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课件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课件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课件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课件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优质课课件

形形色色的生物〖学习目标〗(1分钟)

1.认识生物圈2.描述生物的多样性

〖自学指导一〗(1分钟)完成下列各小题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生物多样性的包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家族中包含有

、真菌、

等。4.遗传多样性也被称为

,不同生物所携带的

是不同的,同种生物的也不尽相同。5.生物与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划分为

生态系统。〖学生自学,老师巡视〗(6分钟)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动物植物细菌病毒基因多样性基因环境生物圈陆地湿地海洋基因〖自学检测一〗(6分钟)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B.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就是生物圈

C.生物圈是地球上如同一张纸薄的土壤层

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2.金鱼品种的不同是由于

的不同而形成的()

A.环境B.细胞C.遗传物质D.气候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条鱼B.所有的鱼

C.所有的动物D.一片鱼塘CCD微生物

4.看仔细了。通过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感知到什么?物种的多样性动物植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8分钟)大气圈的底部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称之为生物圈。它的范围包括: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返回1.何为生物圈?2.为什么同一个物种会有不同的类型?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返回3.学生讨论:日常接触到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鸟儿在空中飞翔鱼在水中游荷花生活在水中马在草原上奔跑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区域内,

___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课堂小结〗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圈(范围)

大气圈的下部

整个水圈

岩石圈的上部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生物圈(定义):(最大的生态系统)当堂训练(15分钟)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的多样性()

A.物种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细胞多样性(选做)4.“有许多动植物是濒危生物,我们应该关爱和保护,而路边的小草等生物就不需要关爱和保护。”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的全部动物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3.城市生态系统属于()

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都不是DBB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D.一条河中所有的鱼6.在一片湿润的土地上,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

A.环境因素B.生态系统C.生物环境D.生物圈7.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

A.物种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个体多样性(选做题)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

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环境多样性DBBC(选做题)9.下列关于遗传多样性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荷花和金鱼所携带的基因是不相同的B.红金鱼和黑金鱼基因是不完全相同的

C.黑人、白人、黄种人基因完全不相同的

D.荷花和茶花的基因是不同的C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光泽三中:冯路遥玉米玉米杂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玉米的生长发育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害虫细菌鼠光温度水土壤风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阔叶林针叶林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

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空气B温度C草D水

C想一想下列生命现象的主导生态因素是?苹果不宜在热带栽种为什么仙人掌的叶会变成刺?三七在阴湿处生长猪在冬季增重缓慢植物叶片萎蔫使生长受阻——

温度——

水——

阳光——

温度——

极地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短小;菊科植物在秋天开花;上海市在初秋播种的小麦,如果改为春季播种,则不能抽穗结实;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为枳;树柳生活在干旱环境中,有发达的根系和细小的鳞片叶。产生上述现象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A.阳光、温度、温度、水分、水分

B.温度、温度、阳光、温度、水分

C.温度、阳光、温度、温度、水分

D.温度、阳光、水分、阳光、水分c猫捕老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蜘蛛捕捉蝗虫棕熊捕鱼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竞争蚂蚁与蚜虫蚜虫会分泌露汁给蚂蚁和蚂蚁幼虫吃.蚂蚁帮蚜虫打螵虫.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犀牛鸟为犀牛的“私人医生”.

犀牛鸟称为犀牛的“警卫员”.寄生蛔虫菟丝子麝牛群体护幼种内斗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舟蛾稚鸡北极熊云豹竹节虫毛毛虫拟态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枯叶蝶

枯叶螳螂

利于避敌、捕食

尺蠖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别碰我!我可不好惹!警告:保护色拟态警戒色适应的相对性:适应—不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但同时又是相对的。生物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课外实践】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草地灌木丛裸地1.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A.温度B.空气C.水分D.阳光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光B.水分C.温度D.湿度3.生物因素是指()A.所有的环境因素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课堂小测:BCC4.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

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5.北极熊体色为白色,这是它对环境的()A.影响B.适应C.改变D.影响和适应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C.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D.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ABB谢谢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相互交流查阅资料调查观察实验生物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远古时代先民获取食物采集植物和渔猎动物流传和积累动植物基本知识19世纪初,拉马克提出“生物学”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

拉马克(1744---1829)法国学者,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名词。瑞典科学家,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林奈(Linnaeus,Carolus)林奈与生物分类研究方法观察法描素生物个体的形态结构根据生物形态、习性、大小各异将当时所有生物排列成有规律的完整体系。1、林奈与生物分类

动物界

植物界

脊索动物门

被子植物门

哺乳纲

单子叶植物纲

灵长目

莎草目

人科

禾本科

人属

小麦属

智人种

小麦种小麦和人的分类地位英国科学家,创立生物进化论,著有《物种起源》。达尔文(Ch.Darwin)达尔文与进化论研究方法考察、调查、分类、比较等方法。进化学说: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人类是猿类进化而来,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描素生物个体的形态结构。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哈维(Harvey,William)英国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与血液循环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实验方法实验方法的运用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心脏在半小时里所推动的血量超过全身血液的总量,血液流出心脏后在相当短的时间里返回心脏,从而发现血液循环。研究方法实验:运用仪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实验要获取精确的数据,实验结果往往是定量的。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分子生物学阶段沃森和克里克人类基因组和基因组计划解释多种生命现象,探究人类生、老、病、死、思维、记忆等是怎么回事,找到治病的更好方法。4、DNA双螺旋结构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美德法日英中2001年初沃森(美国)克里克(英国)共同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是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DNA双螺旋结构课后练习林奈达尔文哈维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生物分类系统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理论血液循环的发现讨论1、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人们进行生物学研究有哪些主要的方法?1、内容: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和生态的科学2、主要方法: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家主要贡献主要科学活动拉马克

首次提出“生物学”林奈统一生物命名法分类学之父(界门纲目科属种)观察法达尔文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理论考察、调查分类、比较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实验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实验、观察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复习提问

1、上节课我们学习那四位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什么?2、他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响尾蛇是一种毒蛇。长约2米。身体呈绿黄色,具有菱形黑褐色斑。尾端有角质环,运动时能发出声音,故称为响尾蛇。分布于北美洲。南美洲也有近似种。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获和吞食猎物,请大家想一想,响尾蛇可能是根据什么标记追寻猎物的呢?

学生讨论

资料信息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他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而不能看清物体。2、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受较近的动物体温。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的追踪行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1:从一个蛇洞里拖出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了一段较长的路程。

实验2:将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了一段较长的路程。科学家的实验

AB实验1被蛇咬过的死老鼠

AB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科学家的实验实验2实验实施并记录实验1:观察到响尾蛇的头缓慢地左右移动,同时它的舌迅速地伸缩并轻打着,然后,它沿着科学工作者设定的路径爬了过来,最后追寻到那只中毒的死鼠。

实验2:发现响尾蛇没有去追寻这只死鼠。

分析实验现象由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看,只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老鼠,响尾蛇才会去追寻;没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老鼠,响尾蛇根本不会去追寻。得出结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讨论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唯一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老鼠?学生讨论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些步骤?根据以上实验讨论:1发现并提出问题实验法研究步骤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先放猎物逃走,后去追获和吞食猎物,响尾蛇可能是根据什么标记追寻猎物的呢?

收集阅读与响尾蛇有关的4个信息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科学家设计2个对照实验科学家进行2个对照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唯一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老鼠?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请你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用短句准确表述出你所提出的问题。你提出的问题是: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二、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鼠妇,又称“潮虫”,鼠妇用腮呼吸,而腮只能在湿润的环境中运作,所以鼠妇居住在潮湿的地方。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光对鼠妇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大的影响。

根据这些信息资料,针对你们提出的问题,请做出尝试性的解释,这就是假设。你们的假设是:

。三、做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假设:观察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经过查阅资料和思考以后,你会对问题作出各种尝试性解释,这就是假设。(课本30页)

你们所探究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

你们研究的实验因素是__________,对照条件是__________。四、设计实验方案

光照光照阴暗五、实施实验并记录

右边(遮光)左边(有光)(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五、实施实验并记录

右边(遮光)左边(有光)3分钟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五、实施实验并记录

右边(遮光)左边(有光)(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6分钟后五、实施实验并记录

右边(遮光)左边(有光)9分钟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六、分析实验现象

分析你们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实验结果与你们的假设一致吗?

七、得出结论

1、如果一致,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如果不一致,你们应该怎么办?

3、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1.响尾蛇能对哪种猎物进行追寻()

A.活的未被咬伤的老鼠

B.被它咬伤的或咬死的老鼠

C.没被它咬死的老鼠

D.以上三者都行

2.响尾蛇靠什么追寻猎物()

A.听觉B.视觉C.嗅觉D.体温

BC3.研究响尾蛇捕食老鼠的实验设计中需要几只死老鼠()

A.一只B.两只

C.三只D.数量不限

B4.鼠妇生活的环境是()

A.干燥的环境

B.阴暗潮湿的环境

C.有光的环境

D.水中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

A.1只B.5只C.10只D.8只

BC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

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

B.便于观察

C.控制变量

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D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讨论1、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特征呢?

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如衣藻、草履虫。2、多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二、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毒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线照明为光源,使微小物体放大影像的仪器。其最小分辨率为0.2μm。1毫米=103微米=106纳米目镜显微镜的光学部分作用:放大物象物镜显微镜的光学部分作用:放大物象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

物镜目镜和物镜的区别:镜头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一、显微镜视野的明亮程度与物镜倍数有关: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物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二、物体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高倍镜下,视野变小了,所观察区域变小,通过显微镜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少,因此视野变暗)三、细胞数目与物像放大倍数成反比: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多;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载物台显微镜的机械部分作用:安放玻片标本。镜座显微镜的机械部分作用:稳定显微镜。镜柱显微镜的机械部分作用:支持作用。镜臂显微镜的机械部分作用:握镜作用。粗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机械部分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机械部分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镜筒显微镜的机械部分作用:安放镜头,把目镜和物镜聚合起来。转换器显微镜的机械部分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压片夹显微镜的机械部分作用:固定玻片标本。通光孔显微镜的机械部分作用:使光线通过。遮光器显微镜的照明部分作用: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反光镜显微镜的照明部分作用: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凹面镜两种。显微镜中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光线较弱时,可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凹面镜会聚集光);反之,用小光圈和平面镜。显微镜镜座镜柱载物台镜臂通光孔压片夹细准焦螺旋转换器粗准焦螺旋镜筒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放放置玻片标本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5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

2.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对光时,光线要依次通过显微镜的:反光镜→光圈(遮光器)→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放置玻片标本: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观察: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毫米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2.注视显微镜视野,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3.再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虚像1、左眼注视目镜,右眼要睁开,可边观察边绘图、记录。2、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一个倒像,所以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如果物像偏向右方,要想使其移动到中央,应向右移动玻片标本。3、标本染色较浅,应把视野调暗,用平面反光镜、小光圈

标本染色较深,应把视野调亮,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注意:收放: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用纱布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一定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考考你???1.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F”字的装片,看到的物像是()

A.

B.

C.

D.

FFFF2.一物像处于显微镜视野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方向推玻片。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DA3.下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4.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b”字的玻片标本时,视野内看到的物象是()A.q

B.d

C.p

D.b图1DA5.用四组不同倍率的显微镜观察,在相同视野位置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10×5B.10×10C.15×5D.15×106.小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与此无关的是()

A.使用了低倍物镜

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C.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AA放大倍数最小7.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过程中,当调节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

A.物镜B.目镜C.反光镜D.镜筒8.甲、乙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分别被放大了100倍和400倍.则观察时镜头的组合分别是()A.甲10倍和10倍、乙10倍和40倍B.甲10倍和10倍、乙5倍和40倍C.甲5倍和10倍、乙10倍和40倍D.甲5倍和10倍、乙10倍和10倍AA9.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10.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甲和丁B.乙和丁C.甲和丙D.乙和丙AA减少目镜物镜放大倍数最小长目短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主讲教师:邱开兴学校:龙岩市第五中学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第3章细胞4类比推理,引领探究3教学过程:2分析实验,概括本质5归纳总结,构建网络6复习概念,展示目标1明晰事实,合作学习思维训练,夯实基础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壁没有有细胞膜有有细胞质有线粒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有线粒体,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细胞核有有一、复习概念,展示目标忆一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1.以草履虫、变形虫为例,描述细胞的生命活动。2.阐明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3.说明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4.概述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学习目标活动1:观察草履虫二、明晰事实,合作学习看一看思考:1.草履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食物是如何进入草履虫细胞的呢?

3.食物进入草履虫的细胞被分解后,剩下残渣通过什么结构排到体外?

水中口沟进入,形成食物泡胞肛细胞核伪足食物泡细胞膜细胞质活动2:观察变形虫看一看思考:1.变形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请推测:变形虫没有像人一样的口,它捕获的食物是如何进入细胞的呢?3.食物残渣通过什么结构排出体外?水中通过伪足把食物包住,形成食物泡细胞膜思考:通过观察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生活,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草履虫变形虫生活环境细胞结构消化结构废物排出水中一个细胞构成,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食物泡细胞膜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草履虫、变形虫结构简单,身体只由一个细胞,但它却能进行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如运动、从环境中获取食物、排出体内的废物、生长、繁殖等。谈一谈:如果没有细胞膜,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吗?细胞中什么结构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它有什么作用呢?谈一谈无用物质禁入。有用物质进入,代谢废物排出,重要概念: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发动机是汽车的能量转换器三、类比推理,引领探究能量汽油或柴油等想一想1.同学们每天学习、运动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哪里?食物2.你每天都吃些什么食物?请举例馒头、米饭、面包------糖类牛奶、鸡蛋、瘦肉------蛋白质动物油、肥肉------------脂肪

提供能量有机物哪些食物可以为你提供能量?1.变形虫、草履虫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食物2.变形虫、草履虫的食物中都有哪些物质呢?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矿物质等供能有机物推一推重要概念: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线粒体是细胞的“发动机”

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无机物,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活利用。细胞中什么结构能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呢?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和能量获得方式的差异,想一想,动植物细胞进行的生命活动有什么不同?思考: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的能量线粒体有机物太阳光能叶绿体动物细胞的能量线粒体有机物(来自食物)

变形虫和草履虫虽然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但是这个细胞能通过运动获取食物、形成食物泡,能把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及时排出体外。这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请推测这一系列生命活动是由细胞的哪个结构在调控呢?

想想看四、分析实验,概括本质说一说请一些同学来描述一下实验过程观察变形虫实验1.为什么实验一中无核的变形虫几天后就死亡了?

2.实验二中,对没有细胞核的变形虫重新植入另一个新的细胞核,它为什么又能正常生活了?3.请你推测细胞核对变形虫有什么作用?没有细胞核,变形虫不能完成运动和捕食,因此无法获得能量,所以几天后就死亡了。细胞核控制运动、取食、排出废物、繁殖等生命活动重要概念: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思考:有细胞核,变形虫就能通过运动完成捕食获得能量,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繁殖。细胞核单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置入培养液几天后死亡原来细胞核离开了细胞质也不能生存啊!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各自都有自己的功能,但又相互协作,使细胞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护、控制物质进出可消化、分解食物等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单位控制细胞的有细胞细胞质有机物叶绿体线粒体有有有进行保护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有储存于释放场所在合成场所在糖类脂肪蛋白质例如物质交换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细胞膜细胞核能量五、归纳总结,构建网络1.变形虫从外界环境获取食物的结构是()

A.纤毛B.伪足C.口沟D.食物泡B2.下列物质中,能给变形虫提供能量的是()

A.水分B.矿物质C.水分、矿物质D.糖类、蛋白质、脂肪3.细胞中具有保护和控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细胞核DA六、思维训练,夯实基础4.请将细胞中各结构名称与相应的功能用直线连接起来。①细胞膜A.合成有机物②细胞壁B.保护和支持细胞③叶绿体C.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④线粒体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⑤细胞核E.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谢谢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本节要点: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一、分别计算出下图4个体积不同的立方体有关数据,填写表格。1cm2cm3cm4cm边长(cm)表面积(cm2)体积(cm3)表面积/体积1234616:12483:154272:196643:2二、讨论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1、立方体的体积不断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不断减小。参考答案:2、细胞大小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一般说来,细胞越小,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面积越大;细胞越大,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面积越小。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讨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动物细胞分裂时,先是一个细胞核分裂为两个细胞核;然后,细胞中央的细胞膜,从四周逐渐地向内凹陷,最终使细胞质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中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分裂时,当细胞核分裂为两个新的细胞核后,在两个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并产生新的细胞壁,从而使一个植物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分裂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看一看,想一想,细胞分裂对生物体有何意义?1、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2、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的意义: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小结: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1、动物细胞分裂时,先是一个细胞核分裂为两个细胞核;然后,细胞中央的细胞膜,从四周逐渐地向内凹陷,最终使细胞质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中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

2、植物细胞分裂时,当细胞核分裂为两个新的细胞核后,在两个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并产生新的细胞壁,从而使一个植物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

3、细胞分裂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4、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作业: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新的细胞核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③母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2、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X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A.X→X→XB.X→2X→2XC.X→2X→XD.2X→2X→X二、简答题:

1、例举人体细胞分裂的意义。

2、填写好“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的活动报告。BCTheend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欣赏生物你能说出小鸡和鸡蛋的区别吗?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分化成组织组织: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称为组织。细胞分化成组织思考:图中的组织分布在动物体的什么部位?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人体主要组织及分布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讨论: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填写下表。主要结构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功能举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大家也可以自制一个表格填写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例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

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横纹骨骼肌细胞细胞核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

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结缔组织

课外小报告

大家回去调查我们所吃食物的素菜中有哪些组织,下节课交流。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理解分化概念:桑椹胚的细胞不断地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细胞。进而在子宫内发育成一个胚胎。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细胞经过分化形成组织,那么组织如何形成器官,器官如何形成系统

讨论填空:1、鸡翅中的皮肤由()组织构成,肌肉由()组织构成,骨骼、脂肪、肌腱、韧带属于()。2、()组织构成的皮肤在鸡翅的最外面;()组织组成的骨位于鸡翅的中央;肌腱、韧带等()将鸡肉和骨骼连接在一起;皮肤、骨骼、肌肉等结构之间填充的都是()组织。3、鸡翅的功能是()。上皮肌肉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神经飞行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功能。组织细胞器官口腔胃大肠肛门咽食管小肠肝脏胰腺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细胞是这样构成人和动物体的组织系统细胞动物体和人体器官组织器官细胞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系统人和动物体探究新知叶肉角质层植物叶片是不是一个器官呢?为什么?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呢?茎果实花叶果实和种子根

根据前面观察请大家从功能上尝试对植物不同器官进行分类:

探讨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讨论:植物的结构层次组织器官植物体细胞对比动物的结构层次组织器官细胞系统人和动物体记忆:八大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技巧:“尿内神生,云霄呼唤”

再见!

光合作用你留心过周围的植物吗?樟树月季荷花玉兰合欢芦荟

植物有哪些作用呢?观赏,美化环境做家具工具等药物和化工产品食物提供氧气你知道: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物质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由什么形成的吗?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必杀技: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二氧化碳+水———→淀粉(贮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植物如何长大传统观点:植物是从土壤中吸收营养长大的。“吃土”长大的1648海尔蒙特(比利时)实验abc

柳苗重2.3kg76.8kg

增加了74.5kg

干土重90kg89.943kg

减少了0.057kg

增加的=减少的

原来五年后

柳树增重的原因不是土,那是什么呢?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水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喝水”长大的1771普利斯特利(英国)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他认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老鼠窒息而死;绿色植物则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科学进展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进一步证实了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才能成功!1782年瑞士瑟讷比埃:植物在光下吸收CO2,释放O2。1804年瑞士索绪尔: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1864萨克斯(德国)实验萨克斯(德国)实验

分析讨论:

1、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的目的是什么?答: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2、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遇碘颜色为什么不同?答:曝光部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

精彩回放(1648–1864)1648海尔蒙特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90kg干土减重57g。

实验结论:柳的增重来自水。

1771普利斯特利

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

实验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

1779英格豪斯

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实验结论:光的重要作用。

1782瑟讷比埃

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CO2,释放O2。

实验结论:CO2是原料,O2是产物。

1804索绪尔

植物增重大于CO2吸收量减去O2释放量。

实验结论:水是原料。

1864萨克斯

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

实验结论:淀粉是产物。

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始于17世纪。此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小资料第2节呼吸作用

危险的地窖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1、为什么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就立即熄灭了?2、什么甲瓶会缺少氧气呢?3、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是什么?4、为什么将实验装置放到温暖环境中?5、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甲瓶里的氧气不足

萌发的种子吸收氧气

对照

温暖的环境更适合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实验一1、为何要由漏斗加水到玻璃瓶內?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是什么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加水排气法,将广口瓶里的气体导入试管内

二氧化碳

萌发的种子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二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1、甲、乙两个保温瓶内的温度有什么变化?2、产生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4、煮熟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甲瓶温度升高,乙瓶温度不变

萌发的种子产生的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煮熟的没有生命,不再进行生命活动而不能呼吸作用

实验三上述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但吸收

,释放

,而且还会产生

。氧气二氧化碳能量小结:植物体其他部位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吗?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一、猜想与假设植物的根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茎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叶能进行呼吸作用;……二、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可参考以下内容)1、氧气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三、交流:将你们组的实验方案同全班进行交流。用新鲜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做实验材料,都能观察到植物的呼吸现象,这表明:

生活的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所有的活细胞都是时刻进行着呼吸作用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实验案例: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现象种子萌发吸收氧气种子萌发释放二氧化碳种子萌发产生能量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相关的例子?思考:1.瓶中萌发的种子所释放出的气体,能使燃烧的火苗熄灭,这是因为()。A.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D.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A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物质是()A.水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C3.能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是()A.根、茎、叶B.茎和叶的绿色部分C.花、果实、种子D.六种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4.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在叶绿本内进行,而呼吸作用在所有活细胞中都进行B.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C.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所贮存的能量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矛盾,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B5.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C.水分过多,使细胞能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D.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B6.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A.缺少肥力,妨碍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呼吸作用D.缺少氧气,妨碍根的呼吸作用D7.农民将收获的稻谷立即摊开翻晒,直到晒得很干时才放入仓库贮存。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A.光合作用的强度B.呼吸作用的强度C.蒸腾作用的强度D.吸收作用的强度

B8.用两个暖水瓶(甲装有萌发的种子,乙装有煮熟已冷却的种子),各插入一个温度计(如图所示)两瓶内均有空气存在。据图分析回答:(1)甲暖水瓶放置几小时后,和实验初时比较,温度上升了,导致瓶内温度升高的热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瓶在与甲瓶同样的时间里,瓶内的温度和实验之初相比没有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瓶在整个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种子的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对照作用谢谢!吸收作用2、植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储存的A、有机物B、无机物C、无机盐D、化合物1、植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是A、染色体B、叶绿体C、液泡D、线粒体3、植物种子萌发的各实验中设计有煮熟种子所起的作用是

A、分析B、对照C、观察D、调查DAB复习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

++能量线粒体呼吸作用反应式:合作讨论1.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植物细胞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植物体吸水和失水与植物体周围溶液浓度有关2.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细胞失水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水往高处流(浓度高)

根—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观察根尖的结构分区和根毛根冠伸长区成熟区(根毛区)根毛分生区根毛吸水的原理2、根毛有哪些特点使它易于吸水: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水(2)细胞壁薄(3)细胞质少(4)液泡大1、根毛吸水的前提条件:(1)数量多,吸收面积大

1、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

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不仅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使细胞液中的水分渗到土壤里去,就会造成植物失水,这就是“烧苗”现象。2、移栽植物时为什么根部要带很多的土?

移栽植物时根部多带土可以很好的保护幼根和根毛,移栽后可以使植物在短时间内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有利于植物移栽成活。?3、盐碱地里的庄稼为什么长不好?分析思考蒸腾作用知识目标

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数小时后:讨论:P90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蒸腾作用的概念:在温暖,有阳光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蒸腾水分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进行。

——叶片——茎——根气孔的开合来调节蒸腾作用气孔关闭气孔张开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

根毛细胞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水蒸气根表皮内各层细胞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树木为什么到了冬天会落叶?

在北方,天寒地冻,根吸收水分很难,而树叶的蒸腾作用却照常进行.树木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脱落叶子,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刚移栽的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现象?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于根吸收来的水分,造成体内处于失水状态.

如何防止?

1.剪去多余的枝叶.2.在阴天,傍晚时移栽.3.注意遮阳.4.移栽时,保护根部结构.

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记:一株玉米一生中要利用400斤的水,其中有百分之九六的水要用于蒸腾作用,百分之四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396斤的水散失到空气.

4斤的水被利用.

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三.蒸腾作用的意义:1.可以降低植物体的表面温度.2.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3.促进植物体对无机盐的运输4.可以调节

气候,增加降雨量.蒸腾作用的概念: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气孔开放气孔关闭水分散失水分不散失蒸腾作用的过程:蒸腾作用的意义:降低温度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减轻干旱调节气温本章小结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出去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

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运输作用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韧皮部)茎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名称功能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外侧部韧皮部保护作用内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具有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内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贮藏营养甲:剥掉树皮乙:没剥树皮现象:叶脉变红了,液面下降。一、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在茎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1.从茎的横切面上看,染成红色的是茎的哪一部分?2.茎内部结构被染成红色说明什么问题?3.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4.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导管)木质部讨论根茎的木质部叶观察思考:这是从橡胶树上收集橡胶的情景,你能发现橡胶是从哪里流淌出来的吗?从树皮处流淌出来的。我们食用的甘薯是它的什么器官?甘薯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什么?埋入地下的根从何处获得有机物?根含淀粉叶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筛管运送有机物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1.描述切囗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切囗上方形成瘤状物,下方没变化。2.试解释切囗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环割树皮,有机物的输导被阻断。因此有机物堆积在切口,使切口处细胞生长旺盛,形成瘤状。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在树皮里。

果农为了增产常将结果的枝条剥去一圈树皮,称为环剥,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经过环割的果树,由于有机养料不能向根部运输,而集中供给正在发育的花和果实所致。由于残留着一部分形成层,它能逐渐形成新的树枝,第二年仍然可以正常生长,而不会死亡。所在部位运输物质运输方向组成细胞导管筛管木质部韧皮部水、无机盐有机物下上上下死细胞活细胞三、导管和筛管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你能判断这棵大树的年龄吗看看你聪明吗?1.在植物的主干基部进行环割,可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A.植物失去了保护结构B.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C.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向根运输D.叶片无法进行蒸腾作用C3.导管和筛管运输的物质分别是()A.有机物、水和无机物B.水和无机盐、有机物C.有机物和水、无机盐D.无机盐和有机物、水2.把生长在土壤中的细嫩植物茎切断,切口下方的断面上溢出的汁液主要是()A.细胞质和细胞液B.细胞液和细胞间的水分C.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D.叶制造的有机物BC4.关于导管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组成导管的细胞为长形B.组成导管的细胞呈管状C.组成导管的细胞具有细胞质D.组成导管的细胞两端没有横壁C5.农民给苹果树环状剥皮的目的是()A.限制有机养料向根部运输

B.限制水分向上运输

C.限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防治虫害A6.将晾衣服用的铁丝拴在小树上,会对小树造成伤害,这是因为铁丝会损伤小树的()A.木质部中的导管

B.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C.韧皮部中的筛管D.树皮中的纤维C7.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这是下列哪种原因所致()A.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不能下行B.根部吸收的养料快速上行C.体内水分供应充足D.体内水分不易散失A8.观察右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B是______。(2)从存在部位看:A存在于_______,B存在于________。(3)从生活状态看:组成___的是活细胞,组成____的是死细胞。(4)从功能看:A是输送____________的通道,B是输送_________的通道。(5)A、B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属于______组织。导管筛管木质部韧皮部BA水、无机盐有机物输导AB9.选一个生长旺盛的杨树枝条,在其基部剥去一圈树皮,过一段时间后,伤口上部的树皮长成了节瘤(下图),请回答:(1)本实验证明,树皮内具有输导_________的结构,该结构叫_______。(2)枝条上部仍然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杨树主干基部的树皮全部剥掉,会导致杨树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筛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根得不到有机物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条件生活史: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一、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双子叶种子的结构种皮子叶胚根胚芽胚轴胚单子叶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子叶胚根胚芽胚轴胚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的变化胚根突破种皮幼苗的根胚芽幼苗的茎和叶胚轴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胚乳或子叶逐渐萎缩消失胚乳

单子叶植物种子特有的结构,里面贮存有丰富的养料,当种子萌发时,其养料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胚,以保证胚发育的营养供应。二、种子萌发的条件外部条件内部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有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有生活力不处于休眠状态营养器官的生长研究主题:植物的根大家观察过植物的根么?说说你的所见。进一步思考:根对植物来说有怎样作用?(植物如果没有根能不能生长呢?)根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基本结构有哪些呢?二、根系:须根系:直根系:是一株植物上所含有的根的总和。

指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如大豆、棉花、油菜等指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如小麦、水稻、玉米等探究竟之观察活动:低倍镜下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观察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排列状况:

1)成熟区

2)伸长区

3)分生区

4)根冠根是如何生长的?知识链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大小细胞形状排列状况知识链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大小较大体积小体积大较大细胞形状不规则近似正方形长方形有根毛排列状况不整齐紧密不整齐稀疏根尖的结构探究竟之试验(一)我们观察了根的结构,下面开始探究根的各个部分都是等量伸长生长的么?请你先思考几分钟,设计一个实验。取菜豆种子使其萌发,当幼根长到1.5cm左右,在幼根上画间距相等细线,让幼根继续生长。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每一段细线间距离的变化,并分析根的哪部分生长最快。一段时间后…大家谈1.根的生长和根尖的哪个部分密切相关?2.在生长的过程中根向哪个方向生长?知识链请大家自己看书,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根尖?根尖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2.根尖的各个部分细胞大小、形态和功能是怎样的?3.根尖是怎样不断生长的?4.根是向哪个方向生长的?你学到了什么根有怎样的作用呢?1.固定——固定土壤2.吸收水分、养分3.贮存——许多草本植物的根都能贮藏水分和养分,有些根部膨大的植物,就把根当作主要的贮藏器官。应用今日所学根深叶茂、壮苗必须壮根——促进根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果树施肥应施在相当于根冠大小周围的土壤中。1.盆花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换大一点的花盆,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要给农作物进行深层施肥?想一想再见!生殖器官的生长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描述花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了解单性花、两性花、无性花的概念;

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几种植物的传粉方式,

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习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的基础上阐述花和果实的知识,通过观察花、果实、种子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植物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同时对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更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种子和果实的来源。教学难点:理解传粉、受精作用与子房和胚珠相应结构的变化。学情分析:

学生对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有较多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的更具体更清晰。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来设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来不断培养动手解剖能力、观察能力、师生合作的能力。一、花的结构你认识这些花吗?请谈谈花的自然功用和社会功用.花的纵剖面花柄花托花萼雄蕊花瓣雌蕊花药花丝雄蕊雌蕊柱头花柱子房花的结构花萼雌蕊花托花柄花冠花蕊雄蕊花瓣组成萼片组成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郁金香黄瓜花向日葵水稻花二、花的分类单性花(黄瓜花)两性花(桃花、郁金香、月季)无性花(向日葵)学生活动:粘贴花要求:学生用解剖后的花的各个部分制作粘贴花,要美观、新颖。自花传粉三、传粉和受精异花传粉传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