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5 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考历史_第1页
专题2.5 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考历史_第2页
专题2.5 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考历史_第3页
专题2.5 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考历史_第4页
专题2.5 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考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经济重心的南移——由黄河流域移至长江中下游概念辨析经济重心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衡量标准:①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否在全国名列前茅②看该地区工商业是否发达一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1.四大经济区的分布夫山西饶材、竹、榖、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传》一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1.四大经济区的分布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划分: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知识链接传统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传统农业区一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2.四大经济区的概况经济区地理位置特点形成原因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崤山以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史称中原传统农业区,为全国经济重心。其中山东为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产地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崤山以西,包括关中、河西、巴蜀等长江以南多为原始森林覆盖,经济实力较弱地势复杂,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山东、山西以北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变化表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汉247万19.8%998万80.2%唐朝392万43.2%514万56.8%北宋1122万62.9%662万37.1%材料二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永嘉行》材料三(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原因。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天灾、政治动乱2.概况(1)第一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八王之乱(2)第二次南迁高潮:唐朝中期,安史之乱(3)第三次南迁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难三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①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②南方社会环境较为稳定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三经济重心的南移2.过程孙吴、东晋、南朝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宋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南方正式成为经济重心(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

则数郡忘饥。——《宋书》三经济重心的南移3.表现农业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苏湖成为粮仓经济作物:棉花、茶树得到推广手工业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江浙、景德镇)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人口都超过百万三经济重心的南移4.影响①进一步推动全国人口比重变化②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③促进了民族融合④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⑤使古代中国后期各王朝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王朝中的政治地位【小结】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特点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1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最为突出3政治重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4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共41位,江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仅5位,江南47位。上述数字不能说明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

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

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实时训练C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洛阳,进而迁往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