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芣苢》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芣苢》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芣苢》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芣苢》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您,亲爱的老师们看图画

猜诗文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爱情……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劳动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

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篇。

2.《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以下

三类:

3.《诗经》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指:

4.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读一读

填一填

诗歌305风雅颂赋比兴《诗经》重点信息速记

芣苢(fúyǐ)

《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读之

思之注:周南是周公所治的南国,今陕西凤翔岐山县。芣苢1.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读完此诗的?A、痛苦忧伤

B、明朗欢快2.你发现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吗?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采用相同结构形式反复咏唱,回环往复;具有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吟之

诵之注意轻重音、停顿,带着欢欣的情感。芣苢芣苢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有种说法,先民们认为芣苢主子,采芣苢可以满足妇女们多子多孙的愿望。

识之

近之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⑴采采:茂盛的样子。⑵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⑶有:取得,获得。⑷掇(duō):拾取,摘取。⑸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⑹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⑺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译之

析之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芣苢1.请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描绘你心中的“采芣苢”图。(50字左右)

想象之

擘画之2.结合诗文内容,从以下几幅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并说明理由。芣苢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思考: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共研之,共赏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比较概括,还不具体。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掇”“捋”是对手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描写,“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叶,“捋”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既写出芣苢的不同长势,也描绘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襭”是对用裙襟兜盛取芣苢动作的具体描写,写出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思考: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更换。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妇女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采摘芣苢的妇女是当时的劳动者,也是生活在下层的平民。

周朝实行“井田制”,劳动人民生产所得的很大部分要上交给贵族阶层;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仅仅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能保证最基本的吃穿需要就是最大的幸福;加上年年征战,用以果腹的粮食更是极为有限的。

因此,当严冬过去,春日到来,人们看到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治病的芣苢,心情是愉悦的、欣喜的,再加上芣苢的美好寓意,怎能不令人欢喜呢?思考:今天,应该很少有人会去采摘芣苢来充饥了。为什么当时社会的妇女们会对芣苢会保有这样热烈的情感呢?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为政第二》

时代之伤

①社会制度不合理②

年年征战不安宁

生存需求无保障

劳动之美

①劳动动作美。

劳动过程美。

劳动情感美。译:孔子说:“《诗经》中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手舞之

足蹈之职业情境:

现在,设若你是一位刚刚踏上幼师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基本素养,请你用“吟诵+舞蹈”的形式,给大班的孩子们送去一堂不一样的古诗课。芣苢去采芣苢芣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