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案锦集五篇_第1页
翠鸟教案锦集五篇_第2页
翠鸟教案锦集五篇_第3页
翠鸟教案锦集五篇_第4页
翠鸟教案锦集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翠鸟教案锦集五篇

〔六〕作业布置

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动物,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描写方法,写一小。

翠鸟教案篇4

教材简析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形状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解并描述了翠鸟捕获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鸟的喜欢之情。

知识梳理

1、词语积累:

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又尖又长悦耳一眨眼泡泡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

2、精美句子: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设计理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就是引导同学体会就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就是培育同学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了解翠鸟形状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就是体会翠鸟的形状特点与捕鱼本事之间的关系,透过详细的语句感受对翠鸟的喜欢之情。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感受对翠鸟的喜欢之情,培育同学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就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习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形状和动作的语句,学习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翠鸟的形状与捕鱼本事之间的关系,透过详细的语句感受对翠鸟的喜欢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悦耳、饲养”等词语。

2.学习按肯定顺次及抓住特点观测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

朗读

教学预备

课件卡片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一、欢乐导入〔用时:5分钟〕

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投影仪出示翠鸟图片〕

介绍: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很多地方,它不仅漂亮,还有超群的捉鱼本事,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

2.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读课题。

2.思索:

〔1〕翠鸟就是什么样子的?

〔2〕翠鸟就是怎样捉鱼的?

〔3〕翠鸟的家在哪里?

翠鸟教案篇5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对的形状和活动特点作了特别细致的观测,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羽毛绚丽、小巧玲珑的形状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欢应当把它当作伙伴,打消了捉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介绍的形状时,抓住颜色艳丽,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的活动特点时,抓住“纹丝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智和动作机敏。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的观测和描述的顺次:关于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颜色;关于捉鱼,是根据凝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教法建议

〔1〕课前预备。预备的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预备录像片或课件。同学搜集及鸟类有关的资料。

〔2〕借助投影,直观地了解记忆的形状特点,并领悟的写作方法。

〔3〕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填动词练习,体会用词的精确。

〔4〕设计“由于……所以”的句式练习,理清的形状与超群的捕鱼本事的关系。

〔5〕在学习“形状”、“动作”、“捉鱼”这三部分内容时,熬炼同学的概括技能。

〔6〕通过设计“课外延伸,自找答案”这一步骤,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丰富知识、积累知识的目的。

词语说明

苇秆:本课指芦苇的茎。

艳丽:鲜亮漂亮。[例句]王萍穿了一件色调艳丽的连衣裙。

小巧玲珑:形容器物形体小而精致细致。

敏捷:机敏,不呆板。

犀利:尖锐而锐利。本课指感觉敏锐。

荡漾:水波起伏微动的样子。[例句]湖面上荡漾着细细的水纹。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悦耳:清晰动听。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犀利——尖锐绝望——灰心敏捷——灵敏

愿望——心愿陡峭——陡立悦耳——洪亮

反义词:绝望——盼望喜爱——厌恶陡峭——平坦

背景知识

一般全长15厘米左右,体重21一30克。生活于溪流、湖泊、江河、鱼塘。食物为鱼、虾、水生昆虫、甲壳动物。单独或成对活动,长时间站立于近水处的树枝或岩石上耐烦观测,发觉小鱼浮至水面,俯冲到水面用尖嘴将鱼捕获,飞到树上或岩石上吞食。在沙堤或泥崖挖掘隧道式洞窟,在其中产卵,喂养幼鸟。因独特的捕食方式,俗称“打鱼郎”。

句段赏析

1.它纹丝不动,凝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析“纹丝不动”点出了的特点。“凝视着”说明它看得特别用心。这句话写出了机警地等待着小鱼。

2.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析“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在一刹那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捉鱼快速、机敏的特点。

课后题解

2.〔1〕第二个句子写得好。第二个句子用了“贴着”“疾”这两个词,就把飞得低,飞得快的特点写出来了,也就表现出敏捷、机敏的活动特点。

〔2〕第二个句子写得好。第二个句子用“蹬开”写出了发觉小鱼后反应快速,动作干脆,而“离开”就没有这个意思。“像箭一样”这种打比方的说法很形象地写出了“很快地”快到了什么程度。

难句解析

1.它纹丝不动,凝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纹丝不动”点出了的特点。“凝视着”说明它看得特别用心。这句话写出了机警地等待着小鱼的情景。

2.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在一刹那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捉鱼的快速、机敏的特点。

3.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话就的头部、背部、腹部分别讲解并描述羽毛颜色艳丽漂亮,并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流露出对的喜欢之情。

4.叫声悦耳,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这句话说明了行动快速而机敏的特点。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机敏”便显露出来了。这里一是讲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它停得急而轻。

课文结构

本文按由“形状”到“活动”,再到“住处”这样的顺次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的形状特点。

第二段〔第2、3自然段〕:概括介绍了的活动特点。

第三段〔第4自然段〕:介绍了的住处和对的喜欢。

写作特点

1.运用了大量的比方句,使描写更加传神。

2.在表达中到处流露出对的喜欢之情。

教学设计例如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爱鸟吗?为什么?

今日,我们再来认识一种鸟,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

二、学习课文

1.引导同学自学。

〔1〕投影出示阅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②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运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③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找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方法揭示:可先让同学独立思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沟通自学状况。〕

〔3〕检查同学自学状况。

①分节指读课文。〔检查同学读课文的状况,留意订正读错的字音。〕

②同学汇报自学成果。方法提示:同学理解词语的状况,待讲课文时再充分沟通。让同学重点谈谈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

③启发同学质疑问题。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l〕指读并思索: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的什么意思?

〔2〕引导同学逐句理解课文。

①理解第1句。

指读,启发同学说出:通过读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板书:小爪:鲜红〕然后齐读第一句话。

②理解2-5句。

A指读。

B启发同学说一说,课文是怎样详细写羽毛艳丽的?并理解“艳丽”的意思。〔板书:羽毛:艳丽〕再引导同学说一说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末写了什么?

C投影出示文字及形状的彩图,引导同学认真观测,齐读投影片上的文字。

D老师提示:在写羽毛时,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启发同学说出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③理解第6句。

A指读,启发同学说出这句话写了的什么?〔板书:眼睛:透亮敏捷嘴:又尖又长〕

B引导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板书:小巧玲珑〕

C齐读第6句。

〔3〕小结。

①启发同学说出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板书:形状〕

②启发同学说出对形状的看法。〔板书:美〕

③启发同学思索回答:是怎样进行观测的。〔抓住特点,根据从下到上的顺次进行观测的。〕

〔4〕指导背诵。

3.布置作业:熟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第一自然段

l.让同学回顾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同学自学。〔投影出示阅读提示,同学按要求自学。〕

2.小组沟通。

3.师生议答。

〔1〕投影出示:是怎样描写活动的?

①同学读出描写活动的语句。〔即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并找出相关的动词。〕

②引导同学体会这些词语用得精确恰当。

A让同学演示“贴”的动作,理解“贴”的意思,进而体会飞行的低,动作轻快。

B让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疾飞”、“一眨眼”的意思,通过“疾飞”“轻轻地停”这组动作的对比,让同学体会到飞行得很快,动作轻快。

〔板书:疾飞〕

③放有叫声与轻音乐的录音,投影出示停在苇秆上的特写图。同学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2〕投影出示:又是怎样详细描写捕鱼的?

①指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同学明确写捕鱼是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过程来写的。

②理解1、2句〔捕鱼前〕。

A通过“静静地”“露”“吹”等词语,让同学体会到小鱼的机智。

B通过“难以逃脱”“犀利”“尽情……还是……”等词语,让同学体会到文中写小鱼机智,意在突出更机智,目光特别税利。

③理解第3句〔捕鱼时〕。

A投影出示句子:

B找出捕鱼时的动词。〔板书:蹬……飞……叼……贴……〕

C引导同学通过对“蹬”、“飞”、“叼”、“坝”、“飞”这一系列动词的理解,体会捕鱼动作的娴熟连贯,快速机敏。

D出示捕鱼的彩图,让同学描述捕鱼时的情景。

E齐读这句话。

④理解第4句话〔捕鱼后〕。

A指读第4句,通过看图,让同学理解“摇摆”、“荡漾”的意思。〔板书:苇秆……摇摆水波……荡漾〕

B启发引导同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苇秆摇摆”。“水波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早已叼着小鱼飞得无影无踪了。捕鱼就在这眨眼之间,就更衬托出捉鱼的快速机敏。〕〔板书:动作机敏〕

〔3〕投影出示:捕鱼的本事和它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启发同学了解捕鱼的本事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索:

我们的脸为什么有些发红?

〔①我们想捉一只来饲养。②在渔翁告知我们飞很远来这里,是想和我们做伙伴。③我们听了感到惭愧。〕

2.老师小结

是啊!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逍遥自在地生活。它们的歌声、色调、姿态,为大自然增加了无限生气,而且很多鸟是人类的好伙伴。我们应当爱护鸟才对。

3.我们为什么盼望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四、质疑问难

五、识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