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高考脉搏提升备考效率_第1页
把好高考脉搏提升备考效率_第2页
把好高考脉搏提升备考效率_第3页
把好高考脉搏提升备考效率_第4页
把好高考脉搏提升备考效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好高考脉搏提升备考效率把好高考脉搏提升备考效率--谈2010年高考中国近现代史复习1.与社会进步相联系,洋溢着浓郁的时代特色;隐性考查社会热点,突出了历史的借鉴功能2.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相联系;利用文献史料等历史材料,创设新的历史情景3.及时反映历史学新趋势和新成果;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相契合

4.强调文明史观;重视政治文明史的同时,注重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史的考查5.对基本的历史理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突破难点,促进试题的实质性综合一、试题回顾与分析(一)所考查历史的基本特征(二)不足之处:①历史教育观偏离,考查非主干知识,教材小字甚至脱离教材的内容过多,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导向不明。②考查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干扰强度过大,脱离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影响试题测量的效度。③历史价值取向的迷失。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1、09年历史试题(三)近三年全国卷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试题材料二表4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表4略)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8分)15.表1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2.431997年5.58.117.918.53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国必有学百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邓实:《国粹学》(1902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国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分)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2分)年代考点2007年卷Ⅰ湘军、清末新军、国民革命军、民教冲突、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整理党务案、十年建设时期的粮食生产、三个世界的划分(32分)卷Ⅱ《康輶纪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恢复高考(12分)卷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32分)2008年卷Ⅰ《瀛环志略》、洋务企业管理方式、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困局、抗日民主专政、治外法权的废除、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4分)卷Ⅱ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洋务思想、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区别、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乡镇企业的崛起(20分)卷Ⅱ驼峰航线的开辟及意义(20分)2009年卷Ⅰ华夷观念的变化、李大钊的观点、台儿庄战役特征(12分)卷Ⅱ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主要原因(4分)卷Ⅰ农业税(18分)卷Ⅱ邓实的思想主张(32分)2、近三年全国卷Ⅰ、Ⅱ中国近现代史考点分布

从上述分布的情况看,近三年高考全国文综试卷考查的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的知识点30多个,覆盖率较低。但却存在个别方面知识点命题频率较高的现象,如“新思潮的萌发”(包括《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在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都有命题。从上述统计看,主干知识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但是,还有几点也值得我们注意,其一,即使高考考查的是教材主干知识,但却未必一定是教材的重点知识。如“新思潮的萌发”属于教材主干知识,但高考没有考查教材此部分的重点知识《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而是考查的《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其它主干知识的考查也大体如此。其二,大量新情境的试题出现,如“驼峰航线的开辟及意义”、“邓实的思想主张”。其三,在近三年高考中,仍然有部分非主干知识进入试题。如“湘军组织”之类的试题。史学观念的转变1.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比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重要2.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阶段分期重要3.历史的通史意识比历史的专题史意识重要4.探索历史事件蕴涵的价值观比探索历史事件的学术意义重要5.学会“从世界去思考”比学会“思考世界”重要6.历史试题的生活气息比专业味道重要二、史学观念的转变对高考命题思路的影响高考命题思路的变化(一)知识中心向问题中心转移(二)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三)“大字”一统转向“大小字”并存(四)命题触角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五)从现行教材时空体系向新课程时空观过渡(六)从传统史观向新史观转变(七)对热点的考查由显性到隐性、由时事性热点到恒热点(八)试题设计由封闭到开放、单一到多样变化②将历年高考题归类统计,感知各章在高考中的地位。这样有利于对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高效地进行教学复习。③对同一知识点的考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感知高考命题如何从不同侧面,推陈出新,创设情境,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基本能力。三、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复习策略和建议

①研究命题原则、方法,考查方向,答题技巧等。不仅要关注考试的范围及增减的内容,更应关注题型示例。题型示例是考试中心专家们认为比较成功、可资借鉴的高考试题,认真阅读,仔细揣摩。1、题纲结合把握走向(一)教师复习方面④注意《大纲》调整、增补的部分内容的主要启示,加强相关知识的复习。

2、把握历史主干知识①建立主干知识的知识结构或知识的相互联系。在历史复习中帮助学生把大量分散的或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如“鸦片战争”这一内容,从中国近代社会形态演变角度看,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中国近代化角度看,战后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与新思潮的萌发,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从列强侵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丧失了大量国家主权和领土,并逐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角度,鸦片战争中,人民群众与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拉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序幕,中国的战败又直接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②楷体字部分的内容要适度关注。《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中,“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中共成立后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论十大关系》”等内容均为楷体字内容。这说明,高考复习要继续加强对楷体字部分适度关注。受新课标的影响,凡历史教材中存在的内容,可能就不存在“超纲”与不“超纲”的问题了,只有重点或一般问题。要扎扎实实、彻彻底底地让学生对历史进行全面复习,并且对历史知识要完整地把握,深入挖掘课本,扩展深度和广度,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结合多年来高考对小字的考查,可以发现具有如下特点的小字应重点掌握:(1)对正文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存在因果逻辑关系,进而组成主干知识链的内容;(2)常识性、标志性知识介绍的;(3)对正文知识或学术观点做解释说明的;(4)与政治、地理学科联系紧密的;(5)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能够关联起来的内容。

3、加强情境教学

高考试题运用了大量的情境材料,涉及报纸评论、学者观点、生活场景、历史图片等。试卷不仅有效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迁移知识和综合分析等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而学生往往对情境题望而生畏,这除了基础知识(对材料的历史背景)掌握不牢外,更重要的是平时历史学习总是拘泥于课本,接触的史料太少。学习历史,研究历史都离不开史料,这就要求教师特别强调史料史实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教应有强烈的史料(论据)意识,始终贯穿、灌输“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想;学生的学以接触、了解史料史实为首要任务,以掌握史实、解析史料、运用历史为重要的学习目标。通过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让学生自主地搜集历史材料,创造得出历史结论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适应性和理解能力。①“点透”,就是对历史概念要复习到位。每个考点的各种要素作透彻的分析,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进行,做到不留死角。历史概念包括内涵(内在属性、本质)和外延(知识结构、角度)。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制度、会议、党派、思想等,可以是史实,也可以是结论、理性认识。②“线通”,就是对历史发展线索全面而准备的把握。线索习惯上分粗线索和细线索。历史复习课仅停留在重新组织教材,拉拉粗线的要求上,是不够的,应该发掘更细的线索,从高考试卷来看,每一道问答题实际上至少包含着一条细线索。线索也可分为“经”线和“纬”线。复习时,充分利用课本目录,提炼课本的“经”,然后置身于世界大背景中进行逆向推理,把事情的起因与发展过程联接起来,织成严密的“纬”。

4、做到“点透、线通、面全”③“面全”,就是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要有宏观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更要站在整个世界高度去考虑,关注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与空间。对历史时间的考查成为高考的一大特点,时间信息是串连历史知识的网络,是解题的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采取各种办法来记忆历史时间,还要关注一些历史事件比较集中、考试频率出现高的历史阶段,如“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革命时期”等等。关注历史事件的空间范畴在这里主要是指将国别史与世界史结合起来,注重全球视野,考察中国与世界,局部地区与世界的关联。这与新课程的编排体例相一致,即将国别史放入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探究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一定要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①处理好旧、新教材的关系。首先,旧教材是复习的“本”,以之为依托,抓住主干,有技巧、有区别的避重就轻,敢于取舍。其次,切忌将新教材的所有新材料都提供给学生,最重要的是从新教材中获取思路和观点,从而得到启示。第三,对旧教材中小字内容已经演变成为新教材必须掌握的大字内容的部分要特别关注,并适当的将一些材料发给学生。②按课标划分的知识模块对教材进行整合必修模块中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专题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5、借鉴各地新课程高考的特点6、以文明史观为核心,结合现代化理论和整体史观

史学范式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范式提供新主题;新范式的基本概念为试题提出关键词:如传承、交流、融合等是文明史范式的基本概念;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等是现代化范式的基本概念;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等是整体史范式的基本概念。新范式提供新材料;新范式指导正确解答新问题。其中,文明史范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包容吸纳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内容。Ⅰ.文明史观: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文明史观把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1)文明史观认为应该在历史中寻找对今天仍然起作用的东西(2)重点讲人类的进步,以生产力为核心。(3)文明史观强调的是长时段的历史变迁①自然地理环境②制度因素③社会习俗(4)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整体(5)以文明为考察单位(6)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当中去考察Ⅱ.现代化史观:可以把现代化理解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力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进而引发了全球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等系列领域的深刻变化。Ⅲ.全球史观:(1)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特征之一是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2)全球史观的兴起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3)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所谓“社会空间”,指的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圈。这种生活圈当中的内容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每一个个体。如移民史、疾病传播史、宗教传播史、植物传播史、气候变迁史、生态演变史、风俗流变史、语言演变史(4)全球史观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从现代化角度整合中国近代现代史何为“现代化”?主要是民主化和工业化。从中国史看,总的来看可以包括两个阶段:近代是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后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既有工业化的进展,主要是指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现代政治文明的探索,主要是从维新变法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有民主政治的建设,更有经济建设。现代化也包括思想现代化,在近代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在20世纪主要是三大思想成就。如果从这个中心去把握,那么有很多内容在高考中出现概率不大,如十年对峙、皖南事变、解放战争等一般不会作为考查重点。(二)、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模式及注意的问题

1、复习流程和轮次采用新的三轮复习模式。此模式也将复习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但拉长了第一轮复习的时间,相对压缩了第二、三轮复习的时间;在第一轮单元复习过程中,将一些学科内的小专题复习渗透于其中。这种“三合一”的复习法,将单元复习与专题复习相结合,将专题复习与热点透视相结合,将平时练习与历年高考试题相结合。如复习土地革命时,插入“中国近代各阶级的土地纲领与主张”这样一个小专题。有的小专题的内容还不限于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范围,涉及到中国古代史与世界近代现代史内容。比如在复习到《临时约法》时,作“中外历史上的几部重要的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小专题。2、各轮次复习目标和方法

第一轮:单元复习复习目标

记忆和理解考纲中所规定的单元知识并建立横向的单元知识结构,弄清同一历史阶段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阶段的特征。复习方法1.以有关历史阶段的特征为中心,组织有关内容,形成各阶段的历史知识结构;2.以知识结构为中心,层层分析知识点,提出记忆和理解的要求;3.以往年历史考题和热点试题为材料,训练、讲解、巩固。例:上册第一章知识结构分析思路

工业革命亚洲革命风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探索的开始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新思想的萌发1.纵向延伸:整理有关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发展过程,突出其阶段性历史特征。要注意前伸后移,时间上贯通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内容;2.横向拓宽:从分析各专题的阶段特征人手,理解形成有关特征的背景和影响,重点说明各阶段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3.中外史比较:将有关专题的历史现象与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有关现象的性质、特点和作用;4.学科联系:从本专题所涉及的历史现象的性质出发,寻找与政治学科和地理学科的结合点、发散点,指出综合的思路和途径;

第二轮专题复习例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专题分析思路

资本主义萌芽民族工业产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放初民族工业的调整与改造当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条件: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鸦片战争后市场的开辟影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早期维新思潮产生中外比较:与欧、美、日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不同?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学科联系: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影响当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观念之争(是否学)内容之争(学什么)政体之争(学哪种)维新派革命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早期抵抗派洋务派顽固派模式之争(向谁学)英国、日本美国、法国苏俄向西方学习文化思想(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专制与愚昧封建统治阶级封建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内部封建资本主义例2: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专题分析思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自主复习

学生的历史专业思维和能力主要是形成“四种意识”:一是证据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二是历史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三是多元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四是发展意识、知识和能力。首先要做好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与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通过具体实例逐步教会学生如何高效阅读与复习教材。其次,要注意将课堂复习与学生的自主复习相结合。在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复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检查,在课堂教学中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做练习。另外,在第一轮复习中进行的小专题复习,很大程度上是把这部分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交给学生课后自主去完成的。第三,要求学生自主复习的安排与教师主导下的课堂复习安排错开,学会“两条腿走路”。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时,要求学生在此期间安排中国古代史或世界近代现代史作为自主复习的内容。(三)学生复习方面2、审题答题,平时规范训练①训练形式的模拟化试题要具有示范性;提高时间意识,要专门进行速度训练。(1)训练模拟化②能力要求的模拟化训练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设计模拟试题,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题型,为学生创设高考情景,营造高考氛围。要认真训练答题思路,尤其主观题,要求条理清晰,书写认真,标清条目,突出要点,不能怕麻烦和困难而不愿意去训练。(2)讲评的模拟化要求教师把审题及答题的构思、行文等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的根源,(3)答题浓缩化做到“答题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序列文章化”。“要点化”就是要求答案精炼、细密,做到文字、史实、观点正确。“序列化”要求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分点叙述,有条不紊。“文章化”是要求尽量使用历史语言,句子通顺,不出现错别字。新教材的新提法(与老教材比)

(1)三元里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3)林则徐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4)三国干涉还辽: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①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②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7)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5)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途径: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②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③洋务派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9)中共“七大”历史意义: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8)1927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②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11)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会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背景:①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②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国际环境。③中国政府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1、《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是近代中国关税开始丧失的标志—误认为这一规定是中国近代海关管理权的丧失的标志。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经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误认为中国的自然经济很快解体并丧失统治地位。易误知识准确理解

3、《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出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平均分配产品的圣库制度—误为平均分配土地。4、《资政新篇》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它在当时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不具备实施的条件—误认为《资政新篇》不符合历史潮流,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