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犯罪行为_第1页
个体犯罪行为_第2页
个体犯罪行为_第3页
个体犯罪行为_第4页
个体犯罪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个体犯罪行为第一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章

个体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第二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个体犯罪发生概述

一、犯罪行为发生研究概述个体犯罪行为的产生中,往往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被统称为“犯罪发生机制”、“犯罪发生机理”等。第三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犯罪行为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犯罪行为机制的基本含义狭义的犯罪行为机制,指犯罪行为产生的过程与模式。根据这个理解,犯罪行为机制解释“犯罪行为怎样产生”的问题。广义的犯罪行为机制,是指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过程与模式的总称。第四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1.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是指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回答为什么会产生犯罪行为的问题。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主要是指个人的需要以及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动机。除了需要和动机之外,个人的兴趣、情感、理想、信念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具有推定个人进行一定行为的动力作用。根据对犯罪行为机制的广义理解,犯罪行为机制主要涉及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犯罪行为也是由犯罪人的需要、犯罪动机等内在动力直接引起的。第五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2.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对于典型的犯罪行为来说,可以比较明显地分辨出犯罪行为产生的不同阶段,这些不同阶段就构成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3.犯罪行为产生的横向模式如果对一个个具体的犯罪行为的产生过程来看,就可以发现,很多犯罪行为并不是按照同样的典型模式产生的,而有可能是按照多种不同的模式产生的。第六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犯罪行为产生中的互动机制在犯罪行为的产生过程中,充满了犯罪人与周围环境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这些信息交流与反馈,影响着个人的心理活动,促使犯罪人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内容,从而对犯罪行为的产生和实施发挥影响作用。犯罪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纵向过程、横向模式以及互动机制,就构成犯罪行为机制的完整内容。第七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三、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

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指犯罪人的需要和犯罪动机,此外,也包括犯罪人的兴趣等心理成分。第八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一)需要需要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有机体(个人和群体)对其存在和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人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和最初原因.犯罪主体的需求是犯罪主体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第九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需要的分类按需要的起源来划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按需要的对象来划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需要的层次来划分(马斯洛需要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按需要的性质来划分:合理需要和不合理需要第十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犯罪主体的需要结构分析1.以基本生理需要为主的私欲2.以私欲为主的社会需求(1)个人的社会需求与现实社会相冲突而以私欲为出发点;(2)毫无节制地放纵私欲的发展,而脱离了客观现实条件.第十一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犯罪动机及其特点

犯罪动机(criminalmotivation,motiveofcrime)是推动个人进行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犯罪动机是推动个人进行犯罪行为的最直接的心理推动力,是促使个人处于进行犯罪行为的积极状态的内部原因。犯罪动机的主要特点是:1.反社会性2.直接性3.低级性4.意识性5.复杂性第十二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犯罪动机的分类

1.根据犯罪人对犯罪动机的意识水平进行分类一是有意识犯罪动机。这是指犯罪人明确意识到其内容的犯罪动机。大多数犯罪动机都属于有意识犯罪动机。二是无意识犯罪动机。这是指没有被犯罪人所意识到的犯罪动机。第十三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2.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的作用力进行分类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以将犯罪动机分为:(1)主导性犯罪动机。这是指在犯罪人的动机体系中比较强烈和稳定的犯罪动机。主导性犯罪动机在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主要的推动作用,犯罪行为就是这类犯罪动机的具体体现。(2)从属性犯罪动机。它是指在犯罪人的动机体系中比较微弱和易变的犯罪动机。第十四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3.根据犯罪动机的形成特点进行分类根据犯罪动机的形成特点,可以将犯罪动机分为:(1)情境性犯罪动机。这是指由于犯罪情境因素的刺激而在短时间内产生或膨胀的犯罪动机。(2)预谋性犯罪动机。这是指在较长时间内通过反复思考、酝酿而产生的犯罪动机。第十五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三)犯罪行为的其他动力成分除了犯罪人的需要及犯罪动机之外,对犯罪行为的产生具有推动作用的其他心理成分主要包括:1.兴趣2.偏颇的价值观第十六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四、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

一般来说,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主要包括下列阶段:(一)犯罪动机的形成阶段1.犯罪人需要的产生犯罪人的需要是指犯罪人对其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的依赖状态。犯罪人的某种需要的产生,是犯罪行为产生的第一个阶段。2.犯罪意向的萌发犯罪人的需要往往通过犯罪意向转化为犯罪动机。所谓犯罪意向(criminalintention),就是指犯罪人模糊地意识到需要的心理状态。3.犯罪动机的形成犯罪动机是犯罪人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并且与需要的对象相结合时形成的。第十七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犯罪决策的完成阶段1.犯罪决策概述犯罪决策(criminaldecision)是指犯罪人综合考虑多种犯罪相关因素并做出进行犯罪行为的决定的心理过程。由于犯罪类型不同,犯罪决意的时间长短和坚决程度也有所不同。2.犯罪决策过程中考虑的因素犯罪人在进行犯罪决策时,可能会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和环节,包括犯罪目标或犯罪对象的选择、犯罪计划的设计与确定、犯罪时间和犯罪手段的选择等。第十八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三)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犯罪决策的过程和犯罪行为的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犯罪人自身的因素,包括犯罪人的身体条件、心理活动等;另一类是外部的环境条件,这些被犯罪人所感知到的外部环境条件的有机结合,就构成犯罪情境。第十九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五、犯罪行为产生的横向模式犯罪行为产生的横向模式是指罪因性(又称“犯因性”)因素引起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模式。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犯罪心理的作用下产生的,而犯罪心理则是由罪因性因素引起的。“犯罪心理”,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实施有关的心理现象的总称,尤其是指影响和支配个人进行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成分的总称。“罪因性因素”,就是对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变化起助长、推动、诱发等作用的因素。第二十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犯罪行为产生的横向模式主要包括6种:(一)犯罪人的需要犯罪动机犯罪行为模式(二)犯罪诱因犯罪动机犯罪行为模式(三)犯罪人的需要犯罪诱因犯罪动机犯罪行为模式(四)挫折犯罪动机犯罪行为模式(五)过度补偿犯罪动机犯罪行为模式(六)变态心理犯罪动机犯罪行为模式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节犯罪发生的个体因素

一、个性心理特征概述个性,又称为人格,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它使每个人的行为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故又叫个性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指的是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把握和理解个性心理特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个性是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在个体身上的心理特征。个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独特性和倾向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辨证统一的。只有那些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在个体身上的具有独特性和倾向性的特征才是个性。但着并不意味着个性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环境、事物的错综复杂及人的实践活动的可变性,个体也会因某些主客观的原因而改变自己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个性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但社会性是占主导的地位的。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一)犯罪者的气质特征气质类型: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犯罪。气质类型与犯罪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气质可能影响他们选择的犯罪类型、犯罪手段和方式。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犯罪者的性格特征犯罪行为与不良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不良性格引起的,不良性格仅是造成行为人违法犯罪的因素之一。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三)认知发展因素认知发展因素是指与个人的认知和道德发展有关的因素。与犯罪心理的产生和犯罪行为的实施有关的认知发展因素,主要包括下列方面:1.道德发展2.不恰当的思维模式3.学习能力缺失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四)社会适应不良因素社会适应不良是指个人未能与周围社会环境形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与状态。作为罪因性因素的社会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下列形式:1.人际关系不良2.不良行为习惯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五)精神障碍与犯罪精神病态人格,其特征主要为在感情、意志、欲动等方面表现异于一般人的显著偏畸。例如,低级的欲动特强而对之缺乏适当调节;情绪不稳定或不成熟,对刺激的反应不均衡;利己而残忍等。

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精神病态人格的形成,主要为先天性的,也有幼年时期的环境及精神上的体验或遭受脑外伤而导致性格的变化,形成病态的性格。精神病态人格的类型,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将其分为偏执型、情感型、分裂样型、爆发型、强迫型、臆症型、无力型、反社会型或不合群型。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人格障碍一般在个体幼年时期便已经初现端倪,但是特征并不明显。待到青春期暴露于外时,人格障碍往往稳定且顽固。某些个性结构畸形发展或者发展严重不足,使得整体个性不稳定、不协调;情感严重变异,缺乏自制力;缺乏自知之明,个体虽然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及社会评价,但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人格偏离后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三十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汉阴特大杀人犯

邱兴华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生理学因素

犯罪行为发生的生理学因素,是指与个人的身体或生理特征及其变化有关的罪因性因素。这类因素主要有下列种类:(一)年龄因素(二)性别因素(三)体型因素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一)犯罪人的年龄特征(1)犯罪人的年龄与犯罪的关系(2)犯罪种类与年龄(3)初次犯罪年龄与再犯罪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犯罪人的性别特征

(1)男女犯罪在数量上的差异(2)男女犯罪在犯罪种类上的差异(3)男女犯罪在方法上的差异(4)男女犯罪在年龄上的差异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四)遗传因素1.家族史研究2.”双生字”论3.性染色体异常论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犯罪发生的社会环境因素

犯罪行为的发生,实际上有一个原因链条。从犯罪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来看,这个原因链条就是犯罪动机和犯罪情境;从犯罪行为发生的间接原因来看,这个原因链条可以追溯到社会环境因素。一.经济因素与犯罪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一)经济的增长与犯罪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各种犯罪现象明显增多。福建的肖剑鸣首先提出经济增长与犯罪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步效应”,即所谓经济增长与犯罪增长同步论,断言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犯罪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联系,犯罪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从我国近二十年犯罪发展的情况看,可以认为“同步论”是有依据的,期间我国的刑事案件的年增长率与经济的年增长率是人们从直观上产生同步增长的感觉。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上升,同时犯罪率猛增,也使人感到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同步。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从理论上说,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同步的规律却未能为学者们普遍接受。主要质疑来自两方面:(1)犯罪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除非经济的增长使得社会、文化方面发生某些有利于犯罪增加的变化,才能促使犯罪增长。目前犯罪学界大多认为犯罪的成因是多元、多层次的,其间存在着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因此,以单一的经济发展来解释犯罪增长不免过分简单化。第四十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2)从全面、长期的统计数据看,难以将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同步作为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我国历史上的犯罪高峰,有的出现在经济繁荣期,也有的出现在经济大衰落时期。国外的情况也是如此,有的国家是高社会经济指标,高犯罪率,如美国,有的则是高社会经济指标,低犯罪率,如日本、新加坡。由于单纯用经济发展来解释犯罪增长存在着许多困难,因此,许多学者提出犯罪增长与经济发展有关但又不是单纯的经济原因。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工业化、城市化与犯罪犯罪集中发生在城市,早在二十世纪初,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就指出了城市化产生犯罪的原因:伴随工业化产生了大城市,而大城市的产生破坏了社会整合,产生了社会越轨行为,从而导致犯罪。日本犯罪学者伊藤兹认为城市对犯罪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两方面:(1)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淡,传统的地区秩序土崩瓦解,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彼此不知姓名,互不了解,社会条件及心理条件发生变化;(2)居民区内建起了中、高层密集住宅,市中心地带趋于冷僻空荡,致使城市的空间条件发生了变化。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克里福德的一个重要论点是城市化发展的高速度和不适当的发展模式是导致犯罪增加的主要原因。他指出,伴随着城市化的是工业化,不平衡的工业化往往带来失业、贫穷以及经济犯罪。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三)现代化与犯罪美国的犯罪学家路易丝•谢利在《犯罪与现代化》一书中提出的论点已在我国广泛地引用并引起普遍的兴趣。谢利认为,从犯罪学的角度看,现代化的发展和趋势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都是一样。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200年以来的历史证明,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犯罪数量增加,先是暴力犯罪与财产犯罪同时增加;然后是暴力犯罪相对稳定,财产犯罪持续增加到现代化完成,总犯罪率稳定在较高的水平。由此,她断言:发达国家犯罪率高,发展中国家犯罪率低;但发展中国家犯罪增长速度快。发达国家犯罪构成中财产案件比重相对大,发展中国家暴力犯罪比重相对大。她甚至认为,观察一个国家犯罪构成中财产犯罪与暴力犯罪的比例就可以看出该国现代化的程度。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谢利的“现代化导致犯罪增加”的理论也遭到多方质疑。如美国是早已完成现代化的国家之一,犯罪率应相对稳定,但在70年代以后又剧烈上升。同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日本、瑞士的犯罪率却就比较低?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四)经济不平等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存在的经济不平等,会产生多种消极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往往具有罪因性作用。犯罪学家内特勒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因果链条,即“不平等→怨恨→犯罪”。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家庭影响与犯罪

家庭影响,即家庭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发展产生的原发性影响。既包括对健全人格形成所产生的良好影响,也包括对不良人格,甚至是犯罪人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一)家庭中能影响犯罪人格形成的因素有:1、母亲的言行。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位导师,母亲的贤惠、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反之,母亲奸诈、粗狂、轻浮的习性就会给子女带来消极的影响,许多走上卖淫道路的妇女大都受过其母亲放荡生活的影响。2、父亲的言行。父爱是一种权威性的爱,能给家庭带来一种安全感,可以帮助子女形成对守法与违法的敏感性,如果父亲有酗酒、赌博、残暴等恶癖,子女就会学习、仿效其行为,有的因此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家庭中兄姐的不良品行对弟妹的人格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关于父母亲的言行和犯罪行为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西方有的学者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得出了肯定性的结论。娜德J威斯特(DonaldJ.West)经过调查在《谁成了青少年犯罪者》中指出:“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亲自身都有犯罪行为。”大卫•法林顿(DavidP.Farrington)对经过365名清少犯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在其论著《青少年犯罪及其根源》中记载:"父亲没犯过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仅占8.4%,而父亲犯过罪的孩子犯罪的比例高大37%,同时,母亲犯了罪,小孩犯罪的比例则更高……"可见,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楷模,父母的犯罪史,将对子女的言行产生及其消极的影响,从而诱发其走上犯罪的歧途。第五十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不良家庭对不良家庭与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1.不良的父母养育2.破裂家庭破裂家庭对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消极影响主要是:(1)对子女缺乏监督和管教。(2)缺乏子女感情发展的条件。(3)家庭破裂前后的创伤性体验的消极影响。(4)缺乏心理认同的对象。(5)得不到有效的社会心理和经济支持。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三)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研究表明,犯罪人比正常人更有可能有犯罪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和进行犯罪行为的家庭成员的存在,对个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心理影响作用、行为示范作用和其他消极作用。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三、有缺陷的学校教育对处于儿童少年阶段的人来说,学校的影响作用往往超过家庭,因此,有缺陷的学校教育在促使儿童少年形成犯罪心理和实施犯罪行为方面所起的消极作用,也往往超过不良家庭。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四、不良交往与犯罪亚文化不良交往是指个人与道德品质差,甚至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人进行的交往。不良交往通常指3种情况:(1)青少年之间的不良交往。(2)青少年与成年人之间的不良交往。(3)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不良交往。亚文化(subculture)是指在一个社会的某些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犯罪亚文化(criminalsubculture)是指与违法犯罪活动密切联系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它们是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诱因。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心理学家班都拉的研究表明,电视中的暴力对观众至少产生4种效果:(1)它教给攻击行为的方式;(2)它改变对攻击行为的内在遏制;(3)它使人们对暴力失去敏感性而变得习以为常起来;(4)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充满暴力的现实生活形象,使人们以为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暴力。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暴力与犯罪方面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引起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1)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暴力与犯罪方面的内容,在特殊情况下会直接诱发儿童和少年的犯罪动机,引起儿童和少年的模仿性犯罪行为。(2)对犯罪案件的不恰当的报道和描述,会直接引起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七、犯罪状况与执法水平的影响犯罪状况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犯罪发生情况。犯罪状况可以用犯罪案件数量、犯罪率、犯罪人在居民总数中的比例等来表示。执法水平是指国家司法人员执行法律的效率、公正和科学化程度。执法水平是影响犯罪状况的重要因素,它们两者又会对后来的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七十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八、罪因性物质的影响罪因性物质(criminogenicsubstance)是指可能诱发、促成或助长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物质。(一)武器(二)毒品或精神药物(三)酒精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节犯罪发生的情境因素一、犯罪情境概述(一)犯罪情境及其特点犯罪情境(criminalsituation,situationofcrime),就是被犯罪人所感知的发生犯罪行为的具体环境。犯罪情境的特征是:1.动态性2.心理性3.行为性4.直接性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犯罪情境与相关概念犯罪情境与犯罪环境。“犯罪环境”,是指影响个人形成犯罪心理或者犯罪人格的各种不良因素的总和。犯罪环境与犯罪情境的联系在于,犯罪情境是犯罪环境的一部分,是犯罪环境中影响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那些环境因素的总和。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犯罪情境与犯罪环境的区别在于:(1)从包括范围来看,犯罪情境是犯罪环境的一部分,是在实施犯罪行为的当时起作用的那部分犯罪环境。(2)从个人认识来看,犯罪情境的各种构成要素都不同程度地被犯罪人所认识到,而在犯罪环境的构成要素中,个人并不一定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要素及其产生的影响作用。(3)从产生作用的时间来看,犯罪情境的构成要素是在实施犯罪行为的当时对犯罪人起作用的;而犯罪环境的构成要素通常是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很长的时间内,就对个人产生影响作用。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2.犯罪情境与犯罪机会“犯罪机会”又称为“犯罪机遇”,它是指有利于进行犯罪活动的环境条件的有机结合。犯罪机会通常由犯罪时间、犯罪地点和犯罪对象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