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_第1页
《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_第2页
《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_第3页
《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_第4页
《桃花源记》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1世外桃源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

想到一个什么成语?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

想到一个什么成语?原指与现实社2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3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作者简介:4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5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写作背景: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6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初读课文,正确朗读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7桃花源记学生朗读桃花源记学生朗读8豁然()俨然()怡然(

)阡陌()邑人()间隔()垂髫()语云()平旷()缘()诣()遣()要()刘子骥()落英缤纷()郡下()huòy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qiānmòyìjiàntiáoyùkuàngyuányìqiǎnyāojìbīnfēnjùnyǎn

.······

·

······

·

···huòy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qiānmòyìjiàn9重点词的理解(1)欲穷其林(2)屋舍俨然

(3)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5)便要还家(6)一一为具言所闻(7)皆叹惋

(8)各复延至其家(9)便扶

向路(10)此中人语云(11)诣太守(12)欣然规往(走到……的尽头)(整齐的样子)(类)(田间小路)(通“邀”,邀请)(陈说、叙说)(惊讶惊奇)

(邀请)(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原先)(告诉)(到)(计划、打算)重点词的理解(1)欲穷其林(2)10古今异义1、缘溪行2、芳草鲜美3、阡陌交通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7、遂与外人间隔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9、不足为外人道也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②屋舍俨然①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①寻向所志②未果,寻病终①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既出,得其船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古今异义1、缘溪行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11古今异义2、芳草鲜美食物味道好。1、缘溪行缘故、缘分。缘鲜美古义:今义:古义:今义:沿,沿着。鲜艳美丽。

古今异义2、芳草鲜美食物味道好。1、缘溪行缘故、缘分。缘鲜美12古今异义3、阡陌交通各种运输的总称。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交通古义:今义:妻子,绝境,专指男子的配偶。古义: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指妻子和儿女;交错相通不用说、更不用说古今异义3、阡陌交通各种运输的总称。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13古今异义7、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开。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询问消息。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长,延伸。问讯古义:今义:间隔古义:今义:延古义:今义:询问距离邀请。9、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不充分,不够。

不值得古今异义7、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开。6、村中闻有此人,咸14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②屋舍俨然①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①寻向所志②未果,寻病终①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既出,得其船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放弃、舍弃,动词)(房屋,名词)(作标记,动词)(标记、记号,名词)(寻找,动词)(随即、不久,副词)(这、那)(他的,代渔人的)(作为)(对,向)(给)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放弃、舍弃,动词)(房屋,名词)(15通假字:同义词:悉并具咸皆(都)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处处志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走到……的尽头,形容词用作动词)(作标记,名词用作动词)便要还家(“要”通“邀”,读“yāo”,邀请。)通假字:同义词:悉并具咸皆(都)词类活用:(16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业。(一天)沿着溪流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花草鲜嫩可爱,落花散乱繁多。捕鱼人很为这里的美景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走完这片桃林。

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业。(一天)沿着溪17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打鱼人在这里看到一座山,山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打鱼人)便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洞内)。开始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18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看见打鱼人,(他们)竟然非常惊异,问从什么地方来,打鱼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他们)就邀请(打鱼人)到他们家里,摆酒杀鸡热情款待。村中听说来了这么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述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打鱼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打鱼人一件一件地给他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不已。其余的人各自都又请打鱼人到他们家中做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19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打鱼人住了几天后,就告别(他们)回去。桃花源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20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打鱼人)出了洞,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返回,沿途到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拜见大守,说了他在桃花源的奇遇。大守当即派人跟他前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了路,不再找得到先前去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行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计划还没实现,不久便病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板书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21三、文章结构

1、线索:2、

文章思路:(1段)发现桃林。(2、3段)进入桃源。(4段)出而复寻。武陵渔人的行踪。三、文章结构1、线索:武陵渔人的行踪。22课文中的成语及解释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课文中的成语及解释23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落英缤纷:形24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25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6自主探究1、渔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桃花林的?为什么会“甚异之”?

渔人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他以前未曾见过的,因此渔人“甚异之”。课文第1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自主探究1、渔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桃花林的?为什么会“甚异之272、作者对桃花源人生活状况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社会。这个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2、作者对桃花源人生活状况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283、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不矛盾。这样诗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这样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更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着美丽的世外桃源。3、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9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多少带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迹,表现出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这又是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的反映。合作探究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30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小结: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31理解以下句子含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省略部分,再试着翻译句子。村中人

村中人村中人渔人村中人村中人1.(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村中人渔人渔人3.()停数日,()辞去。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渔人课堂练习理解以下句子含义,在括号里填上村中人村中人村中人渔人村中32拓展延伸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拓展延伸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33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让我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结束语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34再见!再见!35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36世外桃源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

想到一个什么成语?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

想到一个什么成语?原指与现实社37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38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作者简介:39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40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写作背景: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41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初读课文,正确朗读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42桃花源记学生朗读桃花源记学生朗读43豁然()俨然()怡然(

)阡陌()邑人()间隔()垂髫()语云()平旷()缘()诣()遣()要()刘子骥()落英缤纷()郡下()huòy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qiānmòyìjiàntiáoyùkuàngyuányìqiǎnyāojìbīnfēnjùnyǎn

.······

·

······

·

···huòy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qiānmòyìjiàn44重点词的理解(1)欲穷其林(2)屋舍俨然

(3)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5)便要还家(6)一一为具言所闻(7)皆叹惋

(8)各复延至其家(9)便扶

向路(10)此中人语云(11)诣太守(12)欣然规往(走到……的尽头)(整齐的样子)(类)(田间小路)(通“邀”,邀请)(陈说、叙说)(惊讶惊奇)

(邀请)(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原先)(告诉)(到)(计划、打算)重点词的理解(1)欲穷其林(2)45古今异义1、缘溪行2、芳草鲜美3、阡陌交通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7、遂与外人间隔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9、不足为外人道也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②屋舍俨然①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①寻向所志②未果,寻病终①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既出,得其船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古今异义1、缘溪行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46古今异义2、芳草鲜美食物味道好。1、缘溪行缘故、缘分。缘鲜美古义:今义:古义:今义:沿,沿着。鲜艳美丽。

古今异义2、芳草鲜美食物味道好。1、缘溪行缘故、缘分。缘鲜美47古今异义3、阡陌交通各种运输的总称。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交通古义:今义:妻子,绝境,专指男子的配偶。古义: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指妻子和儿女;交错相通不用说、更不用说古今异义3、阡陌交通各种运输的总称。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48古今异义7、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开。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询问消息。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长,延伸。问讯古义:今义:间隔古义:今义:延古义:今义:询问距离邀请。9、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不充分,不够。

不值得古今异义7、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开。6、村中闻有此人,咸49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②屋舍俨然①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①寻向所志②未果,寻病终①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既出,得其船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放弃、舍弃,动词)(房屋,名词)(作标记,动词)(标记、记号,名词)(寻找,动词)(随即、不久,副词)(这、那)(他的,代渔人的)(作为)(对,向)(给)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放弃、舍弃,动词)(房屋,名词)(50通假字:同义词:悉并具咸皆(都)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处处志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走到……的尽头,形容词用作动词)(作标记,名词用作动词)便要还家(“要”通“邀”,读“yāo”,邀请。)通假字:同义词:悉并具咸皆(都)词类活用:(51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业。(一天)沿着溪流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花草鲜嫩可爱,落花散乱繁多。捕鱼人很为这里的美景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走完这片桃林。

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业。(一天)沿着溪5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打鱼人在这里看到一座山,山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打鱼人)便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洞内)。开始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5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看见打鱼人,(他们)竟然非常惊异,问从什么地方来,打鱼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他们)就邀请(打鱼人)到他们家里,摆酒杀鸡热情款待。村中听说来了这么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述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打鱼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打鱼人一件一件地给他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不已。其余的人各自都又请打鱼人到他们家中做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54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打鱼人住了几天后,就告别(他们)回去。桃花源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55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打鱼人)出了洞,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返回,沿途到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拜见大守,说了他在桃花源的奇遇。大守当即派人跟他前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了路,不再找得到先前去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行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计划还没实现,不久便病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板书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56三、文章结构

1、线索:2、

文章思路:(1段)发现桃林。(2、3段)进入桃源。(4段)出而复寻。武陵渔人的行踪。三、文章结构1、线索:武陵渔人的行踪。57课文中的成语及解释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课文中的成语及解释58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落英缤纷:形59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60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1自主探究1、渔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桃花林的?为什么会“甚异之”?

渔人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他以前未曾见过的,因此渔人“甚异之”。课文第1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自主探究1、渔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桃花林的?为什么会“甚异之622、作者对桃花源人生活状况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