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零一七年一月目录TOC\o"1-2"\h\u2635前言 11032第一章2016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10228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231734二、毕业生的院系分布状况 29995三、各学院毕业生性别分布状况 215659第二章2016届毕业生就业状况 320129一、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 34333表2.1:2016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一览表 320341表2.2:2016届毕业生各系部就业状况一览表 41860二、毕业生按就业地区分布状况 414989三、毕业生按就业单位性质、行业分布状况 412735四、毕业生升学状况 530068五、各系毕业生收入状况 522821六、自主创业情况 624979第三章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 611763一、各类招聘会情况介绍 622344二、主要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 712699第四章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特点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123197一、毕业生就业状况特点 1118137二、就业分布情况 1124270三、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 12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AGE13前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生命线。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政府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各项方针政策,秉承“德才兼备,学做一体”之校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理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就业创业竞争力之间的内在关系,完善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我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就业实绩。我院2016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全面总结了2016年就业工作,从2016届就业基本情况、各专业就业情况、就业地区分布、就业单位性质、就业特点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第一章2016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学院2016届共有毕业生人数165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2015届1398人)。其中,男生人数89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4.4%,女生人数75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5.6%。2016届毕业生学历层次均为专科学历。二、毕业生的院系分布状况学院2016届毕业生分布在6个系,各系部毕业生人数如下所示。其中毕业生人数占比排名前三位的系部分别是:第一经济管理系,占毕业生总人数41.4%;第二软件工程系,占毕业生总人数23.7%;第三数字媒体系,占毕业生总人数13.2%。具体毕业生按生源分布情况如表1.1所示:系部人数所占比例(%)经济管理系68241.3%软件工程系39023.6%数字媒体系22313.5%设计艺术系17210.4%外语外贸系1106.7%电子信息工程系754.5%总计1652表1.1:毕业生院系分布一览表三、各学院毕业生性别分布状况2016年,我校共有1652名毕业生,其中男生899人,女生439人。各系部毕业生性别比例情况如表1.2所示:系部总人数男生所占比例(%)女生所占比例(%)经济管理系68219428.4%48871.6%软件工程系39036393.1%276.9%数字媒体系22315067.3%7332.7%设计艺术系1729354.1%7945.9%外语外贸系1102926.4%8173.6%电子信息工程系757093.3%56.7%总计165289954.42%75345.58%表1.2:各学院毕业生性别分布情况第二章2016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一、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一)就业总体状况2016年我校共有毕业1652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9.88%。详情如表2.1所示:毕业总人数正式签约签约就业率升学人数升学就业率灵活就业灵活就业率征兵入伍总就业人数整体就业率165259841.28%855.1%553.33%8165099.88%表2.1:2016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一览表(二)各系部毕业生就业状况2016届毕业生,除电子信息工程系就业率为97.33%外,其他五个系就业率均为100%。详情如表2.2所示:专业名称毕业总人数整体就业协议就业升学待就业率人数就业率人数签约率人数升学率合计1652164699.88%59841.28%855.15%2.72%经济管理系682682100%35051.31%405.87%0%软件工程系390390100%9223.58%246.15%0%数字媒体系223223100%14062.78%83.59%0%设计艺术系172172100%3721.51%31.74%0%外语外贸系110110100%4238.18%87.27%0%电子信息工程系757397.33%2128.77%11.33%2.67%表2.2:2016届毕业生各系部就业状况一览表二、毕业生按就业地区分布状况据统计,2016届毕业生已就业的1652人,85%以上在福建省内工作,其中70%以上就职于厦门及泉州、福州等周边的企业。由于我院2016届毕业生生源绝大部分为福建省,因此只有不到15%毕业生选择到广东、浙江、上海等发达省市就业。三、毕业生按就业单位性质、行业分布状况我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覆盖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其中中小型民营企业是主要流向,占总人数85%以上,而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比例较低,仅为0.25%。2016届毕业生中经济管理类、软件类占毕业生总数41.3%、23.6%,专业对口率分别为达53%、87%。此外,我院作为软件园三期的配套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为区域产业输送大量的优秀软件人才。2016届毕业生主要的就业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会计、动漫、文化传播等相关行业。四、毕业生升学状况1、专升本情况我院2016届毕业生中,共有85人选择继续深造,专升本。毕业生选择专升本的主要集中在软件工程、经济管理两个系。其中,85人升学专业均与原专业一致或相关专业。各系部升学情如表2.3所示:专业名称毕业生总人数专升本人数所占比例经济管理系682405.87%软件工程系390246.15%数字媒体系21794.15%设计艺术系系17231.74%外语外贸系11087.27%电子信息工程系7511.33%表2.3:专升本情况统计表五、各系毕业生收入状况据统计,我院2016届毕业生平均收入水平较2015届毕业生的有小幅度下降,毕业生平均工资收入达2748.96元。具体各专业近三年收入状况详见表2.4所示:专业月收入单位2014年2015年2016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元318532303265计算机网络技术元304530953190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元287030253106软件技术元316533203405图形图像制作元275029502800动漫设计与制作元225029062750电子商务元337727323050会计与统计核算元----2510会计电算化元----2356投资与理财元----2706财务管理元----2222应用英语元280028312847.62国际经济与贸易元--3207.14旅游管理元--3029.41国际商务元--3399.33装潢艺术设计元--2132产品造型设计元--2294音乐表演元--2057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元--2584汽车电子技术元--2533移动通信技术元--2652表2.4毕业生按专业分类月收入六、自主创业情况我院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结合学院实际,重点推进创业工作。2016届毕业生创业的有55人,创业率为3.33%。对于创业原因,55名创业毕业生的反馈结果是:一方面是由于自上而下政策的鼓励和扶持;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对创业充满兴趣和激情,认为创业可以体现个人价值,增加经济收入。第三章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下,在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具体工作情况如下:一、各类招聘会情况介绍1、校园招聘会整体状况

针对2016届毕业生,就业网站发布就业招聘企业88家,岗位

400余个,大型招聘会两场,企业数145家,岗位800余个,各系组织的专场招聘会10场,共提供岗位达1500个。2、招聘会单位特点分析来校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IT业、电商两个大领域,其他诸如房地产业、外贸业也占到一定比例。据统计,来自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商的单位数占将近半数以上,岗位性质主要为软件工程技术员相关、销售代表、客服几大类,与我院2016届毕业生以电商、软件类为主的专业分布是一致的。招聘单位地域分布情况,厦门单位数量最多,达99%以上,其次是厦门周边城市泉州、漳州和福州。二、主要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一)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1、完善机构,制度激励我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制度,确定学院院长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系部主任和就业处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同时,成立创新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学院院长为创新创业工作第一责任人,教务处、产学合作处和招生就业处负责人等为小组成员。学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工作管理规定,修订了就业工作考核制度,增补创业工作考核内容,对就业创业成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经济上的奖励。每年12月底进行就业创业工作考核,有效地构建全员参与就业创业改革工作的良性工作机制。2、创新思路,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面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学院创新思路,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一是通过“走出去”——主动拜访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企业与学院联动机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我院已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院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积极推进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工作。二是学院通过“引进来”——举办校园综合招聘会、系部专场招聘会等方式,拓宽就业市场,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系部开展特色招聘会,如我院软件工程系在学生二年级时,系部与合作企业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利用企业的项目和资金培育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优秀学生可在合作企业实习或者工作。三是联合社会力量帮扶学生就业创业,为学生提供更专业化的指导。邀请企业人士到校举办就业创业专场讲座8场,受众2000人。四是利用学院就业网站、班级QQ群和辅导员QQ空间等渠道及时推送就业政策、用人招聘信息和就业知识,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平台和知识支持,深受毕业生欢迎。3、有的放矢,精准帮扶不断推进就业服务工作的精准化,学院设立职业指导咨询室,开展个性化服务。辅导员每月汇报毕业生工作情况,每月统计就业信息,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建档立卡,系部教师并给予心理辅导,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根据就业困难学生的情况推荐其就业。4、跟踪就业信息,做好服务接续学院制定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工作,要求建立近三年毕业生信息台账,以制度保障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接续。辅导员跟踪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状态,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推荐学生就业。并对离校未毕业学生做好实名登记工作。5、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情况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成立了征兵工作小组,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为小组组长,下设征兵办公室,地点设在学生处,院内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学院对负责征兵工作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保证征兵工作各环节衔接流畅。全面动员,通过新生录取通知书中附寄入伍优惠政策、学院广播、网站、学生QQ群等方式和渠道大力宣传,并发挥退伍复学学生的示范作用,树立从戎典型,提高大学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调动大学生携笔从戎的积极性。(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1、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指导我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面向全院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二学生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并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针对高职学生特点,两门必修课程均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分阶段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能力。同时,我院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一是调整、修改、补充专业课程,根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编写专业课程教材,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如经济管理系经历两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专业特点编写了《ERP原理与应用》。二是课程中模拟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如经济管理系ERP课程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市场环境,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三是实行“一书两证”制度,要求毕业生在拿到毕业生之外还需考取考取两本技能资格证书,全面养成学生的创业素养。2、整合资源,充实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围绕就业创业教育与辅导体系的开发,我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3人的稳定教师队伍,开展授课、咨询、科研工作,其中3人已经全部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2016年学院组织3名专任教师进修学习。此外,就业处还联合学院各方力量充实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选配更多有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的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学工工作者担任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建立了创业导师库。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指导学生创业担任校外导师,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3、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活创业热情2015年来,学院举办校园创新创业大赛2场,承办了2016年福建省高校建筑信息管理应用创新大赛,参与人数1500人,项目成果达60多项。学院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省市级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创业创业大赛等共51个报名项目,并取得优异成绩。如2015年我院获得“梦想秀”福建优秀创业项目、“第五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创业·创客组二等奖等;2016年我院获得海峡两岸工业设计大赛“未来之星奖”、“海西杯招投标大赛三等奖”、“微课大赛二等奖”等,并先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型专利6项,外观专利14项。所获奖项位居同类院校前列。4、建设创新创业标准园区,落实扶持政策学院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标准园区,目前已建成独立空间单体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入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0个,分散空间总计面积3000平方米,已入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个。学院已建成校内创新创业基地2个,面积1300平方米。依托创新创业园区和创业基地建设,学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创业成果。2016年,学院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共转让5个,成果价值总额近300万元,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得到应用转化,共转化3个,市场价值总额30万元。5、拓宽思路,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学院积极采取措施,拓宽工作思路,多载体为学生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一是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场地保障。学院为创新创业学生、企业团队提供约7500平方米的基地,并免费提供创业团队入驻用水、电、网络、电话和办公桌椅等基础设施。二是依托创新创业基地,以老生带动学弟学妹创业。一些创新创业团队走出校园,注册创建自己公司,入驻基地设立办公点,很好地吸纳在校生,带动学弟学妹创新创业。三是建立、完善校园网站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服务。我院建立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专人负责,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服务信息。四是创立大学生创业社团,扶植大学生创业社团发展,吸纳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体验交流平台。6、加大投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学院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其中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经费30万元,就业创业经费20万元。同时,学院还整合社会资源,吸引校外创新创业资金30万元。学院创新创业经费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奖励创新创业工作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特点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一、毕业生就业状况特点纵观我院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014-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这表明我院能贴近产业设置专业,紧跟市场需求培育人才,有效保证了毕业生的成功就业。二、就业分布情况1、多数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院2016届毕业生生源多为福建省,学生的就业意向主要集中于厦门、泉州、漳州和福州,其中厦门占更大的比例。厦门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是厦门“十二五”、“十三五”重点项目,软件园三期已经投入建设,软件行业迅猛发展需要大量软件方面的人才,吸引了我院大量毕业生留在厦门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每年软件园一、二期多家企业主动到校招聘人才,软件类企业占招聘会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为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就业平台。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商是就业的主战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作为厦门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海西经济区建设、厦门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实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厦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为我院软件类、电商类人才的输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软件、电商专业的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高。3、就业单位性质多样往年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中小民营企业,鲜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从2016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看,我院的就业工作提量与提质并举,毕业生就职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加。三、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为了更好地建立毕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我院充分了解企业用人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一)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我们向2016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发放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整体印象的评价,调查结构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2016届毕业生满意度为98.33%。图4.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