低,价格竞争成为要紧手段,因此,服装类公司的主业扩张受到制约;面料类公司处于产业链中游,服装业的高速进展对面料的需求旺盛,目前出口服装中有近50%的面料仍需进口,国家也将“国产面料顶替进口”作为重要的产业政策之一。面料行业要紧依靠设备技术竞争,行业壁垒较高,销售约束较弱,企业易于通过扩大产量来提升业绩。1.2技术研发与应用当代服装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与治理科学多学科先进技术的综合,并应用于服装制造工程之中所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先进制造技术内容之一是要研制开发一批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数字化服装设备。我国现有规模型缝制设备制造企业100多家,有缝制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400多家,其生产缝制设备能力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除了有生产电脑操纵平缝机、电脑绣花机、自动开袋机、电脑花样缝纫机、电脑操纵铺布机、电脑操纵立体烫机等以外,其他专门少有数字化技术设备。先进制造技术内容之二是要研制和建立一批服装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治理技术相结合的制造模式和系统,以面向服装个性化和全球化两个市场的需要。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进展迅速,服装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及人们对服装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加,使得服装制造业向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方式进展。为适应这种情况的变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了大量的对策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概念,先后诞生了许多先进制造技术、模式与系统。例如敏捷制造系统、大规模定制生产系统、虚拟制造系统、全球制造系统、绿色制造系统等。对服装企业来讲,服装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进展的总趋势是治理信息化、物料条码化、生产柔性化、操作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网站个性化、环境清洁化。具体而言,采纳ERP、MIS等信息技术产品、整合资源优势、再造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治理信息化水平;采纳条码技术对服装面辅料、在制品以及成品等进行编码信息跟踪治理,强化对供应链中物料和成品的治理和调度,减少库存积压、加速资金周转;采纳服装CAD、CAM、CAPP、MTM等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配备先进的生产装备,建设高度集成化、柔性化的生产流水线,适应服装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需求;采纳三维人体测量仪、QRS工作台、开袋机等专用缝纫设备以及整烫设备等数字化、自动化设备,提高操作的智能化程度,降低作业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采纳供应链技术SCM建设产品分销系统,及时猎取产品的销售信息,以安排生产和补货,以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采纳网络技术建设企业的门户网站;采纳绿色材料、绿色装备以及绿色工艺进行生产,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符合ISO14000标准的要求,消除通往国际市场的壁垒和障碍。目前,人事、财务、办公自动化软件在国内服装企业的应用率在90%以上,服装CAD应用率接近90%,CAM、ERP、PDM、SCM等应用也接近20%。相对而言,服装企业在生产方面的在线操纵、在线质量检测与操纵、自动化生产过程操纵以及电子商务方面信息化程度较差。另外,高新纺织纤维与面料技术在服装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纺织服装企业科技需求分析2000年纺织全行业整体扭亏之后,尤其是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科技、信息化需求明显增长,即使一些“九五”期间科技、信息化应用薄弱的行业(如服装、家用纺织品)、企业(如民营企业)、地区(如西部地区),也纷纷做了科技、信息化可行性分析、规划和应用调研。因此,那个地点存在政府和行业组织大力推动的因素,但要紧取决于企业对入世后国际竞争日益严峻这一进展趋势的清醒推断。在最近的需求调查中,纺织服装企业应用需求按技术领域分类为:治理系统占83%;电子商务占24%,较以往增加;CAD占29%;自动操纵系统占12%;自动监测系统占10%。这表明企业对治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对纺织服装企业电子商务前景的乐观。在不同的行业中,项目分布比较均衡,棉纺织、化纤、纺机等相对集中,表明企业选择项目目标明确,考虑到了自身的需求和技术的进展。从需求的内容分析包含了五个方面:▲产品设计信息化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CAD的需求有提花纹织、织物组织、印花图案设计和分色描稿、电子绣花、服装设计和排料、电子测色配色等多种技术,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户中都得到应用。因此,今后两、三年内,CAD应用需求将稳步进展,前景看好。CAM、CAPP、PDM近期也有增长。▲治理信息化近两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纺织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治理信息化需求增长最为显著,达83%。需求面广泛,遍及所有行业,棉纺、毛纺、化纤企业较多。应用涉及财务系统等单项治理系统和整个企业的治理信息系统,以后者为重点▲生产过程操纵自动化对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检测和操纵,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简化操作,提高自动化生产生平,有着明显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因而一直存在稳定的需求。▲制造设备数字化体现在单台设备的机电一体化,分新设备研制和老设备改造两方面。采纳先进的制造技术能提高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直接决定产品质量、交货期、成本等竞争要素。▲企业间协作网络化近年来,越来越多面对国际市场的纺织服装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尽管处于起步时期,却需求面广,并有专门大的潜在需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等地区,有的企业开始注意在企业业务伙伴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网络化方式协同工作。1.4北京“时装之都”建设1.4.1北京时装之都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11月正式对外宣告在北京建设“时装之都”。这一宏大的打算将对北京服装产业的进展产生深远的阻碍。服装纺织业的进展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服装纺织产业是“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时装之都”建设不仅有利于展现都市文明,进一步提升首都的国际、国内地位,而且有利于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服装及关联产业的进展和都市经济的进展。对北京经济社会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2北京与世界时装之都的比照世界五大“时装之都”(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差不多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在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差不多框架,实现首都“新三步走”的进展战略中,大力进展都市型服装产业,建设世界“时装之都”,是体现“绿色、科技、人文”奥运理念,提升北京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特不是在我国入世后,服装业进展的比较优势明显,符合十六大提出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精神。1.4.3服装产业北京目前拥有纺织服装企业3000多家,服装设计人员上千人,服装设计工作室200多家,全行业共有23个服装品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北京名牌产品”称号;30个产品商标获得“北京市闻名商标”称号;94家企业获得工商局颁发的“守信企业”荣誉称号。一些区域性品牌已提升和进展成为全国性品牌。1.4.4市场空间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北方地区的消费窗口,市场辐射能力强,对外贸易环境优越,服装及关联产业的进展有着宽敞的市场空间。北京作为北方地区的消费中心,市场阻碍力辐射东北、西北、渤海湾及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人口规模约4亿,这将为北京服装及关联产业的产品贸易和品牌经营带来巨大的商机。北京现有人口规模1382万,包括大北京都市圈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地区,人口约4000万,巨大的消费市场将为北京服装及关联产业的进展带来勃勃生机。随着“奥运”的举办和都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北京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和国际商社的大批涌入,为入世以后北京服装及关联产业的对外贸易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北京不仅拥有高中商厦、服装专卖店和超市在内的服装零售体系,而且自发形成了几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服装集散地,全国性行业和专业组织举办的各类服装服饰展会也进一步巩固了北京的成衣贸易中心地位。各类贸易公司和驻京商社沟通了北京与各国的贸易渠道。目前北京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经营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共30家,其中服装销售额占商场经营销售额的40%—50%;服装品牌3000多个,其中女装品牌1500个,占服装销售额的60%。2005年可能全市衣着类商品零售总额270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比重9.7%。1.4.5开放与政府导向国际化的时尚都市必须是开放的,同时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会组织的有效治理,如伦敦时装周,英国政府曾为其投入约68万美元,以推动服装纺织产业的进展,这是保证其持续进展的必要条件。都市的开放性能够吸引人才和资金,事实上现有任何一个世界时装之都的形成和进展都离不开外埠设计师、企业和经营者的参与,巴黎更是将自己定位为国际时装人才的大熔炉。北京市政府建设“时装之都”的导向和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能够使北京服装纺织产业沿既定轨道有序地向预期目标推进有利于带动时尚消费、强化都市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北京的都市竞争力。2、北京服装产业进展状况2.1行业规模至2004年年末全行业企业法人单位3261个,主营销售收入153.85亿元,分不占北京制造业比重9.03%、2.93%。北京服装产业2004年GDP为137亿,占北京GDP的2%。北京服装产业在有序进展的同时,也在满足需求、繁荣市场、争创外汇、增加税收、安排就业等方面,为首都经济的进展做出贡献。2.1.1产值、销售收入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服装纺织业的产值为120.8亿元、销售收入112亿元,分不占全市都市工业的16%、15%。其中服装业产值67亿元,销售收入60.2亿元。从2001年起服装业产值、销售收入逐年递增。2.1.2进出口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出口实力较强,服装纺织品出口遍布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据北京海关统计,2004年北京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10.47亿美元,在地点工业出口中仅次于机电产品之后,列在第二位,是北京出口创汇的支柱行业。表1规模以上企业要紧指标行业比重变化情况单位:个,亿元,%年份项目行业企业数量资产总额负债总额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2001行业合计412150.9103.597.733.1服装业25865.744.449.819.2占行业比重62.643.5435158纺织业14078.552.845.313.9占行业比重34525146.442化纤制造业146.76.32.6占行业比重3.44.562.62002行业合计414145.798.895.334.2服装业26362.44250.219.8占行业比重63.542.842.552.757.9纺织业1407750.543.914.4占行业比重3452.85146.142.1化纤制造业116.36.251.2占行业比重2.54.46.51.22003行业合计380151.8101.1122.943.6服装业23658.339.558.528.0占行业比重62.138.43947.664.2纺织业14090.759.963.215.6占行业比重36.860.059.251.435.8化纤制造业42.81.71.2占行业比重1.11.61.81.02004行业合计396157.998114.543.62服装业24663.541.760.330.92占行业比重62.140.242.652.770.9纺织业1459054.652.312.6占行业比重36.65755.745.728.9化纤制造业54.41.6520.13占行业比重1.32.81.71.60.2从上表看出,尽管服装企业数量占大多数,但资产总额比重比纺织企业低,表明服装企业仍以小型企业为主体;服装企业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占行业比重超过三分之二,讲明服装行业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更为明显。2.2产业布局北京已形成了大兴、延庆、顺义、通州、平谷和密云六大服装产业基地,要紧分布在北京东部,形成了北京东部服装工业带。区域分布看,服装生产加工要紧聚拢在东部(包括东南、东北各区县)地带。2004年顺义、密云、大兴、平谷、朝阳5个区县销售收入占到全市服装业的63%。服装出口交货值前三名的顺义(30%)、密云(21%)、平谷(9%)占到全市服装业的60%。城区则以服装商贸、品牌设计和研发中心为主。2.3所有制结构北京服装行业通过多年的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龙头,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进展的产业格局(见图1)。2.4技术创新优势逐步显现“十五”期间北京服装纺织产业初步实现成果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全行业范围的重大新技术推广、新纤维研发应用项目28项,其中大部分项目差不多和正在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撑,“十五”期间,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2.4亿元;累计申请专利30项,已被授权13项;自主研发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6个;合作研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2个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3个。纺织新原料、新纤维、新染整技术不断开发,纺织品日趋高档化、绿色化,对绿色环保、功能性纺织印染助剂的进展形成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十五”期间行业内大的品牌集团如京棉集团、光华集团、铜牛集团、雪莲集团、大华天坛、白领、依文、顺美等骨干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公布和产品宣传。运用网站的互动功能,初步实现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并在生产经营治理当中不同程度建立了信息化治理系统,要紧覆盖从财务、采购和成本等业务领域,设计、研制、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操作模式,应用了各类治理软件,达到了北京市制定的信息化分级标准的初级或中级水平。其中:雪莲股份公司、铜牛股份、白领等公司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成为国内同行业该领域的示范单位。重点企业正以三维服装设计系统技术的应用带动企业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以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进展。2.5就业北京市服装纺织行业从业人员18万人,占全市制造业职工人数的12%;每亿元固定资产投入能安排就业人数2611人,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2.9倍,医药制造业的3.5倍,食品饮料的3.8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4.1倍。有效地进展服装产业,能够缓解北京地域存在的“两少一多”即“水少、地少、人多”的矛盾(见图2)。2.6能源消耗服装产业是“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体指标如下:万元产值用电量为0.03万千瓦小时,万元产值能源消费总量为0.24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水耗为0.02千立方米。2.7品牌品牌是北京进展服装工业的一个重要的支持体系。通过多年的进展,以女装为主的北京服装,已在国内形成一些品牌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北京服装产业紧跟国际服装流行趋势,注重新型面料的研制和开发,使服装产品档次不断提升,整体水平有了专门大提高。北京目前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0家,5亿元以上企业5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见表2)。依照对北京亿元商场品牌服装销售的统计,北京女装品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全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服装品牌有白领、滕氏、玫而美、赛斯特、薄涛、天马、巴比龙、顺美、依文等。表2北京重点企业情况表(销售收入过亿企业)单位品牌所在区县北京市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朝阳北京针棉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朝阳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宁崇文北京雪莲毛纺服装集团公司雪莲大兴北京喜爱内衣有限公司喜爱朝阳北京京工服装集团有限公司雷蒙朝阳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依文丰台北京婷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婷美大兴北京滕氏制衣有限责任公司滕氏大兴北京赛丝特新世纪服装有限公司赛丝特大兴北京铜牛针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牛通州北京东方叶杨纺织集团公司东方叶杨通州北京鹏达制衣公司鹏达昌平北京维根制衣有限公司维根朝阳北京美姿时装有限公司美姿顺义北京华阳服装有限公司华阳平谷北京制衣有限公司冠亚平谷北京顺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顺美顺义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威克多大兴北京利德尔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利德尔朝阳北京天釜服装有限公司朝阳北京金鹰羊绒制衣有限公司金鹰朝阳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白领亦庄北京卓欧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玫而美海淀北京京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亭朝阳北京光华纺织集团绿典朝阳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朝阳北京九达纺织集团公司朝阳北京富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密云北京富泰革基布有限公司密云2.8对相关产业带动现代企业正在以资源配置为导向集聚进展,“时装之都”建设将有利于开发和优化北京的产业资源,吸引国内外服装企业集聚北京,从而进一步扩大北京服装产业的“集群”规模。不管原材料、技术、人才依旧资讯,产业集群的规模需求都将降低生产要素的单位成本,为服装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低成本扩张的优势。产业集群所产生的产品.技术.人才等市场,不仅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和治理水平提高,而且催生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这些服务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形成又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的健康进展和合理分工,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为集群服务。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直接拉动成衣、面辅料等产业链的扩张,带动鞋帽、饰品、箱包、皮具和化妆品等第二产业的进展,而且促进商贸流通、仓储运输、文化艺术和旅游购物等第三产业的进展。2.9产业优势2.9.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需求量大。北京已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服装集散地,服装零售和批发市场颇具规模,现代物流基地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消费示范作用强。北京的都市生活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均居全国前列。较高的消费需求不仅拉动了北京的服装市场,而且消费结构的特点对全国内陆地区,尤其是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的服装流行趋势和消费方式有较强的示范作用。2.9.2信息高度密集众多的服装纺织设计、研发机构云集,使北京成为各类新工艺、新技术和流行趋势等相关信息的集散地;对时装业有重要阻碍的主流传媒和大量时尚专业传媒云集北京,构成了大量、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北京媒体阻碍力大,权威性强,时尚媒体80多家,数量居全国首位。2.9.3品牌集聚效应明显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时尚氛围,使北京成为闻名服装品牌的聚拢地。目前国外200多个顶级服装品牌已进入北京市场,其中相当一批品牌都设立了专卖店,同时已在一些大型商场和商业区呈明显的聚拢趋势,既满足了人们对品牌商品的消费需求,也为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提供了展示和销售渠道。2.9.4人才和组织资源优势北京集中了大批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培养服装闻名设计师、高级技师和模特的人才基地。同时在京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等全国专业性协会组织和机构,集中了服装界的各类专业人才和组织资源,并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使北京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组织资源优势。2.9.5会展优势北京具有大量有国际阻碍力的服装纺织专业会展。随着北京对外开放的推进和各项事业的进展,会展业正在成为快速进展的新兴产业。服装纺织会展业在京的进展,为促进国际交流和商贸活动搭建了专业性的平台。2.9.6难得的奥运机遇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服装业的进展和“时装之都”的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北京将通过服装那个最为大众所同意的载体,吸引全球注目,展示东方文化,扩大国际交流,促进北京服装业在与国际时尚接轨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奥运会期间上亿人次的国内外游客中蕴藏着巨大的服装购买力,将为北京服装业的进展带来难得的商机。3、北京服装纺织产业进展面临的要紧问题及"十一五"进展思路3.1产业进展面临的要紧问题3.1.1产业高端进展不足在新形势面前,进一步暴露北京服装纺织企业在自主创新、原创品牌和现代营销治理、产业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使大部分利润操纵在中间商、品牌所有者和市场垄断者手中。研发设计及物流业进展薄弱。3.1.2服装品牌阻碍力不够,缺乏竞争力“十五”期间,服装产业高速进展,许多优势企业的加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已成就了一批知名服装品牌。但北京品牌常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大多以地点品牌的形象出现,辐射全国的品牌专门少;同时企业各自为阵,缺乏交流,服装品牌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目前国际服装业差不多进入了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劣势差不多成为阻碍北京建设时装之都的最大障碍。3.1.3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北京拥有大批的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优势明显。但人才资源优势没能充分开发,存在“两多两少”状况。设计制板中一般水平人员多,高水平人员少;生产人员中,“生手多,熟手少”。人才结构失调,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研发人才和治理营销人才,更缺乏适合国际市场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存在专业人才闲置、流失、人才队伍不稳定的现象,使得服装产业整体人才素养不高,人力资源利用不够,服装产业进展受到制约。3.1.4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备北京虽已初步形成了六大生产基地的差不多格局,但总的讲来,产业集群处于初级进展时期,还未形成合力,要紧体现在:配套产品不齐全;中、下游相互配套,相互协作还未形成;产业进展还未能和专业化市场体系相互促进;产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尚处于初步建设之中,产业集群效应尚未显现。如何形成产品开发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及物流体系和服装检测中心等服务体系,为集群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是以后几年急待解决的问题。3.1.5科研投入不足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服装纺织产业的利润空间差不多不是要紧停留在生产时期了,而是大量转向研发和销售时期。走品牌化、个性化之路是以后服装企业进展的必定选择。而品牌的制造与科研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就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来讲,北京目前还不足1%,远远地低于国际惯例中的2%(保证生存)与5%(保证领先)。与北京的情况相比,欧洲是5%,美国是10%以上。低投入必定可不能带来高产出,长期下来北京必定可不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3.2“十一五”进展思路3.2.1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把提升进展放在首位,充分利用首都资源优势,加快进展适合首都经济特点的服装纺织产业;坚持以自主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走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进展之路,不断提升北京服装纺织产业的辐射力和竞争力;坚持进展科技、绿色、人文服装纺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阻碍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北京服装纺织全面进入良性进展的新时期,为北京时装之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3.2.2进展目标随着“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奥运”的举办,北京服装纺织产业将进入“文化繁荣、品牌云集”的快速扩张时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重点企业主体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较先进水平,产品开发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品牌实力明显提高,资源利用和环境爱护水平明显提高。重点企业物耗、能耗、水耗和环保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服装纺织产业将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都市产业。依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在“十五”期末的基础上,“十一五”期末北京服装纺织工业将实现翻番。3.2.2.1到“十一五”期末,服装纺织产业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年递增率为15%;其中服装168亿元,占60%,年递增率为17%;出口贸易:服装产业出口创汇20亿美元,年递增率为14%;就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达20万人,年递增率为10%;科技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增长。3.2.2.2到“十一五”期末,形成一批名牌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0家,创国内外知名品牌。4、北京服装纺织产业的进展趋势随着“时装之都”建设的推进,以及受到“首都效应”及地理位置的阻碍,汇合了国内外高端产业的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坚实基础,北京服装产业将显现良好的进展趋势。4.1天然织物成为主导目前尽管化纤服装产品还占有专门大空间,但以纯棉、毛为主的天然织物产品将成为以后国内市场的主流。4.2功能性面料将受到关注具有抗菌、远红外线保健功能、防辐射、防尘、防紫外线等性能面料,吸湿、防雨透气、吸热保温等功能性将制造更多的市场需求。4.3纳米技术在服装纺织面料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服装面料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由于含纳米技术的服装纺织产品具有杀菌除臭、防辐射、防水、防油、抗污、吸附能力强等多种专门功能,应用领域日趋增多。4.4品牌进展将带动整体行业水平的提高。以研发设计为核心,发挥首都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综合优势,促进优势资源向名牌企业集中,用名牌引导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整个行业的档次和水平将有专门大的提高。4.5中小企业的业务信息化如销售和市场、制造生产、财务会计、人事和组织治理等以后增长空间较大,属于快速进展期。4.6相关产业进展力度加大在汇合众多优势资源,推进服装纺织产业链的进展的同时,相关产业的进展如会展、咨询策划、商贸等高端环节进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增强。4.7协会将发挥重要作用。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时期。作为一个产业的推进,大量的组织工作需要政府更多地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来完成。5、北京服装纺织产业进展重点突破的科技研发及应用问题分析5.1适合北京服装纺织的产业链高端环节及重点领域北京服装产业的重点领域要紧涉及与服装相关的面辅料、信息、传媒、会展、教育、咨询策划等一些环节。其中,除面辅料产品因受产业结构调整及环保因素阻碍,只能进展高端的研发试制以外,其余均属优势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见图4)。服装产业服装产业信息业传媒会展教育咨询策划面辅料原料织造印染染料助剂图4服装产业子领域结构图服装设备5.1.1调整格局低图5服装产业链增值示意图设计供低图5服装产业链增值示意图设计供应采购生产加工市场展销售品牌文化服务价值创造高北京服装产业进展重点的增值线目前国内服装业增值线研发5.2调整依据:5.2.1服装产业链“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依据价值链附加值。中间部分的产值只占零售额5%~10%;劳动成本。北京劳动成本较其它地区高20%~30%,劳动密集型产品无竞争优势;人口总量操纵。北京市至2010年人口总量操纵在1600万,目前已有1450万,无法大规模进展加工业。5.2.2无法大规模进展面料、辅料工业的依据环境爱护的要求。面料的后整理环节会形成大量水资源消耗和污染,不符合北京产业进展的要求。因而,北京着重在面料及染料助剂研发环节进展。水质的阻碍。染整环节对水质中的钙、镁离子的含量有要求(软水),北京水质偏硬,因此,相对国内其它地区而言,历史上面料印染行业北京就不是强项。5.3以后五年北京服装纺织产业进展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十一五”期间,以实现产业提升为目标,加快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进展的战略基点,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以设计研发带动产业提升;加强对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加大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现代化企业研发、生产、治理和营销系统,建立适合首都特点的高效、快速反应机制。5.3.1设计研发“时装之都”建设将以时装设计为核心,突出产业高端,搭建设计研发产业平台,培养一大批由高端服装设计师组成的工作室,加强服装面料、工艺、款式的研发和设计。5.3.2面料研发广泛应用小浴比染整工艺新技术,以及环保型染料、助剂、浆料等,节能降耗的同时,实现清洁生产。要借助缆型纺、紧密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开发新风格面料,提高附加值。广泛应用新型环保型纤维,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功能面料。毛纺面料的重点在时尚的高档轻薄面料的开发,以及功能性如弹力、机可洗、多组分面料的开发。棉纺面料重在功能性职业服装的市场需求,如抗菌防臭、抗静电、抗紫外线、射线屏蔽等服装面料的开发。针织面料要通过纺织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面料。要实现通过产品附加值的提高、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的改变、通过严格的工艺治理,消化高性能设备投资造带来的成本增加,实现可持续进展的目标。5.3.3产业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需要信息技术。要提高纺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进展,对信息技术需求集中在:▲新产品开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CAD、CAM等技术得到普遍推广,仍存在大量的和持续的需求。近几年内,三维CAD、PDM等有望增长。▲先进的企业治理系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近两年来,尤其是我国入世之后,ERP等企业治理系统的需求明显增长,成为当前的重点需求;SCM、CRM等引起了注意,并将在近五年内得到应用。▲生产过程自动化操纵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采纳各种自动操纵技术,会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一直存在稳定的需求。若能解决某些关键技术,开发出稳定可靠的产品,将有专门大进展空间。▲采纳先进的制造技术提高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企业需要采纳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实现制造装备数字化,直接决定产品质量、交货期、成本等竞争要素。▲电子商务平台系统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有效手段。因特网的普及应用正在改变企业经营和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拓市场和开展商务的要紧方式,尤其关于面向国际市场的纺织服装企业,是专门大的潜在需求。5.3.4科技成果转化北京科学院、所承担了重大科研项目,努力提高服装纺织产业科技进展水平,在众多企业、科研机构建立教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重要进展目标。6、以后五年北京服装纺织技术进展方向和重点技术需求6.1技术进展方向随着世界科学技术迅猛进展,知识经济的支柱是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其要紧特征是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商务电子化、现实虚拟化、无形知识产权化,那个特征将阻碍和决定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服装纺织企业。因此,北京服装产业的科技进展在今后若干年最要紧体现在全面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在“十五”期间完成初级信息化时期建设的基础上,“十一五”期末中小企业达到中级信息化时期要求,重点企业达到高级信息化时期要求。6.2重大科技需求平台技术的应用将是以后五年技术进展的新趋势。这类平台是以某一专有技术为核心,以治理技术为载体,对各种优势资源通过选择、吸纳、整合、共享、提升来发挥更高的效益。信息技术在平台中得到普遍应用,各种资源在数据库环境下进行治理。6.2.1服装设计平台服装设计平台包括整合人才、设计技术、流行趋势、面料供应信息、制板工艺及小批量试制等优势资源,并提供先进的设计手段,以达到产出更多、更时尚、成本更具竞争力的目的。本系统的技术基础,是将原有的由国外设计、制板的“来样”加工模式改为国外出意图,由国内设计、样版的“来意图”的加工模式。这种加工模式的转变,不但延伸了国内加工链的长度,增加附加值,同时也提高了国内的设计与制板水平。由于设计及制板量的增大,催生了国内第一个多工位CAD设计中心,使设计软件实现了在网络下共享的运营模式。6.2.1.1运营模式▲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服装产业的信息化水平。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连续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及治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传统服装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展自动检测与操纵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最优化,提高工厂综合自动化水平;进展企业信息治理系统技术,实现实时治理与数据共享,提高服装企业治理水平。▲以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制造领域的优质高效生产。进展数据操纵技术,研究开发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进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技术,提高制造自动化、集成化水平;进展与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重点推行企业资源打算等先进制造方式;研究开发新工艺,推广新型制造技术,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促进服装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围绕产业结构升级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研合作,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开发形成一批拥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并积极推广应用。▲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研制为重点,提高行业主导产品的研制水平,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围绕市场需求,立足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加强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主导产品的研制,提高和改善产品可靠性和质量,形成知名品牌。▲以节能降耗和环境爱护为重点,推广应用一批新工艺和新装备。开发和推广应用一批高效节能降耗和环保的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进展,争取为企业为社会制造更高的效应6.2.1.2技术措施▲建立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研发设计中心建立具有设计、研制、开发、展示、公布等功能的服装研发设计中心。中心将配备高级治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数据库,投资引进原装软件及设备,建立多个CAD工作站,实施研发中心办公自动化,技术治理信息化,构筑研发中心局域网,并与互联网对接,实现与国外专业设计公司工作平台的零距离交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AD工作站以“与国际接轨为导向,以服装行业CAD技术中心为基地,推进中小企业服装CAD技术应用,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指导思想,对内建立研发中心信息技术支持服务系统和内部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资源存储系统。▲完善企业治理信息化平台与优秀软件公司合作,建立企业治理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把精良的技术设备、科学的企业治理和完善的市场经营理念融为一体。对外选择国外合作伙伴,拓展国际市场。由传统服装纺织制造进展成为具备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设计平台。▲培养并储备大批研发技术人才在发挥服装CAD技术中心的优势,完成推销板、展示板、演示板、公布板、定货板等高附加值的技术前期工作的同时,与国内科学院、所合作,实施人才培育打算,使专业人才快速成长,实现产学的有机结合,为研发设计中心培育大批高素养技术人才.6.2.1.3关键技术服装IT跨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服装三维设计系统6.2.2面料研发平台面料研发平台的建立是通过资源的优化整合,巩固壮大参与企业,以高技术含量的工艺技术、高科技含量的材质选择,适应小批量、多品种、高品位服装面料的需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面料的适应性、功能性,实现高附加值的目的。6.2.2.1天然彩棉制品后整理工艺天然彩棉制品是纺织行业中的新兴产业,其原料彩棉是一种新型棉花,天然彩色棉纤维是与生具有天然色素,从种植到加工制成产品,无需染色,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污染及污水的排放和处理,幸免了禁用染料、有毒助剂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环境的破坏;彩棉纺织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彩棉织物面料的“和气整理工艺”,能够使彩棉纤维本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蛋白质、维生素得以保留;彩棉制品被称为天然的绿色产品。针对彩棉后整理工艺及配套技术设备项目重点开展研究,创新点要紧为生物酶生态整理、液氨丝光、超级预缩。用生物酶生态整理替代碱退浆、碱精练的传统工艺,减少彩棉加工中引起色变的因素,提高品质,达到“绿色”生产的要求;采纳液氨丝光,提高彩棉织物的手感,使之挺括性增强,不易收缩、不易缩水,难以起皱,回弹性高,光泽明亮;采纳超级柔软工艺,极大地改善彩棉织物的手感,使之柔软、滑爽;采纳超级预缩,极大地改善彩棉织物水洗尺寸变化大的缺陷,使之严于国家标准,按市场运作模式,达到客户的要求。6.2.2.2环保型纤维制品研究A研究内容:▲环保型纤维纱线性能的研究:选择不同的纤维与玉米纤维、牛奶纤维、麻粘胶纤维、大麻纤维混纺,研究混纺的比例。开发出玉米/棉/摩黛尔、玉米/棉/摩黛尔/羊绒、麻粘胶/摩黛尔、麻粘胶/人造丝、大麻/棉、牛奶/棉、等混纺纱。▲环保健康型针织产品面料的研制开发:探讨适合以上新型纤维纱线的编织、染色和后整理等工艺技术条件;优选适合纤维的编织、前处理、染色、后整理的工艺;研究与其他原料交错的编织、染色、后整理工艺;开发单面、双面面料。▲环保竹纤维针织服装产品舒适性能与功能性研究,包括面料吸湿、透湿、透气性以及面料护肤、抗菌、防紫外等性能的研究,以及服装穿着舒适性的研究;▲环保型针织服装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要紧设计开发新一代的针织内衣及针织休闲类产品。B解决的技术问题:▲由于玉米纤维的玻璃化温度较低,对温度比较敏感,引起染色温度低,难染深,牢度较差等弊端,研究原料的混纺比例、编织工艺、染整工艺及工艺路线路线。▲牛奶纤维的高收缩性容易造成面料的手感差,尤其在湿热情况下,手感变硬;牛奶纤维织物的不耐强碱性;由牛奶蛋白纤维呈米黄色,漂白新工艺的研究尤为重要。▲麻粘胶纤维强力低,抗弯性能差,织造制成率低,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差等。如何选择纤维的混纺比,在突显面料“绿色卫生健康”性能的基础上,解决好以上难题。C本项目的技术关键:▲玉米、牛奶、麻粘胶纤维混纺纱的可纺性:通过研究混纺纱中各组分的混纺比及混纺用纤维,既能充分发挥竹纤维的优点,又使混纺纱的编织性能好;▲玉米、牛奶、麻粘胶纤维针织产品的织造:它的织造关键是适合的组织结构和坯布质量,通过对纱线性能的测试及上机工艺参数的研究,织造高质量的针织坯布;▲染整加工:玉米、牛奶、麻粘胶纤维其技术关键在于多组分混纺纱的染色工艺的研究,通过对染色前处理工艺的研究、染料、助剂的研究、染整工艺路线、工艺参数的研究,克服以上纤维各自的弱点,攻破其难点,从而实现环保健康型针织产品的产业化。D创新点:玉米、牛奶、麻粘胶、大麻纤维混纺纱的可纺性、混纺比及其对产品性能的阻碍,针织产品的织造工艺和染整工艺研究。6.2.2.3生物隔离材料研究开发本项目研发的生物隔离材料综合多项高技术成果,实现材料创新、结构创新、工艺创新;在手术防粘、组织修复、创面抗菌和爱护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简便,缩短手术时刻,减少病人痛苦。A研究内容:▲防粘连隔离材料:以水溶性止血材料为基材,与医用抛射剂复合,制成粉状止血防粘喷剂,同时具有止血、防粘功能,解决了现有膜状或膏状隔离剂功能单一,在构造复杂的组织之间靶向性不强,易粘器械等问题;▲组织修补隔离材料:以医用高分子材料为基材,进行专门处理和组织规格设计,制成生物相容性好,利于组织生长的修补骨架材料,实施组织缺损的“无张力修补”,解决“张力修补”手术时刻长,病人痛苦大,复发率高的问题;▲防感染生物隔离材料:以水溶性止血材料为基材,与银系钠米材料复合,可同时解决止血、汲取、抗感染和防粘连问题。B创新点及可能获得的成果和知识产权▲材料应用范围创新:突破原“水溶性材料”仅用于“止血”的局限,产品功能扩展到“生物隔离”+“止血”,因此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可解决每年0.5-1.0亿病人的迫切需要,临床意义更加深远。▲材料结构创新:突破原有“单一结构”医用材料的局限,在原材料的基础上,与医用高分子材料和钠米材料相复合,解决功能单一的问题。▲工艺创新:突破原“材料变性”技术的局限,采纳“材料变性技术+高分子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纳米技术+纺织纤维设计”技术等多种高技术手段,解决生物隔离材料“靶向性”问题。6.2.2.4纺织新材料及先进加工技术A纺织新材料研究:新型纺织材料,尤其是新型纤维的应用,具所特不行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在新型原料的应用方面存在四大技术制约,即:染色、纺纱、后整理及产品设计▲研究和应用新型纤维的染色技术:重点研究涤纶改性纤维,如:佛莱特、PTT、PET、PTT/COLDRY、超棉、ECDP);腈纶变性纤维,如:超细旦腈纶、抗静电纤维新型纤维素纤维,如:天丝、莫代尔、竹纤维、醋酸纤维、LOYCELL。。。蛋白质与化学纤维接枝共聚或共混纤维,如:大豆蛋白纤维,牛奶蛋白纤维,人工羊毛纤维…锦纶变性纤维,如PBT…可自然降解环保型纤维,如:PLA等的单纤维和与其他纤维复合染色技术研发及应用▲开发应用新型纤维的纺纱技术新型纤维纺纱过程中的温湿度的操纵技术;新型纤维纺纱过程中毛粒的操纵及去除技术;适用于新型纤维的纺纱助剂的应用;长丝类新型纤维与一般毛纱混捻技术的开发及应用;B先进的纺纱、织造、缝纫、染色及整理加工技术▲缆型纺:羊绒半精纺缆型纺纺纱技术针织绒缆型纺纺纱技术▲小浴比染色:毛条染色技术散纤维染色技术绞纱染色技术筒子纱染色技术染色工艺操纵技术▲电脑横机及电脑剑杆织机的织造及花型设计技术▲羊绒衫、羊毛衫的易护理整理及特种功能整理技术:完全易护理整理技术抗静电、抗菌;永久性柔软智能调温整理及疏油疏水后整理技术生物酶处理技术▲特种动物纤维(羊绒、驼绒、牦牛绒、羊驼、兔绒)的分梳及纺纱技术:特种动物纤维的分梳技术;特种动物纤维的半精纺及精纺纺纱技术;▲微电子技术在纺纱过程中的应用:梳毛机单电机变频操纵及喂入部分的自调整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在线监测、在线检测及数理统计分析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大功率电机变频调压操纵技术的应用;▲特种动物纤维的染色及后整理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特种动物纤维的染色、脱色及漂白技术;特种动物纤维织物的后整理技术;特种动物纤维织物的强缩技术6.2.3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的信息、服务平台,既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专业建议,起到“智库”的作用;也为企业和设计师提供政府导向、市场和技术信息,同时,融合各类高端资源为创建品牌服务。包括如下几个部分:6.2.3.1数据库建设▲专家系统。“时装之都”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治理方法的内容,如目前世界上已有时装之都的现状、进展趋势及我国现有品牌状况、市场容量等;也有流行趋势及服装技术的信息,涉及到面料、设计、板型等多个环节,需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予。这些专家的意见将形成宝贵的信息资源,以此作为政府决策参考。▲流行趋势信息系统。如何结合国际国内的流行趋势和文化取向,进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服饰产品,是建设“时装之都”的核心内容。为此,该系统将包括流行色、织物、款式及配饰等内容。▲市场信息系统。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息息相关。知晓相关产品的市场信息,选择自身品牌的市场取向,是服装品牌的生命线。该系统的建立,将包括得了服装品牌(尤其是女装)的市场分布及占有率等信息。▲企业需求系统。服装包括男装、女装、童装、毛衫、内衣等等多种类不,每种类不的企业有不同的需求,每个企业在不同的进展时期也将提出不同的问题。企业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将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人才数据系统。包括:a名师、名模状况;b一般设计人员的社会存量状况;c相关服装院校在校生情况等。系统建成后将为企业提供相关人才的实时情况。▲服装技术数据系统。服装信息技术制造过程的各类工艺、制板及服装设备等信息,不仅包括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各类数据,还包括适用性评价,以供企业参考。▲面辅料供应系统。面辅料的远端供应,对本市服装企业的进展起到一定的制约,面辅料供应系统的建立将在专门大程度上减少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6.2.3.2数据库的选型SQLServer2005,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据治理和分析解决方案,将给企业数据和分析应用程序带来增强的安全性、可伸缩性和可用性,更易于创建、部署和治理。6.2.3.3品牌孵化器北京建设“时装之都”的核心功能之一是促进知名品牌建设。品牌孵化器的建立将有效利用优势资源,明确市场导向,降低入驻品牌风险。其中的整合技术是个全新的领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品牌风格定位导向;▲品牌市场定位导向;▲制造过程相关环节协调;▲服装市场风险研究;▲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6.2.3.4服装人才培训基地组织社会科技力量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建立人才培育基地。为企业提供科技、经济、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提供专家咨询、企业诊断、技术中介和改善治理等方面的服务;提供人才培训、技术培训、技能培训等服务;组织企业与高校及研究开发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协助企业建立技术依托;组织新技术(包括治理技术)的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关心企业导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协助企业开拓相互间以及国内外技术经济合作渠道。7、信息化应用状况与需求服装是现代科技进步的载体,除了本身流行的服饰文化艺术内涵以外,上游纺与织的科技进步,相关行业如服装辅料及设备的科技进步最终将在服装上体现。服装伴随人类文明进步的进展而进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服装产业也将步入进展的新纪元。虚拟模特、“无线随处穿”服饰、聪慧衣服、能够穿的电脑服装……所有这一切均证明:信息化技术与服装产业息息相关、互融共生。北京服装纺织产业信息化建设已将企业带入快速反应航道。“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低成本”的现代化服装业经营治理模式,在重点企业中已明显显现,进一步缩短了服装企业关于市场环境刺激的响应时刻,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已成为品牌企业进展的必定要求。一些企业已建立起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到销售末端的完整而高效的供应链。7.1应用状况在“十五”期间,北京服装纺织产业信息化应用得到了较大的进展,除了计算机辅助系统之外,围绕着ERP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许多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开展起来(见表3)。表3“十五”末期北京服装纺织企业信息化应用状况(部分较有阻碍企业)CADCAMCAPPERP部分系统财务OA备注√√√基础信息(报告);功能治理信息(统计);综合集成信息(评价)√√互联网环境√生产、进、销、存√√√√外销√√√生产、物流√√√决策、商场、进、销、存√√互联网环境√√进销存、商场、客户、物流、生产、人事√√互联网环境7.1.1出口企业:配备适应少品种大批量生产的CAD/CAM。生产(吊挂)及PDM等系统及进出口相关的治理软件。7.1.2内销企业:7.1.2.1奢侈品产品(以华贵、舒适为导向):产品数量专门少,只有极少数企业生产,还没有形成专门生产奢侈品的企业。7.1.2.2中高档产品:(产品以品牌、时尚、质量、价格为导向):这类企业制造系统中的CAD、治理系统中的ERP中的某些部分如:财务、库存治理、商场终端治理等差不多开始使用,但大部分尚未实现数据共享。7.1.2.3中低档产品:自发形成分工协作(如:CAD制版、绣花),但企业规模不大,稳定性差,处于采纳信息化技术的初步时期。7.1.2存在的问题7.1.2.1与制造相关的系统大多限于生产链的前端CAD部分和CAM部分。与工艺相关的CAPP部分,几乎是空白,从而无法使CIMS系统完整的运转,最终无法实现敏捷制造模式。缘故如下:对工艺相关的CAPP软件开发欠缺;工艺形式多、数量多、系统集成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服装纺织企业中,生产制造环节的工人文化水平较低,普及信息化治理有一定的困难。7.1.2.2ERP系统尚无发挥系统效应。只是简单地使用诸如财务、库存、劳资治理等独立软件,造成的缘故有:▲对应用ERP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往往只是听进展商单方面意见;▲对应用ERP的困难度认识不足,信息技术的引入在企业中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各个相应环节的顺应性考虑不足会造成信息化的失败。▲项目实施方案有重大缺失。功能性不足、安全性不够、推展性不深。靠模块堆积、图示唬人。▲实施服务断链。ERP的实施要求一个完整的实施服务链,但当前缺少一个规范性的要求,缺少这种规范化治理。▲不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性考虑。目前的ERP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大的统计报表,至于资金占用分析、促销对销量的拉动、商品铺货成本、顾客对产品的偏好等均无法提供。▲企业缺乏ERP推广中的战略考虑,如ERP总体功效、ERP的实施方法、ERP应用在企业中的地位等等。▲缺少对ERP实施中风险规避研究,只考虑ERP的先进治理理念,不考虑其所带来的巨大风险。缺乏ERP运转出现问题时企业的应急机制。7.1.3对策信息化技术是企业的必由之路,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服装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资金少、底子薄、人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以ERP系统为例,若实施半年以后仍不能有效开通,对企业的生存将会产生阻碍。在如此的背景下,拟采纳如下对策:7.1.3.1整体规划,逐步实施可先把某一环节做深做透,再引进其余部分联成整体。如此容易产生效果,可减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需求,风险较低。但要注意的是,整体规划的合理性是问题的关键,否则以后集成困难。7.1.3.2加强风险治理,建立风险测量和风险评估制度欧洲中小企业在建立信息系统时(尤其是ERP),先要通过BS7799标准,我们是否能够借鉴这种制度。7.1.3.3促进第三方咨询机构的进展促进第三方咨询机构的进展,为投资者和企业服务,提高投资者和企业的成功率。许多企业对ERP差不多上初次接触,缺乏经验,失败率专门高。尤其是中小服装企业,技术欠缺更显突出。第三方咨询机构可最大限度关心这些企业幸免信息化带来的风险,提高信息化引进效率。7.2以后五年需求7.2.1设计方面我国的二维服装CAD技术水平,特不是软件开发水平已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然而北京服装行业应用的二维服装CAD技术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不能专门好地在网上进行传输、不能满足个性化设计要求、脱离人体三维主体造型。近年来国内外均在向网络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NAD)、三维服装CAD、虚拟服装CAD、超维服装CAD以及它们设计的基础--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等方面进行研制开发和应用研究。虚拟服装CAD设计是符合当今网络服装设计与传输的设计,能够讲是当今服装设计的顶级技术。所谓虚拟服装CAD,即通常所称的虚拟现实设计VRD(VirtualRe-alityDe-sign)技术,它是使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服装设计的技术。由于要营造虚拟现实环境,虚拟服装设计系统除了计算机以外,还需虚拟的人体、虚拟的数字化服装、数字化头盔显示器、数字化耳机、数据化操作手套等配套软硬件,才能满足设计师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对在虚拟空间所设计的服装进行判定。三维人体测量是虚拟人体建成的基础,现在三维人体测量系统差不多商品化,其中美、英、法、德、日、瑞士的系统较为先进,例如美国的TC2系统、法国的Telmat系统、德国的ViTus系统,都可在极短的时刻内猎取人体的三维数据。北京服装产业三维CAD的设计,由于受到三维人体测量的限制,在“八五”、“九五”乃至“十五”期间没有进行有效地研制,而虚拟服装设计目前在我国依旧一项空白,不能满足已取得的二维服装CAD成果,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应领先在三维服装CAD、三维人体测量系统上有所建树,并继而进行网上虚拟服装设计的研制开发,以赶上21世纪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7.2.2生产制造方面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进展迅速,服装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及人们对服装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加,使得服装制造业向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方式进展。为适应这种情况的变化,北京服装产业要实现先进制造技术信息化,一是重点引进、应用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数字化服装设备。如电脑操纵平缝机、电脑绣花机、自动开袋机、电脑花样缝纫机、电脑操纵铺布机、电脑操纵立体烫机及数字化技术设备。二是要研制和建立服装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治理技术相结合的制造模式和系统,如敏捷制造系统、大规模定制生产系统、虚拟制造系统、全球制造系统、绿色制造系统等。以面向服装个性化和全球化两个市场的需要。7.2.3企业治理信息化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治理,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的高效治理应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覆盖服装纺织企业采购、销售、库存、财务、生产、配送、物流、办公、客户治理、统计、专卖店零售等各个环节,能够真正实现服装纺织企业从总公司到分公司、办事处、专柜(专卖店)、加盟商等多级业务治理。关心服装纺织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实时信息反馈系统,提高服装纺织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与代理商、经销商等长远的利益合作并达到长期共赢的效果。并提升企业销售网络的合理化治理.使企业治理合理化思想达到快速复制,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北京的服装纺织企业需要建设以先进、高效、稳定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为差不多单位的行业信息网络,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查询便捷的行业信息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行业和企业信息化技术和治理人才的培训制度,开发具有各类企业决策特色的纺织ERP软件,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和国内企业特点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规则,从治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层面,企业向现代化治理模式靠拢,与国际接轨。针对服装产品流行周期的缩短及市场充满激烈竞争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快速反应机制。同时建设信息化的服务平台。将设计师群、消费者群、服装企业群、经销商群等前台系统和人体、服装、样板、面料、辅料等数据库进行有机结合。8、重点企业及关键科技需求表4高端环节及子领域中的重点企业及科技需求序号重点企业类不项目科技需求1顺美服装股份西装ERP系统应用与终端数据系统,办公自动化,VPN网络安全系统相关的技术及设备。2派克兰蒂童装ERP系统应用与内部局域网技术,商场无线终端及相关数据库、办公自动化系统。3铜牛集团内衣设计研发针织产业设计技术;新型纤维和纺织材料开发技术;产品由试制到产品化生产的转化技术。4雪莲集团羊绒衫新型纤维研制助剂、染化料和新型纤维开发技术;智能、功能型材料研发技术。5清河/金羊面料高档面料研发小批量、多品种高档面料的降耗,清洁生产技术;环保型染料、助剂、浆料应用技术。6光华集团天然彩棉后整理工艺后整理工艺及配套技术;生物酶、生态整理、液氨丝光、超级预缩技术。9、以后五年本产业进展需要重点突破的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表5需要重点突破的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序号类不承担单位项目前沿技术与共性技术1医用材料北京纺织科学研究院生物隔离材料防粘连隔离材料、组织修补隔离材料、防感染生物隔离材料研制。2衬衣大华天坛三维服装设计应用三维立体服装设计系统应用技术,包括人体数据采集、电脑合成、快速款式设计,快速集约加工制作等技术。3设计英超设计研发平台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展示、演示、公布、贸易、物流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4产学研北京服装学院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服装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开发、治理升级和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服装产业长效进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以实现产、学、研多方优势的充分发挥。5信息咨询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市场、人才、技术、品牌、展会数据库,为建设北京“时装之都”提供信息咨询,发挥“智库”作用。6标准化北京雪莲集团羊绒制品行业标准建立国家级/世界级羊绒测试中心,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0、以后五年适合科委支持和进展的关键科技项目表6适合科委支持的关键科技项目序号项目承担单位所需资金(万元)1ERP系统应用顺美服装股份3002ERP系统应用派克兰蒂3003设计研发铜牛集团7004新型纤维研制雪莲集团2005高档面料研发清河/金羊3206彩棉后整理工艺光华集团2507生物隔离材料北京纺织科学研究院1508三维服装设计应用大华天坛3009设计研发平台英超38010产学研合作平台北京服装学院20011数据库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12012羊绒制品行业标准北京雪莲集团3011、北京服装纺织产业重点科技项目11.1环保健康针织产品的研究与产业化11.1.1项目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及它在所属项目中的作用走可持续进展的道路,重要一条确实是爱护环境、合理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使我们的经济进展不仅要造福当代,也要荫及后人。随着服装研究的不断深入,服装的创新更注重面料的高科技含量,而面料进展的主导趋势是研究和应用新型纤维。利用这些纤维独特的性能天然护肤、舒适性、高吸湿性、滑爽透气性、抗菌性等开发研制针织系列产品。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觉状和进展趋势国际上杜邦公司领先研究一种新型纤维Sorona,这种纤维是从玉米的原材料中提取出来的,将玉米转化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是一种纯天然纤维,同时,由于它的“可生物降解再生”性能,因而该产品绿色、环保;与此同时,由美国粮食公会和卡吉尔·道Cargill-DowPolymersLLC公司与日本钟纺纤维公司正在共同开发一种由玉米制成的玉米纤维即PLA(聚乳酸)。牛奶蛋白纤维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日本研制开发出了一种医疗用牛奶蛋白纤维面料来替代纱布。由于该纤维的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同时由其制成的面料,富含17种氨基酸及大量保湿因子,对肌肤起到了滋润、吸湿透气等保健性能,因而该纤维一问世,便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如山西恒天纺织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正家牛奶丝服饰有限公司等纱家对牛奶蛋白纤维原料进行了“绿色、环保”新型纱线的开发生产,并通过了国际生态纺织品Oeko——Texstandard100绿色认证、出入境检验局、中国中科院生化研究所和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相关权威机构检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下游生产厂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我国纺织原料商家们,充分利用宽敞的自然资源,相继自主开发出拥有发明专利和相关知识产权的竹纤维和麻粘胶纤维(圣麻)绿色环保两大类新型纤维。从进展现状看,玉米纤维、牛奶纤维、麻粘胶纤维的应用差不多得到专门多纺织企业的重视,成为纺织企业产品创新的一个新的亮点,潜力巨大,前景宽敞。然而,要实现在针织上应用这几种新型纤维并实现产业化生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11.1.3项目现有工作基础铜牛集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实力较为雄厚。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校联合进行的“产学研”项目,重点采纳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通过对玉米纤维纱、牛奶纤维、麻粘胶纤维、大麻纤维的混纺比、编织工艺、染整工艺以及服装款式、性能和品种的研究,研制开发出新型环保健康的针织系列产品,解决新型纤维编织、染色、整理的困难,开发适合的服装品种,并形成产业化生产。产品性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并符合国际绿色纺织品的规定,相关的技术标准采纳企业内部标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