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导学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导学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导学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导学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三黑和土地》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三黑和土地》导学案课题三黑和土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语句理解三黑对土地的态度,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感受诗歌的特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和巧妙的修辞方法。教学重难点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对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2分钟)1.请学生说一说对土地的感受。 2.了解学习要求。 3.介绍作者。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畅谈感受。 2.默读学习提示,了解本篇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3.交流诗人的资料。教师可强调略读课文的特点,激发学生自读自学的兴趣。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2.指名读诗。 3.全班交流概括,用小标题的形式划分诗歌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想一想诗歌中都描写了哪些内容。 2.分小节读诗。 3.全班交流课文内容。(重获土地的喜悦,翻地、耙地、播种,回忆苦涩生活,憧憬美好未来。)学生概括诗歌内容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诗歌内容。三、体会情感,品析形象(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三黑的喜悦之情,借助资料补充深入理解。2.引导学生学习第4~8节,通过三黑的行动描写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3.学习第9~15节,说一说三黑都想到了哪些内容?从中又体会到了哪些情感。1.自由朗读第1~3节,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三黑的喜悦之情。(结合“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恨不得”来体会这份喜悦。) 2.把描写三黑动作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认真体会。(抓住“翻起”“打碎”“耙了几遍”体会三黑勤劳、认真劳作的特点;抓住比喻句体会三黑勤劳耕作、热爱土地的特点。) 3.默读第9~15节,画出三黑联想到的内容。 (1)苦涩的回忆。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 (2)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诗歌内容理解,再发挥想象说一说还有哪些美好的向往。1.在体会喜悦之情时,教师要适当补充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2.在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时,可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好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的巧妙。  3.在了解三黑的回忆时,可以适当补充农民没有土地时的痛苦生活,从而体会土地来之不易,更能深刻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深沉挚爱。四、特色朗读,表达观点(用时:8分钟)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后阅读链接。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 3.引导学生表达对土地的感受。1.小组里进行分工,练习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2.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朗读成果。 3.畅谈感受。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同学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展示朗读。课前请学生提供必要的音乐、画面等内容,课中教师辅助完成。类文阅读-21*三黑和土地泥土最珍贵两个欧洲人来到埃塞俄比亚。他们到处奔波,绘制地图。国王知道后,就派了一个向导去帮忙。欧洲人结束工作后,向导回到首都,报告国王说:“陛下,欧洲人把见到的一切都画到地图上。他们到过尼罗河发源地塔那湖,然后顺流而下;他们找到了金银矿,把矿产、森林、大大小小的河流都记了下来。”国王对欧洲人的意图思考了很久,(绝决)定接见欧洲人。欧洲人到了皇宫,国王亲自接见并宴请他们,还(赠增)送了贵重的礼物。最后国王派了几个人送欧洲人上船。欧洲人到了河边,正要上船时,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请他们停下来,并脱下鞋子。欧洲人脱了鞋子,送行的主人就仔细抖着他们的鞋子,还刮下(粘贴)在鞋底上的泥土,然后把鞋子还给欧洲人。“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欧洲人问。主人回答:“国王要我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还要我转告你们:你们来自远方的强国,亲眼看到了埃塞俄比亚美丽富饶的土地。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她的泥土是我们最为珍惜的。我们在泥土里下种□埋葬死者□我们干活累了后就在泥土上休息□我们在它的草地上放牧□你们翻山越岭□过草地□穿森林□所走过的路都是我们祖先□孩子的脚在泥土上踩出来的□埃塞俄比亚的泥土是我们的父母、亲兄弟。我们款(代待)了你们,赠送了贵重礼物。但是泥土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最神圣的东西。我们不能给你们,一粒也不给。”1.在文中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3.欧洲人的真实意图是。4.埃塞俄比亚人在为欧洲人送行时做了一件什么事?用“”在文中画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5.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参考答案1.,;;。,、,、。2.划去:绝增贴代3.想拥有这片土地4.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请他们停下来,并脱下鞋子。欧洲人脱了鞋子,送行的主人就仔细抖着他们的鞋子,还刮下粘在鞋底上的泥土,然后把鞋子还给欧洲人。让欧洲人明白,泥土、土地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的东西。5.说明了泥土的珍贵,从而体现出国家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的报答林清玄步行过乡间,看到一位农夫正在努力地锄田。我很久没看人用锄头挖地了,就坐在田埂上看农夫挖地。农夫粗壮结实的上身赤裸着,他把锄头高高举起的样子,逆着光线,看起来就如同一座铜雕,真是美极了。他也不管我看他,只顾自己锄田整地,一直整地到田埂这边,我看到他全身都被汗水湿透,连长裤都湿了,他友善地对我说:“掘一掘,要来种花生了。”我说:“很久没看见人拿锄头了,现在整地都是用犁土机呀!”农夫说:“这田地只有一小片,用锄头掘一掘,一天的工就好了。”“要歇一下吗?”我问着。“歇一下也好。”农夫扛着锄头走过来,伸手到我身后的草丛摸出一个大茶壶,倒了一杯凉茶给我。“过一个月来看,就可以看到土豆从一片绿了,那时才好看。”农夫想着一个月后的画面,边说:“土地不会骗人,你种作一分力,它就长出一分的东西,土地和人相同,你给它疼惜和尊重,它就报答你,为你开花,为你结果。所以咱的祖公才说: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我听了农夫的话,非常感动,从此走在土地上,就处处看见土地的报答,看见了每一朵花都有土地那酬答知己的心。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报酬——()爱惜——()尊敬——()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农夫劳动时的。3.对“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想吃水果就要向树拜谢,想吃米饭就要先敬锄头。B.我们要尊重土地,懂得感恩。C.没有树就吃不到果子,没有锄头就没有没饭。4.短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