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22年10月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22年10月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22年10月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22年10月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课程代码 1146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A.上限B.下限C.组中值 D.全距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商品的销售量为q时,拉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A.B.C.D.3.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社会工作的性质,可将企业人力资源划分为A.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 B.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C.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 D.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4.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形式属于A.自然减员B.机械减员C.自然增员D.机械增员5.劳动者在单位从事生产与管理等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指A.出勤时间 B,劳动时间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D.全部实际劳动时间6.业余学习、上网冲浪、看电视电影、教育子女属于A.必须支付的时间 B.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C.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D.闲暇时间7.假定各组职工劳动生产率维持基期水平不变,分析各组人员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水平变动影响的指数是A.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 B,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指数C.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 D.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8.根据企业选择的劳动效益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各项劳动效益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劳动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企业劳动效益的一种方法是A.功效系数 B.打分法C.综合性指标D.指数体系9.为了反映整个企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而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率指标,关于产品产量范围的计算,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A.废品不应计算在内,以真实地反映劳动定额完成情况B.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废品,都计算在产量范围之内C.废品不是因为工人、班组过失而造成的废品,不应统计在产品产量范围内D.废品是由于工人、班组自身原因产生的,不应统计在内10.为企业的技术、经济、管理、服务等工作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是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C.工作定额 D.服务定额11.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支付的主要形式是A.奖金 B.工资C.福利 D.保险12.2011年某地区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同期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102%,则该地区职工的实际月平均工资接近为4902元 4990元5000元 D.5100元13.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包括为职工支付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属于A.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C.人力资源离职成本 D.人力资源保障成本14.某企业2016年平均人工成本为4200元/人,2011平均人工成本为3300元/人,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A.4200/3300x100% B.(4200/3300-1)x100%C.7500/3300x100%-1 D.(3300/4200-1)x100%15.劳动者就业、上岗和在企业晋级、享受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是A.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B.劳动者拥有的学历C.劳动者的工作态度 D.劳动者的专业学习能力16.职工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性质的学习和进修的培训是A.业余学习 B.脱产学习C.现场培训 D.专业教育17.将劳动争议分为因劳动合同问题的纠纷和因社会保险问题的纠纷等的依据是A.按劳动争议方身份分类 B.按劳动争议的严重程度分类C.按劳动争议处理层次分类 D.按劳动争议的原因分类18.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的活动,借助实施的组织是A.董事会 B.监事会C.工会 D.股东大会19.企业福利费用与工资的分配性质和方式的不同点在于A.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按需分配B.两者都是按需要分配C.前者是按需分配,后者是按劳分配 D.两者都是按劳动成果分配20.根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福利是指A.以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目的B.以优待和抚恤军人及其家属为目的C.保障劳动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遇到各种风险时能获得物质帮助D.保障失去生活来源者、遭遇不幸者和贫困者的最低生活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1.指数体系中总指数的编制思路有A.调和B.平均C.综合D.简单算术求和E.复杂加权求和22.按照工作性质划分的劳动定额类型有A.工作定额B.工时定额C.产量定额D.看管定额E.服务定额23.我国企业工资总额的构成内容主要有A.奖金、津贴和补贴B.住房公积金C.计时工资D.计件工资E.加班加点工资24.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的统计指标主要有A.技术多面手和技术能手比例B.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分析C.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增强分析B.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分析D.企业技术革新成果分析E.企业员工合理化建议提出与釆纳分析25.企业福利费支出指标包括的内容主要有A.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B.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用C.集体福利设施费D.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用E.独生子女补助和保健费用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结构。27.简述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28.简述以原始记录为根据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29.简述人工成本的构成内容。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0.论述简单总体总量指标多因素分析原理。31.论述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内容。五、计算题:本题U)分。32.某车间报告期与基期职工工资情况如题32表所示:问题:计算分析职工平均工资变动及职工平均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保留2位小数)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33.某工厂2016年12月份(31天)有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8小时工作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500人。该工厂12月份生产工人工时利用资料为:缺勤工时合计6400工时;停工工时合计1600工时,其中停工被利用工时合计1100工时;非生产工时合计3200工时;加班工时合计8800工时。该工厂12月份生产工人生产产量与工时定额等资料为:合格品产量32000(件),非工人原因造成的废品产量620(件);基本定额2.8工时/件,追加定额0.5工时1件。问题:(1)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企业12月份的①日历工时数;②制度工时数;③出勤工时数;④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⑤全部实际工时数。(2)计算该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并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保留2位小数)机密★启用前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11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 2.C 3.C 4.A 5.B6.D 7.D 8.D 9.B 10.C11.B 12.A 13.D 14.B 15.A16.A 17.D 18.C 19.C 2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BC22.ABCDE23.ACDE24.BCDE25.ABCDE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1)企业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2)企业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3)企业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4)企业人力资源的民族结构。(答对1点给1分,答对4点给5分)27.(1)为企业编制各种计划和检查执行情况、加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资料;(1分)(2)为企业合理设置相关组织部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参考资料;(1分)(3)为企业合理分配劳动成果提供工量依据;(1分)(4)通过研究非劳动时间的变化,为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依据;(1分)(5)研究一些特殊群体的时间配置与利用情况,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提供资料。(1分)28.(1)按产品零件逐道工序汇总产品的实耗工时;(2分)(2)按产品批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1分)(3)按照重点产品、重点零部件和主要工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2分)29.(1)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费用;(1分)(2)保险福利费用和住房补贴;(1分)(3)员工培训费用和劳动保护费用;(1分)(4)离退休和退职人员费用;(1分)(5)其他相关费用,如工会费、招聘费等、人工成本有关的税收。(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0.简单总体的指标可分解为两个因素的乘积,其中一个为质量指标,另一个为数量指标。(2分)如果简单总体的某个指标可分解为多个因素的乘积,其基本原理与两因素的情形相同,同样是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2分)所不同的是对这多个因素的排序有严格的要求,以三因素为例,不妨记这三个因素为a、b、c。三个指标的排序规则是:a相对于b和c为质量指标;b相对于a为数量指标但相对于c为质量指标;c相对于a和b均为数量指标。(2分)则对此总量指标进行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可分为:相对数等式为:绝对数等式为:31.(1)小时劳动生产率。(1分)指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在一个小时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效率或者生产产品的能力;(1分)(2)日劳动生产率。(1分)指以工日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平均一个实际工作日生产产品或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1分)(3)月劳动生产率。(1分)是以自然月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综合反映工作月生产工人或全部职工平均能提供多少有用产品的能力;(1分)(4)季劳动生产率。(1分)是在月劳动生产率基础上扩大报告期,从而说明劳动生产率在相应时期的水平;(1分)(5)年劳动生产率。(1分)指按年平均人数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它表明每个工人年生产能力,反映了一个年度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1分)五、计算题:本题10分。32.解:设X为总工资,为平均工资,T为平均职工人数,计算分析如下:总工资X变动情况如下:(2)由于职工平均工资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3)由于职工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的影响:(4)分析:该车间报告期与基期职工工资总额指数提高了128.57%,绝对数增加了1350万元;其中由于职工平均工资指数提高了42.86%,使工资总额绝对数增加了720万元;由于职工人数变动指数提高了60%,使工资总额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加了630万元。(2分)综合计算结果归纳关系:228.57%=142.86%×160%(1分)1350(万元)=720(万元)+630(万元)(1分)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33.解:(1)公式计算如下:①日历工时数=500×31×8=124000工时;(2分)②制度工时数=500×31×8-500×8×8=124000-32000=92000工时;(2分)③出勤工时数=92000-6400=85600工时;(2分)④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85600-1600-3200+1100=81900工时;(2分)⑤全部实际工时数=819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