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的概念_第1页
班级活动的概念_第2页
班级活动的概念_第3页
班级活动的概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活动的概念:

班级活动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主要是班主任)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员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它不是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班级是建立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将学生按年龄大小和知识的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且人数固定,这样同一个学校就形成不同的班级。因此,班级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组织概念和管理单位,也是一个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共同体。

班级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活动。从活动的主题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定和组织、到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的评价,都应当让学生参与或主持。学生是活动的主演和观众,也是活动编剧,导演和制片人。

班级活动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生活。说它是教育活动,就是时刻追求教育效果,关注活动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说活动是一种生活,是学生一种存在方式,就要更关注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与活动的美,让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

班级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活动,除了学科教学以外,班主任组织的全班性的活动,不论是班级管理、德育和社关于团体心理辅导

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分享经验,从而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或改善和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它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配合与合理的补充,因此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团体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有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且预防、发展重于矫治。也就是说不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才需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而是通过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协助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承担生活的责任,发挥个人的潜能,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3.民主性原则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看法,重视学生的意见,移情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能居高临下的训斥学生,不能讽刺、嘲弄学生,不揭学生“短”,要无条件地关怀和接纳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更自由的、深入的探索。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它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自主把握命运与独立应对生活挑战的主体精神。只有当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加入心理辅导活动时,这一目标才有可能达到。为了贯彻这一原则,首先团体辅导的内容选取与安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其次,教师的备课,教学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把学生作为团体辅导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在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发挥想像力留有余地,在辅导过程中要用鼓励性、商量性的语气让学生发表看法、宣泻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应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口吻。

5.活动性原则

中小学的认知、情感、个性、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和健康发展离不开学习、交往、劳动等实践活动,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问题所开展的辅导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应围绕辅导目标,尽可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模拟情境中去讨论、体验、训练等。会实践活动,还是体育,文艺、科技、劳动、知识竞赛、游戏,春游秋游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师生冲突的成因分析一份对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表明,学生喜欢具有以下品质的老师:

(1)教学方法好,热爱和尊重学生;

(2)知识广博;

(3)耐心温和,容易接近;

(4)对同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而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往往具有这样的缺点:

(1)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

(2)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

(3)上课拖时间,上完课就不理同学;

(4)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5)偏爱,不公正。

对以上几项的偏重程度,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有差别:低年级学生特别欢迎“教学方法好”的教师(78%),而高中学生则特别欢迎“知识广博”的教师(90.8%)。初中学生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面,多数的学生不喜欢“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的老师(92%)以及“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的老师(91%)。另据上海教育学院郭继东调查,目前学生中,16.22%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28.65%的学生与老师感情较为融洽,而感到与老师相处时十分愉快的,竟然低至17.84%。据江苏无锡市十一中冯振德等同志调查,现在教师中认为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达70%,认为学生“一代与一代相仿”的占22%,而认为学生“一代胜过一代”的只占8%。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老师被排在“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之后的最后一位。

从以上调查材料,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方面的修养,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二,师生之间如果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长此下去就可能出现彼此的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和激化。一些教师对待学生,往往是“居高临下”,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指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因而使学生对教师存有“戒心”或“敌意”,产生对立情绪,即使对教师的正确教育,也常常以沉默、回避、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方式来对待。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朋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诚心,把教师也当成知心朋友。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了师生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甚至处于剑拔弩张的地步。学生在小班教学中能得到更多的个别关注和指导就一定有好处吗?推行者认为,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并对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关注和指导。这是推行者赞同缩小师生比推行小班教学的主要理由。质疑者反问道,班小究竟有什么好处,对学生个别关注和指导难道比对学生集体教育和相互关注就一定更可取吗?中国香港学者程介明(2005)从比较教育的角度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处理班级的大小,一般只考虑课堂教学。而在我们的文化里,所考虑的又不一样。他介绍了美国学者Tobin等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项研究材料,其中通过录像分析比较了中、日、美三国幼儿园里的学习生活。研究者问日本幼儿园大班(30人)教师一个问题:“班小一点不是更好吗?”该教师反问:“班小有什么好处?”研究者答:“班小,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不是更多吗?”教师则不假思索地回答:“但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关注不是少了吗?”程介明认为这位大班教师道出了一个真理:班是一个集体,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地方。在我们的概念里,班级建设是学生学习生活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花在班级建设上的功夫,西方学者难以理解。因为在西方的概念中,“班”几乎完全是为了教学的方便。至于学生的德育,主要是家庭和教会的责任。而对我们来说,班太小就不成集体了,会失去集体生活的育人价值。德育又是班集体的主要功能和活动内容。如果把教学班设计得很小,就难以达成集体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在西方,也开始重视学生的集体生活,“学习共同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