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开封市通许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河南省开封市通许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河南省开封市通许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河南省开封市通许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河南省开封市通许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河南省开封市通许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穿由机器织成的棉布做的衣服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工业发展。同时工业革命的进行也推动了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可以穿由机器织成的棉布做的衣服。因此B选项正确。汽车诞生于19世纪末,具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诞生于1879年,电话诞生于1876年,它们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与题意不符,因此A、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清设军机处弊端多多,稍可称赞的是A.军机大臣无法弄权

B.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进行裁决C.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D.减轻了皇帝的行政工作负担参考答案:C略3.我国能够顺利收回香港,关键在于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力明显增强

B.英国政府彻底放弃了殖民主义政策C.香港获得了高度的自治权

D.实行了中、英、香港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参考答案:A4.古罗马政治体制演变的趋势是A.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B.君主制——元首制——贵族共和制C.君主制——元首制——帝制

D.帝制——贵族共和制——君主制参考答案:A5.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某课的子标题分别为:“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该课的标题最有可能是()A.两极格局形成 B.第三世界的兴起C.世界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的瓦解参考答案:C【详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走向复兴的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中国的振兴。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的趋势加强,因此都与多极化有关,而现在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仅表现为一种趋势,故答案为C项。两极格局是美国和苏联,与材料不符,A错误。第三世界的兴起是属于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两极格局瓦解瓦解于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不符,排除D。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参考答案:D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点睛: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7.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几次战役接连失败,最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的将领指挥不力

B.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本

C.国民政府奉行“片面抗战路线”D.国共两党的军队没有很好的配合作战参考答案:C8.“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参考答案:B9.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时倡导在三权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从前的弹劾权,他说“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梗直得很,风骨凛然。……”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A.削弱了皇权B.利于谏正皇帝过失C.杜绝了腐败D.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遇到了君主有过”,官员“也可冒死直谏”,这有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故选B项;封建君主时代,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官吏的进谏不可能削弱皇权,排除A项;C项“杜绝”过于夸大;皇帝和中央大臣之间的关系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谏议制度10.梭伦改革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贵族权力的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B.确立财产等级制C.轮番而治

D.成立陪审法庭参考答案:B考查梭伦改革。依据所学,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故应选B。11.有一个叫马克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不小心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A.判处马克死刑

B.判处马克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C.判处马克向孩子父亲道歉D.不予受理参考答案:D12.马克思说:“现在,工业上的霸权带来商业上的霸权。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却是商业上的霸权造成了工业上的优势,所以殖民制度在当时起着决定性作用。”马克思所说“现在”是指(

)A。新航路开辟以后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参考答案:答案: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社会政治思想领域:①阶级结构: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②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思想意识: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加快。(3)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3.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参考答案:A从图示反映的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来看,君主地位不断提高,官员地位日益降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君主权力不断增强,即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BCD项。点睛:西汉武帝时形成内外朝制度,以此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隋唐时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北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清朝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加强皇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总体来看,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14.16世纪,来自美国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等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市场。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汽船的出现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参考答案: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商业革命”的表现.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商业革命”,欧洲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题干现象正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是由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故A项正确.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故B项错误.汽船的出现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故C项错误.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是在17世纪,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15.“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文中所述的“奇迹”主要是指A.欧洲人对地圆学说的认识逐渐清晰B.发现了美洲新大陆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参考答案: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中的“疆界”指的是商业活动范围。由此可知,该“奇迹”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C正确;地圆学说和“疆界”无关,故A项错误;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是新航路开辟的表现之一,故B项错误;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是在工业革命期间,故D项错误。16.以下条约严重违背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的是(

)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北京条约》③中俄《改订条约》④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参考答案:B17.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的“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国民党一大

B.八七会议

C.抗战胜利

D.重庆谈判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双十协定》相关的事件就是重庆谈判,故D项正确。18.“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由材料可以说明罗马法A.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B.适用于各个国家C.符合现代人生活规律D.对后世影响深远参考答案:D材料中论述现代法律都是源于罗马法的精神内涵,说明罗马法对于后世的影响巨大,故D正确;罗马法是奴隶社会法律,故A错误;B中各个国家说法绝对;C中不符合题意。题目是法律精神。19.“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三大参考答案:C【详解】由“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可知这次会议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并且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故C项正确;AB项是1927年发生,排除;D项是1923年召开的,排除。【点睛】根据关键信息“万里征途”“毛公统率”判断应是指长征期间,由错误到胜利的转变,因此“端航向”的应是遵义会议。20.下面属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特点有A.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B.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C.素称发达D.产品生产直接投放市场参考答案:BC根据材料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为了满足皇室和达官贵人穷奢极欲的需要,生产是不计成本的,产品极其精美,长期以来代表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故答案选B、C两项。官营手工业不一定是政府直接经营,A项排除;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投放到市场,D项排除。21.《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参考答案:C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材料也没有涉及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汉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故答案选C项。材料表明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政治权利问题,故排除D项。【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汉初经济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本题难度不大,首先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出D项是无关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说法错误。22.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①可用于研究西周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的动向③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④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参考答案:B23.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参考答案:B2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宋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宋朝通过中书分割宰相的行政权,用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用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由此消弱相权加强君权,所以本题选C,A与材料不符,B是清朝军机处,D材料没体现。25.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参考答案:A【详解】题干中反映了原产于南美洲的菠萝传入并在英国成功种植,而油画时间是1675年,结合所学,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物种交流,A项正确。17世纪,南美洲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并非工业革命促进,C项不符吴题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26.这是位于广东虎门广场的禁烟纪念碑。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这折断的烟枪,仿佛就听到了烟枪断裂的声音。这座纪念碑时刻在提醒着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也使人们不禁想起鸦片战争及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使英国再也不敢向中国贩运鸦片

④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C27.学者汪林茂评论某一历史事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这一历史事件是:A.小农经济解体

B.外国商品倾销C.洋务企业创办

D.民族工业兴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自强……现代化这辆列车……”可知,这讲的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其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答案选C;AB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民族工业是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的,排除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28.美国1787年制宪原则起源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狄德罗参考答案:A29.马克思在论述某次革命时说:“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个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本身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论述的这场革命是A.英国光荣革命B.法国巴黎公社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太平天国参考答案:B【详解】巴黎公社不是政权集团的转移,是无产阶级打破资产阶级统治的方式,B正确;英国光荣革命是推翻封建统治革命,A错误;十月革命是“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个集团而进行的革命”,C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起义,D错误。30.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参考答案:B略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及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做到的。——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材料二、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存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材料三、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且有爆炸性,这也就预先决定了政府干预本国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在西欧也和其他帝国主义中心一样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于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国家影响垄断竞争的实践,并对经济领城和部门之间的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比例有意识地施加影响……——舍纳耶夫《今日西欧》(1)据材料一,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帝国主义阶段前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4分)(2)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2分)(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国家制定法律,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经营;政府不干预资本家事务,不承担经济职能。(4分)(2)由国家不干预到主动干预经济;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不能度过危机。(3)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生产力发展。

第(1)问,主要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依据材料“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及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归纳总结。第(2)问,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结合材料“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存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分析解答。第(3)问,主要考察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材料“必须进行国家于预……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国家影响垄断竞争的实践,并对经济领城和部门之间的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比例有意识地施加影响……及所学知识归纳总结。32.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参考答案: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表现: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详解】根据材料中“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的描述进行归纳即可。表现:根据材料一中“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的描述,可看出“分封制”逐渐转变为“郡县制”;政治关系上由“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转变为“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二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1)新现象: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或: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详解】(1)新现象:由材料“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可归纳为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手工业品的滞销本质上反映的是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说明中国已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作用:由材料“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创办可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