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上)古诗三首教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三上)古诗三首教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三上)古诗三首教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三上)古诗三首教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三上)古诗三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古诗三首国教学目标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2.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根据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介绍作者。1.出示课件,介绍《山行》的创作故事。(板书课题)2.课件出示岳麓山图片。“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是哪座山?——湖南长沙的岳麓山。3.杜牧简介。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诗文中多指陈讽喻时政之作。有《樊川文集》。代表作品有《清明》《阿房宫赋》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配乐范读。要求:听准字音。2.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1)课件出示: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教师正音:径(jingVjin)霜(shuangVshang)..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为什么是“寒山”?“生”“坐”“于”各是什么意思?)4.结合画面,学生讨论交流疑难字词,教师释疑。课件出示: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生:产生,生出。坐:因为。于:比。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自由发言)2.学生先独立探究,然后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3)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出示秋天的枫树林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边欣赏枫树林边想象,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板书:枫林)(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你觉得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诗人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你认为诗人赞美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呢?(点拨: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所赞叹的吗?(5)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深秋时节,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之所以禁不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太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春花还要红艳。)四、精读古诗,疑难探究。“霜叶红于二月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片红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从中感受到了秋天胜于春天的生命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喜爱枫林秋景、赞美秋天的感情。(板书:热爱秋天)五、指导诵读。多种形式反复读,背诵古诗。六、课外作业。根据《山行》画一幅画。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更是美的,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认识作者。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1.认识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大文豪,世称“三苏”。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和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苏轼很欣赏一位叫刘景文的诗人,还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以表达对他的支持与鼓励。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反而认为这“橙黄橘绿”的时节为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实在是胸襟宽广、乐观旷达啊!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吧!2.理解诗题。理解“赠”的意思,明确《赠刘景文》就是“送给刘景文的诗”。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2.教师正音:赠(zBngJzheng)擎(qingjqin)残(c&nJchan)橙. ...(chengVchen)3.学生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字词。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尽:完毕,这里指凋谢。擎:举,向上托。残:残败,枯萎。犹:还,尚且。5.师生交流,划分节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三、再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插图理解诗意。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3.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四、理解古诗,疑难探究。1.荷尽已无擎雨盖。师:什么是荷尽?(荷花凋谢)什么是“擎雨盖”?(遮雨的盖子,这里指荷叶。)(出示图片)由此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秋)2.菊残犹有傲霜枝。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这首古诗是写秋天的呢?(点拨: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菊残”。)(开败了的菊花)平时碰到有不理解的内容,你是如何解答的?(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组词,根据词语来选择合理的解释。)课件出示:霜,指附着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上的白色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降至0℃以下凝结而成的。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看课文插图)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菊花谢了,还剩下枝条傲然挺立着,不怕风吹霜打。(点拨:傲霜——傲视风霜。)师小结: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洁的代表,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对菊花和荷花情有独钟,说品德高尚的人“出淤泥而不染”,说性情恬淡、不争名利的人“人淡如菊”。(齐读两句)(板书:歌颂气节)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说明是深秋时节;“好景”,即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荷叶原来像撑开的雨伞,到如今全都枯败了,再也无法遮挡雨水;菊花虽然也凋零落尽,然而它的残枝却带着傲骨,仍挺立于霜雪中。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时节一定是萧条无味的,可苏轼却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板书:充满乐观)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吗?(荷花凋谢,连那遮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在傲霜凌寒。一年中最好的光景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5.师:此诗托物言志,意境高远。前两句写残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的萧条景象;后两句议好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暂时的,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全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处于窘境中的友人的劝勉和支持。-第三课时-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秋天景物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生答)2.师: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愁思的季节。宋代有位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天夜里,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夜书所见》。“书”即“写”,题目的意思就是“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大家想知道作者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诗题)3.介绍作者。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代表作品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等。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顺,读流利。.教师正音:萧(xidoJxao)挑促织(tidoJtiao)..3.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4.课件出示古诗节奏,读好停顿。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想想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结合插图理解诗意。四、精读古诗,疑难探究。1.认真读前两句诗,体会诗人心里的“寒”。诗的前两句写景,这两句用“萧萧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实际上是用来衬托诗人客居心境的凄凉。(板书:凄凉)2.请大家默读后两句诗,边读边结合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诗人看到了什么?这些情景有什么作用?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在这深夜里,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灯火亮着,料想是有孩子们在捉蟋蟀。儿童的无忧无虑、天真自在,更加反衬了“客”的孤寂与无奈。这样的情景让人忍不住想问,诗人是否想起了他的童年生活呢?(板书:孤寂、思乡)3.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以动衬静,以景衬情: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以儿童夜挑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五、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古诗,找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日板书设计古诗三首山行{远景近景山行{远景近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热爱秋天——枫林{荷尽无叶}

{荷尽无叶}

菊残傲霜

{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勉励歌颂气节赞赏充满乐观教学反思秋末的特征赠刘景文{收获的季节见:梧叶一灯明夜书所见听:寒声 凄凉、孤寂、思乡感:动客情这三首诗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色,但是表达的感情却大不相同。三年级的古诗教学,本应重视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而且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无法体验。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诗人的经历与抓住诗句的语言美进行感悟。9.《古诗三首》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重点难点】借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新知预习】一、自读古诗(至少3遍),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二、我会读。.读准字音:屠苏瞳瞳日旧符魂借问酒家牧童异乡佳节茱萸.理解词义元日:除:屠苏:瞳瞳:新桃换旧符:欲:断魂:山东:登高:茱萸:【课堂探究】探究1:《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描写了哪个传统节日?探究2:《元日》绘了怎样的景象?你知道当时的人们过春节时都有哪些活动吗?探究3: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探究4:《清明》中,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他们为什么伤心难过?探究5:说说对重阳节的了解及本地过重阳节的风俗。【达标练习】一、理解词语。瞳瞳: 山东:茱萸: 二、写一写。1.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的重阳节习俗有哪些?3.默写《清明》【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一、自读古诗(至少3遍),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二、我会读。.读准字音tusOtongtongrijiufuhunjiewenjiujiamutongyixiangjiajiezhuyujiujiamutongyixiangjiajiezhuyu.理解词义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瞳瞳: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是春联的前身。欲:将要。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达标练习】一、理解词语。瞳瞳: 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 茱萸: 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二、写一写。.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元日》——春节;《清明》——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的重阳节习俗有哪些?登高、插茱萸3.略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径、斜、赠、橘”等11个生字,会写“寒、径、斜、残”等13个生字,背诵三首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三首古诗所表现不同的季节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借助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山行》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熟读古诗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同学们看到如此醉人的风景,有什么想说的?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诗人看到了他会怎么做?(生:作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二、新课学习:品读古诗,领悟意境(一)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1.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读通诗句。2.借助注解,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问题做标记。(二)明确目的,教给方法1.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出示学习要求:(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谁来读这两句?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相机点拨: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2)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3)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他看到什么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2)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生机勃勃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生机勃勃(3)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4)还从哪儿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5)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6)指导朗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吧。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生看着画面说)2.配乐背诵(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2)配乐齐诵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色彩之美。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3.展示作品,点评。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六、识字、写字1.寒、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4.学生描红、临写。七、作业布置1.回家给画涂上颜色,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2.背诵《山行》并默写诗句。板书设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特点:枫林—红于二月花秋色特点:枫林—红于二月花秋色第二课时《赠刘景文》一、导入新课秋天是一幅多彩的画卷,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赠刘景文》。(相机板书)书写指导“赠”字。二、新课学习(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书写“刘”字。(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拼音。)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板书:荷菊)2.“荷”字的教学。(1)出示荷花荷叶图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理解:擎雨盖(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3.“菊”字的教学。(1)出示菊花图。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2)理解“傲霜枝”。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3)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4)书写“菊、残”字。4.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出示橙黄橘绿图。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2)书写“橘、橙”字。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三、全文总结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两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读书黄金时。(齐读后下课)四、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2.默写古诗。板书设计赠刘景文——苏轼荷菊秋之美橙橘第三课时《夜书所见》一、板书课题,释题师:前两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两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夜书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夜晚诗人究竟看到什么,翻开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1.指名读(提示学生认真听,特别注意生字的字音)。2.学生评价,相机指导生字。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三、感悟诗情,理解诗意(一)找出诗人所见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1.相机出示第三四行诗句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师:从这学期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知”,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2.提问:你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读。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预设二:学生没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的不得了!3.朗读指导。4.生自由练读。这有趣的画面也勾起了老师的童心,我也来读一读好不好?请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诗句中的什么画面?5.生叙述诗意,交流。6.再齐读。(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师:谁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1.出示第一二句,读一读。2.理解“梧叶”,初知大意。你见过梧叶吗?(出示实物)梧叶到了秋天有什么变化?秋天一到,梧叶就黄了,阵阵秋风吹来,它就随风飘落,让人感觉怎样?3.播放风吹梧叶动画。4.师范读。(朗读指导要点,通过认识梧叶实物、观看秋天落叶的动画,感受“萧萧梧叶”及“江上秋风”带来的寒意,指导读出深秋的寒冷,突出一个“寒”字。)5.齐读。6.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叶绍翁。(板书:叶绍翁)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候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姓叶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7.再读诗句,感悟诗情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四)指导全文朗读1.指导读。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会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2.范读。3.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4.背诵古诗。三、布置作业1.练写生字。2.把《夜书所见》配上合适的音乐背给爸爸妈妈听。3.课外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板书设计:景——冷夜书所见思念家乡夜书所见思念家乡事——暖《望洞庭》教学目标:.认识“螺”,掌握“庭、螺、潭”3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感受月色、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教学难点:感受奇特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品味名句的艺术魅力。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景到诗,激情导入同学们,刚才课前我们观赏了一部风光纪录片,知道说的是哪儿吗?(君山就像绿宝石镶嵌在一一)让我们一起走进洞庭吧。“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号称“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山峦起伏,水天一色,鸥鹭飞翔。洞庭湖边有一座名楼一一岳阳楼,洞庭湖上有一座孤岛一一君山。自古以来,很多著名诗人都曾对美丽的洞庭山水作过热情的吟咏。一千多年前,被称为“诗豪”的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去和州上任做官途中经过洞庭湖,他趁着月色遥望洞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望洞庭》。(二)分层要求,诵读诗歌.把诗歌的每一个字音都读准确,整首诗读连贯。.每一首古诗都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味。谁再来试一试。节奏有快慢,语调有起伏,这样就会吟诵出古诗的韵味来。我和大家合作读这首诗好吗?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连起来齐读).同学们,吟诵这首《望洞庭》,你有什么感受?文字是有形象、情感和意境的,有些同学已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属于自己的《月夜洞庭图》。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一次静读这首诗,你可以看书本插图,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是哪些词语,哪些诗句传递给你这些感受的,可以在上面圈圈画画。(三)突破难字,感受水月之“和”【交流第一句】了不起,你有慧眼,发现了“和”字的非同寻常。(板书:和)和的意思就是一一和谐、融合。到底是什么互相融合呢?让我们随着刘禹锡的身影来到洞庭湖畔,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板书:湖面、秋月、君山)诗人看到了如此美妙的景物,那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月光洒在水面上的景色呢?(图片上、影视中、生活里)请尽情展开你的想象,此时刘禹锡眼中,八百里洞庭湖面上是怎样的一种景象?(月亮高挂在漆黑的夜空,向湖面洒下了银色的光辉,把湖面都照亮了,水天一色。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明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水和月亮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师:天上明月,人间洞庭相互融合、交相辉映,这就是水月之一一和)。【交流第二句】水波映月、月光如水,这份和谐的宁静,都是因为什么?(潭面无风)谁来读读第二句。从诗句中,你读懂了什么?【读着这句诗,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水平如镜风平浪静)读着这句诗,你想到了怎样的比喻句?(湖面上没有一丝风,平静的湖面就像是一面镜子。)诗中的镜是指玻璃镜子吗?(不,是铜镜。)铜镜反复摩擦后就会光亮照人,可以观容貌、正衣冠。没有摩擦过的铜镜会怎样呢?月光辉映万物,是那样朦胧、迷人。】(四)想象画面,品味山水之“和”1.请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想象这和谐美好的洞庭月色。(齐读前两句诗)这首诗中还有哪些词句也向你传递出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呢?2.【品读第四句】同学们,八百里洞庭如此开阔,壮观,在诗人刘禹锡的笔下成了小巧玲珑的银盘青螺。【闭眼想象:在你眼前出现了一个白色的银盘,轻轻地放上一颗青色的田螺。】能想象出来吗?为什么这样的诗句能带给你和谐、宁静的美妙感受呢?(一是形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