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_第1页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_第2页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_第3页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_第4页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22-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

绪论

1.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

①施肥的增产效应;

②施肥能改进土壤和提升土壤肥力;

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

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3.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强及由此带来的营养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存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能够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安康

4.施肥科学争论内容

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争论;

②施肥效应争论;

③施肥技术争论

5.施肥科学的争论办法

①调查争论;

②统计争论;

③实验争论;

④化学分析争论

6.实验争论包括田间实验和盆栽实验盆栽实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哺育法等第一章施肥的根本原理

1.营养归还学说〔theoryofnutritionreturns]李比希

①随着作物的每次心得,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绝对量的营养,随着心得次数的增强,土壤营养含量会越来越少

②假设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营养,不仅土壤肥力慢慢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

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升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最小营养学说〔lawoftheminimunnutrition]李比希

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营养制约着作物产量的高低

②最小营养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③惟独补施最小营养,才干提升产量

3.报酬递减率[lawofdiminishingreturns]:从绝对面积土地所获得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数量的增强而增强,但到达绝对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强而报酬的增强速度却慢慢递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的根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营养、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绝对的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抑制而提升,惟独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第二章施肥的根本原则

1.施肥的目的

①为了营养作物,提升产量和改善品质;

②为了改进和培肥土壤;

③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中的营养形态变化及其有效性

①Fe3+的复原的增强引起磷酸盐的溶解;

②Fe-P和A1-P的水解;

③土壤有机质厌氧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等螯合了土壤中的Ca、Fe、Al等离子,减少了磷的固定;

④有机阴离子和Fe-P、A1-P中磷酸根离子的交换;

⑤pH值的趋中性使磷的溶解度和解吸量增强;

⑥闭蓄态磷的溶解和增强了磷在土壤中的集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淹水也增进了土壤中的铁、镒离子和钾的交换反响,使钾的有效性增强

2.水稻施肥技术

一、适于水稻的肥料种类

①氮肥〔钱态氮肥中的氯化钱适合于水稻的氮肥品种,尿素、碳酸氢钱也是水稻常用的氮肥钱态氮肥中的硫酸铁因含有硫酸根离子,在复原条件下易产生H2S,进而产生毒害而不宜大量使用〕;

②磷肥〔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

③钾肥〔氯化钾〕;

④复混肥〔复混肥或BB肥-水稻专用肥〕

二、秧田施肥

三、本田施肥

①基肥;

②追肥

3.我国水稻施肥3种模式

①“前促”施肥法;

②“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③“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

4.K增进淀粉的形成、抗逆元素、品质元素第十二章蔬菜营养与施肥

1.蔬菜的营养特性

①蔬菜作物根系吸取营养的力气强〔作物根系阳离子代换量是衡量根系活力的主要指标普通而言,根系阳离子代换量大的作物吸取营养的力气强,且对高价阳离子如Ca2+、Mg2+等的吸取比例偏高;根系阳离子代换量小的作物吸取营养的力气较弱,但对一价阳离子如K+/NH4+等吸取较多〕

②蔬菜作物需肥量大

③蔬菜作物喜硝态氮〔蔬菜多位喜硝态氮植物,典型的喜硝态氮蔬菜作物如番茄、菠菜等在彻低供应硝态氮时产量最高,随着铁态氮供应比例的增强,产量慢慢下降,洋葱在镀态氮和硝态氮的供应比例相等时,产量没有显然降低,但钱态氮供应比例大于50%时,产量显著下降〕

④蔬菜作物需钙、硼、钥较多〔Mg-叶绿素缺磷大白菜、甘蓝、葛苣的“叶焦病”和“干烧心病”,番茄、辣椒的“脐腐病”又称“顶腐病”缺硼甜菜“心腐病”、萝卜的“褐心病”或“水心病”,芹菜的“茎裂病”,花椰菜的“褐心病”,芜菁、甘蓝的褐腐病缺钥十字花科“鞭尾病”

2.蔬菜的常规施肥技术

①确定适量的施肥量〔以最高产量或经济最正确产量所确定的施肥量不愿定是品质的最正确施肥量〕

②留意基肥,施足苗肥,及时追肥

③确保蔬菜施肥的平安性〔蔬菜施肥平安包括蔬菜产品的平安和生态环境的平安我国局部大、中城市消费量较大的几种主要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已大大超标-432mg*Kg-l鲜重,尤其是叶菜和根菜类蔬菜,如菠菜、白菜、芹菜和萝卜硝酸盐含量最高的可达2022mg*Kg-l,甚至3000mg*Kg-l鲜重;另一方面,因为土壤对硝酸根离子的吸附固定力气很弱,土壤中的硝酸盐极易下渗到地下水或地表水造成污染为了减轻蔬菜施肥的各种污染,提升蔬菜品质,应制止使用垃圾、污泥和污水灌溉,不少城市的蔬菜基地已经采取;各种有机肥的施用必须经过高温堆制或其他无害化处理,以杀灭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化肥的施用要合理,把握氮肥,特殊是硝酸氮肥的施用量,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

3.无公害蔬菜的施肥技术无公害蔬菜是指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限量使用限制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及加工的无公害污染的平安、优质、富含营养的蔬菜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包括土壤、大气、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质量以及与污染源的距离等〕、灌溉用水水质、肥料和农药的种类和使用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杜绝各种污染物质利用不同途径向生产基地传扬,从而降低蔬菜产品的污染,确保蔬菜产品的高质量

4.农业三废农药、化肥、工业三废

5.肥料施用时留意事项

①原则上只能使用农家肥和一些矿物肥料,但也能够限量使用一些限定的化学肥料,制止使用硝态氮肥和过磷酸钙;

②制止施用城市垃圾、生活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物质的工业垃圾;

③严禁使用未经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禽粪;

④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无机氮与有机氮之比不得超过11;

⑤对叶菜类蔬菜的追肥终于一次必须在心得前30d发展

2.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

①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②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I、有机肥在培肥地力中的作用口增强土壤生物活性,增进土壤营养的有效化,提升土壤有效营养的含量

3.有机肥的作用

①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矛盾

②增强土壤生物活性,增进土壤营养的有效化,提升土壤有效营养含量

③增强土壤保肥、供肥的力气

4.协调营养平衡原则

①施肥是调控作物作物营养平衡的有效措施;

②施肥是修复土壤营养平衡失调的根本手段

5.元素类型大量C、N、O、H、P、K中量Ca、Mg、S微量FeMmZnCuBMo、Cl有益CoNi、Se、Na、Si

6.施肥与作物产量把每千克肥料营养所增强的作物经济产量千克数称为肥料的生产系数[productionindex,PI]

7.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①随着施肥量的增强,最正确产品品质毁灭在到达最高产量之前;

②随着施肥量的增强,最正确产品品质毁灭在最高产量毁灭之后;

③随着施肥量的增强,最正确产品品质和最高产量同步毁灭

8.肥料通过率〔utilizationrate〕,也称肥料通过率[utilizationcoefficient]或肥料回收率〔recoveryrate〕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种营养元素吸取通过的数量占施用该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9.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

①施肥引起的大气污染;

②施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

③施肥引起的地下水污染;

④施肥引起食品污染第三章营养平衡法

1.营养平衡施肥法[nutritionbalanceandfertilizerrecommendation]是依据作物决定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办法,以“营养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

2.地力差减法是依据作物任务产量与根底产量之差,求得实际任务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办法

3.几个参数的确定

①根底产量;

②任务产量;

③形成lOO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④肥料通过率;

⑤肥料中有效营养含量

4.根底产量确定

①空白法;

②田间实验法;

③用单位肥料的增产量推算根底产量〔报酬递减率、快捷、可变、粗放的特征〕

5.任务产量任务产量是实际生产中估计到达的作物产量,即决定产量是确定施肥量最根本依据

①以地定产法,是依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任务产量的办法作物对土壤营养的依赖程度叫做依存率〔rateofdenpendenceonsoilnutrient]o

②以水定产法每10mm降水可左右农作物的产量称为水量效应指数降水量〔mm〕=±壤水分〔%〕*3o

③前几年平均单产法任务产量=〔1+年递增率〕*前3年平均单产

6.营养系数形成lOO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任务产量所需营养含量=任务产量/100*1OO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供肥量=根底产量/100*lOO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施肥补充分量=任务产量所需营养总量-土壤供肥量施肥补充养分量=〔任务产量-根底产量〕/1*lOO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7.肥料通过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取的营养占施入肥料营养总量的百分数

8.肥料通过率的测定办法

①失踪法;

②田间差减法肥料通过率=〔施肥区农作物吸取的养分量-不施肥区农作物吸取的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营养含量〕*100%

9.施肥量=〔任务产量-根底产量〕/100*lOO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肥料中营养含量*肥料通过率〕

10.果树0-40cm大田作物0-20cm施用量=〔任务产量所需营养总量-土测值*

2.25*有效营养校正系数〕/〔肥料中营养的含量*肥料通过率〕

11.土壤有效营养校正系数是指作物吸取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营养测定值的比率

12.土壤有效营养校正系数=无肥区每公顷农作物吸取的养分量/〔土壤有效营养测定值*

2.25]*100%

13.土测值越大,有效营养校正系数越小,肥料通过率也越低;反之,土测值越小,有效营养校正系数越大,肥料通过率越高,有效营养校正系数与肥料通过率之间有同步馆续第四章营养诊断法

1.营养诊断施肥法[diagnosisofnutritions]是通过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测试技术,分析争论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计划的一种施肥技术手段诊断对象土壤诊断[diagnosisofsoilnutrients]和植株诊断〔diagnosisofplantnutrients〕诊断手段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和酶学诊断营养诊断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营养诊断为科学施肥供应直接依据

2.营养诊断的主要依据一是土壤营养情况;二是植株营养情况

3.土壤营养诊断主要依据土壤营养的强度因素〔intensityfactor〕和数量因素Cquantityfactor]o

4.土壤营养供应的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营养的浓度〔活度〕

5.土壤营养供应的数量因素与液相营养处于平衡状态的营养,可因液相营养被植物吸取或因其他原因减少时,很快进入溶液,这一营养的总量称为土壤营养供应的数量因素

6.植株营养诊断主要依据作物外部形态和植株体内的营养情况及其与作物生长、产量等的关系来判断作物的营养丰缺协调与否,作为确定追肥的依据

7.作物潜伏缺素期植株体内的某种营养浓度少到足以引起减产的阶段

8.氮、磷、钾、镁属于移动性大的;铁、镒、锌、铜属移动性小的;硼和钙属难移动的

9.土壤营养诊断的办法

①幼苗法K值法〕通过植株幼苗敏感期或敏感植物来反映土壤的营养情况例如,通过油菜幼苗测定土壤磷的供应情况,K=B/A*100%式中K为土壤供磷程度;B为缺磷时幼苗生物量;A为彻低营养时幼苗生物量

②田间肥效实验法

③微生物法

④化学分析法

10.植株营养诊断的办法一为形态诊断

①病症诊断;

②长势、长相诊断二为化学诊断

①叶分析法I、组织速测发;U、全量分析法

②叶片营养诊断标准I、临界值法;H、标准值法;川平衡指数法;W营养比值法三为DRIS法四为相对产量法

11.植株营养临界浓度〔criticallevel〕是指当植株体内营养低于某浓度,作物的产量〔或生产量〕显著下降或毁灭缺乏病症时的浓度,有人也称这一浓度叫临界值〔水平〕等

12.相对产量=不施某营养平均产量/施足营养平均产量*10%

13.其他诊断办法

①酶学诊断

②施肥诊断I、根外施肥诊断;H土壤施肥诊断;

③物理化学诊断I、离子挑选性电极诊断;II电子探针诊断;川、显微构造诊断

14.酶学诊断[enzymologydiagnosis]是通过作物体内酶活性或数量变化来判断作物营养丰缺的办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敏捷度高,有的元素在植株体内含量极微,常规测定比较困难,而酶测法则能解决这一问题;

②酶促反响与元素含量相关性好;

③酶促反响的变化远远早于形态的变异,这一点尤其有利于早期诊断或潜在性缺乏的诊断

④酶测法还能够应用于元素过量中毒的诊断,且表现出同样的特征第五章肥料效应函数法

1.“S”形肥料效应曲线的特征

①在土壤供肥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增施单位肥料的增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强而增强,直至转向点为止

②超过转向点后,增施单位量肥料的增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强而递减,因而,总产量按渐减率增强,直至最高产量点为止

③在绝对的生产条件下,作物有一最高产量,超过最高产量后,延续增施肥料,则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强而递减,毁灭负效应,但是总产量的递减率可能小于到达最高产量的递增率

④无限量的增施肥料可能使产量下降为零农业生产实践中,往往因为土壤中含有绝对量的营养,使不施肥的生产水平超过转向点,掩盖了效应递增阶段,因而肥料效应曲线往往呈二次多项式、平方根多项式等曲线形式

2.肥料增产效应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一平均增产量的最高点第二阶段从平均产量的最高点至最高产量点第三阶段从最高产量点以后为第三肥料效应阶段,此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强而减少,毁灭负效益

3.等产线肥料效应曲面上产量一样的各点连线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4.脊线等产线上斜率等于0和无穷的各点连线

5.增施肥料的增产值与肥料本钱一样,即边际产值等于边际本钱Cdy/dx=px/pyL边际利润R=0,此时增施肥料已不能增强施肥利润,单位面积的施肥利润到达最大值,此时的施肥量即为经济最正确施肥量第六章常规施肥技术

1.施肥技术[applicationrate]是构成施肥技术的核心要素,确定经济合理施肥量是合理施肥的中心问题

2.施肥量的办法营养平衡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土壤营养校正系数法、土壤肥力指标法等

3.施肥时期基肥、种肥、追肥3种

4.基肥[basalfertilizer],习惯上又称底肥,是指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作用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营养条件,利用源源不断供应营养来满足植物营养延续性的需求,为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供应条件

5.基肥的施用原则数量要大,防止损失;肥效长期;肥土、土肥相融;要有绝对深度,营养要彻低,有机无机结合的原则

6.种肥[seedfertilizer]是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或幼株四面,或与种子混播,或与幼株混施的肥料其目的是为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7.种肥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供应幼苗营养特殊是满足植株营养临界期时营养的需要;另一方面腐熟的有机肥料做种肥还有改善种子床和苗床物理性状的作用,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

8.施用种肥时依据速效为主,数量和品种要按着严格的原则发展因此,用做种肥的肥料以腐熟的有机肥或速效性化肥Creadilyavailablefertilizer]为宜选用化肥要留意肥料酸碱度要相宜,应对种子发芽无毒害作用常用肥料中碳酸氢铁、硝酸钱、氯化钱、尿素、含游离酸较高的过磷酸钙、氯化钾等不宜做种肥假如做种肥时,要做到肥种不接触对于微量元素肥料普通都能够用做种肥,但硼肥与种子直接接触,对种子萌发今儿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应引起留意种肥用量不宜过大,而且要留意施用办法,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

9.追肥〔topdressing]: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目的满足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利用追肥施用,保证了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的阶段性特殊需求,对产量的形成是有利的

1.施肥方式〔methodofapplication〕就是将肥料施于土壤和植株的途径和办法前者称为土壤施肥,后者称为植株施肥

11.最常用的土壤施肥〔soilapplication〕方式有撒施、条施、穴施、环施和发射状施

12.条施[fertilizerdrilling,rowapplication]是开沟将肥料成条地施用于作物行偶尔行内土壤的方式

13.穴施[holeapplication]在作物预定种植的位络或种植穴内,或在作物生长久内按株或在两株间开穴施肥的方式

14.植株施肥[plantapplication]包括叶面施用〔肥效性好、通过率高}注射施用、打洞填埋、涂抹施肥和种子施肥等方式

15.蘸秧法[dippingseedling]将肥料配成绝对浓度的溶液浸蘸秧根,让后定植的施肥办法

16.种子施肥〔seedingfertilization〕包括拌种法、浸种法和盖种法

17.拌种法;将肥料与种子匀称拌和或把肥料配成绝对浓度的溶液,与种子匀称拌和后一起播入土壤的一种施肥方式拌种要留意浓度和拌种后马上播种两个关键技术

18.浸种法用绝对浓度的肥料溶液溶液浸泡种子,待绝对时光后,取出稍晾干后播种,浸种法和拌种一样要严格把握浓度

19.盖种肥对于一些开沟播种的作物,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或草木灰盖在种子上面,叫做盖种肥,有保埔、供应营养和保温作用

20.灌溉施肥〔irrationalfertilization〕肥料随灌溉水施入田间的过程包括滴灌、渠灌和喷灌等,在灌水的同时依据作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对营养的需要和蔼候条件等精确     地将肥料补加和匀称施在根系四面及叶面上被作物吸取通过灌溉施肥所用的肥料是水溶性化合物

21.精准施肥〔precisionagriculture]是在定位采集地块信息的根底上,依据地块土壤、水肥、作物病虫、杂草、产量等的时光与空间上的差异,依据农艺的要求发展精确     定位定量耕种、施肥、灌水、用药的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模块、决策支持系统〕、农艺与以农业机械为主的工程技术的综合

22.精确     农业的流程

①信息采集

②决策支持系统

③落实第七章轮作施肥技术

1.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我国地域宽敞,气候温顺,雨量适中,相宜多种植物生长,轮作类型也无数,连作也相当普遍

2.轮作、连作类型有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和三年五数制等

3.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负面影响

①会导致土壤中某种单一元素的缺乏,造成营养间比例失调;

②简洁引起土壤传染病虫害及杂草的集中与危害;

③可能毁灭植物残体和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毒物质在土壤中积存,使作物自身中毒;

④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4.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②调节土壤营养与水分的供应;

③抑制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5.轮作制下茬□土壤肥力特性指栽培某一作物后,前作对后作的土壤理化性质及病虫杂草感染的影响分为生茬、半熟茬、熟茬和休闲茬

6.生茬指栽培过禾谷类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茎叶类作物的茬口因为这类作物的生物量很高,以消耗地力为主,在心得时又将大局部的生物量移走,因此其营养归还数量较少,普通少于20%

7.半熟茬:栽培过的油料作物、食用豆类作物和棉花等作物的茬口归还量20%〜40%

8.熟茬指栽培过豆科绿肥、牧草等作物的茬口,因为这类作物是作为绿肥而栽培,所以也称为养地作物,归还量40%

9.轮作制下作物营养归还特性

①低度归还型归还比例低于10%,有氮、磷、钾3种元素

②中度归还型归还比例普通为10%~30%,有钙、镁、硫、硅和钠等元素

③高度归还型归还比例普通大于30%,有铁、铝和镒等元素I.轮作制度下肥料的支配原则普通支配原则

①均衡增产原则统筹考虑,全面支配,保证所有作物都增产在不同种植区,在肥料支配上应赐予重点作物以足够的保证,为主要作物得到高产创造充分的物质条件

②效益优化原则当肥料有限时,在保证作物优质、高产的前提下,少量肥料施在较大的面积上要比大量肥料集中施在小面积上得到经济收益要高

③用养结合原则为了恢复地力和保持土壤营养平衡,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不断培肥地力,就必须以施肥方式向土壤补充分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或者利用种植绿肥作物和合理轮作来恢复肥力,从而协调好土壤营养、水分、空气和温度的关系

④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肥料支配上要依据茬口土壤肥力特性,着重考虑营养的适量施用,肥料种类的恰中挑选与支配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肥料支配原则

①一年一熟制肥料支配原则;

②一年两熟制肥料支配原则;

③两年三熟制肥料支配原则;

④立体种植肥料支配原则II.轮作制度下施肥决定的确定

一、调查争论,收集有关资料

①了解当地的轮作方式及其产量水平;

②了解当地经济情况和生产条件;

③了解当地肥料施用现状;

④了解当地的科技水平;

⑤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

⑥了解当地土壤肥力情况

二、估算轮作周期内作物对营养需要总量

①确定轮作周期内各种作物的决定产量;

②估算各个作物实现决定产量的所需养分量;

③估算轮作周期内作物对营养需要总量;

三、估算轮作周期内土壤供应的营养总量;

四、估算轮作周期中实现营养平衡时补给养分量;

五、轮作周期内各种作物施肥技术制订;

六、轮作制度下施肥技术的效果评价第八章庇护地施肥技术

1.庇护地栽培是指在不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寒冷或炎热时节,通过防寒保温或遮光降温设备,人为创造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条件,发展栽培的办法庇护地栽培也称为设施栽培,是大型现代化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地膜掩盖栽培等设施栽培的总称

2.庇护地主要类型

①简易设施型;

②软化和遮阳设施型;

③地膜掩盖型;

④塑料薄膜棚;

⑤温室〔玻璃温室、塑料薄膜温室和玻璃钢温室〕o

3.庇护地设施概况我国庇护地施肥技术的争论与应用在不断地深化随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