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五章课件_第1页
近代史第五章课件_第2页
近代史第五章课件_第3页
近代史第五章课件_第4页
近代史第五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中国革命新道路及其主要特点

1.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主要特点:①斗争形式:长期的武装斗争;②工作重点:以农村为中心。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全党乡村中心思想形成共识。

中国革命战略重心转移的原因:

①国民党政权控制中心城市,实行白色恐怖统治。②国民党政权控制不了农村,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环节。③敌强我弱决定我党必须实行战略的退却。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指挥部一江西大旅社四、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油画)

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图为会议会址。

秋收起义7王佐袁文才井冈山地区农民自卫军领袖广州起义广州起义领导人张太雷广州起义副总指挥叶剑英广州起义总指挥叶挺1937年的毛泽东

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

1949年4月下旬,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看解放南京的捷报。

15杨开慧(1901-1930)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翔,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已无时。

抗战时期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

1937年毛泽东贺子珍在延安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毛岸英、刘松林、李讷在香山

1951年,毛泽东和李敏一起看影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打乒乓球(1946年)

毛泽东畅游长江(1964年)

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中)和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右)。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梁漱溟人称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个大儒,是反对阶级斗争第一人,是毛泽东一辈子的诤友和辩友。1953年,为了试一试中国共产党的气量,他在大庭广众面前与毛泽东辩论,大战三百回合,最后在一片“梁漱溟滚下来”的口号声中才悻悻下台。晚年梁漱溟对毛泽东有三句话的著名评价。晚年梁漱溟评价毛泽东的三句名言:

第一句话说,影响20世纪中国的有三个人: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第二句话说,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毛泽东,有多个毛泽东。这是说毛泽东有多个侧面,是很丰富的、复杂的、变化的。第三句话说,毛的功劳最大,错误也最大。没有最大的功劳,就不可能有“文化大革命”。

梁漱溟评价毛泽东

梁漱溟(1893—1988)

古田会议(油画)

古田会议决议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原则,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保持先进性的问题,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1929年4月,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由土地苏维埃政府所有改为土地农民个人所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党内频发“左”倾错误的原因■

八七会议后党内“左”倾情绪未能清理■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不善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共产国际错误干预瞎指挥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对比表次数时间敌我力量对比结果军事思想战术前三次1930年底到1931年秋

10万多:4万多

20万多:3万多

30万多:3万多胜利毛泽东灵活的游击战术第四次1933年2月

30多万:7万多胜利周恩来、朱德采用毛泽东灵活的游击战术第五次1933年10月50万多:8万多失败王明“左”倾错误的全面推行(二)红军长征:征途漫漫的战略转移油画:《遵义会议》

油画:《遵义会议》人员:(左起)李卓然、王稼祥、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何克全、朱德、陈云、彭德怀、聂荣臻、刘少奇、邓小平、李富春、林彪、杨尚昆、刘伯承、邓发、李德、伍修权。(1)集中解决了党的军事路线及组织路线问题,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2)是党独立自主领导革命,政治上走向成熟的起点;(3)是党内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取代“左”

倾错误路线的开端;(4)既是毛泽东个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儘開顏。八、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1.毛泽东高度评价长征

毛泽东对长征予以高度评价:“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12.27

2.红军长征的世界影响埃德加·斯诺(1905-1972)1936年6月-10月,斯诺在陕北采访

《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北大未名湖畔的斯诺墓3.中国医大与红军长征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医科院校,也是我党我军创办最早的院校之一,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