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教学课件_第1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教学课件_第2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教学课件_第3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教学课件_第4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VAC)

在骨外科的应用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VAC)

在骨外科的应用1常见外科引流材料2常见外科引流材料2传统引流方式

纱条橡胶片引流管3传统引流方式3缺点1、需要频繁更换敷料。2、点状或多点状引流,常引流不畅。3、容易被堵塞。4、易发生感染。4缺点1、需要频繁更换敷料。4全新的引流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5全新的引流技术5定义

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改善创面血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6定义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发展历史(一)

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VSD技术,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1993年Fleischman博士首次报道VSD技术治疗各种急性软组织缺损和感染创面。1994年裘华德教授率先将VSD技术引进中国,并在全球首次应用于普外科。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其他各种腹腔内感染,开创了VSD在普外科应用的先河。7发展历史(一)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1996年美国医师Argenta.LC发明类似VSD方法的VAC技术,从此在北美统称VAC系统。1997年德国医生Kovacsetal报道了用VSD技术治疗慢性溃疡。2002年裘华德教授总结多年在国内的临床经验编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发展历史(二)81996年美国医师Argenta.LC发明类似VSD方法的材料

1、带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敷料

9材料1、带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敷料92、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

(聚氨酯材料)102、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

(聚氨酯材料)103、负压引流装置113、负压引流装置11操作过程示意12操作过程示意12操作过程1、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分离其内纤维分隔,敞开死腔。2、按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插有多侧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敷料。3、填充和封闭:把泡沫敷料填入创面或置入引流腔内,确保泡沫敷料与创面充分接触。擦干创面周围皮肤,用薄膜粘贴密封整个创面。13操作过程1、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分离其内纤维分隔,敞开4、开放负压: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开放负压。5观察和管理: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泡沫敷料块明显瘪陷,出现管型,薄膜下无液体积聚。保持创面持续有效负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引流3~7天后,揭除薄膜,取出泡沫敷料检查创面,如果肉芽组织新鲜,随即闭合创面。否则,可重新填入泡沫敷料继续封闭引流。对于深部引流,可以根据B超检查结果和临床需要,决定是否再次置管引流。144、开放负压: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开放负压。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2425252626负压封闭引流的特点1、负压作用均匀、广泛、有效;2、渗出物由医用泡沫过滤,不易堵管;3、创面封闭有阻挡外来细菌作用;4、创面湿润环境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并更有利于创面愈合;5、负压可在创面不缝合的情况下进行,可避免局部缝合张力过高而致的坏死。27负压封闭引流的特点1、负压作用均匀、广泛、有效;27负压封闭引流作用机理增加局部血流。减轻创面和创周组织水肿。减少创面渗液的积聚。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生长。保持创面及创周组织的湿润环境。28负压封闭引流作用机理增加局部血流。28负压封闭引流作用机理调节胶原酶及明胶酶活性。减轻创伤后免疫抑制。促进细胞增生、抑制凋亡。保护细胞和机体、阻止继发性损害。减轻全身反应。29负压封闭引流作用机理调节胶原酶及明胶酶活性。2930303131323233333434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

1、严重软组织挫裂伤及软组织缺损;2、大的血肿或积液;3、骨筋膜室综合征;4、开放性骨折可能或合并感染者;5、关节腔感染需切开引流者;6、急慢性骨髓炎需开窗引流者;35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1、严重软组织挫裂伤及软组织缺损;35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7、体表脓肿和化脓性感染;8、手术后切口感染;9、植皮术后的植皮区;10、溃疡、褥疮;11、肝脓肿、脾脓肿及腹膜腔或腹膜后脓肿或感染。36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7、体表脓肿和化脓性感染;36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1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者13、消化道吻合术后有可能破裂者14、肝胆胰外伤或手术后,需防止血液、胆汁、胰液外渗和积聚者15、消化系统术后漏或瘘16、手术后残腔较大不易消灭,有积液可能者。37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1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者37负压封闭引流的禁忌症1、恶性肿瘤术后的伤口;2、有出血性素质患者的伤口;3、与体腔或内脏相通的瘘性伤口等。38负压封闭引流的禁忌症1、恶性肿瘤术后的伤口;3839394040414142424343在骨科中的应用:慢性皮肤溃疡44在骨科中的应用:慢性皮肤溃疡444545负压封闭引流的优点

1、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并减轻工作量。2、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减少抗生素的应用。3、高效、全方位、零积聚,保证引流效果促进创面血运。4、避免死腔形成及缩小创面。46负压封闭引流的优点1、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并减轻工负压封闭引流的缺点

1、骨科创伤多发于四肢,创口不规则,置入材料时不易充分接触创面。部分使用外固定装置病例,严密封闭创面困难。2、对于骨外露的感染创面,VSD只是一个过渡手段,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后还需应用其它方法覆盖创面。3、费用较贵。47负压封闭引流的缺点1、骨科创伤多发于四肢,创口不规则,置负压封闭引流术使用注意事项1、早期彻底清创不可替代,引流不能代替清创。2、务使泡沫置入创面后能充分接触整个创面,封闭创面是一种重要的步骤,关系到负压能否保持。3、保持持续负压吸引,间歇性治疗比持续性治疗更有益。4、预防感染:①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②早期置管冲洗。③配合抗感染治疗,抗厌氧菌治疗不应忽视。48负压封闭引流术使用注意事项1、早期彻底清创不可替代,引流不能负压封闭引流术使用注意事项5、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畅通引流的关键。6、创面一旦清洁,即可进行二期缝合、游离植皮或组织瓣移植。7、每天吸出的渗出物中含大量蛋白,应防止发生负氮平衡。8、早期合理应用:对有明显适应证的患者早期使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而对创面小、无明显感染或无严重感染威胁的,经济情况不佳的患者,不应盲目滥用。49负压封闭引流术使用注意事项5、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畅通引常见部位操作过程图示50常见部位操作过程图示5051515252535354545555565657575858谢谢大家!59谢谢大家!59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VAC)

在骨外科的应用60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VAC)

在骨外科的应用1常见外科引流材料61常见外科引流材料2传统引流方式

纱条橡胶片引流管62传统引流方式3缺点1、需要频繁更换敷料。2、点状或多点状引流,常引流不畅。3、容易被堵塞。4、易发生感染。63缺点1、需要频繁更换敷料。4全新的引流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64全新的引流技术5定义

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改善创面血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65定义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发展历史(一)

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VSD技术,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1993年Fleischman博士首次报道VSD技术治疗各种急性软组织缺损和感染创面。1994年裘华德教授率先将VSD技术引进中国,并在全球首次应用于普外科。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其他各种腹腔内感染,开创了VSD在普外科应用的先河。66发展历史(一)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1996年美国医师Argenta.LC发明类似VSD方法的VAC技术,从此在北美统称VAC系统。1997年德国医生Kovacsetal报道了用VSD技术治疗慢性溃疡。2002年裘华德教授总结多年在国内的临床经验编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发展历史(二)671996年美国医师Argenta.LC发明类似VSD方法的材料

1、带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敷料

68材料1、带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敷料92、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

(聚氨酯材料)692、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

(聚氨酯材料)103、负压引流装置703、负压引流装置11操作过程示意71操作过程示意12操作过程1、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分离其内纤维分隔,敞开死腔。2、按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插有多侧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敷料。3、填充和封闭:把泡沫敷料填入创面或置入引流腔内,确保泡沫敷料与创面充分接触。擦干创面周围皮肤,用薄膜粘贴密封整个创面。72操作过程1、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分离其内纤维分隔,敞开4、开放负压: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开放负压。5观察和管理: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泡沫敷料块明显瘪陷,出现管型,薄膜下无液体积聚。保持创面持续有效负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引流3~7天后,揭除薄膜,取出泡沫敷料检查创面,如果肉芽组织新鲜,随即闭合创面。否则,可重新填入泡沫敷料继续封闭引流。对于深部引流,可以根据B超检查结果和临床需要,决定是否再次置管引流。734、开放负压: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开放负压。14741575167617771878197920802181228223832484258526负压封闭引流的特点1、负压作用均匀、广泛、有效;2、渗出物由医用泡沫过滤,不易堵管;3、创面封闭有阻挡外来细菌作用;4、创面湿润环境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并更有利于创面愈合;5、负压可在创面不缝合的情况下进行,可避免局部缝合张力过高而致的坏死。86负压封闭引流的特点1、负压作用均匀、广泛、有效;27负压封闭引流作用机理增加局部血流。减轻创面和创周组织水肿。减少创面渗液的积聚。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生长。保持创面及创周组织的湿润环境。87负压封闭引流作用机理增加局部血流。28负压封闭引流作用机理调节胶原酶及明胶酶活性。减轻创伤后免疫抑制。促进细胞增生、抑制凋亡。保护细胞和机体、阻止继发性损害。减轻全身反应。88负压封闭引流作用机理调节胶原酶及明胶酶活性。2989309031913292339334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

1、严重软组织挫裂伤及软组织缺损;2、大的血肿或积液;3、骨筋膜室综合征;4、开放性骨折可能或合并感染者;5、关节腔感染需切开引流者;6、急慢性骨髓炎需开窗引流者;94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1、严重软组织挫裂伤及软组织缺损;35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7、体表脓肿和化脓性感染;8、手术后切口感染;9、植皮术后的植皮区;10、溃疡、褥疮;11、肝脓肿、脾脓肿及腹膜腔或腹膜后脓肿或感染。95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7、体表脓肿和化脓性感染;36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1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者13、消化道吻合术后有可能破裂者14、肝胆胰外伤或手术后,需防止血液、胆汁、胰液外渗和积聚者15、消化系统术后漏或瘘16、手术后残腔较大不易消灭,有积液可能者。96负压封闭引流的指征1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感染者37负压封闭引流的禁忌症1、恶性肿瘤术后的伤口;2、有出血性素质患者的伤口;3、与体腔或内脏相通的瘘性伤口等。97负压封闭引流的禁忌症1、恶性肿瘤术后的伤口;3898399940100411014210243在骨科中的应用:慢性皮肤溃疡103在骨科中的应用:慢性皮肤溃疡4410445负压封闭引流的优点

1、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并减轻工作量。2、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减少抗生素的应用。3、高效、全方位、零积聚,保证引流效果促进创面血运。4、避免死腔形成及缩小创面。105负压封闭引流的优点1、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并减轻工负压封闭引流的缺点

1、骨科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