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K12河南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阅读理解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教育K12河南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阅读理解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教育K12河南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阅读理解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初中高《中兽阅理一、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26分1.课阅读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______,理由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水不能冲石;、再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必倒掷坎穴中),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余里,无迹。(寻找了十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小学初中高

小学初中高A.一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2.课阅读履洼趣思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释】①:刘蓉(1816-1873),湖南湘人,清代文学家②:凹陷的地方③淫日广:逐渐地越来大。浸淫:逐渐④(zhì):被绊倒⑤蹶然:跌倒的样子⑥与洼适:不适应凹地⑦窒:阻碍(1)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文章通过记_(物)的历,告诉了我______道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一室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