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练习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一、二单元练习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一、二单元练习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一、二单元练习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一、二单元练习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二单元练习本套练习题全部为选择题,共25题,每题5分,共100分。各位同学,做一次就行了,不要反复提交![矩阵文本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东汉时期,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士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然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甚至连一国之君的曹髦也对儒家经义发出毫不客气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单选题]*A.王朝兴替导致主流思想变化B.价值观念选择随时代而变化【正确答案】C.世家大族偏好决定世风转移D.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2.大致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之间的良渚文明遗存丰富,主要有工程浩大的城墙、规模庞大的水利系统及分布密集的遗址群。这主要反映出当时()[单选题]*A.农业生产水平较高B.具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已经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正确答案】3.“宝相花”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丝绸纹样,其中蕴含了中国的莲花、牡丹、菊花,欧洲的卷草、忍冬和中亚的葡萄、石榴等形象。“宝相花”的形成反映了()[单选题]*A.物产种类决定艺术形式B.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朝文化观念兼收并蓄【正确答案】D.审美趣味的世俗化趋向4.表1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部分政权开国君主出身的史籍记载情况。这反映了()

[单选题]*A.战乱导致史籍的记载矛盾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影响深远C.割据政权彰显正统的努力【正确答案】D.民族交融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5.表2是秦汉时期尚书地位的变迁情况。这一过程表明()

[单选题]*A.相权对皇权产生严重威胁B.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C.新中枢权力机构日渐形成【正确答案】D.中央官制的不断成熟6.《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单选题]*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了政区的调整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D.缘于北方移民南迁【正确答案】7.从唐朝士子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这一变化说明()[单选题]*A.唐代科举制度受到世家大族控制B.科举制的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正确答案】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D.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已彻底消失8.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的使臣到魏博镇(藩镇)强令魏博节度使田悦“罢其(军士)四万,令还农”。田悦“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后田悦自出家财,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此事可用于说明()[单选题]*A.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唐德宗有效打击了藩镇势力C.各地节度使均有抗旨的倾向D.唐代中央集权遭到巨大威胁【正确答案】9.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农业动力的变革引发了整个社会纷繁复杂的大改组,促使一个以才学立身的社会阶层活跃于世。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单选题]*A.私学取代官学的影响B.选官制度变革的内容C.诸侯变法的思想渊源D.百家争鸣兴盛的背景【正确答案】10.老子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也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据此可知,两人都()[单选题]*A.致力于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B.促进了敬德保民意识的形成C.制约了君主集权观念的发展D.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正确答案】11.

表3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单选题]*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正确答案】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12.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单选题]*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正确答案】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1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单选题]*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正确答案】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1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单选题]*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正确答案】15.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单选题]*A.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B.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C.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D.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正确答案】16.《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单选题]*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正确答案】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17.“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单选题]*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正确答案】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18.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单选题]*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正确答案】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19.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单选题]*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正确答案】20.《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单选题]*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正确答案】D.全面推行郡县制2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4所示:

表4

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单选题]*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正确答案】D.人性论走向成熟22.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单选题]*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正确答案】B.实施尊崇儒术的文化改革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直接为皇帝控制的中朝23.

表5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

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单选题]*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正确答案】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24.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单选题]*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正确答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