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3年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3年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杨浦区2023年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候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钱穆所指“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在于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 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D.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2.1950年初,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一认识A.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否定了“一边倒”方针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3.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D.国家统一,中央集权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A.王朝 B.中国 C.世界 D.宇宙5.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隆下(指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作为直接史料,该日志可用于研究当时A.印度人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 B.葡萄牙王室对航海活动的支持C.东非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 D.欧洲人远洋航行的技术与条件6.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收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等级体系决定7.某思想家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据此可知,该思想家主张A.公正平等下的经济自由 B.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C.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D.倡导“新经济”发展模式8.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A.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B.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C.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9.甲午战后,轮船招商局依据商部奏定的《商律》与官府力争,将企业由“官督商办”变为“完全商办”;民国成立后,政府曾有接收招商局的举动,但因招商局抵制而即刻撤回,且表示出对招商局主权的尊重:这说明A.官企改制是大势所趋 B.洋务运动已经难以为继C.中央权力重心的下移 D.企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10.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回答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提问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他又讲了计划和市场的问题。这说明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B.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曾经困扰着国人C.中共党内的思想解放力度有限D.邓小平已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1.《九国公约》规定“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在当时看来,“发展并维持的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 D.“伪满洲国”政府12.“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段话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扣球”是1949年美国制定的关于核战争绝密作战计划的代号。该计划设想美军于1957年1月1日发起全面进攻,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军及其盟军退守莱茵河以西,经6个月至两年的准备后大举反攻,最后占领苏联。计划总方案是:“美国与盟军配合,通过核袭击摧毁苏联的抵抗意志和能力,并通过欧洲大陆西部实施战略进攻和在远东实施战略防御,实现美国对苏战争的目标。”计划对苏联实施每个阶段战略轰炸的次数、主要城市、重要目标的投放核弹枚数都有明确规定。由于苏联核能力发展比预计的要快得多,这项“扣球”计划遭到多方批评而搁浅了。——摘编自李大光《锻剑一20世纪武器的进步与战争的演变》材料二1955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台湾海峡局势发表谈话称,一旦中共在金门、马祖扩大战争,美国将动用原子武器。1957年,美国公开在朝鲜半岛部署核武器。年底,又在台湾部署了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地对地“斗牛士”导弹,射程可及中国大陆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各省。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美国军舰开始为往返于台湾、金门之间的国民党军舰只护航,毛泽东则下达福建前线部队命令:“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切切此令!”——摘编自谭一青《唇苦之剑:中国近代以来的军事谈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扣球”计划出台的时代背景和搁浅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全球核战略的意图和影响。14.(20分)英国崛起材料一“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大国衰落之鉴》材料二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包括对中国)。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同,彭慕兰(按: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英国模式”不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标准”,他进而指出:“英国模式”的形成,是欧洲在与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19世纪的兴起还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现代性”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生在英国,所以它才可以被称为一种“模式”。例如,他反复指出: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这三者确实是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问题:(1)试述推动16世纪英国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有哪些?(2)17世纪英国的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有哪些表现?(3)你是如何评价材料中关于“英国模式”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英国模式的普遍性或特殊性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答案解析】

“徐州相王”打破了诸侯由周王册封的制度规定,是对当时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的破坏,严重削弱了周王的权威,故选D;“徐州相王”是魏王和齐王之间相互承认对方为王,与诸侯国政治地位的提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徐州相王”时间没有改革变各国间力量对比,更没有使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排除BC。故选D。2、D【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认识认为在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同时,“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是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12月,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一边倒”方针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独立自主,盲目地、无原则地倾向苏联,这一认识并未否定“一边倒”方针;C选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不是材料中认识的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D【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符合材料“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的说法,D正确;秦朝时期赋税沉重,刑罚残酷,并不是改善民生,A错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不是文化繁荣时期,B错误;秦朝时期疆域并不广阔,C错误。故选D。4、B【答案解析】顾炎武提出“亡天下”是指民族危机下中国,“亡国”是指改朝换代,B正确;A错误;当时中国士大夫思想中还没有世界和宇宙的概念,C和D错误。5、D【答案解析】

哥伦布《航海日志》反映出哥伦布是在国王和王后(西班牙)的支持下进行的航海活动,该日志可用于研究当时欧洲人远洋航行的技术与条件,故选D;哥伦布并没有到达印度,排除A;西班牙王室支持哥伦布航海活动,排除B;哥伦布到达美洲,该日志不能用于研究当时东非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排除C。【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哥伦布《航海日志》”,联系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分析解答。6、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功臣、宗室子弟及先代贵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诸侯,以达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目的;其中,齐为功臣姜尚的封地,鲁为宗室的封地,受传统宗法制的影响,山东称鲁而不称齐,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齐鲁的历史都源于西周分封制,排除。C项说法错误,称“鲁”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而不是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7、A【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观点属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故选A;“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属于重商主义的表现,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属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排除C;“新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A。8、B【答案解析】

材料表明,美国影视形象的塑造刻意地针对苏联,这反映了在时代大背景下美国影视公司的冷战思维,故选B;材料无法反映民众的情绪,排除A;材料仅反映了美国一方,无法体现美苏双方,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9、D【答案解析】

轮船招商局依据法律将企业改为完全商办,民国时期也抵制了政府的接受,法律保护和政府的尊重行为说明当时企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D正确;轮船招商局一个企业改为商办,不能证明整个行业的趋势,排除A;甲午战后,洋务运动即宣告失败,排除B;企业问题属于经济领域问题,C与题无关,排除。10、B【答案解析】

材料表明邓小平多次提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说明国人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仍存在许多疑问。故答案为B项。A项1985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开始,排除;C项邓小平多次谈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与党内思想解放力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11、B【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九国公约》是1922年签订的,当时的政府是北洋军阀政府。故选B。A项是1912年建立的,但是在1913年袁世凯就建立了北洋政府;C项是1927年建立的,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D项是在1932年以后成立的。考点:《九国公约》【题目详解】12、B【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可知材料整体上肯定了秦始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策措施,但并没有全面肯定其专制主义统治,作者主要是从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的角度评价秦始皇的措施。故②③④正确,选B项。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时代背景:美苏由战时合作转向战后对抗,冷战局面形成。搁浅原因:美苏势均力敌;苏联核技术迅速发展,核平衡局面形成;核战争风险过大。(2)意图:通过核威胁、核讹诈,获取军事优势和全球利益;遏制、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影响:对抗加剧,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加剧地区动荡和冲突;引发核军备竞赛,陷世界于核战争危险之中。【答案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扣球’是1949年美国制定的关于核战争绝密作战计划的代号。该计划设想美军于1957年1月1日发起全面进攻……最后占领苏联。”结合所学背景可以从美苏由战时合作转向战后对抗,冷战局面形成回答。原因:根据材料“由于苏联核能力发展比预计的要快得多”并结合所学可以从美苏势均力敌;苏联核技术迅速发展,核战争风险过大等方面回答。(2)意图:根据材料“美国与盟军配合,通过核袭击摧毁苏联的抵抗意志和能力,并通过欧洲大陆西部实施战略进攻和在远东实施战略防御,实现美国对苏战争的目标。”“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台湾海峡局势发表谈话称,一旦中共在金门、马祖扩大战争,美国将动用原子武器。1957年,美国公开在朝鲜半岛部署核武器。”可知美国通过核威胁、核讹诈,获取军事优势和全球利益;遏制、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美国的核战略的布置加剧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抗,导致了国际关系紧张,加剧地区的动荡和冲突;还可以从引发核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危险之中进行回答。14、(1)新航路开辟,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的形成,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政治:英国发生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议会至上原则;思想:霍布斯提出国家学说,洛克提出分权学说。(3)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1)答案示例一:“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英国模式所体现的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适用于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的研究。欧美其他国家以及日本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开始本国的工业革命,向工业社会过渡;印度等殖民地在英国的影响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