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_第1页
《普惠金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_第2页
《普惠金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_第3页
《普惠金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_第4页
《普惠金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惠金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9666普惠金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6921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18192(1)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概述 115230(2)绩效文献概述 2325372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327016(1)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概述 3680(2)绩效文献概述 41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概述国内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始于2006年。焦瑾璞(2006,2007,2010)在亚太地区小额信贷论坛上首次提出“普惠制金融体系”的概念,并对其内涵、框架、时间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普惠制金融是小额信贷及微型金融的延伸和发展,是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为包括弱势经济群体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全功能的金融服务。杜晓山(2006,2008,2009等)认为普惠制金融使过去被排斥于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客户群体获益,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主层含义。吴晓灵(2008,2013)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界定,并对普惠金融中贷款方式的创新、政府在普惠金融体系建立和完善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周小川(2013)对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含义和目标、经济背景和意义、国际实践和国内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他认为,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是指“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利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并提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四大目标。孙天琦(2012)运用结构分析法和非结构分析法PR模型对西北100县的金融垄断程度进行了测算,发现西北大部分县域银行业的垄断程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稳步放开县域金融市场,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王婧、胡国晖(2014)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对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虽历经波折但整体状况良好。焦瑾璞等(2015),在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及“服务质量”3个维度下,建立包含19个指标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首次测算了全国各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2)绩效文献概述和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晚,且发展缓慢,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当时,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仅仅局限于运用商业银行的单因素的评价指标,同时缺乏对评价指标的构建问题的研究,对于实证研究方法则更是缺乏,因此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而到了近几年,国内许多学者开始逐步运用西方国家的一些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引入因子分析等等,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从而得出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赵景妍(2013)通过以我国12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对我国上市银行的绩效进行了深入的评价,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四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显著的差异,其中,股份制银行的经营绩效要远远高于四大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可见银行绩效和银行的治理结构有显著的关系。上官飞、舒长江(2011)则通过对因子分析法的引入,以我国13家主要商业银行为样本,构建了15个的绩效指标,研究发现,不同的银行在规模、效益、安全性、成长性、盈利性等因子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最后通过对各特征值加权,对这些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名。包全永(2015)通过比较国内外绩效评价问题,并结合各自的发展历程来看,认为中西方在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方向上是“趋同”的,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应以财务指标为主,兼顾非财务指标。魏慨、胡旭微(2013)选择了2009年到2011年期间我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引入因子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新的指标体系需要考虑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考虑,最后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了详细的评价。朱一鸣、刘宏、周正龙(2014)选取2008年至2013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利用改进因子分析法对反映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偿付能力以及经营增长的28项指标进行规整,得出各年的主因子,随后引入熵值法对主因子进行客观赋权,进而得出每年各大商业银行的绩效评分排名,结果表明:国有四大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小于一些地方性的股份制银行的绩效,比如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等,研究还得出,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其经营绩效并没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徐晨阳(2014)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绩效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银行业目前的绩效水平,并通过银行间绩效对比发现优、劣势所在,为银行提高经营绩效提供理论参考。杨振宁(2015)则主要依据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14年的年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绩效要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另外,银行的成长能力在绩效评价中显得比较重要,需要加以重视。程小倩(2014)选取了我国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第四季度数据,对评价对象经营绩效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排在比较靠前的是兴业、招商、光大等,而一些国有银行如中国银行、交行、农行等却比较靠后,这一结果正好证实了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的差异,从而有利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刘诗蕴(2016)以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区的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了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总共包括11个财务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研究得出,在所有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因子中,成长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最大,其次是盈利能力的影响,接着是流动性和安全性因子。在所有的样本银行中,邯郸农商行排在综合指标第一名。2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概述2005年,联合国在推广国际小额信贷年时明确提“InclusiveFinancialSystem”,其含义是:一个能够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号召和敦促各国政策制定者制定本国政策和策略,推动普惠金融建设。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2006)在对小额信贷的基本原则、服务对象和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基础上,提出了普惠性金融体系的概念:普惠金融体系是指通过不同渠道,为社会所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特别是那些广大的一般被正规金融体系排除在外的贫困和低收入群体,应向其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储蓄、保险、信贷和信托等,其核心是让所有的人特别是穷弱群体享有平等的金融权利。Sarma(2010)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构建方法,从三个方面,即以拥有银行账户的人口比例衡量银行渗透度,以人均拥有的银行营业点数或ATM机数衡量银行服务的可利用性,存贷款占GOP的比重衡量银行服务的使用状况测算不同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程度。Arora(2010)划分了银行服务范围、便利性及成本等指标,用来比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差异,其中银行服务范围用人均和单位面积的分支机构数表示,便利性用可开户或提交贷款申请的机构所在地、开户金额下限、账户余额下限等表示,使用成本用贷款利率、账户管理费、银行卡年费等表示。Gupte等(2012)认为Sarma(2010)主要忽略了使用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成本,而Arora(2010)主要忽略了金融服务的使用状况,因此在综合以上两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地比较了不同年度印度普惠金融指数的变化情况。一些国际组织也在积极研究设计全球层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普惠金融联盟(AFI)、芬玛克信托(FinMarkTrust)等主要从正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情况等维度设计普惠金融指标,世界银行(2012,2014)开发的全球普惠金融核心指标则主要按银行账户的使用情况以及储蓄、借款、支付、保险等具体业务分类来评估和监测普惠金融实践情况。(2)绩效文献概述从上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就开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关注,相比较企业方面的研究而言,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比较缓慢。直到21世纪,相关方面的研究持续深入,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问题逐渐挖掘,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研究方法从单纯的依靠定性分析,逐步过渡到定量分析,最后到两种方法的有效融合。通过梳理国外关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不仅有利于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而且还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下面对一些代表性的国外研究进行综述。VyasRK和SinghM(2008)认为,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工作中,可以运用数据包括分析方法,简称DEA,这种方法主要对于投入多产出多的决策单元来进行绩效评价,通常被广泛运用于一些主要行业的绩效评价中。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运用最小化成本或者最大化利润的原则,来计算这种成本的效益,或者利润的效益问题,最后根据这种效益来评估商业银行的绩效问题。KhrawishHA(2011)通过有效运用杜邦分析法,融入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问题,用资产净利率和权益的乘数来表示净资产收益率,这样就可以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各类影响因素。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大致思路相同,即都可以运用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问题,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前者是根据财务指标来评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问题,后则则是从流动性的角度出发,这两种方法都是选择了商业银行的其中某一原则来进行评价,很明显并没有能够很好的结合“三性”原则,因此其评价可能并不准确。Yoimg(2013)深入研究了美国的银行业的现状,通过运用数据模型得出,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资本结构和规模大小等因素都会对美国银行业带来非常显著的作用效果。MillionG,MatewosK(2015)基于08年金融危机的现实背景,挑选了东亚部分的商业银行,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并提出要从安全性、盈利性、成长性、流动性等角度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AllyZ(2013)研究得出,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提升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提升和内部控制加强两种方法加以提升。MillionG(2015)则分析和评估了美国商业银行的产出水平,研究得出,美国商业银行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工具,极大的促进了产出水平和效率。HUizinga(2000)运用全国20多个国家的58家商业银行的数据,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