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社
会
经
济
信
息
化1信息经济的兴起1.1世界经济由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
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传统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第一章社会经济信息化1信息经济的兴起传统信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使通货膨胀率下降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使通货膨胀率下降1.2
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信息化概念的出现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alBell)在1959年和1962年的研讨会上先后使用“后工业社会”一词,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中描绘了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日本学者梅忠夫1963年发表《论信息产业》一文,认为信息产业在农业和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推动社会前进1.2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2
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信息化概念的出现日本学者上岛教授1964年发表《信息社会的社会学》一文,认为日本正在进入“信息产业社会”1967年,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将1965年和1966年举办的两次《奔向2000:前进中的工作》研讨会文集译成日文出版,使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思想传入日本1.2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2
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信息化概念的出现1967年初,日本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参照“工业化”一词提出了信息化(日文音译为Johoka)即英文Informatization的概念小组认为,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反映了从物质产品的社会到信息产品的社会的演进和转型1.2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2
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信息化概念的出现中国学术界在1986年12月,首次讨论信息化问题,召开了“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并编辑出版论文集《信息化——历史的使命》。书中认为信息化是“描述国民经济中信息部门不断壮大的过程”,“国民经济和社会结构框架重心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和知识性空间转移的过程”。1.2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2
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2)对信息化的不同理解与各种区分
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基础设施、生产、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推广与应用过程——把信息化理解为计算机化和通讯化,以及两者结合产生的网络化认为信息化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把信息化理解为信息内容的增值化或业务活动的知识化认为信息化是信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把信息化理解为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高级化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把信息化理解为社会的高级化1.2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以社会为对象的信息化区分示意图
以社会为对象的信息化区分示意图社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服务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财税信息化科研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公共事业或社会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地区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国防或军事信息化商业信息化金融业信息化……图书馆信息化档案馆信息化……企业及其管理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信息化以社会为对象的信息化区分示意图社经信息以世界为对象的信息化区分示意图全球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区域(集团)信息化世界组织与机构信息化以世界为对象的信息化区分示意图全国家信息化区域(集团1.3
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1)层次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生活信息化1.3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1.3
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1)层次信息化进程是一个由内向外逐步渗透扩散、发展的演变过程生产工具信息化生产力系统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1.3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生产工具生产力系统信息化社会生活1.3
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2)阶段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发展信息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企业信息化阶段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办公室自动化、消费信息化、家庭生活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娱乐信息化)1.3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美国
1993年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NII)1994年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GII)1997年《全球电子商务联合宣言》1998年商务部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1999年《浮现中的数字经济II》2000年《2000年数字经济》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法国政府要求到2000年前把信息高速网络覆盖到500万个法国家庭英国政府制订了以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的“杰菲特”计划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欧盟电子化欧洲计划、“欧洲信息社会行动计划”等日本提出“建立发达的信息通信社会”的方针,包括三原则(民间主导、政府支持、国际协作)和四目标(普及电子商务、实现电子政府、提高国民信息能力、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韩国1999年3月制定了至2002年的国家信息化综合计划——“网络韩国21世纪”,准备把韩国变成世界十大信息强国之一新加坡
IT-2000智能岛计划等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1.4我国信息化进程(1)CNNIC互联网统计调查数据之一单位:万人1.4我国信息化进程单位:万人1.4我国信息化进程(2)CNNIC互联网统计调查数据之二单位:个1.4我国信息化进程单位:个1.4我国信息化进程(3)CNNIC互联网统计调查数据之三单位:Mbps1.4我国信息化进程单位:Mbps1.4我国信息化进程(4)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关注国情,认真分析中国推进信息化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制度1.4我国信息化进程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对于信息经济的描述
马克卢普、波拉特:
信息经济是指国民经济中所有与信息从一个模式向另一个模式转化有关的经济活动领域
汤姆•斯托尼尔的《信息财富》(TheWealthofInformation)
后工业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制造业所雇佣的人数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都次于服务业,居第二位。(这里的服务业是由信息工作人员组成的知识性服务业)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对于信息经济的描述
霍肯
信息经济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识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而质量更好、更耐用的产品的经济。在信息经济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的产品和服务将占主导地位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对于信息经济的描述
乌家培《经济信息与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部门构成,以信息活动作用的强化为主要特征。在信息经济中,经济活动对信息活动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地步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对于信息经济的描述
林德金
《信息经济学导论》
信息经济是关于信息价值,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经济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控制以及信息在生产、科学、技术以至在整个社会过程中如何有效合理利用地组织的新兴经济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对于信息经济的描述
葛伟民
信息经济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性的、严格定义的信息经济,只包括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和流通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第二层次是统计性的,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将国民经济中的各部门各行业按产业的性质加以划分,这时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同义第三层次是日常用语性的,受前两层次“定义”的影响和习惯传统的影响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2)信息经济的含义信息经济是一种与物质经济相对应的经济结构,是指与信息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化有关的相关经济活动的总称,这一转换过程包括信息的生产、加工、存贮、流通、分配和利用的各个领域与各个环节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2)信息经济的特征信息经济主要是知识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服务经济,而不是制造业经济劳动力以信息工作者为主体,而不是以机器操作者为主体信息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特点是信用信息的流动,而不是现金交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2)信息经济的特征
主要是制度经济,而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因而出现了三大经济结构:政府、大公司和工会不局限于一国范围,基本上是跨国经济无论个人还是公共部门都变得空前富裕信息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变化速度加快,正以几何级数的速率发生变化(2)信息经济的特征2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2.1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物质基础、扩大市场容量、积累建设资金、输送专业人才2.2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用IT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2.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3社会信息化程度测定方法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日本学者小松峙清介提出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和信息能力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该指标体系有4个主要因素:信息量(Q)信息装备率(E)通信主体水平(P)信息系数(U)3社会信息化程度测定方法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信息化指数信息量(Q)信息装备率(E)通信主体水平(P)信息系数(U)Q1人均年使用函件数Q2人均年通电话次数Q3每百人每天报纸发行数Q4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Q5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E1每百人电话机数E2每百人电视机数E3每万人电子计算机数P1第三产业人数的百分比P2每百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个人消费中(除衣食住行外)杂费的比例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信息化指数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
计算方法:(1)一步算术平均法(Q1+…+Q5+E1+…+E3+P1+P2+U)(2)二步算术平均法[(Q1+…+Q5)+(E1+…+E3)+(P1+P2)+U]11115131214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11115131214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项目指标1990年(中国)1965年(日本)绝对值指数%绝对值指数%信息量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年通电话次数每百人每天报纸发行数每百人书籍销售点数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823.41061.81204.97.5236734597314452.47265100100100100100信息装备率每百人电话机数每百人电视机数每百人计算机数1.29150.0911.7835311180信主体水平第三产业人数的百分比每百人中在校大学生数18.60.3841.333.3451.14100100信息系数个人消费中(除衣食住行外)杂费的比例2689.6291001999年中国信息化指数测算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项指标1990年(中国)1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测算步骤(1)基年确定。假设日本1965年为基年,各项指标值指数为00(2)测算年度各指标值指数
测算年度某一指标值绝对值基年该指标值绝对值测算年度指标值指数=×100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测算年度指标值指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测算步骤(3)信息化指数计算一步算法:信息化指数=1/11(4.9+7.5+236+73+45+11.7+83+53+41.3+33.3+89.6)=61.7二步算法:信息化指数=1/4[1/5(4.9+7.5+236+73+45)+1/3(11.7+83+53)+1/2(41.3+33.3)+89.6]=62.4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3.2国际电联(ITU)指标体系1995年向正在召开的、以“信息社会”为主题的西方七国集团会议,提出一套评价七国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6组指标(详见后表):
3.2国际电联(ITU)指标体系电话主线
每百名居民拥有的电话线数
数字交换的电话主线数
蜂窝式电话
每百人中蜂窝式电话的用户数
蜂窝式电话在七国中的分布情况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每千人中ISDN的用户数
ISDN用户数在七国中的分布情况
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的用户数
已装上有线电视的住房占全部住户的百分数
计算机
每百人中拥有的个人电脑(PC)数
每10万人中拥有的国际互联网主机数
光缆
光缆公里长度的年增长数
光纤公里长度的年增长数
国际电联信息化发展程度指标体系电话主线每百名居民拥有的电话线数数字交换的电话主线数蜂国家
电话主线
蜂窝电话
ISDN有线电视
计算机
光缆、光纤
普及率%名次
数字化率
名次
普及率%名次
普及率%名次
普及率%名次
家庭普及率%名次
普及率%名次
主机数/10万人
名次
光缆年增长率%名次
光缆年增长率%名次
加拿大
59.218024.820.057271932192192125165美国
57.426656.210.3452329412713.11204432法国
53.638611.071.932242649.361.03381591日本
49.447533.830.694161261230.94107107德国
46.857241.761.913151851150.37126126英国
45.763772.243.7111636131270.75332253意大利
41.875762.150.05607077.740.46223224平均
51.7673.81.181255171.61831西方七国信息化程度指标国电话主线蜂窝ISDN有线电视计算机光缆、光纤普及3.3国际数据集团(IDC)信息建设指数
1996年提出,评价各国收集信息、吸收信息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大项目:
社会建设(新闻自由、阅报人口、大学及职业学校人数等)通信建设(平均每人电话、收音机、传真机、移动电话数量及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普及率等)电脑普及(每人拥有电脑数量及网络电脑比率、教育用电脑销量、软硬件支出金额、因特网使用者及网络服务商数等)3.3国际数据集团(IDC)信息建设指数国家和地区综合评分社会建设通讯建设电脑普及美国498754420102433芬兰35915369382177瑞典344248512351727丹麦344049212801668挪威342351810571848加拿大331957311351611荷兰329949311931613瑞士327346310211789新西兰324952612891434英国324446112121571日本313345114221360澳大利亚31934538711815新加坡29652828241859香港特区262640710371182新加坡249546782412041997年一些国家和地区信息建设指数国家和地区综合评分社会建设通讯建设电脑普及美国49875443.4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方案
(共20项指标)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人均宽带拥有量、人均电话通话次数、长途光缆长度、微波占有信道数、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电子商务交易额、卫星站点数、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3.4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方案3.4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方案(共20项指标)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直接贡献率、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信息指数
3.4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方案国家信息化水平研究报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2年3月19日)1、2000年中国国家信息化水平总指数(NIQ)为
38.461999年:30.141998年:25.892、1998-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了48.6%,平均每年提高21.9%1999年增长:16%2000年增长:28%国家信息化水平研究报告3、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分要素比较(1)信息技术应用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各要素中信息技术应用指数最高,为65.89(2)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各要素中信息产品和服务发展指数为53.78(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一定的发展各要素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为45.293、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分要素比较3、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分要素比较(4)信息网络建设飞速增长,但存在重复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指数为37.12(5)五是信息化发展环境需加快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为21.86(6)信息化人才不足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为13.43,是各要素中水平最低的3、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分要素比较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环境全国合计45.2937.1265.8953.7813.4321.86北京93.53318.82179.97112.68112.1579.61天津54.2483.51127.75111.2745.8723.92河北31.7245.5885.2444.506.447.63山西61.15101.8360.9944.9219.4811.95内蒙73.187.6557.6944.3210.9121.57辽宁74.1252.6784.6046.4428.3621.33吉林66.1141.8681.4944.4925.4824.85黑龙江59.1318.64105.9143.7918.8923.39上海99.91191.86155.3045.1968.9116.65江苏48.3137.03101.5734.9021.9741.912000年全国及各地区信息化各要素指数地区资源开发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信息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环境浙江72.4359.0386.5333.499.8634.68安徽26.0250.1265.2239.256.9524.42福建68.7854.33106.2468.356.8790.77江西22.9541.9251.3368.425.4837.81山东29.8650.1065.5525.2613.3620.16河南30.1642.0266.2341.676.4519.74湖北32.53108.1969.6030.4311.9021.97湖南5.91204.3856.3255.355.4243.64广东73.8181.8984.1344.1213.7127.53广西17.0250.7952.1238.893.2536.01海南76.9766.4851.9750.307.837.49地区资源开发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信息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环境重庆11.69217.2087.8148.5511.7625.87四川21.4850.8755.7934.919.1029.08贵州2.16157.8440.385.624.4521.01云南15.0259.5332.9029.073.7616.54西藏70.430.201.6741.183.136.13陕西37.7369.4676.2476.3519.6946.61甘肃26.1416.8544.3821.5811.2126.75青海45.662.2561.1049.1610.4413.42宁夏60.2739.2965.8848.5314.5223.83新疆40.483.9394.4387.7217.329.60地区资源开发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信息中国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测算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国家统计信息中心(详见后表)(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2)国家信息网络建设(3)信息技术应用(4)信息产业发展(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第一章社会经济信息化(信息经济学)课件要素
序号指标名称
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2每万人图书、报纸、杂志总印张数
3每千人万维网站点数
4每千人互联网使用字节数
5人均电话通话次数
二信息网络建设6每百平方公里长途光缆长度
7每百平方公里微波通信线路
8每百平方公里卫星站点数
9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含移动电话数)
中国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测算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国家统计信息中心)要素序号指标名称一1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2每要素
序号指标名称
三信息技术应用10每千人有线电视用户数
11每千人局用交换机容量
12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
13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
14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
四信息产业发展15每千人拥有信用卡张数
16每千人专利授权数
17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8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人数比重19信息产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20信息产业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
要素序号指标名称三10每千人有线电视用户数要素
序号指标名称
五信息化人才21每万人大学生数
22信息化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数占比重
23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
六信息化发展政策24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25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要素序号指标名称五21每万人大学生数22信息3.5网络信息化评价指标网络信息化评价模型的建立(详见后表)该体系选取21个指标,涉及到信息化评价三个层次,即信息经济、信息设施普及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建设3.5网络信息化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信息经济(0.3)信息产业(0.6)
人均信息产业产值(0.6)
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重(0.2)
信息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0.2)
网络经济(0.4)
人均电子商务交易额(1.0)
信息资源(0.3)
电子化资源(0.8)
每万人所拥有的本地区网页(0.4)
每人拥有的数据库记录条数(0.6)
文献资源(0.2)
每万人拥有图书馆、博物馆(0.2)
每百人年订阅报纸份数(0.4)
每百人订阅期刊数(0.4)
网络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信息经济(0.3)信息产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信息设施普及及信息技术的应用(0.4)
信息设施的普及(0.4)
信息装备(0.7)
每万人计算机数(0.5)
每百人电话机数(0.3)
每百人电视机数(0.2)
新闻设施(0.1)
电视人口普及率(0.7)
广播人口普及率(0.3)
无线通信(0.2)
每千人移动电话数(0.6)
每千人寻呼机数(0.4)信息技术应用(0.6)
邮电通信(0.2)
人均邮电业务总值(0.4)
每万人传真数(0.2)
人均年电话费用支出(0.4)
企业应用(0.4)建立信息系统的企业占本地区企业总数比例(0.6)
已上网企业占本地企业总数比例(0.4)
网络活动(0.4)
人均年发电子邮件数(0.3)
已上网人数占总人口数比例(0.4)
每万人拥有的以联网的计算机数(0.3)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信息设施普及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一章社会经济信息化(信息经济学)课件第一章社
会
经
济
信
息
化1信息经济的兴起1.1世界经济由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
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传统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第一章社会经济信息化1信息经济的兴起传统信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使通货膨胀率下降以美国为例信息技术产业使通货膨胀率下降1.2
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信息化概念的出现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alBell)在1959年和1962年的研讨会上先后使用“后工业社会”一词,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中描绘了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日本学者梅忠夫1963年发表《论信息产业》一文,认为信息产业在农业和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推动社会前进1.2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2
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信息化概念的出现日本学者上岛教授1964年发表《信息社会的社会学》一文,认为日本正在进入“信息产业社会”1967年,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将1965年和1966年举办的两次《奔向2000:前进中的工作》研讨会文集译成日文出版,使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思想传入日本1.2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2
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信息化概念的出现1967年初,日本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参照“工业化”一词提出了信息化(日文音译为Johoka)即英文Informatization的概念小组认为,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反映了从物质产品的社会到信息产品的社会的演进和转型1.2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2
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信息化概念的出现中国学术界在1986年12月,首次讨论信息化问题,召开了“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并编辑出版论文集《信息化——历史的使命》。书中认为信息化是“描述国民经济中信息部门不断壮大的过程”,“国民经济和社会结构框架重心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和知识性空间转移的过程”。1.2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1.2
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2)对信息化的不同理解与各种区分
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基础设施、生产、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推广与应用过程——把信息化理解为计算机化和通讯化,以及两者结合产生的网络化认为信息化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把信息化理解为信息内容的增值化或业务活动的知识化认为信息化是信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把信息化理解为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高级化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把信息化理解为社会的高级化1.2信息化概念及其发展以社会为对象的信息化区分示意图
以社会为对象的信息化区分示意图社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服务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财税信息化科研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公共事业或社会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地区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国防或军事信息化商业信息化金融业信息化……图书馆信息化档案馆信息化……企业及其管理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信息化以社会为对象的信息化区分示意图社经信息以世界为对象的信息化区分示意图全球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区域(集团)信息化世界组织与机构信息化以世界为对象的信息化区分示意图全国家信息化区域(集团1.3
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1)层次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生活信息化1.3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1.3
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1)层次信息化进程是一个由内向外逐步渗透扩散、发展的演变过程生产工具信息化生产力系统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1.3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生产工具生产力系统信息化社会生活1.3
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2)阶段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发展信息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企业信息化阶段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办公室自动化、消费信息化、家庭生活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娱乐信息化)1.3信息化的层次与阶段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美国
1993年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NII)1994年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GII)1997年《全球电子商务联合宣言》1998年商务部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1999年《浮现中的数字经济II》2000年《2000年数字经济》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法国政府要求到2000年前把信息高速网络覆盖到500万个法国家庭英国政府制订了以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的“杰菲特”计划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欧盟电子化欧洲计划、“欧洲信息社会行动计划”等日本提出“建立发达的信息通信社会”的方针,包括三原则(民间主导、政府支持、国际协作)和四目标(普及电子商务、实现电子政府、提高国民信息能力、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韩国1999年3月制定了至2002年的国家信息化综合计划——“网络韩国21世纪”,准备把韩国变成世界十大信息强国之一新加坡
IT-2000智能岛计划等一些国家的信息化进展1.4我国信息化进程(1)CNNIC互联网统计调查数据之一单位:万人1.4我国信息化进程单位:万人1.4我国信息化进程(2)CNNIC互联网统计调查数据之二单位:个1.4我国信息化进程单位:个1.4我国信息化进程(3)CNNIC互联网统计调查数据之三单位:Mbps1.4我国信息化进程单位:Mbps1.4我国信息化进程(4)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关注国情,认真分析中国推进信息化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制度1.4我国信息化进程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对于信息经济的描述
马克卢普、波拉特:
信息经济是指国民经济中所有与信息从一个模式向另一个模式转化有关的经济活动领域
汤姆•斯托尼尔的《信息财富》(TheWealthofInformation)
后工业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制造业所雇佣的人数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都次于服务业,居第二位。(这里的服务业是由信息工作人员组成的知识性服务业)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对于信息经济的描述
霍肯
信息经济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识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而质量更好、更耐用的产品的经济。在信息经济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的产品和服务将占主导地位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对于信息经济的描述
乌家培《经济信息与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部门构成,以信息活动作用的强化为主要特征。在信息经济中,经济活动对信息活动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地步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对于信息经济的描述
林德金
《信息经济学导论》
信息经济是关于信息价值,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经济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控制以及信息在生产、科学、技术以至在整个社会过程中如何有效合理利用地组织的新兴经济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对于信息经济的描述
葛伟民
信息经济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性的、严格定义的信息经济,只包括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和流通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第二层次是统计性的,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将国民经济中的各部门各行业按产业的性质加以划分,这时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同义第三层次是日常用语性的,受前两层次“定义”的影响和习惯传统的影响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2)信息经济的含义信息经济是一种与物质经济相对应的经济结构,是指与信息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化有关的相关经济活动的总称,这一转换过程包括信息的生产、加工、存贮、流通、分配和利用的各个领域与各个环节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2)信息经济的特征信息经济主要是知识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服务经济,而不是制造业经济劳动力以信息工作者为主体,而不是以机器操作者为主体信息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特点是信用信息的流动,而不是现金交易1.5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2)信息经济的特征
主要是制度经济,而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因而出现了三大经济结构:政府、大公司和工会不局限于一国范围,基本上是跨国经济无论个人还是公共部门都变得空前富裕信息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变化速度加快,正以几何级数的速率发生变化(2)信息经济的特征2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2.1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物质基础、扩大市场容量、积累建设资金、输送专业人才2.2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用IT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2.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3社会信息化程度测定方法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日本学者小松峙清介提出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和信息能力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该指标体系有4个主要因素:信息量(Q)信息装备率(E)通信主体水平(P)信息系数(U)3社会信息化程度测定方法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信息化指数信息量(Q)信息装备率(E)通信主体水平(P)信息系数(U)Q1人均年使用函件数Q2人均年通电话次数Q3每百人每天报纸发行数Q4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Q5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E1每百人电话机数E2每百人电视机数E3每万人电子计算机数P1第三产业人数的百分比P2每百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个人消费中(除衣食住行外)杂费的比例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信息化指数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
计算方法:(1)一步算术平均法(Q1+…+Q5+E1+…+E3+P1+P2+U)(2)二步算术平均法[(Q1+…+Q5)+(E1+…+E3)+(P1+P2)+U]11115131214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11115131214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项目指标1990年(中国)1965年(日本)绝对值指数%绝对值指数%信息量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年通电话次数每百人每天报纸发行数每百人书籍销售点数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823.41061.81204.97.5236734597314452.47265100100100100100信息装备率每百人电话机数每百人电视机数每百人计算机数1.29150.0911.7835311180信主体水平第三产业人数的百分比每百人中在校大学生数18.60.3841.333.3451.14100100信息系数个人消费中(除衣食住行外)杂费的比例2689.6291001999年中国信息化指数测算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项指标1990年(中国)1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测算步骤(1)基年确定。假设日本1965年为基年,各项指标值指数为00(2)测算年度各指标值指数
测算年度某一指标值绝对值基年该指标值绝对值测算年度指标值指数=×100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测算年度指标值指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测算步骤(3)信息化指数计算一步算法:信息化指数=1/11(4.9+7.5+236+73+45+11.7+83+53+41.3+33.3+89.6)=61.7二步算法:信息化指数=1/4[1/5(4.9+7.5+236+73+45)+1/3(11.7+83+53)+1/2(41.3+33.3)+89.6]=62.43.1日本信息化指数测定方法3.2国际电联(ITU)指标体系1995年向正在召开的、以“信息社会”为主题的西方七国集团会议,提出一套评价七国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6组指标(详见后表):
3.2国际电联(ITU)指标体系电话主线
每百名居民拥有的电话线数
数字交换的电话主线数
蜂窝式电话
每百人中蜂窝式电话的用户数
蜂窝式电话在七国中的分布情况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每千人中ISDN的用户数
ISDN用户数在七国中的分布情况
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的用户数
已装上有线电视的住房占全部住户的百分数
计算机
每百人中拥有的个人电脑(PC)数
每10万人中拥有的国际互联网主机数
光缆
光缆公里长度的年增长数
光纤公里长度的年增长数
国际电联信息化发展程度指标体系电话主线每百名居民拥有的电话线数数字交换的电话主线数蜂国家
电话主线
蜂窝电话
ISDN有线电视
计算机
光缆、光纤
普及率%名次
数字化率
名次
普及率%名次
普及率%名次
普及率%名次
家庭普及率%名次
普及率%名次
主机数/10万人
名次
光缆年增长率%名次
光缆年增长率%名次
加拿大
59.218024.820.057271932192192125165美国
57.426656.210.3452329412713.11204432法国
53.638611.071.932242649.361.03381591日本
49.447533.830.694161261230.94107107德国
46.857241.761.913151851150.37126126英国
45.763772.243.7111636131270.75332253意大利
41.875762.150.05607077.740.46223224平均
51.7673.81.181255171.61831西方七国信息化程度指标国电话主线蜂窝ISDN有线电视计算机光缆、光纤普及3.3国际数据集团(IDC)信息建设指数
1996年提出,评价各国收集信息、吸收信息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大项目:
社会建设(新闻自由、阅报人口、大学及职业学校人数等)通信建设(平均每人电话、收音机、传真机、移动电话数量及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普及率等)电脑普及(每人拥有电脑数量及网络电脑比率、教育用电脑销量、软硬件支出金额、因特网使用者及网络服务商数等)3.3国际数据集团(IDC)信息建设指数国家和地区综合评分社会建设通讯建设电脑普及美国498754420102433芬兰35915369382177瑞典344248512351727丹麦344049212801668挪威342351810571848加拿大331957311351611荷兰329949311931613瑞士327346310211789新西兰324952612891434英国324446112121571日本313345114221360澳大利亚31934538711815新加坡29652828241859香港特区262640710371182新加坡249546782412041997年一些国家和地区信息建设指数国家和地区综合评分社会建设通讯建设电脑普及美国49875443.4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方案
(共20项指标)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人均宽带拥有量、人均电话通话次数、长途光缆长度、微波占有信道数、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电子商务交易额、卫星站点数、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3.4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方案3.4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方案(共20项指标)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直接贡献率、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信息指数
3.4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方案国家信息化水平研究报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2年3月19日)1、2000年中国国家信息化水平总指数(NIQ)为
38.461999年:30.141998年:25.892、1998-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了48.6%,平均每年提高21.9%1999年增长:16%2000年增长:28%国家信息化水平研究报告3、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分要素比较(1)信息技术应用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各要素中信息技术应用指数最高,为65.89(2)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各要素中信息产品和服务发展指数为53.78(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一定的发展各要素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为45.293、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分要素比较3、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分要素比较(4)信息网络建设飞速增长,但存在重复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指数为37.12(5)五是信息化发展环境需加快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为21.86(6)信息化人才不足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为13.43,是各要素中水平最低的3、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分要素比较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环境全国合计45.2937.1265.8953.7813.4321.86北京93.53318.82179.97112.68112.1579.61天津54.2483.51127.75111.2745.8723.92河北31.7245.5885.2444.506.447.63山西61.15101.8360.9944.9219.4811.95内蒙73.187.6557.6944.3210.9121.57辽宁74.1252.6784.6046.4428.3621.33吉林66.1141.8681.4944.4925.4824.85黑龙江59.1318.64105.9143.7918.8923.39上海99.91191.86155.3045.1968.9116.65江苏48.3137.03101.5734.9021.9741.912000年全国及各地区信息化各要素指数地区资源开发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信息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环境浙江72.4359.0386.5333.499.8634.68安徽26.0250.1265.2239.256.9524.42福建68.7854.33106.2468.356.8790.77江西22.9541.9251.3368.425.4837.81山东29.86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学高级职称-传染病学(医学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单选100题)
- 2025年医学高级职称-中医外科(医学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单选一百题)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各省)-河南住院医师全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单项选择题100题)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各省)-江苏住院医师急诊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题)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定期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农业监测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健身房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驾驶学校软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各省)-广东住院医师儿科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单选一百题)
- 2025-2030中国防腐橡胶板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年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变电站春季安全生产自查报告
- 充电桩充电服务与充电站安全保障合同
-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师CCRC-PIPCA含答案
- 2025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智杰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面向社会招聘10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小型引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 9706.283-2022医用电气设备第2-83部分:家用光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放弃房产贷款协议书
- 2025年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内蒙古公安厅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顾问框架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