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_第1页
中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_第2页
中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_第3页
中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近年来,虽然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人们的心理疾病也日益频繁,社会中的自杀、轻生等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以青少年居多,不仅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发展,而且威胁到了社会的稳定运行。这表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等所有欠缺,亟待对青少年加强心理引导,使他们提升对生命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中学德育教育中有效融入生命教育知识,对学生系统开展生命教育,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美好,并自觉树立爱惜生命的心理理念,这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意义重大。而要想在德育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就需要对这两者的逻辑内涵进行分析,并契合中学生的个体需求构建融合路径。一、中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一)德育教育包含了生命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德育教育包含了生命教育,德育教育是一个较广泛的词汇,只要是与品德、道德、思想建设等相关的教育都可以归类为德育教育的范畴,而生命教育也属于思想层面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激发其生命意识,并学会珍惜生命,所以也可以将其归类到德育教育的范畴中。德育教育的范围是较广的,而生命教育的范围相对较为狭窄,其仅仅包括与生命有关的内容。德育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对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作用。而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是中学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二)生命教育的融入能够充实德育教育内容在中学德育教育中,教师们往往会将教材作为主要依据,而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通常是较少的,难以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所以亟待教师们对德育教育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从全方位上加强学习。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案例、实践素材等对学生开展思想熏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并主动树立爱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使德育教育的内容得到拓展,德育课堂得到丰富,而且还能够使德育教育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三)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同向而行”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这两者有共同的目的和方向,双方“同向而行”。一方面,在中学教育体系中设立德育教育这一模块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品质,使中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对中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独一无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而随着学生对生命认识的深刻,其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不仅能爱护自己的生命,还能够帮助别人,保护别人。因此从这里来看,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这两者是同向而行的,有共同的目的与方向。二、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一)构建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融合的大框架为了促进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实现有机融合,更好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中学教师要构建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融合的大框架,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框架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降低双方融合的冲突与矛盾。在构建框架之前,教师要对德育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观察,在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每一节课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向。在构建好大框架之后,教师还要视情况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罗列,使每一节课都有充足的准备,能够将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浑然天成,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中,树立良好的生命观。例如,在学习“帮助他人”方面德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医生救死扶伤、学生在危难时刻帮助他人的知识,使中学生通过学习感悟争分夺秒救治人们生命的场景,在内心树立为他人而活、为更多人而活的理念,不随意践踏生命。(-)丰富教育的方式在中学德育教育中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为了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吸引更多中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对生命教育的方式进行丰富,使德育课堂焕发出魅力,使更多中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在过去教师们开展生命教育、德育教育,往往会采用“讲述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整个德育教育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在新时代下,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生命教育的效果,要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小组探讨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或者模拟表演教学法等。小组探讨式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方面内容进行探讨和交流,大家在沟通中实现思维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并不断提升对知识内容学习的深度。例如,在学习“美丽的生命”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我们的生命如何珍贵?应当如何保护生命?,并将思想从人的生命延伸到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等,引导学生不仅要爱护自己,还要爱护动物、爱护植物。辩论式教学法指的是采用开辩论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实践生活中发生的人们帮助他人的案例,并让学生辩论参与者的做法,分析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模拟表演教学法是深受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其指的是通过模拟场景、扮演角色的方式开展学习。例如,在学习“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一方面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模拟场景,如模拟插座漏电的场景、地震的场景等,并挑选出来几位学生对这种场景和事件进行模拟。这样不仅可以使生命教育更具有意义,而且还能够激发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对德育课程充满期待。(三)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在德育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还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引入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实践体验,能够使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更好地提升学习深度。尤其是对于生命教育这种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而言,更需要教师借助实践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内化。在日常德育教育中,很多教师往往会选择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不能带领学生到实践中体验,学生难以感受那种场面和氛围,所以道德品质的提升也成为难事。在生命教育中,教师要摒弃这种传统的思想,多注重实践活动的“引进”。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为学生讲解烈士为国贡献生命的事件,营造当时的场景、氛围等,使学生感受烈士的伟大,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医院,观察医生救人的急切场面,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生命的伟大,真正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此外,还可以在校园范围内开展示范引领活动,定期在校园内选择出来几位优秀的学生,对他们帮助别人、爱护生命的事迹进行宣传,激发其他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三、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的保障措施(-)德育教师对生命教育提升重视度德育教师要对生命教育进行深入认识,明白对中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对德育教师的培训,使德育教师将生命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德育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深化认识,自觉树立良好的生命教育理念。同时,学校还要成立推进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对德育教师进行引导,例如鼓励其开展生命教育,或者协助其寻找生命教育素材等。(二)构建生命教育的长效机制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生命观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生命教育单靠德育课堂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其它科目教学中进行渗透。中学学校要构建生命教育的长效机制,在发挥德育这个生命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将整体教育渗透到多学科教学中,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等。为了落实该项工作,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构建生命教育的系统平台,在平台设置不同的科目模块,并将与科目有关的生命教育知识传递到该模块中,这样各科目教师就可以通过模块汲取养分,对生命教育进行深入渗透。当然,德育课堂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课堂,也要在平台中得到呈现,要安排德育教师对平台进行协同管理,对各科目生命教育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不同科目的生命教育与德育生命教育相协同。(三)营造生命教育的文化氛围学校要充分运用黑板、广播、网络、海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宣传生命教育,在一些显眼的地方张贴温馨提示或者警示牌等,提醒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使学生在这种充满生命教育意义的氛围中深化对生命的认识。同时,还要对教师们加强文化建设,使教师们养成良好的文化风尚,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并经常与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在惩罚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而要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为学生讲道理、摆事实,使学生被教师的道理所折服,并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止匕外,还要多为学生讲解生命有关的案例,尽量引入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透彻分析案例,仔细思考案例内容,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四、结束语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