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哲学的复兴之路_第1页
浅析中国哲学的复兴之路_第2页
浅析中国哲学的复兴之路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国哲学的复兴之路父亲张岱年是哲学家,他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学术。固然一生多舛,无数的好光阴被罚坐冷板凳,但这些丝毫没有泯灭他对于学术的寻求;但另一方面,父亲又绝不是一个藏身象牙塔中皓首穷经的学者。他的学术情怀,以及他的学术道路,一直与对人生、对祖国、对民族的关心紧紧相连。在父亲那里,哲学原来就是为人生的。1932年,他就提出,运用辩证法于生活,乃能得到一种快乐而有价值的生活。他一直在宣传哲学是生活之自发、哲学是行动之指针哲学,是用来强精神的。无论是年轻时对于哲学理论的探寻求索,还是上八九十年代在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上的考虑,他一生漫长的研究道路,都一以贯之地覆盖在强烈的人文情怀的阳光之中。十几岁的父亲,已经襟怀大志。他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的激情。深知救国必需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寻求真谛的热诚。恰是在思天地万物之本源,思人生理想之归趋(见〔耄年忆往〕)之中,少年时期的父亲初入哲学之门。初中毕业,他写下毕生志愿:强中国,改造社会;成或败,退隐山林。晚年他曾对此自嘲为:表现了少年时期的狂放和幼稚。经历过几十年中国特点的洗礼,晚年的父亲更多地表现着一种拙朴和宽厚,但青少年时期的父亲确实狂放。他很早便立志要成为大哲学家。1932年,24岁的父亲在日记里写道:我又一定想做亚里士多德,斯辟诺萨,康德,怀悌黑一类的。假设到死作不成这类的人,死也必不瞑目每每想起西洋现代青年学者日日努力于学术工作,我又自警,若不快快地专心一志于学术,怎能在学术界占一席地呢?毕生做他们的传达者,我是不甘心的。(见1932年7月15日记)25岁,父亲已经以建立哲学体系为己任。说到己任,父亲身己提出的人生原则能够与此互为注解:正志:志在邦国以国家治乱为己任,以国家文化为己任,以名教是非为己任;定业:专精一科。在对父亲的认识中,他留下的几段文字很值得一读:人生于生活之外别无目的然人人可自定其生活目的分四方面一、作述二、职业三、涵养身心理论学圣人四、乐趣吾之作述鹄的:建立新哲学新道德说明新名学新礼治讨论新文字指导新文化新教育;人之为学,人之立身,如仅为个人打算,仅以全生保身为尚,如自己之衣食无忧便以为知足,则不外伪学伪德罢了。即不能博施济众舍己忘身救世,然对于群众之疾苦须念念不忘而谋所以救之。如民族在倒悬之中,便不能苟希温饱而安然无忧;如群制使养君子之野人在呻吟痛楚之中度非人的生活,则欠妥以自己得分一杯残羹而夷然忻乐。附恶魔之鲸尾,而偷息人间,诚无耻之尤矣。余少而不慧,年十六始渐知向学。稍历世情,颇受刺戟。虽性固疏愚,然已志在国家矣。殆十七岁,乃为日知志、思想集、难事录,日记吾闻录又二年而至今年,国事日下,刺戟弥甚,而余自感亦益不足。悲世人之迷醉,怀先哲之风励,乃大痛思,不服作此等人,于是立目的、定方策,将以步次为之。以为人生须有意义,欲世界大同,领先国家强平,而初步在养己身能力,次则增长自我,以为将来作为基。向学与济世,在父亲那里是一个整体,做学问的目的是强国家民族乃至民众之精神,拯救民族于倒悬。他说,中华精神,集中表现于发奋图强和厚德载物两个命题。所以父亲在他的著作中,一向强调为人生的哲学。发奋图强是他的出发点,人生的日新,日日新是他的落脚点。在国难深重的国度和年代里,人可能就早熟。在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会上,余敦康先生说:25岁,张先生想到的是:建立一个哲学体系,来拯救社会。25岁,我们想到的是:毕业了,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以哲学造诣深湛如余先生者,尚且如此自谦地感慨。比较而言,想想当年我们这个岁数上的浑浑噩噩,着实是汗颜。余敦康先生还提出,父亲的学术研究确实能够分作若干的阶段,1949年之后也确实经历了由论入史、又由史转论的转折。但父亲的有些东西是不变的。余先生的这一观点特别精当。无论是父亲的由史入论也好,由论入史也罢,他的报国之志毕生不渝。这种精神,南父亲身己在晚年的总结能够知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我一直关心中国哲学的前途问题,考虑中国哲学复兴的道路。理由在于: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需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哲学若还不能独立,其余独立更谈不到。中国要再度发挥其宏大、刚毅的创造力量。我们所要创造的新哲学,因须综合东西所有哲学之长,然而综合应有别于混合或调和。真正的综合必是一个新的创造。这是我的向往。斯心斯志,可感可叹。少年时期,他曾经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鼎力褒扬。固然在后来特定年代和特定条件下的社会状态,让父亲彻底且痛彻地了解了,在中国,学者的力量有多么微不足道,但对他这份天真的勇气我们惟有钦佩。不外,在少年狂放的理想之下,父亲走的道路却是非常扎实的。在他的旧物中,经常能够发现这种扎实的萍踪。毫无夸大地说,父亲生活中的所有阶段,都有这个阶段的读书和著述目的,也都有周详的读书和著述计划。短者为每一周、每个月,长者为每年、每十年,更有为自己每一个生活阶段所做出的某一个时期的大规划。当然,父亲想不到的是,这些规划的完成与否,只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比方,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他曾经作出的当时至70年代的著述计划,就完全没有能完成。反右和文革相继到来,他都不幸而入彀。多年后,在这一计划的后边,他写道:今生恐无实现之可能矣。虽然如此,发奋图强还是他的生活信条。孜孜(石乞)(石乞)也还是他的行为形式。我们记得,反右时期,父亲不许讲课、不许带学生、不许作学问、不许写文章,被贬坐资料室。然而,当年的父亲,却可谓是模范右派,天天忙得很,早出晚归,非常辛劳地在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为别人爬梳和选编资料。在父亲遗留的1962年~1963年的〔日月简记〕中,记录道:1961年5月至8月加入资料汇编先秦部分选注订补工作;1961年9月至1962年3月加入中国哲学史资料汇编两汉部分、魏晋南北朝部分选注订补工作;1962年4月至10月加入中国哲学史资料汇编隋唐部分选注工作,重选重注。10月10日王通、傅奕、吕才、盧藏用、李华、阴符经李筌、赵蕤、元结、刘知几、皮日休、无能子、化书诸篇初稿完成;10月11日至15选宋代李觏材料;16日至18订补李筌篇。事实上,父亲所作的中国哲学史的资料选编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很细致又很繁琐的活,还是一项特别不公正的欺负人的事儿。由于仅仅整理发掘还不够,父亲还要经常给老师们试讲,所谓试讲,其实就是把个人的研究无偿奉献。先作无名英雄为有资格的革命老师们讲课,然后再由他们传达给学生。那一段,父亲天天趴在书桌上,吭吭吃吃地熬夜写讲义。母亲很不平,对他说,又不让你上课,写教学资料也不让署你的名字,你这是何苦呢?父亲说,我不要名,就是想把这个事情做好了。这是我的责任。文革也大概继承了此种形式。翻看父亲的文革记事,其中就记录到:当年的哲学系曾经把牛鬼蛇神分为三六九等,一种叫做反动学术权威,等而下之的,还有反革命废物,尚可利用的父亲非常荣幸地被造反派判入了前者。直道而行的父亲的治学是非常严谨的,在做学问上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一次,在博士生论文答辩会上,一名博士生的论文较多地运用了臆想方法,许多地方的结论不是出自史料,而是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父亲当场暴怒,说该论文结论浅薄、几乎不看史料、凭空想象等等。当然,深切厚重而扎实的史料根底,能力成就一个真正的有造诣的大家,父亲这样做也完全为了该学生好。但至今该学生的指点老师对父亲的雷霆万钧尚不能完全释怀。假使能够城府更深一些,父亲是万万不会当庭发脾气的。父亲年轻时就经常告诫自己,吾之涵养鹄的为务清节、戒忿懦,但至老他仍然还是容易忿,为人仍然很耿介,而且经常在这种关键时刻爆发。直道而行,道则直矣,但有时却总忽视了诸如投鼠忌器等等的古训。好在真正了解他的人,并不以为忤,肯定不会说什么。其实,他的暴怒不是仅仅针对此博士生,也不是仅仅针对指点老师,而是早就想对学术界的某些风气发脾气了。他曾经屡次在家里说,如今有人做学问,不下功夫看史料,闭着眼睛瞎想;这根本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历史唯心主义。每次母亲都劝他,你可别多说这些。于是他老是闭着嘴不说。终于有一天,积累深之,喷发切之,这个事件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行文至此,想起清华大学刘鹗培教师经常说到的那个有名的直道而行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刘教师在多难的政治年代之后,对父亲诉说,希望自己能做到外圆内方。父亲不语,久之,取一纸,写直道而行四字。刘教师以此刻章一枚赠予父亲。对此,冯友兰先生发表议论日:直道而行四字,乃张先生立身之道也,非闲章也。确实,父亲青年时期就为自己制定了循理不苟、直道而行的处世御变原则,且一生理论之,以至为此得罪人。对右派父亲的史料学工作,在父亲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北大楼宇烈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配合中哲史作资料选编,张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经过中是有主要的实际奉献的。其实,这个事情不管什么年代都是要有人做的。而且事实上,这对父亲来说,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父亲一生做学问都特别扎实,能有这样一段时间研究大量的史料,做些系统爬梳、选材和注解,对他来说虽然是被动的但仍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