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音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第1页
2022年人音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第2页
2022年人音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第3页
2022年人音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第4页
2022年人音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晨景》,能哼唱其牧歌主题旋律2、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演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以及作曲家运用乐器的意图。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分段了解每段的音乐描绘的内容。2、体会各种音乐元素在表达音乐中的作用3、了解几种主要演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及作曲家运用意图教学工具:长笛、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介绍导入:同学们,你们好,我姓张,你们可以叫我张老师。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带来一段音乐送给大家。取出长笛,问:认识这个是什么乐器吗?你们真聪明!张老师要带给大家的音乐就是由它来吹奏的,听一下,这段音乐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可请有特长的同学舞蹈)我们再来听一下旋律,感受一下同学们刚才说的优美、舒适。新授课:一、牧歌主题了解学习1、这是一段带有“牧歌”风格的旋律,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牧歌吗?这里的牧歌和放牧时候唱的歌曲还是有所区别的。它是描写牧人田园生活情趣的乐曲,往往表现美丽的乡村风景和纯朴而恬静的乡村生活,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田园曲。2、有着田园风格的乐曲通常是朗朗上口的,下面我们看一下它的图形谱,一起来演唱一下好吗?演唱主旋律刚才这段音乐其实是在描写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我们刚才唱了,也听了,你们根据音乐带给你们的信息思考一下,会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这段音乐描述的是《晨景》(揭示课件中课题)二、全曲欣赏,模糊感受接下来我们来稍微完整地聆听一下音乐,听完后告诉老师,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清晨景色?三、日出段落细解1、刚才很多同学都有说到,他觉得音乐中有太阳升起来的感觉,我发现我们班同学真是作曲家的知音呀!的确,在音乐中作曲家描述了日出的场景。但作曲家是怎样在音乐中表现日出的场景呢?是通过哪些音乐元素让同学们发现的呀?2、听课件中日出段落感受音量(太阳的光)音高(太阳的上升)3、日出段落再次感受(课件图片)四、日出旋律后一段感受1、美丽的黎明,太阳慢慢地升起,射出万道光芒,大地上的万物都苏醒了,花儿艳了,草儿绿了,鸟儿醒了,连树林被阳光涂上美丽的金黄色,同学们,如果让你们来用音乐描述这样生机勃勃的场景,你们会选择用怎样的音乐呢?2、让我们来听听,作曲家用了怎样的旋律来描写充满生机的万物,是不是和我们一样。(音乐)3、他用了坚定的几个长音,由弱到强地进行,表现出了在阳光下生机勃勃的万物。4、感受:现在我们在教室里感受一下这样的场景,我们的班级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双手,那是树木茂密的叶子,我的手是阳光,指向那里,那里的叶子就沐浴了阳光,在阳光下闪耀。(随音乐律动)五、两段牧歌主题的对比1、森林在天未亮时和阳光照耀下是不一样的美丽,而相同的一段旋律在日出前后也有不同的变化。老师这里有两幅图片,看一下,是怎么样的?(日出前后)2、下面张老师开始出题考大家了,仔细听好,这是一道视听题,我这里有两段音乐,分别对应这两幅图片,请同学为他们正确连接,并说出充分的理由。第一条幽静,第二条温暖第二条旋律比第一段低,多了伴奏音型,这个伴奏音型像水的波纹一样伴随着牧歌主题,放佛海面被阳光照耀的波光粼粼。3、同学们的第一道视听题做的真不错,现在,张老师这里还有另一题,想不想继续挑战?视听第二题:还是那两段牧歌主题,我们刚才已经听出来,一个是日出之前,一个是日出以后。而他们的演奏乐器也有不同,现在我们要为他们进行正确的排列。4、我们看到,屏幕上是四样乐器,我先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他们,谁来?他们到底是如何排列的呢?5、听音乐排列6、同学们,你们能想一下,作曲家这样运用乐器的意图吗?(长笛和双簧管音色纯净,音域高,演奏黎明前,让人们觉得黎明前的景色是非常幽静的。圆号音色圆润,大提琴音色温柔而连贯,他们在中音区的演奏让人体会日出后的温暖)六、全曲欣赏1、好了,张老师的那么多考题你们都正确的解答了,为了奖励你们,张老师请了管弦乐队,把这首美丽的晨景完整地为大家演奏一遍。乐队演奏完整聆听七、作品及作曲家介绍1、《晨景》被世界上热爱音乐的人们称为最美的日出,大家想不想知道是谁带为我们创作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介绍格里格格里格出生于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那里有银色的雪山、美丽的海岸线、秀丽的庄园、质朴而坚强的人民,那就是北国挪威。格里格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大部分音乐中都表现了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2、今天我们听的《晨景》是他为易卜生的一部剧本所写的配乐,选自《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简略介绍)在这部组曲中,还有另外的三首乐曲,分别是(课件)《晨景》《奥萨之死》《安妮多拉之舞》《在山妖的洞穴中》八、小结第一课朝夕教学目标: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第一课时一、听《晨景》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二、表演《清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第二课时一、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6.聆听全曲。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三、表演《晚风》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清晨》教学设计利通一小杨燕妮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清晨》,能用轻松、愉悦的情绪,轻巧、自然圆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2.能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并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音乐活动的参与更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3.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教学设想:1.感受|晨境:通过听赏清晨,让学生感受清晨的气氛,然后初步熟悉清晨歌曲旋律;再通过听和说让学生对知更鸟和歌曲背景有初步了解,并且初步掌握歌曲第一声部旋律和歌词。2.体验晨歌:通过聆听歌曲和观赏画面,使学生了解旋律上的情绪变化以及歌词上的感情变化;再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二声部旋律的特点,从而把握歌曲的内涵并能完整地演唱歌曲。3:通过将音乐知识的学习融入歌曲《清晨》的学习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表现重唱与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是学生真正的区分两者的不同。教学重难点: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2:区别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准备课前(问好发声练习)二:导入。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聆听一首歌曲《清晨》。让我们尽情的享受这早晨美好时光。(播放课件歌曲)目的:听赏早晨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清晨的情景之中。让学生感受清晨的氛围,并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三:学习新歌(一):初听歌曲《清晨》后,师对歌曲简介:这首歌曲是英国民歌,描述的是知更鸟用歌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介绍知更鸟(是所有鸟类中,英国人最熟悉,最喜爱的一种小鸟,是英国的国鸟,它因多彩的羽毛的婉转的歌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第二乐段是后四句构成,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请同学们说说。(出示课件声乐演唱形式)。(三):学习第一声部。师:新的一天开始了,小鸟们都唱的如此动听,你们想唱吗?(出示第一声部旋律)1:逐句用啦模唱旋律。师:请同学们注意声音自然圆润,有弹性。杜绝喊唱。2:随琴用LU哼唱旋律。3:逐句填词演唱歌词。4:结合歌词分析两段的情感不同。师:介绍知更鸟迁徙的原因。(知更鸟是候鸟的一种,由于深秋时分,天气转凉,知更鸟已经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天气越来越冷,而且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所以知更鸟只好飞向温暖的南方过冬,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它们又会从新飞回来)。因此春天的知更鸟是多么的欢快,深秋的知更鸟是那么的忧伤。5:然后学生对比两段的旋律特点,(第一乐段轻快明朗,而第二乐段则是节奏拉开,显得是有些伤感)。6:有感情的演唱第一声部。(请同学们注意第一乐段欢快,第二乐段伤感)(四):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1:学生演唱一声部,师演唱二声部。(看你们唱的那么投入,让我也加入进来吧)2:请同学说说我们唱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总谱)学生答: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一样,只有一处不同。(板书)3:师生互换声部演唱。4:分声部演唱歌曲。(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正确把握歌曲内涵,完整演唱歌曲。师:谁能告诉我知更鸟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早春清晨的知更鸟是春天的使者,在田间自由的飞翔,快乐地歌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深秋时节,知更鸟已经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不得不飞离家乡,去遥远的南方过冬。歌曲的前后分别表达了知更鸟在早春清晨的欢快和深秋黄昏的伤感之情。(六):针对声部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训练。以便达到更好的声部效果。并请同学总结。要想唱好合唱声部配合,只靠好的声音和技巧是不够的,必须大家齐心协力,注意声部均衡,声部统一。不能相互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合唱的最佳效果。四:拓展(出示课件)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与书中课后拓展一样)学生采用同桌讨论的方式完成设计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五:结束。《晚风》授课年级:五年级一班教学内容:学习《晚风》第二声部,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教学目标:用自然流畅的歌声表现大自然美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用和谐的声音唱好两个声部。教学难点:1.两个声部的音准。2.提高学生能的合唱能力。教学过程:发声练习:用lu模唱旋律。复习《晚风》八六拍的含义 强弱关系2.八六拍的指挥图3.读节奏:4.演唱第一声部歌词。三、学习第二声部1.听老师范唱第二声部,注意观察第二声部和第二声部相同处和不同处。小结:节奏相同音不同。2.随老师模唱第二声部旋律。3.填歌词唱。四、两声部合唱练习。1.和声练习:2.老师与同学们合唱。3.请一位同学与老师演唱两个声部。4.请两个声部同学合唱。老师评价。五、旋律听边游戏:老师弹奏某个声部的旋律学生用手指表示出来。老师评价。(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六、旋律填唱游戏:老试唱两个声部的旋律每一乐句的结束音有学生来填唱。(培养学生的乐感)第一声部:第二声部:六、打击乐器:让学生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器节奏。请学生表演。老师评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总结:《晚风》这首歌曲中描绘的傍晚景色特别美丽,大自然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来维护,希望我们能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教学反思渔舟唱晚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近代筝曲欣赏《渔舟唱晚》[设计思路]《渔舟唱晚》是一首传统筝曲。筝美妙、韵味浓郁的音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因此,本课从以下三点实施教学:

1.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全曲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接着,音乐速度加快,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从全曲看,“徵”是旋律的中心音,而在此段中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性,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达了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料,耐人寻味。[教学目标]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教学难点]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应的古诗。[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古筝、[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激趣导人1.教师配乐朗诵唐代王勃《渔舟唱晚》,设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同时,你能听出乐曲的演奏乐器叫什么吗?2.认识古筝:

师生

共同研究古筝,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出示课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3.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筝曲《渔舟唱晚》,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诵,营造了学习意境。同时,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结构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二、欣赏筝曲,整体感知1.教师简介筝曲《渔舟唱晚》。2.设问: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在欣赏之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3.播放《渔舟唱晚》(视频),师生共同欣赏。4.板书课题,了解作品。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渔舟唱晚》,使学生对作品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古筝这一乐器。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感悟音乐特点,让学生谈谈从音乐声中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景色?。2.了解古筝的技巧,品味意境。教师(出示课件)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接着播放第一部分音乐交流:,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速度有怎样的变化?3.哼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设计意图:分段欣赏,分析细节4.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1)播放课件,感受音乐情绪。

(2)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3)讨论:速度

力度

旋律线

体现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通过肢体活动,活跃课堂气氛.5.欣赏尾声音乐。(1)

教师(出示课件)古筝的“刮奏”技巧,播放尾声部分音乐。(2)讨论交流: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用左右手交替刮奏,突出古筝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6.完整欣赏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吧

设计意图:听音乐并配以生动的语言辅助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四、拓展体验1.配乐《渔舟唱晚》,朗诵古诗。2.师: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师:现当代的古筝演奏家赋予古筝更广阔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现代古筝曲《东海渔歌》,它表现了东海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渔民们捕鱼是的欢快情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古筝气势磅礴、活泼欢跃的另一面吧。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开阔了眼界。五、板书设计:渔舟唱晚古筝吟揉按滑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的古筝曲,它的意境非常优美,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又像一首清新的散文诗。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配乐朗读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想、说、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足之处:依据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教案。但由于本人能力所限,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仍较少。教学建议:如果本教案有幸被全市音乐教师共享,建议老师们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渔舟唱晚》的同时,能够加入更多的音乐活动,更充分地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真正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峄城区古邵镇曹庄小学单利利教学评优:2010年1月获全区小学品德与社会优质课一等奖。2010年9月获全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11年5月获“小哥白尼”杯实践与创新技能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2011年9月获“读红色经典树理想信念”读书活动指导教师一等奖。2012年5月获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指导教师三等奖。2012年7月获2012年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一等奖。2012年9月获区级优秀教师。第三课足迹教学目标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第一课一、聆听《红星歌》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2.欣赏全歌。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3.再听全歌。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二、表演《雨花石》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第二课时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二、聆听《红梅赞》教学基本要求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2.欣赏全歌。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歌曲: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第三课时一、表演《我怎样长大》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二、编创与活动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2、能够和同学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难点:能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过程一、情感激发: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课件展示五星红旗、红军帽、红缨枪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们了解红缨枪吗?二、歌曲学习:(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第一段:叙述性段落1、听音乐故事师:十一岁的王二小每天都和小伙伴在山上放牛,可是有一天……(课件播放歌曲第一乐段。)2、说一说师:歌曲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怎样来唱的呢?3、学一学:A、模仿演唱B、学唱歌谱(用"lu"哼唱全曲----用唱名视唱全曲----突破难点)4、唱一唱:第二、第三段:故事起因1、师生探究,讲故事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在熟悉的音乐中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故事发展情况:敌人扫荡村庄,二小被抓。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师:故事发展到这里,情况危不危急?如果你在场的话,会是什么心情呢?2、唱一唱,比一比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唱呢?(学生分成几组,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再选择合适的方式演唱。)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1、剧情设想师:二小被抓,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2、歌曲学习:A、说情节B、身势创作,激发情绪3、歌曲表演:A、表演设计B、表演故事4、唱一唱第五段:二小牺牲1、激发情感2、进一步激发感情3、唱一唱第六段:怀念二小1、朗诵动情(课件播放音乐,老师朗诵旁白。)2、跟唱歌曲3、完整地演唱全曲三、歌曲表演师:二小的故事讲完了。现在我的心情很激动,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也一样。歌曲有五个段落,现在我们分成五个小组,每个设计表演一个段落,看看谁能把王二小的英雄事迹表现得好。学生:分组设计并完整地表演歌曲。四、课堂拓展你觉得王二小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你还知道那些影星人物?师总结: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誓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他们都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五、缅怀英烈,结束全课师:在我们的教室里不仅有抗战时期的红缨枪、红军帽,还有和平年代的红领巾,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让我们用队礼向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六、布置作业:《歌唱二小放牛郎》唱给身边的人听反思:新课教学我通过聆听歌曲内容、演唱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段落、用朗诵等形式表演歌曲,试图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让学生能自觉的抒发情感。但是课堂进行中,由于引导的不够细致,提问设计的不够明确,学生未能如预期那样完成要求。比如在学生欣赏音乐让他们找出音乐主题旋律出现次数时,自己就只说“当你听到刚刚唱过的主题旋律再次出现时,请举起你们的手”,由于之前学生不知道“主题旋律”为何物,自己也没向他们解释清楚,因此学生听过音乐后不能正确的回答出问题。顶一下踩一脚评论\o"分享到QQ空间"\o"分享到新浪微博"\o"分享到腾讯微博"\o"分享到人人网"更多\o"累计分享0次"0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我怎样长大》第一课时教案宜宾市黄桷庄小学洪荣教学目标:1、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牢记革命传统,回顾潘冬子、王二小、“小萝卜头”等小英雄的足迹,让孩子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用音乐进行德育教育。2、指导学生用优美、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不怕困难、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3、指导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唱准高声部旋律。4、聆听感知段落的变化,比较练习中体验速度、力度、演唱方法的变化在表现音乐情绪和形象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能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这首高声部。唱出对“这样就会长大”的喜悦心情,感受到长大后的甜美幸福的感觉。教学难点:唱准节奏,聆听感知段落的变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用琴声来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1)531|531‖咪吗(2)1.23.4|5.43.2|1——‖咪吗咪二、引入新课,在歌声中回忆小英雄们的光辉事迹。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新歌,(课件展示歌名)请同学们齐读歌名(学生齐读《我怎样长大》),你怎样长大呢?(学生自由回答)2、师:是呀,我们成长的路上不光是吃饱饭,还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克服很多很多困难,就像我们在这些熟悉的歌声中认识的小英雄们一样。认真听,看看谁可以最先知道他是谁?播放音乐《闪闪红星》《王二小》多媒体展示图片,简单介绍英雄事迹。3、师:认识了两位同龄人,他们在成长的路上遇见的困难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们不怕。同学们,当你们遇见困难时,会退缩吗?4、师:好,我们再来认识这样一棵渴望长大的小树,让我们用歌声告诉它,应该怎样长大!三、听歌曲《我怎样长大》,掌握节奏1、播放歌曲《我怎样长大》。介绍歌曲背景,这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主题曲。简介电影梗概。2、师:请两个孩子表演一次蓝天和小树的对话,要用歌词告诉小树的成长需要什么?(不怕风沙,不怕雨打,越过春夏秋冬,这样就会长大)3、师:看课本P21,聆听歌曲第二遍,了解歌唱顺序,轻声跟唱简谱,回忆学过的乐理知识,回答老师的乐理小问题。播放第二遍音乐4、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教师指导A段旋律:弱起换气,教学生拍手打拍子并唱简谱。抽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四、教唱歌曲高声部,为下一课时和声准备。1、教师教唱高声部旋律,全班同学共同学习。2、伴奏学生独立唱高声部旋律,并纠正不足的地方。提醒学生高音往上拉、声音竖、圆,用气息支持。3、提出情感上的要求。思考:分别用怎样的情绪对比性地进行演唱?师:电影为什么起名为《烛光里的微笑》?这微笑为谁而绽放?(王双玲老师非常喜欢烛光,虽然离开了同学们,但她在同学们悼念她的烛光里看到孩子们懂事了、成熟了,她因为学生们的长大而高兴!)第一乐段:节奏紧密,活泼轻快;第二乐段:稍舒展,抒情。抽生唱,小组比赛唱。4、加动作表演唱,师生共同完成。五、师生交流歌曲内涵,小结下课。师:孩子们,你们就是这样一棵小树,老师希望你们在成长的路上,不怕……风沙,不怕……雨打,不怕……困难,从小树变成一棵参天大树。下节课我们学唱低声部,体会和声之美。2009年10月12日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白桦林好地方》宜宾市黄桷庄小学洪荣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2、通过听、唱、动等综合性音乐活动,在自由探索的活动中,对歌曲有初步的体会;3、在聆听、学唱歌曲中,表达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能正确清晰地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难点:歌曲最后一句的节奏;歌曲的表演及创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多媒体播放少数民族图片音乐,学生猜一猜是哪个民族。)师:新疆有动人可口的葡萄,有美丽的舞蹈,蒙古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奔驰的骏马,这些都是吸引人的好地方,让人不禁有想提起旅行包去旅行去游玩的冲动。同学们,你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呢?师:好,今天何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走出中国的大门,走进枫叶之邦——加拿大,去感受一下那儿的美丽景色——二、激趣铺垫,感受情绪:1、师:要想进入这扇通往加拿大的大门,就必须先来玩一玩专门为游人准备的有趣的跳格子游戏,找对了,跳对了,你才能进去——2∕2

X

XX

X

X︳X

XX

XX︱X

XX

X

X︱

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X———

︳X—

X—︱X———︳X———‖蓬

蓬。①、师示范;

②、学生试拍;2、师:真棒!瞧,白桦林中的几棵音乐树,他们正列队欢迎我们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1=F

2∕26—6—︱3—3—︱6—6—︱3—3—︱(此句的6低八度)6—5—︱5—1—︱2—1—︱3———︱6—5—︱5—1—︱2—1—︱3———︱①、师范唱;

②、学生唱谱;3、师:听,音乐树后面还跟着几只可爱的小麋鹿,他们正踩着小枫叶,踏着轻快的步伐准备来欢迎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加入他们—(播放音乐,初听)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绪:(游览加拿大)1、师:让我们跟上小麋鹿轻快的脚步,赶紧去感受一下加拿大的风光吧!看看那都有哪些吸引人的景色?(聆听录音范唱《白桦林好地方》,感知内容)2、师:有海狸,大麋鹿,湖水,平原,草房,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歌声再来感受一下吧!(师范唱,学生感受情绪)3、师:面对如此惬意的景象,如此美丽的白桦林,你最想说的一句心里话是什么呢?(学生发自内心抒发情感,对白桦林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师:同学们都由衷的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有句话说的好,当我们用言语无法表达时就用歌唱来表现吧!让我们用la的音来唱一唱——4、填词演唱:5、歌曲处理:(注意重音记号)1=F

2∕26

66

6

1

︱6

6

6

6

1

︱6

6

6

6

1

︱蓬得得蓬蓬

蓬得得蓬蓬

蓬得得蓬蓬

6———︱6—1—︱6———︱6———‖

蓬师:小麋鹿伴着歌声越飘越远,我们应该怎么唱?(渐弱)6、完整表演唱四、拓展延伸:1、师:在每年春暖花开的三四月,加拿大都会大肆庆祝一大盛节——枫糖节,这一天,加拿大人民会采摘枫叶、枫汁酿制成枫糖,大家聚在一起品尝,而除了酿制枫糖之外,他们还会载歌载舞,上演精彩的歌舞表演,今天人们就要排练《白桦林好地方》这个节目在枫糖节上表演,看到了我们动人的演绎,想让我们一起来出谋划策,当一回小导演,让他们的节目更加精彩!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要怎么样创编《白桦林好地方》,才能更丰富多彩!看看比比谁是最佳导演!(学生自由说一说:唱,跳……)加入课堂乐器并表演:响板:X

0

X

0

|

X

0

X

0

||手铃:0

X

X

0

|

0

X

X

0

||铃鼓:X

0

0

0

|

X

0

0

0

||2、创编歌词(填空):师:帮他们排了个精彩的节目,那我们也总得出个节目啊!他们有赞美自己家乡的歌,那我们能不能也来编一首赞美自己家乡歌曲呢?

)好地方,

我们的家乡,

那里有(

),(

),蓝色湖水岩石岸,

我将要再回还。五、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领略了美丽的加拿大风光,感受体验了那儿的音乐,并用自己优美的歌声赞扬了白桦林,更为加拿大枫糖节献上了精彩的节目,同时老师也发现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棒极了。就让我们把这种创造和美带入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吧!(学生随着歌曲旋律走出教室)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第九册《我怎样长大》教学设计昊天学校赵彩红2011.9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音乐课程标准》审议稿明确指出: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在音乐整体体验和感受中,享受审美过程的愉悦;恰当的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艺术模仿,积累感性经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而后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设计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二)理论依据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以情感体验为主线,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合唱的音乐表现力比齐唱要丰富的多。两声部间的制约,和声的织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立体音乐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二声部歌唱的训练,亲自参与体验了两声部的和谐,感受到和声的优美,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及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我怎样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练,它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这是一首两段体结构的歌曲。2/4拍,宫调式。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第一句曲调平稳,并以亲切的语气借物抒情,表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形象。第二乐句以弱起进入曲中的八度大跳,更增强了孩子们快快长大的那种急切的愿望。第三、四乐句是前面两个乐句的旋律模。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曲调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旋律基本以平行三度和声进行,特别是句中音程大跳,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成长中坚忍不拔的精神面貌,突出了主题。最后是歌曲的扩充部分,再重复了第四乐句后旋律更加平稳舒展,表现了“这样就会长大了”的喜悦心情,抒发了长大后的甜美幸福的情感。(二)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共有学生38名。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歌曲的情感体验,大多数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声音演唱,具备了用和谐的音色表现歌曲的能力。学生唱歌的状态好,但音色一般,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条件或其他原因,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少部分学生音准不佳,视谱不会等。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课上多鼓励多表扬,寻找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教学方式:体验与表现体验:教学中以情感体验为主线。让学生在一次次聆听中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表现: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表现来理解音乐,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教学手段:视唱法、对比法、模仿法(四)技术准备1、TT软件制作的歌曲曲谱(教师自己制作)2、范唱、伴奏录音、课件三、教学目标1、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抒发不怕困难、幸福成长的情感。2、通过对比法、讲授法等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词3、掌握歌曲中的弱起节奏、比较准确的演唱合唱部分教学重点: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用自己的歌声抒发不怕困难、幸福成长的情感。教学难点:大跳音程和长音的音准。四、教学过程(一)合唱训练,导入歌曲1、音阶练习2、三度构唱132435463、和声练习:(吸气闻花,缓出气)1=F3/4高声部3---4---5---6---7---1---低声部1---2---3---4---5---6---4、合唱练习1=F3/4高声部6--4-65--5--4—5-43--3--低声部4--6-43--3--2--5-21--1--高声部2-35432123--5-543121-1--低声部7-13217671--5-321651-1--高声部3--4--5--5--5--5--低声部1--2--3--3--3--3--5、刚才我们进行的练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我怎样长大》的合唱部分,(板书课题)你们想不想听听整首歌曲?学唱歌曲聆听感受,分析歌曲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2、复听歌曲,听听歌曲演唱了什么内容3、再听歌曲:学生思考: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结合演唱形式想一想,歌曲的结构是什么?演唱曲谱1、跟琴轻声视唱曲谱2、学生跟琴演唱曲谱3、学生边打节拍边唱歌谱4、学生唱会歌谱后,划分乐句,便于理解歌曲。学歌词1、读歌词(可以有感情读,也可以按节奏读)2、跟琴轻声唱词3、学生找困难、教师教唱、指导难点乐句,提示最后四小节的拍数4、完整演唱(三)歌曲处理1、思考:第一、二乐句在形象上表现的是谁?什么语气?(学生疑问)第三、四乐句形象是谁?怎样的语气?(老师亲切、和蔼)用声音表现出来。试一试。2、第二乐段节奏有什么变化?(节奏舒展)力度怎样?(渐强)3、结束句:力度有什么变化?应该怎样演唱?表达什么呢?(先渐强、再渐弱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无限遐想)唱一唱体会感受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四)表现歌曲1、介绍歌曲背景2、播放歌曲(原版)3、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4、分组设计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歌曲。(五)小结本课内容,学生谈谈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样做五、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1、自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集体和自身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如:演唱歌曲时,旋律、节奏是否准确。2、互评:采用师生间、生生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六、教学设计的特点巧妙的导入设计便于学生轻松掌握合唱。以往教师的备课中,在合唱训练部分,大多采用较为机械、枯燥的和声训练,使学生对学习、演唱失去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本课中,我采用让学生做和声练习导入合唱,先进行听觉的感知,进行师生合唱,声声合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是需要通过聆听、模唱、记忆等环节来完成的。本课通过完整聆听歌曲范唱、整体感受音乐形象,采用不同形式的练唱,使学生准确、轻松的学会歌曲。背景材料:上海市边缘棚户区的潘家弄小学教师、体弱多病的王双铃又接了一个乱班。当她走进教室时,调皮捣蛋、缺乏纪律的学生在教室里闹成了一锅粥。王双铃凭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的好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班里颇具“挑战”气魄的路明显然是男孩中的“领袖人物”,他在父亲的指导下进行着艰苦的足球训练;李小朋出身在富有但缺少文化教养的家庭,已经沾染上不良习气;周丽萍的父亲抛弃了妻女。她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因此上课总迟到,经常被同学嘲笑。王双铃生日那天,她家访回家时,丈夫大刘正燃起蜡烛等待着,他一直在为妻子的健康担心,她非常喜欢烛光,在烛光下。夫妇两人默默相对。小朋的父母因进行非法活动被逮捕,小朋逃学在外被坏人利用,王双铃把小朋带回了家里住,大刘默默地接受了。路明的腿被进出学校的卡车轧断,他的母亲找到王双铃家哭骂,大刘为此对妻子发了一通火,王双铃独自在路明昔日练球的立交桥下哭泣。丽萍不堪忍受母亲打骂,离家出走,王双铃顶风冒雨,在深夜找回了丽萍,丽萍母亲深受感动。小朋私自拿走王双铃家50多块钱,被大刘斥责,小朋愤然离去,王双铃追赶时心脏病发入院。王双铃的爱心深深感动了孩子们,全班的面貌大有改变,她带着同学们去郊游看海,为了不使腿伤未愈的路明掉队,王双铃背他爬山,过度的劳累使她再次发病,靠在山石上,她永远闭上了双眼。孩子们满怀悲痛,自发地在班里举行了追悼会。在王老师生前最喜欢的烛光里,孩子们仿佛再一次看到了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第二课农家乐教学目标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学重点:歌曲演唱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第一课时一、聆听《快乐的农夫》1.初听全曲。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3.学唱主题4小节。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5.复听全曲。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二、表演《苹果丰收》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7.配上伴奏。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第二课时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第三课时一、聆听《丰收锣鼓》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4.聆听全曲。(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二、主题创作活动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丰收锣鼓教学背景:本课是一堂运用一对一数字平台的音乐课,学习对象为小学5年级学生,并已经开展了近1年的数字化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教学课题:音乐课《丰收锣鼓》教学目标:运用数字化平台,培养学生自主聆听的习惯,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运用数字化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老师能更好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数字化的平台,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愉快地学习,并获取知识。教材分析:《丰收锣鼓》是彭修文、蔡惠泉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打击乐器表现功能的一首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雄壮嘹亮的引子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快、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旋律跳荡、情绪热烈,尤其是最后以浙江吹打乐中的十面锣为主奏的锣鼓段,情绪更为欢腾。第二部分旋律舒展,具有歌唱性,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旋律后,笛子和云锣分别展现了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和阳光下水库的鳞波。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场面。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学生电脑的优势,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了解民族乐器和相关知识。2、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小组合作和现场汇报,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3、运用白板教学,增强课堂的交互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型。教学过程:环节教师学生技术设备一、课前作业评价师:民族乐器要召开英雄大会,几天前,老师已经向同学们发出了邀请函,你们将各位英雄带来了吗?让我们共同一睹各种民族乐器的风采吧。生:打开PPT,展示课前制作的一种民族乐器介绍的幻灯片。PPT,E-CLASS百度搜索二、了解民族管弦乐队师:各路英雄已经齐聚一堂,接下来,我们要为各位乐器英雄安排座位,先看看西洋管弦乐队的座位图。可以看出,他们是以乐器音量的大小安排位置的,声音最响亮的打击乐器在最远的地方,最柔和的拉弦乐器离观众最近,那我们看看,民族乐器可以分成以下四类:打击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同学们推测一下,民族管弦乐队的座位应该如何分布呢?请你们自己调整座位,请说一下自己带来的乐器名称。生:为自己的乐器分类按照乐器座位图调换座位。白板三、欣赏《丰收锣鼓》师:同学们,看看舞台上的演奏家们座位和我们一样吗?(PPT)让我们听听音乐家们带来的精彩演出吧。聆听,并思考,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听到了哪些民族乐器的声音?很多同学都听到了锣鼓声,那我们就以()锣鼓,(聚光灯)为音乐取名吧。你们取的名字都体现了乐曲欢乐、热烈的风格,这首乐曲的原名叫做《丰收锣鼓》,音乐家想要表现的正式农民们欢庆丰收的场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这首经典的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大家看,这是整首乐曲的主题部分,我们仔细听听,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请你们找一找6乐句之间的规律,……这样的创作方法称为重复模仿,经常被用于民族音乐中。想一想,这样的重复模仿表现了怎样的场面。(你追我赶)老师也来和你们比一比收获粮食,师生接唱主题乐句为主题乐句配上节奏伴奏,师生合作,学生自己演奏通过钢琴演奏家软件模拟演奏。刚才我们聆听的是整首乐曲的第一段,你们觉得刚才自己为第一段音乐伴奏时,力度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表现的氛围用哪个词比较合适?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共同完成表格一(白板)这首乐曲还有三段,请你们仔细听听另外三段,并自主完成其他的表格。下面,请大家完整聆听《丰收锣鼓》,并数一数主题出现的次数(边播放边用聚光灯表示乐段)并请你们把答案发布在电脑平台中。请一位同学用红点表示主题出现的位置。最后,让我们和台上的音乐家共同来表演《丰收锣鼓》,请在主题音乐出现的时候配上我们的鼓声。完整聆听,与乐队共同表演。生:聆听,思考生:通过E-learn为乐曲取名。2、欣赏主题,数乐句。3、学生自主聆听二、三、四乐段,小组讨论,通过百会格格完成表格,汇总。E-learn平台白板钢琴演奏家四、拓展布置作业,搜索其他的鼓乐作品,并完成一篇音乐随感。博客教学反思:数字化平台可以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对于音乐课堂来说,学生手中的电脑就像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变形金刚,它可以实现录播视听的功能,所以,我在本课的设计中,考虑到每个学生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全班先共同聆听乐段的片段,再让他们自主聆听最感兴趣的乐段,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体现。同时,电脑还可以变身为万能的乐器。器乐进课堂是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但很多乐器会受到限制,而电脑却能模拟出100多种乐器的声音,使乐器进课堂有了一种新的思路。本课中,我让学生们利用钢琴演奏家软件,感受了鼓的音色和演奏,可以说,电脑的操作非常方便,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昂,我相信,以后,他们看到了真实的乐器,会觉得非常亲切。电脑还可以变身为一个信息传递使者,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进行信息搜索,交流。数字课堂不再局限于课堂中,而呈现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版块。在本课中,我课前布置了作业,请每位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制作一页PPT,通过这个作业,很多同学已经自主学习了民族乐器的知识。在课后,我又为学生拓展了视频欣赏和搜索词汇,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知识,使音乐课堂的内容在课后得到真正的延续。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样的课堂,对于我来说,还在不断探索中,其中会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会不断加强和改进。《苹果丰收》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苹果丰收》教学目标:1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的演唱此歌曲,表现朝鲜人民喜获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2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教师引导和指导,小组合作、自学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等。

3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教学重点:第一乐段,乐句多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演唱时较难掌握,必须放慢速度来学习歌谱及歌词,先慢是为了后快。

教学难点: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演唱二声部。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秋天到啦,正是丰收的季节,

我很想去农村走走看看,来一次快乐农家旅行啊,去分享农家的丰收喜悦,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不过,想要分享喜悦,就要付出努力!首先,请同学们来完成一条节奏训练。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农家,看看是什么东西获得了丰收。

【看课本图画】师:是什么丰收?生:苹果丰收了。师:看到这么多苹果,你想做什么?生:摘下来。师:怎么摘?做出摘苹果的动作让我们看看。【生模仿摘苹果的动作】师:我们来做一个节奏问答游戏,请同学们按节奏回答我的提问。

【按节奏提问,生回答】

师:像大家说的,摘苹果时的心情是这样的喜悦,那我们用一首歌曲来表达一下这份喜悦吧,我们来听听。【教师演唱《苹果丰收》】

师:这首歌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生:欢快的。

师:听了这首歌曲,联系我们看到的视频片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人们采摘苹果时候的喜悦心情。

师:说的太对了,这首歌曲名字就叫《苹果丰收》,它是北朝鲜国家的一首民歌,表现的就是人们载歌载舞的庆祝苹果丰收,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二

学习歌谱师:请大家看歌谱,跟着老师的伴奏来学唱,一个小节停顿。2遍。师:我们请电子琴做老师,它来教唱,大家跟唱,也是一小节停顿。2遍。三

自学歌词

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接唱游戏,同学们分为四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一个乐句,给大家5分钟时间,然后我们来接唱。看那组同学完成的最好。

教师伴奏,同学四组接唱练习一遍,齐唱练习一遍。师:接下来我们学唱歌曲第二部分,这部分是合唱内容,同学们分为两组。女生来演唱高声部,男生来演唱低声部。请女同学自己试唱高声部的旋律,男同学和老师来学习低声部旋律。四

巩固合唱练习

师伴奏,生练习演唱全曲。

五了解朝鲜舞蹈师:朝鲜人民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舞蹈,请大家听听这个舞蹈的伴奏音乐你熟悉吗?【教师做出舞蹈动作《苹果丰收》】师:大家听出来伴奏音乐是什么歌曲了吗?对,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苹果丰收》,咱们一起来为这个舞蹈伴唱行吗?准备。【教师跳舞学生模仿《苹果丰收》】六总结:今天的快乐农家旅行到这就结束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快乐旅行吧,同学再见!

教学反思:学生还不会背歌词,对歌词的把握还不是很牢固的情况下,你怎么让他们很好地表演。”任老师的一句话道醒了我,他们拿着书唱是很好,当站起来表演时就不能拿着书了,如果在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背歌词,那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歌词放大在屏幕上,那学生就可以边看边表演了。这次的教学提醒了我:今后要多用现有的硬件,让他们更好地为我的课堂服务。第四课可爱的家教学目标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第一课时一、聆听《天黑黑》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4.师生议论。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第二课时一、《可爱的家》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3.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4.复听乐曲。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二、《回家》1.初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2.复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5.小结:家是可爱的。第三课时一、表演《牧场上的家》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3.学唱曲调。(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二、改编练习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第四课可爱的家教学目标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第一课时一、聆听《天黑黑》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4.师生议论。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