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
应先搞清楚的几个概念
2开展健康教育
应先搞清楚的几个概念2换脑子以病人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找位置把健康教育放首位是品牌战略措施定调子健康教育是高水准保健服务的体现迈步子(五步骤模式)需求、目标、计划、实施、评价3换脑子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一、基本知识和理论(25条)二、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34条)三、基本技能(7条)1、科学健康观素养2、传染病防治素养3、慢性病防治素养4、安全及急救素养5、基本医疗素养6、健康信息素养925条4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一、基本知识和理论(2关于“素养及健康素养”的界定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素养是素质的形成基础;素养体现在意念、身体、语言之中;素养是能力;健康素养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健康素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健康素养的推行骨干是广大医务人员。5关于“素养及健康素养”的界定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5健康的定义1948年WHO: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及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6健康的定义61986年WHO: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的。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71986年WHO:7影响健康的因素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1)行为因素:吸烟、酗酒、吸毒、婚外性行为(2)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生活习惯、对疾病的预防习惯8影响健康的因素82、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磁场)(2)社会环境: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92、环境因素93、生物学因素(1)遗传:出生缺陷(13.7%)、高血压、糖尿病、肿瘤(2)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3)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形态、健康状况103、生物学因素104、健康服务因素健康服务又称卫生保健服务。“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7,WHO。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群众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公平、平等、人人享有。114、健康服务因素11《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平及平等。——健康的决定因素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12《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管理的概念管是管事,理是理人。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达到资源使用的最优化,目标是能在最合适的时间里把最合适的东西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发挥最合适的作用。13管理的概念13健康管理1、定义: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价、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4健康管理142、宗旨:调动个人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52、宗旨:调动个人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3、具体做法: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163、具体做法: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中医养生、中医治疗、中医保健——信息网络——街道、乡镇、村和社区——健康指导、咨询评估、预约诊疗、远程会诊、就医陪同17——中医养生、中医治疗、中医保健17健康管理企业:客户、个人、家庭、寿险客户、单位健康的基本条件: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平及平等。18健康管理企业:客户、个人、家庭、寿险客户、单位18科学基础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管理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19科学基础19因为在被诊断为疾病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有可能成功地阻断、延续,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20因为在被诊断为疾病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有可能成功地基本步骤一般来讲,健康管理分三个基本步骤:1、第一步是了解你的健康;2、第二步是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3、第三步是进行健康干预21基本步骤21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实施健康干预措施一定时间后,需要评价效果,调整计划和干预措施。22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实施健康基本策略(一)生活方式1、概念: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2、特点:以个体为中心,以预防为主,及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23基本策略23(二)技术方式:包括教育、激励、训练、营销等。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可以是单种应用或联合应用。24(二)技术方式:24(三)需求管理1、概念: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和管理自己的小病。25(三)需求管理252、主要因素:包括四种因素,即:患病率、感知到的需求、病人偏好、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262、主要因素:包括四种因素,即:患病率、感知到的需求、病人偏(四)疾病管理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及病人沟通的系统,其强调的是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其主要特点为:27(四)疾病管理27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28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8(五)灾难性病伤管理(含疾病和伤病)灾难性病伤管理具有及时性、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艰难性等特征,管理工作应做到:29(五)灾难性病伤管理(含疾病和伤病)291、转诊及时2、综合计划3、服务队伍4、自我管理5、患者满意301、转诊及时30(六)残疾管理残疾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31(六)残疾管理311、医学因素:诊断、治疗、程度、疗效、康复、并发症;2、非医学因素:社会、职业、政策、管理、心理、信息;321、医学因素:诊断、治疗、程度、疗效、康复、并发症;323、具体目标:防止恶化、恢复功能、康复状态、心理影响、有效沟通、复职情况、循环管理。333、具体目标:防止恶化、恢复功能、康复状态、心理影响、有效沟(七)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1、需求管理(企业—员工)2、疾病管理(保险机构、医疗机构)3、残疾管理(企业—员工)4、灾难性病伤管理(保险公司、企业、社会福利机构)34(七)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34通过上述不同的健康教育措施及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和群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35通过上述不同的健康教育措施及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
引导健康教育的具体应用
36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
引导健康教育的具体应用361、“治未病”的由来及内涵
1.1“治未病”的由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形成,及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形成和完善是一致的。371、“治未病”的由来及内涵
可以认为中医“治未病”理论是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8可以认为中医“治未病”理论是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
《黄帝内经·素问》之《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就清楚地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39《黄帝内经·素问》之《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就清楚地指出
《黄帝内经·灵枢》之《逆顺》篇中,也明确提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40《黄帝内经·灵枢》之《逆顺》篇中,也明确提出“上工
1.2“治未病”的内涵从中医理论中有关病因及发病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一个由表及里,从轻到重,从简至繁,以及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411.2“治未病”的内涵41
同时,任何疾病的形成都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而规律性是可以被认识的。
基于对疾病变化规律性和对疾病防治体系的认识,形成了“治未病”思想方法的主要内涵。42 同时,任何疾病的形成都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而规律性是可以
治,有预防、治疗、管理、控制、治理、节制之意。
未,此为否定词:不,不曾,没有,还没,尚未;“未”也含有未来、以后、此后、相继等意思。43治,有预防、治疗、管理、控制、治理、节制之意。 病,“治未病”中的“病”其含义十分广泛,包括有发病、病机、疾病、病证、症状、重病、变病、并病、兼病,以及防治、失治、误治、过治和毒副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等。44 病,“治未病”中的“病”其含义十分广泛,包括有发病、病
未病,其含义主要包括有:*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易感人群,有患病机会;*检查正常,有不适症状;*检查异常,无明显症状;45未病,其含义主要包括有:45
*病症虽轻、有进展趋势;*病症缓解,有反复因素;*病已痊愈,需预防复发;*治疗措施,有不良反应。46*病症虽轻、有进展趋势;46
从以上有关“治未病”的内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主要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47 从以上有关“治未病”的内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和干预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形成和发生。48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就采取各种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发生后或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准确地判断治疗效果,推断和分析其预后,以防止疾病的迁延、加重和恶变,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49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发生后或在治疗过程中,及时 瘥后防复,是指疾病经治疗和调护而获得改善、稳定或痊愈后,应当注意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自身的体质情况进行恢复和调摄,以防止疾病的复发和次生病症的形成及发生。50 瘥后防复,是指疾病经治疗和调护而获得改善、稳定或痊愈后,
2、“治未病”的理论基础
2.1阴阳五行学说51 2、“治未病”的理论基础
2.1阴阳五行学说51
阴阳学说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哲学思想,其及生命科学的结合,形成了传统医药学的重要核心理念和理论基础。52阴阳学说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辩证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和相互消长的变化规律,是形成“治未病”思维方法的重要指导思想。53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和相互消长的变化规律,五行学说是反映物质不同属性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调节和相互依存运动关系的思维模式,对构成“治未病”具体措施的框架有直接的指导作用。54五行学说是反映物质不同属性之间相互促进、相互
2.2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祖国医药学整体观念特点的重要内容。552.2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祖国医药学整体
天,是指自然界及自然界客观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人,是指人体的基本体质、精气神状况和个体患病的特殊性。56 天,是指自然界及自然界客观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56
做到人及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相一致,相协调,即所谓“遵其规律,顺其自然”。这是“治未病”理论最精华和具前瞻性的概念。57 做到人及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相一致,相协调,即所谓“遵其规
2.3辨证论治法则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实施过程和必须遵循的诊治法则,也是传统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582.3辨证论治法则58
正因为有了证的概念,才为“治未病”理论的具体实施提供了证据、目标和方向。59正因为有了证的概念,才为“治未病”理论的
2.4微观理化检查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由物质变化到功能影响,由量变到质变的细微的变化过程的。602.4微观理化检查60
有机地选择现代医学理化检查,找出疾病发生的客观证据和相关因素,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防治“未病”的效果。61 有机地选择现代医学理化检查,找出疾病发生的客观证据和相关
3、“治未病”的诊治方法
“治未病”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和防治理念,而且在实施诊治中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具体的诊治方法。62 3、“治未病”的诊治方法“治未病”不仅是一
3.1应于自然,择时而治
因时而治、未病先防的实质在于提高机体自我防御致病因素的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回避重大疾病因素的影响,主动而科学地适应自然界时令、环境变化的规律性,从而使人及自然界相协调,达到天人合一。633.1应于自然,择时而治63
3.2法于阴阳,中庸平秘
中医诊疗方法和防治目的是以识别阴阳、调整阴阳,平衡阴阳,阴阳平秘为核心的。使人体改变阴阳不平衡的状态,维护机体持续的、稳定的、动态的及平衡的健康状态。643.2法于阴阳,中庸平秘 64
如“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阳兼治”;“善治阴者必以阳中求阴,善治阳者必以阴中求阳”。65如“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盛则寒,阳盛则
3.3循于五行,生克制化
基于五行学说而形成的脏象理论体系,确定了人体脏及脏、脏及腑、腑及腑、五脏六腑及五官、五体、五志、五气、五化、五味等的相互关系和属性特征。这一理论体系是中医诊治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指导。663.3循于五行,生克制化66充分地、有机地、准确地、灵活地运用五行生克制化体系,可以起到控制疾病传变、维护脏腑功能、促进机体康复、有效确定治则,从而达到“治未病”的事半功倍的效果。67充分地、有机地、准确地、灵活地运用五行生克制 如“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泻南补北、金水相生、培土制水”;“治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子病及母,母病及子”等。68 如“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泻南补北、金水相生、培在中医“治未病“的实践中,应当更多、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好现代医学的现代诊断技术和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时,将其有机地及中医自身规律相结合,以补充传统诊疗技术的不足。
3.4
客观诊断,不容忽视69在中医“治未病“的实践中,应当更多、更好地掌握尤其在对疾病筛查、大面积易感人群防控、儿童预防免疫接种、特异性免疫制剂应用等方面应有效地利用,包括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70尤其在对疾病筛查、大面积易感人群防控、儿童预防免
如血、尿、便、白带常规、肝功能、女性激素水平测定、病原微生物、免疫学检测、超声波诊断、X光、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等。71如血、尿、便、白带常规、肝功能、女性激素
3.5慎于关键,把握要点
鉴于“治未病”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并涉及人体健康、疾病防治的各个环节,所以应当谨慎地把握相关的实施关键,抓住要点,有的放矢。723.5慎于关键,把握要点
鉴于“治未病”是一
实施“治未病”中需掌握的几个要点:
*对庞大人群常见病发病规律的了解,以及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对常见病病证的发病规律和转归的把握,以及有效的治疗手段的应用;73实施“治未病”中需掌握的几个要点:73*对常见病证不良后果的预测和有效的掌握,以及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对因治疗病证的药物和方法产生毒副作用和负面影响的控制,以及有效的改善。74*对常见病证不良后果的预测和有效的掌握,以及对治*正确处理好中医及西医、四诊及理化、预防保健和实施治疗的关系,以获取最佳诊疗效果。*建立和完善有关“治未病”措施的实施方案和防治路径,并有相应的疗效判断标准。75*正确处理好中医及西医、四诊及理化、预防保健和实*从中医脏腑功能的角度,“治未病”的疗效标准应注重: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形体健全、适应环境,血脉充匀,肝气调达、脾胃健运,吐纳舒降,二便通畅。76*从中医脏腑功能的角度,“治未病”的疗效标准应注*从人体器官、组织和生理功能方面,“治未病”的疗效标准应包含:口齿灵利,鼻窍通畅,视物清晰,位听正常,皮毛固密,不痛不痒,寐醒有时,二便通畅,乳房丰柔,经带正常,性欲有度,胎孕健康。77*从人体器官、组织和生理功能方面,“治未病”的结语
1、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意义、作用和方法,认真履行健康管理的骨干职责。
2、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引导,把握天、地、人等自然变化规律和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的关系,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保健服务水平。78结语1、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意义、作用和方法,谢谢!谢谢!ThankYou世界触手可及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ThankYou世界触手可及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
应先搞清楚的几个概念
82开展健康教育
应先搞清楚的几个概念2换脑子以病人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找位置把健康教育放首位是品牌战略措施定调子健康教育是高水准保健服务的体现迈步子(五步骤模式)需求、目标、计划、实施、评价83换脑子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一、基本知识和理论(25条)二、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34条)三、基本技能(7条)1、科学健康观素养2、传染病防治素养3、慢性病防治素养4、安全及急救素养5、基本医疗素养6、健康信息素养925条84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一、基本知识和理论(2关于“素养及健康素养”的界定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素养是素质的形成基础;素养体现在意念、身体、语言之中;素养是能力;健康素养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健康素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健康素养的推行骨干是广大医务人员。85关于“素养及健康素养”的界定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5健康的定义1948年WHO: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及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86健康的定义61986年WHO: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的。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871986年WHO:7影响健康的因素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1)行为因素:吸烟、酗酒、吸毒、婚外性行为(2)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生活习惯、对疾病的预防习惯88影响健康的因素82、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磁场)(2)社会环境: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892、环境因素93、生物学因素(1)遗传:出生缺陷(13.7%)、高血压、糖尿病、肿瘤(2)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3)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形态、健康状况903、生物学因素104、健康服务因素健康服务又称卫生保健服务。“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7,WHO。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群众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公平、平等、人人享有。914、健康服务因素11《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平及平等。——健康的决定因素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92《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管理的概念管是管事,理是理人。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达到资源使用的最优化,目标是能在最合适的时间里把最合适的东西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发挥最合适的作用。93管理的概念13健康管理1、定义: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价、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94健康管理142、宗旨:调动个人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952、宗旨:调动个人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3、具体做法: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963、具体做法: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中医养生、中医治疗、中医保健——信息网络——街道、乡镇、村和社区——健康指导、咨询评估、预约诊疗、远程会诊、就医陪同97——中医养生、中医治疗、中医保健17健康管理企业:客户、个人、家庭、寿险客户、单位健康的基本条件: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平及平等。98健康管理企业:客户、个人、家庭、寿险客户、单位18科学基础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管理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99科学基础19因为在被诊断为疾病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有可能成功地阻断、延续,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100因为在被诊断为疾病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有可能成功地基本步骤一般来讲,健康管理分三个基本步骤:1、第一步是了解你的健康;2、第二步是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3、第三步是进行健康干预101基本步骤21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实施健康干预措施一定时间后,需要评价效果,调整计划和干预措施。102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实施健康基本策略(一)生活方式1、概念: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2、特点:以个体为中心,以预防为主,及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103基本策略23(二)技术方式:包括教育、激励、训练、营销等。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可以是单种应用或联合应用。104(二)技术方式:24(三)需求管理1、概念: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和管理自己的小病。105(三)需求管理252、主要因素:包括四种因素,即:患病率、感知到的需求、病人偏好、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1062、主要因素:包括四种因素,即:患病率、感知到的需求、病人偏(四)疾病管理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及病人沟通的系统,其强调的是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其主要特点为:107(四)疾病管理27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108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8(五)灾难性病伤管理(含疾病和伤病)灾难性病伤管理具有及时性、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艰难性等特征,管理工作应做到:109(五)灾难性病伤管理(含疾病和伤病)291、转诊及时2、综合计划3、服务队伍4、自我管理5、患者满意1101、转诊及时30(六)残疾管理残疾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111(六)残疾管理311、医学因素:诊断、治疗、程度、疗效、康复、并发症;2、非医学因素:社会、职业、政策、管理、心理、信息;1121、医学因素:诊断、治疗、程度、疗效、康复、并发症;323、具体目标:防止恶化、恢复功能、康复状态、心理影响、有效沟通、复职情况、循环管理。1133、具体目标:防止恶化、恢复功能、康复状态、心理影响、有效沟(七)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1、需求管理(企业—员工)2、疾病管理(保险机构、医疗机构)3、残疾管理(企业—员工)4、灾难性病伤管理(保险公司、企业、社会福利机构)114(七)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34通过上述不同的健康教育措施及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和群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115通过上述不同的健康教育措施及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
引导健康教育的具体应用
116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
引导健康教育的具体应用361、“治未病”的由来及内涵
1.1“治未病”的由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形成,及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形成和完善是一致的。1171、“治未病”的由来及内涵
可以认为中医“治未病”理论是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18可以认为中医“治未病”理论是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
《黄帝内经·素问》之《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就清楚地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119《黄帝内经·素问》之《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就清楚地指出
《黄帝内经·灵枢》之《逆顺》篇中,也明确提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120《黄帝内经·灵枢》之《逆顺》篇中,也明确提出“上工
1.2“治未病”的内涵从中医理论中有关病因及发病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一个由表及里,从轻到重,从简至繁,以及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1211.2“治未病”的内涵41
同时,任何疾病的形成都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而规律性是可以被认识的。
基于对疾病变化规律性和对疾病防治体系的认识,形成了“治未病”思想方法的主要内涵。122 同时,任何疾病的形成都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而规律性是可以
治,有预防、治疗、管理、控制、治理、节制之意。
未,此为否定词:不,不曾,没有,还没,尚未;“未”也含有未来、以后、此后、相继等意思。123治,有预防、治疗、管理、控制、治理、节制之意。 病,“治未病”中的“病”其含义十分广泛,包括有发病、病机、疾病、病证、症状、重病、变病、并病、兼病,以及防治、失治、误治、过治和毒副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等。124 病,“治未病”中的“病”其含义十分广泛,包括有发病、病
未病,其含义主要包括有:*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易感人群,有患病机会;*检查正常,有不适症状;*检查异常,无明显症状;125未病,其含义主要包括有:45
*病症虽轻、有进展趋势;*病症缓解,有反复因素;*病已痊愈,需预防复发;*治疗措施,有不良反应。126*病症虽轻、有进展趋势;46
从以上有关“治未病”的内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主要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127 从以上有关“治未病”的内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和干预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形成和发生。128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就采取各种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发生后或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准确地判断治疗效果,推断和分析其预后,以防止疾病的迁延、加重和恶变,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29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发生后或在治疗过程中,及时 瘥后防复,是指疾病经治疗和调护而获得改善、稳定或痊愈后,应当注意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自身的体质情况进行恢复和调摄,以防止疾病的复发和次生病症的形成及发生。130 瘥后防复,是指疾病经治疗和调护而获得改善、稳定或痊愈后,
2、“治未病”的理论基础
2.1阴阳五行学说131 2、“治未病”的理论基础
2.1阴阳五行学说51
阴阳学说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哲学思想,其及生命科学的结合,形成了传统医药学的重要核心理念和理论基础。132阴阳学说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辩证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和相互消长的变化规律,是形成“治未病”思维方法的重要指导思想。133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和相互消长的变化规律,五行学说是反映物质不同属性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调节和相互依存运动关系的思维模式,对构成“治未病”具体措施的框架有直接的指导作用。134五行学说是反映物质不同属性之间相互促进、相互
2.2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祖国医药学整体观念特点的重要内容。1352.2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祖国医药学整体
天,是指自然界及自然界客观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人,是指人体的基本体质、精气神状况和个体患病的特殊性。136 天,是指自然界及自然界客观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56
做到人及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相一致,相协调,即所谓“遵其规律,顺其自然”。这是“治未病”理论最精华和具前瞻性的概念。137 做到人及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相一致,相协调,即所谓“遵其规
2.3辨证论治法则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实施过程和必须遵循的诊治法则,也是传统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1382.3辨证论治法则58
正因为有了证的概念,才为“治未病”理论的具体实施提供了证据、目标和方向。139正因为有了证的概念,才为“治未病”理论的
2.4微观理化检查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由物质变化到功能影响,由量变到质变的细微的变化过程的。1402.4微观理化检查60
有机地选择现代医学理化检查,找出疾病发生的客观证据和相关因素,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防治“未病”的效果。141 有机地选择现代医学理化检查,找出疾病发生的客观证据和相关
3、“治未病”的诊治方法
“治未病”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和防治理念,而且在实施诊治中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具体的诊治方法。142 3、“治未病”的诊治方法“治未病”不仅是一
3.1应于自然,择时而治
因时而治、未病先防的实质在于提高机体自我防御致病因素的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回避重大疾病因素的影响,主动而科学地适应自然界时令、环境变化的规律性,从而使人及自然界相协调,达到天人合一。1433.1应于自然,择时而治63
3.2法于阴阳,中庸平秘
中医诊疗方法和防治目的是以识别阴阳、调整阴阳,平衡阴阳,阴阳平秘为核心的。使人体改变阴阳不平衡的状态,维护机体持续的、稳定的、动态的及平衡的健康状态。1443.2法于阴阳,中庸平秘 64
如“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阳兼治”;“善治阴者必以阳中求阴,善治阳者必以阴中求阳”。145如“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盛则寒,阳盛则
3.3循于五行,生克制化
基于五行学说而形成的脏象理论体系,确定了人体脏及脏、脏及腑、腑及腑、五脏六腑及五官、五体、五志、五气、五化、五味等的相互关系和属性特征。这一理论体系是中医诊治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指导。1463.3循于五行,生克制化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白菜种子合同协议
- 贴墙砖手工合同协议
- 解除试用期劳动合同协议
- 设备合伙购买合同协议
- 解除艺人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大学物理复习目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跨文化管理能力评估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科学技术创新人才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201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竞赛加试(B卷)答案
- 29届化学初赛试题及答案
- T-COFA 0021-2022 渔用油电混合多旋翼无人机安全检查和维 护保养要求
- 2025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泰安市2025届高三二轮模拟检测考试政治(泰安二模)(含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模拟题: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试题集
- 2025届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初中语文第16课《有为有不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5年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4-2025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期中必刷题之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 鼻肠管的应用及护理课件
- 分娩镇痛技术与管理规范
- 2025修订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解读学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