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教材课件_第1页
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教材课件_第2页
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教材课件_第3页
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教材课件_第4页
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教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烟机、烟火图片1排烟机、烟火图片1主要内容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二、防排烟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标准三、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理和要求四、防排烟系统设置的功能作用五、目前已装防排烟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六、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2主要内容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2按规范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防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防烟系统。(如图1)轴流加压风机风量:23000m3/h全压:500Pa示意图3按规范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防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防烟系统按规范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排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排烟系统。(如图2)轴流排烟风机风量:23000m3/h全压:500Pa示意图4按规范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排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排烟系统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

——为了控制建筑火灾的烟气流动,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的展开,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危害。5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

——为了控制建筑火防烟系统的作用

——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有效地把烟气控制在划定的防烟区域范围内,不让它扩大蔓延到其它区域,减少建筑内大面积的受害,能减少救人救灾的难度。6防烟系统的作用——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有效地把烟排烟系统的作用——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迅速启动,及时地把烟气排出建筑外,使疏散人员、救灾人员不被烟火所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救人救火创造有利的条件。

7排烟系统的作用——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迅速启动,及防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

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8防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8排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

机械排烟设施;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9排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9二、防排烟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标准10二、防排烟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标准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第九条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第十条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除本法第十一条另有规定的外,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第十一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对审核的结果负责。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常用消防设计规范和标准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消防产品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自2007.3.1起实施)采用欧盟2002标准材料燃烧性能级别的划分由A级、B1、B2和B3五个级别改为A1、A2、B、C、D、E、F七个级别考虑了燃烧的热值、火灾发展速率、烟气产生率、烟毒性。《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GB15930-2007《风机》122、常用消防设计规范和标准设计规范12性能化消防设计广东总队出台《广东省建设工程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实施规定》定义:通过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采用被广泛认可或被验证为可靠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设计方案的消防安全性能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从而确定优化设计方案,并完成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报告及其相关文件的工作过程。适用范围:主要是对于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未明确规定或按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实施确有困难,并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可以就整座建筑物或建筑物中的某些特殊部位进行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一般为大型的车站、机场、地铁、隧道、展览馆、体育场(馆)、剧院;大型多功能复杂建筑;高火灾荷载场所;大型工业建筑;地下工程以及其他性质重要、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影响大以及特定、特殊公共消防安全需求的建筑。同时,《规定》还专门强调“对于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且无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不适用本规定。13性能化消防设计13应设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高规》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易燃物较多的房间”;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建规》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0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厂房;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中庭;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它建筑中长度大于40.0m的疏散走道。14应设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14自然排烟

《高规》

适用于低于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低于100m的居住建筑,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15自然排烟

《高规》15自然排烟《建规》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自然排烟口设置的其他规定:作为自然排烟的窗口宜设置在房间的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0m。

16自然排烟16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高规》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2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建规》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17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17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的部位:《高规》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封闭避难层(间)。《建规》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18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的部位:18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部位:《高规》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建规》当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进行防烟,或前室、合用前室内有不同朝向且开口面积符合本规范第9.2.2条规定的可开启外窗时,该防烟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设施。

19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部位:19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管时不应大于15m/s;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20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要求:20加压送风量的计算: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计算确定方法:1、漏风量法:2、门洞风速法:L2=f.v.n

2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高规前室合用前室送风量计算规定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m3/h〈20层

25000~3000020层~32层

35000~4000022高规前室合用前室送风量计算规定系统负担层数加压送风量m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数

送风部位

加压送风量m3/h〈20层防烟楼梯间

16000~20000〈20层合用前室

12000~1600020层~32层防烟楼梯间

20000~2500020层~32层合用前室

18000~2200023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系统负担层数送风部位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m3/h〈20层22000~2700020层~32层28000~3200024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送风量系统负担层数加压使用表格注意事项:上表风量按开启2.0m×1.6m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非该尺寸的双扇门可按面积比例进行修正;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开启门时,通过门风速不宜小于0.7m/s。风量上下限选取应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25使用表格注意事项:25不同的建筑设置形式,按下列要求来计算设置: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之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26不同的建筑设置形式,按下列要求来计算设置:26机械送风余压要求:防烟楼梯间为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Pa。27机械送风余压要求:27送风口的设计要求: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28送风口的设计要求:28风机的选择要求: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设置位置。29风机的选择要求:29应设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高规》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易燃物较多的房间”;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建规》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0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厂房;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中庭;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它建筑中长度大于40.0m的疏散走道。30应设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30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少于60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应不少于7200m3/h。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120m3/h计算。中庭体积少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补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地下建筑和地上密闭场所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统。当设置机械补风系统时,其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31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31机械排烟口设置位置及其他: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并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连续工作30min。机械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若合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排烟系统要求。

32机械排烟口设置位置及其他:32送风排风系统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房间,其送风排风系统应采用相应的防爆型通风设备。送风机设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内且在送风干管上设有止回阀时,可采用普通型通风设备,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33送风排风系统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33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设置防火阀的要求: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厨房、浴室、厕所等的垂直风管道,应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3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设置防火阀的要求:34风管材料:《高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但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制作。《建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但下列情况除外:1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2体育馆、展览馆、候机(车、船)楼(厅)等大空间建筑、办公楼和丙、丁、戊类厂房内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当风管按防火分区设置且设置了防烟防火阀时,可采用燃烧产物毒性较小且烟密度等级小于等于25的难燃材料。35风管材料:《高规》35保温材料:《高规》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各2.0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及其粘结剂。

《建规》设备和风管的绝热材料、用于加湿器的加湿材料、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宜采用不燃材料,当确有困难时,可采用燃烧产物毒性较小且烟密度等级小于等于50的难燃材料。36保温材料:《高规》36其他:车库剧场体育馆设置气体灭火的房间设置燃气装置的房间37其他:车库37三、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理和要求38三、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理和要求38防烟系统的设置形式

楼梯间正压送风口合用前室正压送风口楼层送风管调节阀垂直送风管井

天面送风管

天面风管安全阀天面送风风机39防烟系统的设置形式楼梯间正压送风口合用前室正压送风口楼层送排烟系统设置形式楼层吸烟口楼层排烟风管楼层风管防火阀垂直排烟风井天面排烟风管天面排烟安全阀天面排烟风机40排烟系统设置形式楼层吸烟口楼层排烟风管楼层风管防火阀垂防排烟系统几个重要部件的设置及要求:1、防烟分区2、防火阀3、挡烟垂壁4、排烟防火阀5、排烟口6、管道式机械排烟系统41防排烟系统几个重要部件的设置及要求:1、防烟分区41四、防排烟系统设置的功能作用42四、防排烟系统设置的功能作用42图4-143图4-143图4-244图4-244图4-345图4-345图4-446图4-446图4-547图4-547图4-648图4-648图4-749图4-749图4-850图4-850图4-951图4-951图4-1052图4-1052图4-1153图4-1153图4-1254图4-1254五、目前已装防排烟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55五、目前已装防排烟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55图5-156图5-156图5-257图5-257图5-358图5-358图5-459图5-459图5-560图5-560图5-661图5-661图5-762图5-762图5-863图5-863六、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64六、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64图6-165图6-165图6-266图6-266图6-367图6-367图6-468图6-468结束,谢谢大家!69结束,谢谢大家!6939、把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4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41、就算全世界都否定我,还有我自己相信我。

42、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43、付出才会杰出。

44、成功不是凭梦想和希望,而是凭努力和实践。

45、成功这件事,自己才是老板!

46、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4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48、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49、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50、给自己定目标,一年,两年,五年,也许你出生不如别人好,通过努力,往往可以改变%的命运。破罐子破摔只能和懦弱做朋友。

51、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52、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53、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54、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55、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56、浪花总是着扬帆者的路开放的。

74、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75、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7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

77、在生活中,我跌倒过。我在嘲笑声中站起来,虽然衣服脏了,但那是暂时的,它可以洗净。

78、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79、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80、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81、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82、出路出路,走出去了,总是会有路的。困难苦难,困在家里就是难。

83、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84、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85、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86、唯有行动才能改造命运。

87、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

88、光说不干,事事落空;又说又干,马到成功。

89、对于每一个不利条件,都会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有利条件。

90、人的潜能是一座无法估量的丰富的矿藏,只等着我们去挖掘。

91、要成功,不要与马赛跑,要骑在马上,马上成功。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4、若要精,人前听。

5、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6、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7、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8、人唯虚,始能知人。满招损,谦受益。满必溢,骄必败。39、把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70排烟机、烟火图片71排烟机、烟火图片1主要内容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二、防排烟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标准三、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理和要求四、防排烟系统设置的功能作用五、目前已装防排烟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六、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72主要内容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2按规范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防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防烟系统。(如图1)轴流加压风机风量:23000m3/h全压:500Pa示意图73按规范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防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防烟系统按规范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排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排烟系统。(如图2)轴流排烟风机风量:23000m3/h全压:500Pa示意图74按规范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排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排烟系统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

——为了控制建筑火灾的烟气流动,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的展开,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危害。75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

——为了控制建筑火防烟系统的作用

——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有效地把烟气控制在划定的防烟区域范围内,不让它扩大蔓延到其它区域,减少建筑内大面积的受害,能减少救人救灾的难度。76防烟系统的作用——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有效地把烟排烟系统的作用——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迅速启动,及时地把烟气排出建筑外,使疏散人员、救灾人员不被烟火所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救人救火创造有利的条件。

77排烟系统的作用——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迅速启动,及防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

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78防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8排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

机械排烟设施;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79排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9二、防排烟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标准80二、防排烟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标准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第九条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第十条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除本法第十一条另有规定的外,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第十一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对审核的结果负责。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

81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常用消防设计规范和标准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消防产品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自2007.3.1起实施)采用欧盟2002标准材料燃烧性能级别的划分由A级、B1、B2和B3五个级别改为A1、A2、B、C、D、E、F七个级别考虑了燃烧的热值、火灾发展速率、烟气产生率、烟毒性。《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GB15930-2007《风机》822、常用消防设计规范和标准设计规范12性能化消防设计广东总队出台《广东省建设工程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实施规定》定义:通过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采用被广泛认可或被验证为可靠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设计方案的消防安全性能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从而确定优化设计方案,并完成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报告及其相关文件的工作过程。适用范围:主要是对于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未明确规定或按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实施确有困难,并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可以就整座建筑物或建筑物中的某些特殊部位进行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一般为大型的车站、机场、地铁、隧道、展览馆、体育场(馆)、剧院;大型多功能复杂建筑;高火灾荷载场所;大型工业建筑;地下工程以及其他性质重要、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影响大以及特定、特殊公共消防安全需求的建筑。同时,《规定》还专门强调“对于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且无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不适用本规定。83性能化消防设计13应设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高规》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易燃物较多的房间”;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建规》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0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厂房;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中庭;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它建筑中长度大于40.0m的疏散走道。84应设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14自然排烟

《高规》

适用于低于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低于100m的居住建筑,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85自然排烟

《高规》15自然排烟《建规》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自然排烟口设置的其他规定:作为自然排烟的窗口宜设置在房间的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0m。

86自然排烟16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高规》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2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建规》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87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17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的部位:《高规》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封闭避难层(间)。《建规》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88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的部位:18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部位:《高规》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建规》当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进行防烟,或前室、合用前室内有不同朝向且开口面积符合本规范第9.2.2条规定的可开启外窗时,该防烟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设施。

89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部位:19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管时不应大于15m/s;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90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要求:20加压送风量的计算: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计算确定方法:1、漏风量法:2、门洞风速法:L2=f.v.n

9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高规前室合用前室送风量计算规定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m3/h〈20层

25000~3000020层~32层

35000~4000092高规前室合用前室送风量计算规定系统负担层数加压送风量m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数

送风部位

加压送风量m3/h〈20层防烟楼梯间

16000~20000〈20层合用前室

12000~1600020层~32层防烟楼梯间

20000~2500020层~32层合用前室

18000~2200093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系统负担层数送风部位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m3/h〈20层22000~2700020层~32层28000~3200094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送风量系统负担层数加压使用表格注意事项:上表风量按开启2.0m×1.6m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非该尺寸的双扇门可按面积比例进行修正;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开启门时,通过门风速不宜小于0.7m/s。风量上下限选取应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95使用表格注意事项:25不同的建筑设置形式,按下列要求来计算设置: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计算。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之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96不同的建筑设置形式,按下列要求来计算设置:26机械送风余压要求:防烟楼梯间为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Pa。97机械送风余压要求:27送风口的设计要求: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98送风口的设计要求:28风机的选择要求: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设置位置。99风机的选择要求:29应设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高规》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易燃物较多的房间”;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建规》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0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厂房;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中庭;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它建筑中长度大于40.0m的疏散走道。100应设排烟设施的建筑部位:30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少于60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应不少于7200m3/h。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120m3/h计算。中庭体积少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补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地下建筑和地上密闭场所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统。当设置机械补风系统时,其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101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31机械排烟口设置位置及其他: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并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连续工作30min。机械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若合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排烟系统要求。

102机械排烟口设置位置及其他:32送风排风系统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房间,其送风排风系统应采用相应的防爆型通风设备。送风机设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内且在送风干管上设有止回阀时,可采用普通型通风设备,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103送风排风系统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33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设置防火阀的要求: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厨房、浴室、厕所等的垂直风管道,应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10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设置防火阀的要求:34风管材料:《高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但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制作。《建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但下列情况除外:1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2体育馆、展览馆、候机(车、船)楼(厅)等大空间建筑、办公楼和丙、丁、戊类厂房内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当风管按防火分区设置且设置了防烟防火阀时,可采用燃烧产物毒性较小且烟密度等级小于等于25的难燃材料。105风管材料:《高规》35保温材料:《高规》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各2.0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及其粘结剂。

《建规》设备和风管的绝热材料、用于加湿器的加湿材料、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宜采用不燃材料,当确有困难时,可采用燃烧产物毒性较小且烟密度等级小于等于50的难燃材料。106保温材料:《高规》36其他:车库剧场体育馆设置气体灭火的房间设置燃气装置的房间107其他:车库37三、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理和要求108三、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理和要求38防烟系统的设置形式

楼梯间正压送风口合用前室正压送风口楼层送风管调节阀垂直送风管井

天面送风管

天面风管安全阀天面送风风机109防烟系统的设置形式楼梯间正压送风口合用前室正压送风口楼层送排烟系统设置形式楼层吸烟口楼层排烟风管楼层风管防火阀垂直排烟风井天面排烟风管天面排烟安全阀天面排烟风机110排烟系统设置形式楼层吸烟口楼层排烟风管楼层风管防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