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考点课件_第1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考点课件_第2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考点课件_第3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考点课件_第4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考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12/11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梁光明2022/11/301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2022/12/12教材的整体结构What:心理是什么(基础社会发展)

How:心理怎么样(变态健康)

How:心理问题怎么办(诊断咨询测量)2022/11/302教材的整体结构What:心理是什么(基理论知识基础知识诊断系列咨询系列测验系列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心理诊断技能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验技能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2022/12/14内容提要变态心理学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三原则)常见异常心理症状常见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三标准、十标准)健康心理学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1、2、3)压力与健康2022/11/304内容提要变态心理学2022/12/15本章考点提示

(1)变态心理学(识记)(2)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重点掌握)(3)常见异常心理症状(重点掌握)(4)常见精神障碍(掌握)(5)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重点掌握)(6)健康心理学(识记)(7)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重点掌握)(8)压力与健康(掌握)2022/11/305本章考点提示2022/12/16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精神障碍者,心理并非全部异常。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有互相转化的可能。2022/11/306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人的心理活动分为2022/12/17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增多并非由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自发行为减少,自主动作启动和完成缓慢,通常伴有主观活动困难,思维迟滞,常见中、重度抑郁)紧张症性行为2022/11/307精神病性症状幻觉2022/12/182022/11/3082022/12/19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心理异常的定义、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分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及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2022/11/309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定义:2022/12/110第二单元学科简史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了体液学说

-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

-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雏形2022/11/3010第二单元学科简史2022/12/111学科简史公元5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中世纪,宗教盛行扼杀了古代自然哲学的天才思想极端的神秘主义占据了绝对优势心理异常完全被看作魔鬼俯身鞭打火烧、禁闭、捆绑作为驱鬼的手段2022/11/3011学科简史公元5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2022/12/112学科简史17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对于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会完全丧失帕斯德(pasteur)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想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2022/11/3012学科简史2022/12/113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行为主义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2022/11/3013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2022/12/114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是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兼心理医生,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

2022/11/3014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2022/12/115(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基本命题: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2、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障碍的重要起因2022/11/3015(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基本命题2022/12/116五个判断“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心理发展三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心理结构三层次: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人格结构三成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防御机制:防止焦虑的能力2022/11/3016五个判断“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2022/12/117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022/11/3017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2022/12/118人格分为: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超我自我本我2022/11/3018人格分为:超我自我本我2022/12/119心理异常的原因固着: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要条件焦虑:自我理性地处理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和冲突,体验着焦虑压抑:意识层面的冲突-体验痛苦潜意识中的冲突-异常心理2022/11/3019心理异常的原因固着:合理地度过性心理2022/12/120行为主义的解释:

巴甫洛夫(1849-1936)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这两个概念。2022/11/3020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182022/12/121经典条件反射:狗→骨头→流口水狗→骨头+铃声→流口水狗→铃声→流口水2022/11/3021经典条件反射:狗→骨头→流口水2022/12/122(二)行为主义的解释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兴奋和抑制的冲突异乎寻常的刺激冲突持久,神经过程的平衡被打破,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和精神病。2022/11/3022(二)行为主义的解释神经症和精神病的2022/12/12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卡尔·罗杰斯(1902-1987)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2022/11/302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卡尔·罗杰斯(2022/12/124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马斯洛:存在焦虑。存在和责任的冲突。2022/11/3024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2022/12/125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2022/11/3025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2022/12/126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2022/11/3026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2022/12/127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标准化的区分心理学的区分原则2022/11/3027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2022/12/128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四条标准医学标准:将精神障碍当作躯体疾病;统计学标准: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体验;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2022/11/3028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对区分正常与2022/12/1294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2022/11/30294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主观世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2022/12/131第一单元认知障碍1感知障碍2思维障碍3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4自知力障碍2022/11/3031第一单元认知障碍1感知障碍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与记忆障碍自知力障碍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错觉幻觉思维形式思维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性倒错性思维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 物力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 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强迫观念超价观念认感觉过敏错觉思维形式思维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2022/12/1331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者感觉减退: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者内感性不适:“三不”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症者。2022/11/30331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2)知觉障碍错觉: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触、幻味、内脏幻觉内感性不适于内脏幻觉鉴别内感性不适(属感觉障碍)内脏性幻觉(属知觉障碍)部位不具体具体性质不明确明确体验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感觉十分具体且能正确描述障碍精神分裂、抑郁状态、神经症、脑外伤后综合症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2)知觉障碍内感性不适(属感觉障碍)内脏性幻觉(属知觉障A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真性幻觉假性幻觉客观刺激无无感觉的清晰程度清晰鲜明模糊是否有感受器感知是否刺激物来源外界“客观”空间“主观”空间A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假性幻觉客观刺激无无感觉的清B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类功能性幻觉: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其幻觉同时出现、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为同一感受器的活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气功偏差等思维鸣响:表现为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心因性幻觉: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关系。多见于应激相关障碍;B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类2022/12/137(3)感知觉综合障碍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非真实感:觉得周围事物象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多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窥镜症: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摸样发生了变化。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022/11/3037(3)感知觉综合障碍视物显大症,视物2022/12/1382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2)思维内容障碍2022/11/30382思维障碍2022/12/139(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音联、意联思维迟缓: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思维贫乏:联想内容空虚,概念与词汇贫乏思维松弛: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联想过程破裂,内容缺乏内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意识清楚)2022/11/3039(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联想速度思维不连贯:主题之间、语句之间、词句之间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意识障碍)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思维被夺:思考过程中突然觉得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界力量掠夺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思潮不受病人意愿的支配,强制性的大量涌入脑中病理性赘述:不能简单明了、直接了当地回答问题思维不连贯:主题之间、语句之间、词句之间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人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语词新作:患者自创一些新的文字、图形或符号,并赋予特殊的含义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推理过程荒谬,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2022/12/142(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是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妄想的特点:①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现实的结论②坚信不移,难以纠正③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2022/11/3042(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脱离现实2022/12/143妄想的种类1、关系妄想: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2、被害妄想:坚信周围某人或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投毒等3、特殊意义妄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特殊含义4、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5、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和权力等,或是名人的后裔2022/11/3043妄想的种类1、关系妄想:将环境中与他2022/12/144妄想的种类6、自罪妄想: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7、疑病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四处求医,任何结果不能纠正歪曲信念8、嫉妒妄想: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遇。9、钟情妄想: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因此,患者采取相应的行为去追求对方,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反缠不休10、内心被揭露感: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2022/11/3044妄想的种类6、自罪妄想:毫无根据地认2022/12/145强迫观念: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难以摆脱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2022/11/3045强迫观念: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明(3)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注意减弱: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见于躯体疾病后的虚弱状态、意识障碍以及弥漫性脑损害)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意识朦胧状态和严重痴呆患者)(3)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2022/12/147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逆行性、心因性错构虚构遗忘综合征:

2022/11/3047记忆障碍记忆增强2022/12/148智能障碍智能障碍分两大类精神发育迟滞痴呆2022/11/3048智能障碍智能障碍分两大类2022/12/149(4)自知力障碍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评判能力神经症患者常能认识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2022/11/3049(4)自知力障碍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2022/12/150感知障碍注意与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智能、定向力、自知力障碍情绪、情感障碍意志障碍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

思维松驰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妄想:关系、被害、特殊意义、物理意义、夸大、自罪、疑病、嫉妒、钟情。内心被揭露感,强迫观念,超价观念话多,快慢,联想困难无可想可说

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词语杂拌突断,脑空白别人强加思想全不受己支配啰嗦不可解象征自创符号逻辑荒谬2022/11/3050感知障碍思维奔逸妄想:关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以性质改变为主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Text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以性质改变为主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高涨情2022/12/152第二单元情感障碍1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2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3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2022/11/3052第二单元情感障碍1以程度变化为主2022/12/1531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情感低落: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黯,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及企图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至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恐惧: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2022/11/30531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2022/12/1542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情感倒错:患者的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2022/11/30542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2022/12/1553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患者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神经衰弱等易激惹: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强制性哭笑: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缺乏内心体验,不能说出其原因。欣快: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他自己都说不清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2022/11/30553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行为障碍意向倒错强迫动作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精神运动性抑制指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减少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蜡样屈曲是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缄默症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手示意精神运动性抑制违拗症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刻板动作指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模仿动作指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存在,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作态指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违拗症2022/12/1591心理过程变态-2感知障碍注意与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智能、定向力、自知力障碍情绪、情感障碍意志障碍意识障碍情感高涨增多亢奋躁狂易怒情感低落苦闷忧愁悲观轻生焦虑(有身心状态)

恐怖(同上,更甚)情感迟钝细微情感渐失情感淡漠诸事均缺反应情感倒错情-实不相称情感脆弱细小应,无法克易激惹细、强,冲动强制性哭笑无体验,不可控欣快无兴趣,主观体验意志增强忙而虎头蛇尾意志缺乏诸事无确切意图意志减退不缺,但减少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等十种)2022/11/30591心理过程变态-2感知障碍情感2022/12/160

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2022/11/3060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2022/12/161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2022/11/3061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2022/12/162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2022/11/3062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2022/12/16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2-3个月内完全恢复

2022/11/306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两周内急性起病2022/12/164第二单元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反复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或转为慢性2022/11/3064第二单元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2022/12/165抑郁发作三主征——情感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典型者抑郁心境昼重夜轻;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

意志活动减退: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

临床表现抑郁发作2022/11/3065抑郁发作三主征——临床表现抑郁2022/12/166躁狂发作三主征——情感高涨: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快,表现为言语增多,但讲话的内容较肤浅

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睡眠需要减少。

临床表现躁狂发作2022/11/3066躁狂发作三主征——临床表现躁狂2022/12/167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临床表现双相障碍2022/11/3067临床表现双相障碍2022/12/168林肯崔永元奥黛丽赫本凡高海明威三毛他们曾是都是抑郁症病人!张国荣罗斯福三毛尼克松邱吉尔2022/11/3068林肯崔永元奥黛丽赫本凡高海明威三毛他2022/12/169第三单元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的精神障碍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持久性防碍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做基础2022/11/3069第三单元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2022/12/170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之分。常形有两个特点:①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如:夫妻感情不和,病人想离婚,十分苦恼。②它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2022/11/3070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心理冲突有常形与2022/12/171变形也有两个特点:①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认为不值得操心,如:晚饭后吃药与不吃药的苦恼;反复洗手者的问题。②它不带道德色彩。2022/11/3071变形也有两个特点:2022/12/172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常形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一般心理问题。2022/11/3072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2022/12/173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分病程不到3个月1分3个月-1年2分1年以上3分精神痛苦程度自己可以摆脱1须靠别人帮助或改变处境才能摆脱2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效率明显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不得不避免某些社交场合2完全不能工作,病休。或某些社交场合完全回避3<3分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

6分可以诊断2022/11/3073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分病程不到3个月1分2022/12/1741、恐怖症恐怖症又称恐怖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对某些情境、场合产生不必要的十分恐怖的心情,不能自控地尽量回避,不但别人认为难于理解,全无必要,有时本人也知道这是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但却不能摆脱,引为苦恼。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2022/11/30741、恐怖症恐怖症又称恐怖性焦虑障碍,2022/12/175恐怖症恐怖症主要类型(1)场所恐怖:害怕对象为某些特定的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或拥挤的场所;(2)社交恐怖:害怕对象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3)特定恐怖:如动物、高处、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尖锋物品。2022/11/3075恐怖症恐怖症主要类型2022/12/1762、焦虑症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类型。2022/11/30762、焦虑症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2022/12/177两种类型(1)惊恐障碍:其基本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严重焦虑(惊恐发作);常有突发的心悸、胸闷、窒息感和眩晕感。(2)广泛性焦虑症:其基本特征为广泛和持续的焦虑,表现为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2022/11/3077两种类型(1)惊恐障碍:其基本特征是2022/12/1783、强迫性障碍强迫性障碍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简称“强迫症”。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突使患者焦虑的痛苦。2022/11/30783、强迫性障碍强迫性障碍是以不能为2022/12/179强迫症分为强迫思想及强迫行为

(1)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如强迫观念、强迫回忆、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2)以强迫动作为主的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其他反复的仪式化动作等。2022/11/3079强迫症分为强迫思想及强迫行为

(1)2022/12/1804、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2022/11/30804、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2022/12/181躯体形式障碍(1)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2)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突出表现为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多关切,有各种主观症状,但各种检查均不足以肯定其有任何器质性疾病的证据,也未发现这些主观症状的躯体原因。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其疑虑。2022/11/3081躯体形式障碍(1)躯体化障碍:躯体化2022/12/182躯体形式障碍(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表现的症状似乎是由于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或系统的躯体障碍所致,最常见的情况是心血管、呼吸和胃肠道症状。(4)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精神性疼痛、心因性背痛或头痛以及其他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躯体形式的疼痛归入此类。2022/11/3082躯体形式障碍(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2022/12/183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的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2022/11/3083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相是与2022/12/184神经衰弱临床表现:(1)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减低等衰弱症状;(2)回忆及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对声、光敏感的兴奋症状;(3)易烦恼、易激惹的情绪症状;(4)紧张性疼痛;(5)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2022/11/3084神经衰弱临床表现:2022/12/185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2022/11/3085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2022/12/186应激相关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刻(几分钟-1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紊乱、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兴奋和抑制。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通常在五个月内缓解。预后良好,缓解完全。2022/11/3086应激相关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2022/12/187应激相关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由异乎寻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数月至半年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或因而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2022/11/3087应激相关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2022/12/188(3)适应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患者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2022/11/3088(3)适应障碍:2022/12/189人格障碍2022/11/3089人格障碍2022/12/190一、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是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2022/11/3090一、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2022/12/191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对人和事物的感知及解释即认知的异常偏离;情感反应的异常偏离;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考虑人格障碍须明确症状开始于童年后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2022/11/3091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2022/12/192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1、偏执性人格障碍;多疑:不信任别人、易生妒忌、难与人相处;敏感:易害羞、易生牵连观念、自尊心很强、要求别人都重视、尊重自己;固执:好争辩,自作主张;情感冷淡:缺乏同情心、兴趣少,从不与人开玩笑。2022/11/3092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1、偏执性人格障碍2022/12/193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回避社交、离群独处;装饰独特、行为怪异、;情感冷淡、兴趣索然;2022/11/3093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2022/12/194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自幼品行不良、旷课旷工、反复违规;反复说谎、偷窃,吸烟嗜酒;违法乱纪、恶习难改;冷酷无情、行为冲动;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为特点。2022/11/3094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3、反社会性人格障2022/12/195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4、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2022/11/3095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4、冲动性人格障碍2022/12/196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5、癔症性人格障碍:情绪外露、喜形于色、矫揉做作、喜欢表扬;自我中心、爱交际表现、依赖性强;易受暗示、思维浮浅、凭猜测判断,言语内容不完全可靠。卖弄风情、喜挑逗;2022/11/3096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5、癔症性人格障碍2022/12/197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6、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思虑甚多、犹豫不决,做事拖延;一丝不苟、吹毛求疵、严肃认真;墨守成规、刻板固执、缺乏创新;好胜心强、坚持己见、斤斤计较;2022/11/3097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6、强迫性人格障碍2022/12/198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7、其他类型:如依赖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等。2022/11/3098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7、其他类型:如依2022/12/199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又称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2022/11/3099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又称心理因2022/12/1100心理生理障碍一、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2022/11/30100心理生理障碍2022/12/1101心理生理障碍1、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2022/11/30101心理生理障碍1、神经性厌食:是一种2022/12/11022022/11/301022022/12/1103心理生理障碍2、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患者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当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2022/11/30103心理生理障碍2、神经性贪食:是一种2022/12/1104心理生理障碍3、神经性呕吐:是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过的食物。2022/11/30104心理生理障碍3、神经性呕吐:是指一2022/12/1105心理生理障碍二、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2022/11/30105心理生理障碍二、睡眠障碍2022/12/1106第七单元癔症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精神)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癔症的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2022/11/30106第七单元癔症癔症是一种以2022/12/1107癔症癔症的解离症状是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精神障碍)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的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1、运动2、感觉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集体发作例如安徽疫苗2022/11/30107癔症癔症的解离症状是部分或完全108正异的识别内容择要复习23心理问题与疾病判断参考标准精神障碍名称判断主要依据精神分裂症出现幻觉、妄想,精神活动脱离现实心境障碍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神经症心因性障碍,非应激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人格特征偏离正常心身障碍心理因素有关,表现为生理活动异常判断典型的精神障碍

1108正异的识别内容择要复习23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名称判断主2022/12/1109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2022/11/30109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022/12/1110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十标准三标准2022/11/30110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2022/12/1111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体验标准: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的世界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操作标准:通过观察、测验等标准。核心是效率。发展标准:对个体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不能孤立地只考虑某一类标准。2022/11/30111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一、评估心理健2022/12/111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

1、心理活动强度: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认知、性格、经验、环境);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能力;3、周期节律性:紊乱,心理健康水平下降;4、意识水平:注意力、记忆力;5、暗示性:女性。不稳定;2022/11/3011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二、心理健康水2022/12/1113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6、心理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对思维、情绪、行为的控制力;

8、自信心:自我认知能力;估计过高、估计过低;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主动适应、消极适应。2022/11/30113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6、心理康复2022/12/1114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有无精神障碍。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可见,“健康”和“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一概念之中。不健康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2022/11/30114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2022/12/1115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2022/11/30115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2022/12/1116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从静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从发展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内涵)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2022/11/30116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二、健康心理和2022/12/1117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一单元概述

严格地说,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2022/11/30117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一单元2022/12/1118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从现阶段咨询心理学自身发展状况来看,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与神经症之间界限混浊不清。原因有三:第一、精神病学领域的神经症概念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外延和内涵并不十分清楚。第二、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咨询心理学从没有认真进行过界定。第三,咨询心理学本身理论观念分歧较大,操作不统一。2022/11/30118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从现阶段咨询心理学2022/12/1119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如:由于现实的学习、工作、个人生活压力以及婚姻、家庭、社会适应等具体事件造成的各类不良情绪和行为(烦恼、厌倦、困惑、灰心、后悔、怨气,道德冲突、内疚,抉择困难,社会或家庭人际关系矛盾,恋爱婚姻造成的苦恼,学习困难,上网依赖,等等)。心理健康咨询的“主阵地”。2022/11/30119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的2022/12/1120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按照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的分类模式)一、用途(为什么分类)(一)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二)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三)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四)咨询方案的制定2022/11/30120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对“心理不健康状态2022/12/1121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五)疗效评估(六)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七)职业培训(八)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九)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2022/11/30121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五)疗效评估2022/12/1122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二、效度所谓效度,就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一)症状学效度第一,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例:某女,有了外遇想离婚。内心冲突,对不起他,不光彩,拿不定注意。苦恼,心事重重,精神不振,不足一月,能坚持上班。不能诊断“神经证”。那么应诊断什么?“心理问题”,我们在咨询工作中天天可见,所以它是真实的。2022/11/30122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二、效度2022/12/1123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二、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与别人有关的情绪——爱,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婚姻)失败感,(违德的)羞耻感,(背叛的)内疚感等。2022/11/30123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二、情绪心理学的2022/12/1124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二)预测效度(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因人而异三种结果:第一、自然缓解(3月内)第二、泛化,“杯弓蛇影”,“十年怕井绳”等。第三、神经症易感者2022/11/30124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二)预测效度(对2022/12/1125心理不健康的分类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第一、非专业性干预:社会支持系统第二、专业性干预:心理咨询2022/11/30125心理不健康的分类2、外界干预下的预2022/12/1126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三)结构效度(“不健康状态”的构成或影响因素)1、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态等,2、个性心理特征3、身体健康水平4、社会变迁等2022/11/30126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三)结构效度(“2022/12/1127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2022/11/30127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一、2022/12/1128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

——

一般心理问题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自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2022/11/30128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

——2022/12/1129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

——严重心理问题定义: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从四个维度:1、刺激的性质;2、反应的持续时间;3、反应的强度;4.反应是否泛化.2022/11/30129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

——严重心理2022/12/1130(一般)心理问题(一)有因:现实因素激发(二)有时:不间断持续1个月间断地持续2个月(三)有度:1、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

2、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

3、不泛化2022/11/30130(一般)心理问题2022/12/1131严重心理问题

(一)有因:现实的刺激

1、强烈

2、对个体威胁较大(二)有时:间断或不间断>2个月,<6个月

(三)有度:1、痛苦难以自行解脱

2、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3、泛化2022/11/30131严重心理问题2022/12/1132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接近神经症或神经症的早期2022/11/30132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

——神经133正异的识别内容择要复习心理问题与疾病判断参考标准判断心理问题与神经症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表现(因)现实问题(常形冲突)出现不良情绪(程度轻)较强烈现实问题强烈的道德冲突(常形冲突)痛苦情绪(程度重)非现实非道德冲突(变形冲突)产生的痛苦情绪持续时间(时)持续小于1月

间断续小于2月持续大于2月

间断续小于6月持续小于3月

间断续以年计程度(度)社会功能没有明显受损工作效率降

不失控社会功能受损相对严重偶尔失控社会功能受损(人际不良)失控症状泛化不泛化泛化泛化133正异的识别内容择要复习心理问题与判断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2022/12/1134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至今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模糊状态,尚未定型。建立在现代医学模式基础上。介于医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美国诞生,至今有28年历史。为心理学第38个分支学科。早期定义: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2022/11/30134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2022/12/1135健康心理学目前的工作领域: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如某癌症患者。2、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的心理学问题;3、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4、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5、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2022/11/30135健康心理学目前的工作领域:2022/12/1136健康心理学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一)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好像已经或将要被人抛弃)。(二)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对外界的关注减少对自己的关注增加)。(三)情绪低落。(四)时间感觉发生变化(时间太快或太慢,回忆增多)(五)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都发生改变)。2022/11/30136健康心理学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2022/12/1137查房工作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在办公室内讨论病人的疾病第二步:在病房检查病人第三步:回到办公室内分析和讨论病人的病情2022/11/30137查房工作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在办公室2022/12/1138躯体疾病引起心理变化的因素取决于疾病本身的特点(疾病本身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脑活动)取决于疾病的发展过程和严重程度意识障碍:疾病严重和迅速发展神经症症状:缓慢发展和逐渐严重2022/11/30138躯体疾病引起心理变化的因素取决于疾2022/12/1139健康心理学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理解了上述心理特点,对待躯体疾病时要科学地解释。与患者建立起心理治疗关系。在工作中尽可能地避免加重心理负担,同时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潜能。心理躯体2022/11/30139健康心理学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2022/12/1140第八节压力与健康2022/11/30140第八节压力与健康2022/12/1141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一、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2022/11/30141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一2022/12/1142压力与健康二、压力源的种类压力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去适应的事件,按性质可分三大类:2022/11/30142压力与健康二、压力源的种类2022/12/1143压力与健康1、生物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等。2022/11/30143压力与健康1、生物性压力源2022/12/1144压力与健康2、精神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的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及不良个性特点(易受暗示、多疑、嫉妒等)。2022/11/30144压力与健康2、精神性压力源2022/12/1145压力与健康3、社会环境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的压力源分两大类:(1)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的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2)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社交、恐怖症)等等。2022/11/30145压力与健康3、社会环境压力源2022/12/1146压力与健康虽然我们可以将压力源分成以上三大类,但在实际生活中三种是相互影响的,分析时要整体加以考虑。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源绝大数是综合性的。2022/11/30146压力与健康虽然我们可以将压力源分成2022/12/1147压力与健康三、压力源的测评P336(一)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Holmes),得分高的人较容易患心脏病、骨折、糖尿病、白血病及感冒。(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三)知觉压力的测评2022/11/30147压力与健康三、压力源的测评P2022/12/1148压力与健康四、压力的内省经验压力的条件:压力源、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但并不构成压力。我们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从上述意义上说、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2022/11/30148压力与健康四、压力的内省经验2022/12/1149压力与健康Lewin和Miller将内心冲突分为四大类型;1、双趋冲突:两件都吸引,又不相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夹带感情色彩,更痛苦)如两女一男2、趋避冲突:目标吸引,极大风险,如:炒股能获利,但又必须冒然很大风险。是进入还是不进入。3、双避冲突: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时。4、双重趋避冲突:由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较高,但工作性质却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作工资不高、但有前途。2022/11/30149压力与健康Lewin和Miller2022/12/1150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一、压力的种类按强度分为三类: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在某一段时间,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适应;如、入学考试、恋爱、婚姻、就业、失业等。2、叠加性压力:(1)同时性叠加压力。如“四面楚歌”(2)继时性叠加压力。如“祸不单行”2022/11/30150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一、压2022/12/1151压力与健康3、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如战争、空难、地震、被绑架、被强奸。经历极端压力的心理症状:沮丧、自责、易怒、易激惹、攻击、与亲人疏远,记忆丧失,注意力不集中等女性被强暴后变得呆痴、记忆丧失、安全感缺乏、回避社会活动等。2022/11/30151压力与健康3、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2022/12/1152压力与健康PTSD与“灾难症候群”三个阶段(1)惊吓期:丧失知觉的“失魂落魄”状态,不能回忆。(2)恢复期:在此期中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等。“后怕”。祥林嫂。(3)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2022/11/30152压力与健康PTSD与“灾难症候群”2022/12/1153压力与健康二、压力的适应为了适应压力、要付出什么代价。当个体、面对压力时,自主神经系统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出汗等。2022/11/30153压力与健康二、压力的适应2022/12/1154压力与健康在适应压力的三个阶段中,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状态各有特点:三个阶段(塞利)“一般适应征候群”:1、警觉阶段:交感神经兴奋等。2、搏斗阶段:被控制状态消耗资源敏感3、衰竭阶段:能量耗尽在第三阶段,如压力源消失,个体适应形成,可康复。否则,疾病和死亡可能发生。2022/11/30154压力与健康在适应压力的三个阶段中,2022/12/1155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个体可以适应一般生活压力、这种适应虽然也要消耗个体的生理与心理能量,但这种消耗不会导致身心崩溃。但叠加性的压力和破坏性的压力,强度大,持续久,超过个体适应能力的压力之后、健康状态会被严重破坏,从而产生某些疾病。对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有两种解释:体质、压力论,和器官敏感论。2022/11/30155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2022/12/1156压力与健康(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又称逻辑流程,大致分三个阶段: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客观上发生的事件,只有被个体引起响应的事件才对个体构成压力。事件分三大类:生物、社会性的和精神性的。2022/11/30156压力与健康(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2022/12/1157压力与健康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压力作用于个体后,并不直接表现为临床症状,而是进入中介系统、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和性质发生改变。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①认知系统②社会支持系统③免疫系统(生物调节)都有性质相反的两种功能:一是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另一种是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低。2022/11/30157压力与健康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2022/12/1158压力与健康(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A、认知、评估作用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评估压力的性质,压力对自己的利弊及程度。评估自己的实力,采取应对的方式。B、调节控制作用当事人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局面,三类:第一、行为的自我控制第二、认知的控制第三、环境的控制自然灾难(“非典”等)是典型的“不可控压力”。2022/11/30158压力与健康(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2022/12/1159拉扎鲁斯对认知系统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解释有三类:认知结果是两可的(压力-适应;不构成威胁-无需应对)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过高-增加焦虑)当事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过低-增加焦虑)

2022/11/30159拉扎鲁斯对认知系统影响压力相对强度2022/12/1160压力与健康C、人格的影响作用外控型人格与内控型人格外控型人格:认为个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是外力,个人无能为力。(听天由命)内控型人格认为:生活事件的发生,根源在自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败是自己的失误。2022/11/30160压力与健康C、人格的影响作用2022/12/1161压力与健康(2)社会支持系统:①具体地支持当事人,给钱物等。②精神支持,共情、理解、支持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相反(3)生物调节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相互影响)压力可以导致免疫低下,易患病。2022/11/30161压力与健康(2)社会支持系统:2022/12/1162压力与健康3、临床相阶段临床症状分类:及时型症状和滞后型症状。及时性:迅速表现症状滞后型:应激源——中介系统——临床相从压力源到临床相见图4—2.P344P345案例2022/11/30162压力与健康3、临床相阶段生物心理社会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生物免疫系统躯体反应心理反应社会行为反应观察诊断干预寻找原因应激源中介系统临床相临床干预生物心理社会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生物免疫系统躯体反应心理反应2022/12/1164应激源生物社会心理中介系统临床相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生物免疫系统躯体反应心理反应社会行为反应观察诊断干预思考干预临床2022/11/30164应激源生物社会心压力与健康压力的定义外部事件引起的一种体验压力源的种类生物性、精神性、社会性压力源的测评知觉压力的测评压力的内省体验双趋、趋避、双避、双重趋避冲突压力的种类一般单一性,叠加性压力,破坏性压力压力的适应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压力的临床后果对压力的响应阶段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临床相阶段压压力的定义外部事件引起的一种体验压力源的种类生物性、精神性2022/12/1166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十标准自知力/求助行为心理正常心理异常三原则常形冲突变形冲突冲突性质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癔症人格障碍常见精神障碍压力与健康压力源的种类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心理问题的原因常见症状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行为障碍2022/11/30166理问题理问题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心理十2022/12/1167复习策略2022/11/30167复习策略2022/12/1168复习指南:2022/11/30168复习指南:2022/12/1169特别强调:2022/11/30169特别强调:2022/12/1170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梁光明2022/11/301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2022/12/1171教材的整体结构What:心理是什么(基础社会发展)

How:心理怎么样(变态健康)

How:心理问题怎么办(诊断咨询测量)2022/11/302教材的整体结构What:心理是什么(基理论知识基础知识诊断系列咨询系列测验系列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心理诊断技能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验技能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2022/12/1173内容提要变态心理学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三原则)常见异常心理症状常见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三标准、十标准)健康心理学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1、2、3)压力与健康2022/11/304内容提要变态心理学2022/12/1174本章考点提示

(1)变态心理学(识记)(2)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重点掌握)(3)常见异常心理症状(重点掌握)(4)常见精神障碍(掌握)(5)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重点掌握)(6)健康心理学(识记)(7)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重点掌握)(8)压力与健康(掌握)2022/11/305本章考点提示2022/12/1175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精神障碍者,心理并非全部异常。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有互相转化的可能。2022/11/306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人的心理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