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查出主要违纪问题的定性处理课件_第1页
审计查出主要违纪问题的定性处理课件_第2页
审计查出主要违纪问题的定性处理课件_第3页
审计查出主要违纪问题的定性处理课件_第4页
审计查出主要违纪问题的定性处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依据一、部门预算编制和批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依据一、部门预算编制和批复1(一)预算编制不完整

1.收入预算不完整,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经营收入等正常收入未纳入或未全部纳入预算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九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一)预算编制不完整

1.收入预算不完整,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预22.动用上年结余安排本年支出未纳入预算进行管理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第十九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动用上年结余安排本年支出未纳入预算进行管理3(二)基本支出预算不真实

1.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拨款A.定性依据当地或省级财政部门关于编制当年度预算的有关规定,依据其中关于预算编制要真实准确的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二)基本支出预算不真实

1.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人42.部门为所属非预算单位申报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套取基本支出财政拨款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六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部门为所属非预算单位申报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套取基本支5(三)项目支出预算不符合规定

1.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将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申报A.定性依据可依据各省或地方制定的《XXX地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B.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三)项目支出预算不符合规定

1.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不充分,62.项目支出预算明显超过实际需求,造成“小项目大预算”A.定性依据同上B.处理处罚依据同上2.项目支出预算明显超过实际需求,造成“小项目大预算”73.项目预算编制不细化,项目预算未落实到具体执行单位和具体项目A.定性依据同上B.处理处罚依据同上3.项目预算编制不细化,项目预算未落实到具体执行单位和具体项8(四)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预算

1.未经批准,随意在上下级之间或所属单位横向间调整预算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四)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预算

1.未经批准,随意在上下级之间92.未经批准,随意调增或调减项目支出预算A.定性依据可依据各省或地方制定的《XXX地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B.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未经批准,随意调增或调减项目支出预算103.未经批准,将预算拨款在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相互调剂使用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3.未经批准,将预算拨款在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相互调剂使用11(五)未按规定批复预算

1.转批预算不及时,部门未在法律规定的时间批复所属单位预算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五)未按规定批复预算

1.转批预算不及时,部门未在法律规定12二、部门预算资金拨付

(一)违规拨付或支付财政资金

1.将财政预算内资金拨付到与本单位无经费领拨关系的单位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二、部门预算资金拨付

(一)违规拨付或支付财政资金

1.将财132.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不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申请支付资金A.定性依据各地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不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申请支付资金143.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违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从零余额账户划拨到本单位其他账户及相关单位账户A.定性依据各地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3.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违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从零余额账154.财政部门无预算、超预算拨款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五条:4.财政部门无预算、超预算拨款16(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1.截留应拨付给所属单位或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财政资金,用于本单位预算所规定的用途或挪作他用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1.截留应拨付给所属单位或支付给其172.挪用事业经费尤其是专项经费,弥补部门或所属单位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挪用事业经费尤其是专项经费,弥补部门或所属单位人员经费和183.挪用行政事业费拨款,支付基建工程款(非批复的基建项目预算)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3.挪用行政事业费拨款,支付基建工程款(非批复的基建项目预算194.将本部门、本单位预算内财政拨款出借给其他单位使用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4.将本部门、本单位预算内财政拨款出借给其他单位使用20(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1.滞留财政专项资金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1.滞留财政专项资金212.向下属单位拨款不及时,滞留财政资金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向下属单位拨款不及时,滞留财政资金223.向用款单位付(拨)款不及时,滞留财政资金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3.向用款单位付(拨)款不及时,滞留财政资金23三、部门预算基本支出

(一)擅自扩大支出范围

1.在人员经费拨款中列支未列入预算的住房补贴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三、部门预算基本支出

(一)擅自扩大支出范围

1.在人员经费242.在日常公用经费拨款中列支未列入预算的会议费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在日常公用经费拨款中列支未列入预算的会议费253.部门用财政资金安排所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3.部门用财政资金安排所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263.部门用财政资金安排所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3.部门用财政资金安排所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27(二)擅自提高开支标准

1.擅自提高人员经费定额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超出财政部门、人事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A.定性依据各地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二)擅自提高开支标准

1.擅自提高人员经费定额标准,支付给282.擅自提高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标准,如超标准购置交通工具等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擅自提高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标准,如超标准购置交通工具等29(三)未经批准随意调整基本预算支出

1.将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部分用于安排基本支出A.定性依据各地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三)未经批准随意调整基本预算支出

1.将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302.非财政补助收入短收后,未履行报批手续调减当年基本支出预算A.定性依据各地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非财政补助收入短收后,未履行报批手续调减当年基本支出预31(四)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

1.编造虚假职工名单等方式虚报支出事项,套取财政资金A.定性依据各地预算编制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四)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

1.编造虚假职工名单等方式虚报322.虚列支出,转移财政资金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虚列支出,转移财政资金33四、部门预算项目支出

(一)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合规

1.将项目支出编列在基本支出预算中A.定性依据各地项目支出预算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四、部门预算项目支出

(一)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合规

1.将项342.项目支出预算安排不合理,造成预算当年安排,项目下年执行A.定性依据各地项目支出预算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项目支出预算安排不合理,造成预算当年安排,项目下年执行353.项目预算不细化,未将项目资金分配到具体支出项目和支出单位A.定性依据各省、地方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3.项目预算不细化,未将项目资金分配到具体支出项目和支出单位364.虚报基建项目或多报工程预算骗取财政资金A.定性依据《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基字[1999]30号)第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4.虚报基建项目或多报工程预算骗取财政资金37(二)未按规定批复项目支出预算

1.批复所属单位项目不及时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二)未按规定批复项目支出预算

1.批复所属单位项目不及时382.自行批复增加预算项目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自行批复增加预算项目393.越权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建设项目A.定性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二、严格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B.处理处罚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3.越权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建设项目40(三)未按规定执行项目预算

1.挪用项目资金,用于职工福利或日常开支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三)未按规定执行项目预算

1.挪用项目资金,用于职工福利或412.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项目支出预算A.定性依据各地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项目支出预算423.未经批准,将国家建设项目资金用于其他项目A.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财基字{1996}145号)“四、严格执行各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对基本建设资金应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九条:3.未经批准,将国家建设项目资金用于其他项目434.超概算投资、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提高标准。扩大面积等A.定性依据各地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概算控制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九条:4.超概算投资、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提高标准。扩大面积等445.虚增基建项目投资完成额度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九条:5.虚增基建项目投资完成额度45(四)基建项目履行程序不合规

1.项目前期履行程序不完备A.定性依据《国家计委关于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的通知》(计投资[1999]693号)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九条:(四)基建项目履行程序不合规

1.项目前期履行程序不完备462.基建项目已验收,但长期不办理竣工决算A.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第三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九条:2.基建项目已验收,但长期不办理竣工决算473.基建项目早已完工,但长期不组织验收A.定性依据各地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第四十四条:3.基建项目早已完工,但长期不组织验收48五、部门非税收入

(一)执收行为本身不合规

1.越权批准设立收费项目、基金项目A.定性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四、加强收费、基金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规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五、部门非税收入

(一)执收行为本身不合规

1.越权批准设立492.向单位、个人收取国家规定外的资金A.定性依据《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6〕104号)第十三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2.向单位、个人收取国家规定外的资金503.超范围收费A.定性依据《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6〕104号)第十三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3.超范围收费514.超标准收费A.定性依据《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6〕104号)第十三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4.超标准收费525.超出法定时限收费A.定性依据各省、自治区发布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中的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5.超出法定时限收费536.未按规定及时、足额征收非税收入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五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6.未按规定及时、足额征收非税收入547.未经批准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A.定性依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4]100号)第三十一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4]100号)第三十六条:7.未经批准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551.对已征的非税收入,不按规定开具相应缴款书,隐瞒应缴收入A.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四、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1.对已征的非税收入,不按规定开具相应缴款书,隐瞒应缴收入562.通过设立过渡账户、其他银行账户或现金存放方式,管理收入的非税收入,不缴入国库、财政专户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六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2.通过设立过渡账户、其他银行账户或现金存放方式,管理收入的573.不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和期限将收取的非税收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或不按照规定期限集中上缴、上划规定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六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3.不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和期限将收取的非税收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584.挪用非税收入,自行改变非税收入用途用于本单位支出,或转移所属单位或外单位核算,用于其他支出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十六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4.挪用非税收入,自行改变非税收入用途用于本单位支出,或转移595.坐支非税收入,将收入的非税收入直接用于冲抵执收单位其他支出,或直接用于开支相关工作费用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年财政部第9号令)第三十四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5.坐支非税收入,将收入的非税收入直接用于冲抵执收单位其他支606.未按规定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罚没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A.定性依据《财政部、监察部、国家计委、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综字[1999]87号)第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4]100号)第三十七条:6.未按规定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罚没收入执行“收支两617.未按规定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罚没收入执行“收缴分离”管理A.定性依据《财政部、监察部、国家计委、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综字[1999]87号)第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7.未按规定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罚没收入执行“收缴62(三)预算编制不完整

1.预算编制不完整A.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六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七条:(三)预算编制不完整

1.预算编制不完整63六、部门国有资产管理

(一)违规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

1.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A.定性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资事发(1995)17号)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财政部令第35号)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财政部令第36号)第二十一条B.处理处罚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财政部令第35号)第五十条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财政部令第36号)第五十一条《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六、部门国有资产管理

(一)违规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642.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后,未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或征收的国有资产占用费未按规定管理、使用A.定性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资事发(1995)17号)第二十四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2.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后,未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或征65(二)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1.未经法定程序和审批程序手续,擅自转让国有产权或擅自核销债权、对外投资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财政部令第35号)第二十九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二)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1.未经法定程序和审批程序手续,擅自662.处置收益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财政专户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财政部令第35号)第三十三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2.处置收益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财政专户67(三)违规对外担保

1.国家机关、行政单位违反规定,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提供担保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三)违规对外担保

1.国家机关、行政单位违反规定,利用国有682.公益性单位用不得抵押的财产对外抵押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九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2.公益性单位用不得抵押的财产对外抵押69(四)资产管理不规范

1.未按规定管理资产,造成资产流失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年财政部第9号令)第四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财政部令第35号)第二十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财政部令第36号)第二十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四)资产管理不规范

1.未按规定管理资产,造成资产流失702.资产核算不符合规定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有关固定资产、材料等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有关固定资产、材料等规定2.资产核算不符合规定71七、部门政府采购

(一)采购预算、计划编报不合规

1.部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A.定性依据各地采购管理实施办法。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七、部门政府采购

(一)采购预算、计划编报不合规

1.部门政722.未按规定申报追加或调整政府采购预算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2.未按规定申报追加或调整政府采购预算73(二)随意调整采购方式

1.将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未经批准转为部门集中采购或分散采购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八条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采购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自行采购,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在委托的范围内代理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属于通用的政府采购项目的,应当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属于本部门、本系统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应当实行部门集中采购;属于本单位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自行采购。B.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四条采购人对应当实行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行集中采购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停止按预算向其支付资金,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分。(二)随意调整采购方式

1.将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742.未经批准或采取“化整为零”方式,将应进行招标采购项目变为其他采购方式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B.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2.未经批准或采取“化整为零”方式,将应进行招标采购项目变为753.未经批准或采取“化整为零”方式,将应进行公开招标采购项目变为其他采购方式A.定性依据《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2004财政部令第18号)第五条招标采购单位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2000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3号)第九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应当公开招标。B.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一)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3.未经批准或采取“化整为零”方式,将应进行公开招标采购项76(三)采购资金大量结余,使用效益不高

1.采购计划未执行完毕,造成年度预算未执行完毕,采购资金大量结余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六条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或各地采购管理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各地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三)采购资金大量结余,使用效益不高

1.采购计划未执行完毕77八、部门其他业务

(一)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1.编制下年度支出预算时,未优先用净结余资金安排部门项目支出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五)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第十九条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二)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各地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各地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八、部门其他业务

(一)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1.编制下年度支出782.将以前年度基本支出结余用于提高人员经费开展标准A.定性依据各地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2.将以前年度基本支出结余用于提高人员经费开展标准793.挪用专项结余,将延续项目或基建项目专项结余资金改为其他项目用途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各地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3.挪用专项结余,将延续项目或基建项目专项结余资金改为其他项804.挪用项目支出净结余或连续项目、基建项目专项结余,用于项目单位基本支出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各地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4.挪用项目支出净结余或连续项目、基建项目专项结余,用于项目815.未按规定处理基建结余,项目单位将应上交的基建结余资金全部或部分留用A.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第十四条建设项目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前要认真清理结余资金。应变价处理的库存设备;材料以及应处理的自用固定资产要公开变价处理,应收、应付款项要及时清理,清理出来的结余资金按下列情况进行财务处理:经营性项目的结余资金,相应转入生产经营企业的有关资产。非经营性项目的结余资金,首先用于归还项目贷款。如有结余,30%作为建设单位留成收入,主要用于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职工奖励和工程质量奖,70%按投资来源比例归还投资方。第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应交财政的竣工结余资金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30日内上交财政。各地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5.未按规定处理基建结余,项目单位将应上交的基建结余资金全部82(二)应收款项

1.行政单位将暂付款长期挂账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财政部第9号令)第二十九条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暂付款的规模,并及时进行清理,不得长期挂账。B.处理处罚依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财政部第9号令)第二十九条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暂付款的规模,并及时进行清理,不得长期挂账。(二)应收款项

1.行政单位将暂付款长期挂账832.事业单位将应收及预付款长期挂账A.定性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预字[1997]286号)第二十三条……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定期与债务人对账核实,及时清算、催收。B.处理处罚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预字[1997]286号)第二十三条……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定期与债务人对账核实,及时清算、催收。2.事业单位将应收及预付款长期挂账843.行政单位未经批准,自行核销债权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财政部令第35号)第二十九条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第三十条资产处置应当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3.行政单位未经批准,自行核销债权854.事业单位未经批准,自行核销债权A.定性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财政部令第36号)第二十五条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第二十六条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4.事业单位未经批准,自行核销债权86(二)应付款项

1.行政单位虚列支出,虚增“暂存款”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B.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对违法取得的资产作出处理;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被审计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建议。(二)应付款项

1.行政单位虚列支出,虚增“暂存款”872.事业单位虚列支出,虚增“其他应付款”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预字[1997]286号)第十条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和结果。B.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依照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对违法取得的资产作出处理;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被审计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建议。2.事业单位虚列支出,虚增“其他应付款”883.行政单位通过往来科目核算收支,且年末不清理,造成年度收支不真实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财政部第9号令)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暂存款的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57号)第四十八条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要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在年终前全部上缴。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要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如实列报。B.处理处罚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57号)第四十九条行政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3.行政单位通过往来科目核算收支,且年末不清理,造成年度收支894.事业单位通过应付款科目核算收支,且年末不清理,造成年度收支不真实A.定性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第三部分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应及时入账。……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应按规定的支出用途如实列报。B.处理处罚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第三部分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4.事业单位通过应付款科目核算收支,且年末不清理,造成年度90(三)非财政预算拨款

1.行政单位未将财政拨款以外的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财政部第9号令)第十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应当首先用于弥补经常性支出不足和必要的专项支出。《财政部关于行政单位预算编报和核批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文字[1998]13号)行政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按规定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收入,将应列入预算的各项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遗漏。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三)非财政预算拨款

1.行政单位未将财政拨款以外的收入纳入912.事业单位未将财政拨款以外的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A.定性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6财政部令第8号)第十三条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编报和核批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文字[1998]10号)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含可用预算外资金收入,即指财政专户核拨收入、经核准单位留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合计数,下同)、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项内容。……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按规定将应列入预算的各项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遗漏……。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2.事业单位未将财政拨款以外的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924.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拨款收入不入账,私存私放A.定性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6财政部令第8号)第十三条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国办发[1995]29号)一、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4.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拨款收入不入账,私存私放93九、部门决算草签

(一)决算草案不完整

1.决算草案不完整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六十条编制决算草案,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做到收支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第六十一条各部门对所属各单位的决算草案,应当审核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决算草案,在规定的期限内报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财政部第9号令)第四十三条行政单位应当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有关文件、真实、准确、完整地编制财务报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预字[1997]286号)第四十九条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九、部门决算草签

(一)决算草案不完整

1.决算草案不完整94(二)决算草案数据不准确

1.决算草案数据不准确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不得把本年度的收入和支出转为下年度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年度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预算内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不得随意把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内。决算各项数字应当以经核实的基层单位汇总的会计数字为准,不得以估计数字替代,不得弄虚作假。《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财政部第9号令)第四十三条行政单位应当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有关文件、真实、准确、完整地编制财务报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预字[1997]286号)第四十九条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二)决算草案数据不准确

1.决算草案数据不准确95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依据一、部门预算编制和批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依据一、部门预算编制和批复96(一)预算编制不完整

1.收入预算不完整,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经营收入等正常收入未纳入或未全部纳入预算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九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一)预算编制不完整

1.收入预算不完整,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预972.动用上年结余安排本年支出未纳入预算进行管理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第十九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动用上年结余安排本年支出未纳入预算进行管理98(二)基本支出预算不真实

1.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拨款A.定性依据当地或省级财政部门关于编制当年度预算的有关规定,依据其中关于预算编制要真实准确的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二)基本支出预算不真实

1.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人992.部门为所属非预算单位申报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套取基本支出财政拨款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六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部门为所属非预算单位申报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套取基本支100(三)项目支出预算不符合规定

1.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将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申报A.定性依据可依据各省或地方制定的《XXX地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B.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三)项目支出预算不符合规定

1.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不充分,1012.项目支出预算明显超过实际需求,造成“小项目大预算”A.定性依据同上B.处理处罚依据同上2.项目支出预算明显超过实际需求,造成“小项目大预算”1023.项目预算编制不细化,项目预算未落实到具体执行单位和具体项目A.定性依据同上B.处理处罚依据同上3.项目预算编制不细化,项目预算未落实到具体执行单位和具体项103(四)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预算

1.未经批准,随意在上下级之间或所属单位横向间调整预算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四)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预算

1.未经批准,随意在上下级之间1042.未经批准,随意调增或调减项目支出预算A.定性依据可依据各省或地方制定的《XXX地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B.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未经批准,随意调增或调减项目支出预算1053.未经批准,将预算拨款在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相互调剂使用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3.未经批准,将预算拨款在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相互调剂使用106(五)未按规定批复预算

1.转批预算不及时,部门未在法律规定的时间批复所属单位预算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五)未按规定批复预算

1.转批预算不及时,部门未在法律规定107二、部门预算资金拨付

(一)违规拨付或支付财政资金

1.将财政预算内资金拨付到与本单位无经费领拨关系的单位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二、部门预算资金拨付

(一)违规拨付或支付财政资金

1.将财1082.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不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申请支付资金A.定性依据各地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不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申请支付资金1093.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违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从零余额账户划拨到本单位其他账户及相关单位账户A.定性依据各地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3.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违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从零余额账1104.财政部门无预算、超预算拨款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五条:4.财政部门无预算、超预算拨款111(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1.截留应拨付给所属单位或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财政资金,用于本单位预算所规定的用途或挪作他用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1.截留应拨付给所属单位或支付给其1122.挪用事业经费尤其是专项经费,弥补部门或所属单位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挪用事业经费尤其是专项经费,弥补部门或所属单位人员经费和1133.挪用行政事业费拨款,支付基建工程款(非批复的基建项目预算)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3.挪用行政事业费拨款,支付基建工程款(非批复的基建项目预算1144.将本部门、本单位预算内财政拨款出借给其他单位使用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4.将本部门、本单位预算内财政拨款出借给其他单位使用115(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1.滞留财政专项资金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1.滞留财政专项资金1162.向下属单位拨款不及时,滞留财政资金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向下属单位拨款不及时,滞留财政资金1173.向用款单位付(拨)款不及时,滞留财政资金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3.向用款单位付(拨)款不及时,滞留财政资金118三、部门预算基本支出

(一)擅自扩大支出范围

1.在人员经费拨款中列支未列入预算的住房补贴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三、部门预算基本支出

(一)擅自扩大支出范围

1.在人员经费1192.在日常公用经费拨款中列支未列入预算的会议费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在日常公用经费拨款中列支未列入预算的会议费1203.部门用财政资金安排所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3.部门用财政资金安排所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1213.部门用财政资金安排所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3.部门用财政资金安排所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122(二)擅自提高开支标准

1.擅自提高人员经费定额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超出财政部门、人事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A.定性依据各地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二)擅自提高开支标准

1.擅自提高人员经费定额标准,支付给1232.擅自提高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标准,如超标准购置交通工具等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擅自提高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标准,如超标准购置交通工具等124(三)未经批准随意调整基本预算支出

1.将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部分用于安排基本支出A.定性依据各地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三)未经批准随意调整基本预算支出

1.将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1252.非财政补助收入短收后,未履行报批手续调减当年基本支出预算A.定性依据各地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非财政补助收入短收后,未履行报批手续调减当年基本支出预126(四)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

1.编造虚假职工名单等方式虚报支出事项,套取财政资金A.定性依据各地预算编制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四)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

1.编造虚假职工名单等方式虚报1272.虚列支出,转移财政资金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2.虚列支出,转移财政资金128四、部门预算项目支出

(一)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合规

1.将项目支出编列在基本支出预算中A.定性依据各地项目支出预算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四、部门预算项目支出

(一)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合规

1.将项1292.项目支出预算安排不合理,造成预算当年安排,项目下年执行A.定性依据各地项目支出预算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项目支出预算安排不合理,造成预算当年安排,项目下年执行1303.项目预算不细化,未将项目资金分配到具体支出项目和支出单位A.定性依据各省、地方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3.项目预算不细化,未将项目资金分配到具体支出项目和支出单位1314.虚报基建项目或多报工程预算骗取财政资金A.定性依据《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基字[1999]30号)第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4.虚报基建项目或多报工程预算骗取财政资金132(二)未按规定批复项目支出预算

1.批复所属单位项目不及时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二)未按规定批复项目支出预算

1.批复所属单位项目不及时1332.自行批复增加预算项目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自行批复增加预算项目1343.越权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建设项目A.定性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二、严格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B.处理处罚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3.越权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建设项目135(三)未按规定执行项目预算

1.挪用项目资金,用于职工福利或日常开支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三)未按规定执行项目预算

1.挪用项目资金,用于职工福利或1362.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项目支出预算A.定性依据各地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2.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项目支出预算1373.未经批准,将国家建设项目资金用于其他项目A.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财基字{1996}145号)“四、严格执行各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对基本建设资金应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九条:3.未经批准,将国家建设项目资金用于其他项目1384.超概算投资、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提高标准。扩大面积等A.定性依据各地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概算控制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九条:4.超概算投资、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提高标准。扩大面积等1395.虚增基建项目投资完成额度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九条:5.虚增基建项目投资完成额度140(四)基建项目履行程序不合规

1.项目前期履行程序不完备A.定性依据《国家计委关于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的通知》(计投资[1999]693号)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九条:(四)基建项目履行程序不合规

1.项目前期履行程序不完备1412.基建项目已验收,但长期不办理竣工决算A.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第三十七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九条:2.基建项目已验收,但长期不办理竣工决算1423.基建项目早已完工,但长期不组织验收A.定性依据各地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第四十四条:3.基建项目早已完工,但长期不组织验收143五、部门非税收入

(一)执收行为本身不合规

1.越权批准设立收费项目、基金项目A.定性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四、加强收费、基金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规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五、部门非税收入

(一)执收行为本身不合规

1.越权批准设立1442.向单位、个人收取国家规定外的资金A.定性依据《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6〕104号)第十三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2.向单位、个人收取国家规定外的资金1453.超范围收费A.定性依据《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6〕104号)第十三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3.超范围收费1464.超标准收费A.定性依据《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6〕104号)第十三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4.超标准收费1475.超出法定时限收费A.定性依据各省、自治区发布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中的规定。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5.超出法定时限收费1486.未按规定及时、足额征收非税收入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五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6.未按规定及时、足额征收非税收入1497.未经批准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A.定性依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4]100号)第三十一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4]100号)第三十六条:7.未经批准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1501.对已征的非税收入,不按规定开具相应缴款书,隐瞒应缴收入A.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四、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1.对已征的非税收入,不按规定开具相应缴款书,隐瞒应缴收入1512.通过设立过渡账户、其他银行账户或现金存放方式,管理收入的非税收入,不缴入国库、财政专户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六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2.通过设立过渡账户、其他银行账户或现金存放方式,管理收入的1523.不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和期限将收取的非税收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或不按照规定期限集中上缴、上划规定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六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3.不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和期限将收取的非税收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1534.挪用非税收入,自行改变非税收入用途用于本单位支出,或转移所属单位或外单位核算,用于其他支出A.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十六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4.挪用非税收入,自行改变非税收入用途用于本单位支出,或转移1545.坐支非税收入,将收入的非税收入直接用于冲抵执收单位其他支出,或直接用于开支相关工作费用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年财政部第9号令)第三十四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5.坐支非税收入,将收入的非税收入直接用于冲抵执收单位其他支1556.未按规定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罚没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A.定性依据《财政部、监察部、国家计委、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综字[1999]87号)第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4]100号)第三十七条:6.未按规定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罚没收入执行“收支两1567.未按规定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罚没收入执行“收缴分离”管理A.定性依据《财政部、监察部、国家计委、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综字[1999]87号)第二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7.未按规定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罚没收入执行“收缴157(三)预算编制不完整

1.预算编制不完整A.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六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七条:(三)预算编制不完整

1.预算编制不完整158六、部门国有资产管理

(一)违规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

1.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A.定性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资事发(1995)17号)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财政部令第35号)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财政部令第36号)第二十一条B.处理处罚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财政部令第35号)第五十条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财政部令第36号)第五十一条《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六、部门国有资产管理

(一)违规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1592.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后,未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或征收的国有资产占用费未按规定管理、使用A.定性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资事发(1995)17号)第二十四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2.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后,未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或征160(二)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1.未经法定程序和审批程序手续,擅自转让国有产权或擅自核销债权、对外投资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财政部令第35号)第二十九条B.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二)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1.未经法定程序和审批程序手续,擅自1612.处置收益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财政专户A.定性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