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左手烟火右手诗意有梦想谁都了不起_第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左手烟火右手诗意有梦想谁都了不起_第2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左手烟火右手诗意有梦想谁都了不起_第3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左手烟火右手诗意有梦想谁都了不起_第4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左手烟火右手诗意有梦想谁都了不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左手烟火右手诗意,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目录:1.“我的画不卖,如果欣赏,可以送”,菜场里作画成网红引关注——2.左手烟火右手诗意扬州这位菜场“作画大姐”成网红3.菜市场里不光有油菜花,还有一位油画家,艺术就在每个人的心里4.在市井气息中构建丰盈的精神家园5.流量世界里的“陋室画家”“菜场作家”正文:“我的画不卖,如果欣赏,可以送”,菜场里作画成网红引关注——202110/1806:00\t"/omn/20211018/_blank"扬州日报“老板娘,您的画卖不卖?”本报报道石塔菜场“女画家”赵卫红后,她的摊位前,多了不少来咨询买画的顾客。对此,赵卫红一律回答,送可以考虑,卖就算了。画笔下是艺术,画笔外是生活。身处菜场的喧嚣中,赵卫红透过一支画笔,让自己静下来。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她更能看轻身边的一切。赵卫红是东关街道新仓巷社区引市街的一位居民,曾是扬州红星针织厂的一名工人。下岗后,她当起了一名“陪读妈妈”,过起了陪伴儿子读书的“全职生活”。据她回忆,大约在2002年前后,她给儿子报了一个美术培训班,想让儿子专心学习美术。“当时的培训班,家长是可以进教室的。”赵卫红说,没想到进教室陪读成就了她坚持20年的爱好。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儿子上培训班没坚持下来,赵卫红却迷上了画画。儿子在培训班就读期间,赵卫红在一旁听得很认真;儿子“退学”后,赵卫红还主动去老师家里请教。工笔画、油画成了她主攻的“方向”。没接受过专业的美术高等教育,并不妨碍赵卫红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只要提起画笔,生活中的烦恼就能抛到九霄云外。”赵卫红说,这些年她一直坚持画画的爱好,后来家庭出现了变故,从2014年起,她不得不外出做生意。在菜场摆摊卖菜,让赵卫红有了更多闲暇时间拿起画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有生意的时候就做生意,没生意的时候就画画。”赵卫红说,她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不少人称呼我为‘菜场画家’,问我的画作卖不卖,我说不卖,如果欣赏我的画作,可以送给他。”至今,赵卫红边卖菜边画画,已经送出去了20幅画作。“目前我擅长的只是花鸟、景物,对于人物的描写还有欠缺。”提起画画,赵卫红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评论描绘积极人生的美丽画卷石塔农贸市场有个“菜场画家”,她叫赵卫红。报业日报报道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网友们纷纷为她积极的生活态度点赞:“右手诗意,左手烟火”的她,画笔下是艺术,画笔外是生活。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一地鸡毛,遇到浮浮沉沉、坎坎坷坷。不同的人在面对困境时,态度往往不同。有的人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甚至选择直接“躺平”。而赵卫红选择的是积极面对,在菜场的烟火气中努力生活的同时,不忘抓住画笔、抓住诗与远方,成为市井生活中正能量的典范。“目前我擅长的只是花鸟、景物,对于人物的描写还有欠缺。”55岁的赵卫红,有着对生活更高的追求,依然在努力、在进步。相信她的顾客不仅购买了新鲜的蔬菜,更收获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人生的幸福,往往取决于能在心中抱有多少审美、保留多少诗意。赵卫红的梦想是办一场个人画展。也许本人还没有注意,她积极的生活态度,已然描绘出一幅无比美丽的人生画卷。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这样。通讯员刘皓李震记者朱轩卿评论石流左手烟火右手诗意扬州这位菜场“作画大姐”成网红2021年10月13日08:28

|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一女子在扬州石塔菜场作画的照片火爆全网!照片中,一名穿着粉色针织衫的女子正在画画,她的面前是一幅尚未完成的色彩鲜艳的油画,照片的背景,是扬州人再熟悉不过的石塔农贸市场,强烈的对比让网友们纷纷感慨于作画人超凡的心境。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石塔农贸市场,找到了照片中的主人公——赵卫红。今年56岁的她,在一个快洁菜摊位卖菜,她已把画画当作最大的幸福。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举办一场个人画展。1因一张照片走红她成了菜场的“网红”下午4点的石塔农贸市场,人不算多,赵卫红坐在摊位中间,正在专心作画,和走红的那张照片中一样,还是那件粉色的针织衫,还是那幅未完成的油画。一个大冰柜,将她和菜场的过道分隔开,三面都有摊位围住,正好形成了一个狭小的空间,赵卫红收拾出了一块地方,用纸箱和一张窄桌搭起了画台,成为她的创作空间。一点、一滴、一笔、一画,这件油画作品她已画了一个多月了。她说,要最终完成,至少还要半个月。她时不时被买菜的顾客打断,“给我称一点牛肉”“这个丸子怎么卖的啊”……赵卫红总是匆忙起身,擦擦手,给顾客装好所需要的菜品。也有买菜路过的人在她的摊位驻足,静静看着她画画,不时地夸一句,“画得真好”,赵卫红听了,也总是转头笑笑,再道一声感谢。赵卫红已在这个摊位工作了近7年,下午不忙时,会帮着旁边两个摊位的摊主照看蔬菜生意。对于自己的“走红”,赵卫红有点惊讶,她是昨日早上被朋友“通知”的。“早上,朋友发了个截图给我,说我火了,画画火了,我都不知道。”因为与网络接触得少,昨天一天,她是在不同人的提醒下,才知道,“哦,原来有这么多人关注了我,谢谢大家!”237岁开始学画突遭变故让画画成奢侈从小,赵卫红心中就有一个绘画梦。“小时候看连环画、小人书,就特别喜欢画画,但小的时候没条件学。”直到37岁,她才终于有机会打着“儿子学画画”的“幌子”,正式迈入绘画的大门。当时,本是送孩子去学画画,但她却比孩子还入迷。数十年对绘画的渴望一下子喷涌而出,让她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即便是学习最基础的线条,她也乐在其中,一点也没觉得枯燥,“那时我家里条件比较好,我什么都不管,一心就画画。”那时的她,已成了“画痴”。就这样学习了七八年,赵卫红的绘画水平也突飞猛进。不过造化弄人,2014年,赵卫红家中突遭变故,从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一下子扛起生活的重担。这时,画画对她而言,已然成了奢侈,“没有心思画,静不下来,人也很萎靡,一心就在生活上。”没有工作经验的她走进菜场,开始为别人打工卖菜,守着这个摊。“刚来的时候我体重只有80多斤,瘦得不像样了,生活最难的时候,就在菜场捡剩菜叶子回家。那种生活,太难了,一下子跌入谷底的感觉。”觉得走不下去了,她靠听歌给自己打气,“最常听的,就是汪峰的《勇敢的心》,从歌里面找到生活的力量。”355岁重拾画笔她想办一场个人画展赵卫红的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遭遇生活的重创之后,7年的时间里,她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慢慢将生活的希望重新挣了回来。如今,儿子成了她最大的骄傲,“孩子事业有成,我也开始学着享受生活。”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后,菜场的人流量骤减,赵卫红闲着没事突然想起,“我能不能再重新开始画画呢?”就这样,她置办了简单的绘画工具,重新拿起了画笔。那时,她已经55岁。起初,她以画工笔画、国画为主,但因长期伏案导致颈椎问题,她便支起了画板,开始画油画,“我基本上是临摹,从网上找好看的图片,跟着画。”赵卫红每天4:30起床,5:30到摊位,中午12:00离开,下午3:00到摊位,一直到下午6:30回家。菜场人来人往,丝毫不影响她画画的热情,“我上午不画,上午来买菜的人多,下午人少的时候画。虽然会被打断,但是不影响,因为买菜就一会的事,我去把菜装好了再回来,没事的。只要你想画画,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影响的。”下班后,赵卫红回到家偶尔也会再画一会,她的家里,已经有完成的作品大大小小数十幅,国画、素描、工笔、水粉、油画等都有涉猎。提起现在的生活,赵卫红用了“非常幸福”“非常开心”来形容,“经历过了生活的低谷,再看看现在,我简直是太幸福了。画画对于我来说,也是让我忘掉不开心的事情的一种方式,让我找到自信,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赵卫红画出来的作品已经不少了,她从来不卖。有朋友向她索画,她也从不收钱,免费送,但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是真正喜欢,要挂在家里的。”她希望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得到尊重。为生活奔波了这么久,赵卫红终于可以好好做自己了,她已经规划好了退休后的生活,“打算出去写生,自己创作一些作品。我有一个梦想,希望以后能够办一场自己的画展。”记者林倩雯菜市场里不光有油菜花,还有一位油画家,艺术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东书房艺术馆 

10-1917:49菜市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当地特产、应季食材一应俱全,民生百态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可没有人知道,原来在石塔菜场,还承载了她

小确幸的艺术梦想。菜市场里的“油画大师”火了这是普通的一天,赵卫红到达摊位后,就有人告诉她:“你在网上火了!”原来是有人将她在菜场摊位上画油画的照片发布到了网上。画面上一个穿着粉色针织衫的女人正在作画,面前是一幅尚未完成的精美油画,身后是扬州人熟悉的石塔菜场。在摊位狭小的空间里,两个大冰柜就占据了不地方,赵卫红用纸箱和一张窄窄的桌子,搭起了自己的“画室”。在嘈杂的菜场中,她安静地临摹着扬•凡•海瑟姆的油画作品。后面还有一幅已经完工的小画作,颜料、画板就放在简易的台子上。当然她也会时不时被顾客打断,“你好,我要一些鸡丁”、“这个净菜怎么卖的啊”,这时赵卫红总是迅速起身,招呼客人、称菜、打包、算钱,一气呵成。也有不买菜的客人路过她摊位的时候驻足许久,静静地看着赵卫红画画。张阿姨是隔壁的摊主,她说大家都很喜欢看赵卫红画画,她家刚上二年级的孩子现在开始学了画画,也常闹着要来“看赵阿姨画画,她画得真好看。”面对自己的意外“走红”,赵卫红表示非常惊讶。“我也是朋友告诉我的,最近突然火了,有好多人特地过来看我画画,安安静静地从不打扰我,有时候还会顺道买些菜,生意都红火了一些。”赵卫红满心满眼的喜悦,她说真的很感谢大家喜欢她的油画。“顶替”儿子上了七年绘画班“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小时候经常临摹一些课本和小人书的插画,但到了37岁才接受了正规的绘画培训。”而这竟然源于她给儿子报的绘画班。“我儿子不喜欢画画,可是我哪怕是最枯燥的素描我也很感兴趣,没想到一学就学了六七年。”就这样,赵卫红“顶替”儿子成了绘画班里年纪最大的学员,还给老师当起了助教,这次她走红就是她当时的同学告诉她的。“素描、水粉、国画、油画我都画过。”学成之后,赵卫红一直在家相夫教子,有空闲时间就会画画,

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爱好当中。可是就在2014年,家庭突遭变故,让“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扛下了生活的重担,也渐渐没有多余的心思再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与热爱。“当时我只想着要赚钱,要让家庭走出困境,我就在石塔菜场的这个净菜摊打工。”石塔菜场是扬州最繁忙的农贸市场之一,忙碌的工作让赵卫红自此放下画笔,一放就过了六年。重拾画笔:“我想开个人画展”经过她的不懈努力,赵卫红的生活大有起色,儿子也事业有成,她的艺术气息被菜场里的烟火气再次点燃。“大概是去年疫情之后,清闲了不少,尤其是下午没有客人的时候,我就想着与其闲着看电视剧浪费时间,不如拿起画笔,以前可能只是兴趣,经历过这么多挫折之后发现,绘画对于我也是一种精神寄托。”那时候赵卫红刚刚开始在摊位上画画,就吸引了许多摊主的目光。很多摊主觉得赵卫红很不容易,年纪这么大了又要卖菜又要画画,很辛苦,但赵卫红自己却觉得“很幸福,很开心,我的家人也非常支持我去做我喜欢的事情。”记者是上午到达赵卫红的摊位,那副色彩明艳的油画十分惹眼,但她并没有在画画,因为她和其他摊主约定:只有在人少的下午画画。因为作画经常会被顾客打断,因此赵卫红画一幅画常常要两个月余。下班后她回到家偶尔也会再画一会儿,但最多就是拿水笔来速写,主要还是下午在菜场的“画室”画几个小时。记者看到有一副已经完成的画作就放在摊位上,赵卫红说“许多完成的作品就放在摊子这,如果有朋友喜欢的话就送给他们,我是不卖的。有时候朋友请我帮忙画的话,画完就会送给他们。”隔壁摊主还一个劲儿地拉着记者说赵卫红心善、热情,服务态度很好,大家都很喜欢跟她交朋友。“内心富足,太羡慕这样的人了!”“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赵卫红在菜场画画的照片在网络迅速走红后,很多网友为赵卫红这种“心远地自偏”的精神所折服。赵卫红告诉记者,她现在非常期待退休后的生活,“现在我大多还是在临摹别人的作品,退休后想外出写生,这样就可以多创作一些自己的作品。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很希望能够办一场自己的个人画展。”如果卖菜是为了生活,那画画便是享受生活,

艺术和梦想本就应该弥漫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市井气息中构建丰盈的精神家园202110/2008:13:19来源:北京青年报最近,江苏扬州55岁的赵卫红大姐在菜场画油画走红网络。赵卫红卖菜已经有七年,从小热爱画画,原本给孩子报的兴趣班,孩子不想学自己便继续学了。她说,画画已经成为精神寄托。在平凡的世界里,一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普通劳动者,有着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从浙江宁波的“摊贩作家”陈慧,到山东青岛建筑工地弹古筝的工人陈江山,再到在菜场卖菜之余画油画的赵卫红,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让一些普通人的精神家园也被发现、被看见、被认同、被追捧。每个人都不是没有思想的兵马俑,每个人都不是永远不知道疲倦、没有情绪情感的机器人。在社会分层中,一些人虽然缺乏财富积累、社会资本和声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精神文化需要、不需要“精神食粮”。听从内心的声音,有自己的热爱与坚持,“卖菜大姐画油画”活成了一些人羡慕的模样。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写作、画画、弹古筝都是有门槛的,既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实际上,那些物质上不够富足的普通劳动者,也有丰盈精神世界的需求,写作、画画、弹古筝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有了兴趣和热爱,普通人一样可以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成为高手。这边厢,在烟火气、市井气浓郁的菜场里,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那边厢,没有生意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虔诚、认真地画油画。看上去很违和的“卖菜大姐画油画”,本质上却是一种理性选择——卖菜是为了生计,画油画是为了满足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二者都很重要,没必要顾此失彼。一个成熟的社会,不能让少数精英和天才一枝独秀,而应该让大多数普通人只要努力付出,就可以生活得更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钱袋更鼓”,也应该包括精神层面的“脑袋更丰盈”。从这个角度上说,“卖菜大姐画油画”需要的不是围观起哄,而是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工具理性的大行其道,让一些人习惯了功利和算计,面对普通劳动者阅读、画油画、写作、弹古筝,总是习惯拿“有什么用”来进行审视和打量。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能进行立竿见影的利益变现,这些兴趣爱好和特长就一无是处。对于这些钻进“钱眼”的人们来说,他们很难理解“精神食粮”的重要性,自然就不愿意追求高品质、有格调的精神生活。在一个难免浮躁喧嚣的年代,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能够静下心来画油画,本身就是一份优秀的作品。通过画油画来让思想净化、心灵洗礼,通过画油画来实现“面对现实,忠于理想”,通过画油画来满足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卖菜大姐用独特的方式来回答“我该如何存在”的生命考题。(黄慧)流量世界里的“陋室画家”“菜场作家”2021年07月28日10:30

来源:解放日报

巩持平前段时间,两位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莫名成了励志典型。安徽宿州人位光明,49岁,在浙江绍兴收废品18年,因为喜欢画画,蜗居在收废品的出租屋里,画了一千多幅油画,被媒体塑造为“陋室画家”。位光明一个人住,老婆和4个儿子都在湖北钟祥,等着他每个月汇钱过日子。他租的房子,门框最高处不到170厘米,他身高180厘米,每次进门都要“钻”一下。15平方米的房间,一半堆的都是废品,电风扇的罩子叠了一摞。冰箱和冰柜都是收来的,因为噪音大,没通电,主要用来放碗碟。废纸板挨着墙堆到两米高,再往高一点,墙壁上,悬挂着十几幅色彩艳丽的油画,都是他临摹的,等到油料晾干,就寄出卖钱,一幅300元,按位光明的话说,这价格低到“跟买一幅印刷品的价格差不多”。江苏如皋人陈慧,44岁,是浙江余姚梁弄菜市场的流动摊贩,卖杂货讨生活之余,她10年出版两本散文集,被称为菜场里的“野生女作家”。陈慧4年前离婚了,带着儿子在异乡生活,儿子暑假后就要上高中了。她推着一辆手推车在菜场门口出摊,十多年来,手推车已更新到第三代。第一辆手推车是儿子的婴儿车,第二辆由超市货架改造而成,用得时间久了,重心不稳,总往一边倾斜,推起来费劲。今年,她自己画图,找工厂定制了一辆。推车半人高,上下两层,推车里的小百货种类很多,晾衣架、橡皮筋、马桶刷……到了夏天,蟑螂药、苍蝇拍、蚊香盘等更热门些。大多数货品单价不超过10元,陈慧能装进腰包的利润,更是微薄。位光明和陈慧的日子过得本不富裕,家庭压在他们肩头的担子也重。兴趣爱好,或者说艺术梦想,被很多人视作奢侈品,更何况他们还是以收废品和摆摊为业的人,更是奢侈。可能是某种反差感,让位光明和陈慧迅速走红。其实,类似的故事早就有了。去年7月,东莞农民工吴桂春找不到工作,打算在回湖北老家前,退掉图书证,拿回100元押金,并应邀写下留言:“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留言一度刷屏。湖北钟祥市农民诗人余秀华算是有“成就”和“名气”的,出了3本诗集、1本散文集、1本自传体小说,其中,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出版后,销售量已突破10万册。此次记者到绍兴采访,还遇到了诗人麦秸,他初中毕业,四处打工,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地址”的人。他2006年到绍兴,在工地当过小工,在小区里做过保安,偶然的机会,作品参赛获奖,从此出名,现在是自由撰稿人。在余姚,记者听陈慧说起作家李娟,早年她也做裁缝,卖百货,进入阿勒泰山区后开始业余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开设专栏,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位光明和陈慧,他们是误入流量世界、只能走红一时的“网红”,还是能借这阵风、这股力,成为真正的画家和作家?或许,他们的故事,还值得再等一等、看一看。陋室画家位光明画卖出去了,高兴6月18日,这个日期被位光明反复提起,那天《人民日报》的微博转发了他的故事。记者采访时,正好是7月18日,一个月间,“包括你,有36家媒体来过”。现在,他微信列表里416个人,其中五六十位是记者。成名的“敏感点”成名后,位光明并不想打扰家里人。杭州有电视台说要出路费,跟他回趟钟祥,拍个纪录片。还有人找他拍电影,拍关于画家的电影,电话打过来,都被他拒绝了。“名气能把一个人捧得很高,也能把一个人踩得很低。”位光明对别人的评价格外留意。这一个月,他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量涨到11万,几乎是原来的2倍。他坚持不开直播:“好像讨饭一样,还得求人打赏,没意思。”他还和网络上的“黑粉”斗气。因为人“黑”他:“收废品的白天收,晚上偷。”他去吵架,在画架上写“饿死不偷盗,饿死不乞讨,饿死不低头”,写好立马拍了照片发出去,但没几分钟,就把照片删了。吵得凶了,他也会被别人举报,理由是“说脏话,骂人”,后果是私信封禁1个月,耽误他接单,没生意可做。火了之后,有文章里写他涨价,一幅画卖两三千元,这把他气得不行。他对画的价格格外敏感,恐怕别人说他“飘了”。坐在画架前一整天,他能临摹出两幅。“我的优势就在于便宜,跟一幅印刷品的价格差不多,贵了不切实际。”能卖掉就行了位光明从没正经学过画画。小时候,他买来几毛钱的连环画,把薄薄的宣纸铺上,用铅笔跟着描,画得熟了,改用眼睛看了,照着画。书念到高三,位光明出来打工。在上海松江的小码头当过挑运工,往船上搬黄酒坛;在东北的水泥厂当过操作工……在广东,他看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看到影片中男主人公杰克为女主人公罗丝画了一幅裸体素描,很心动,才重新拿起画笔,凭着小时候临摹连环画的本事,画起了人物素描。他到街上去,拿个画板,给人画肖像。一幅素描收三五十元,画两三个小时。正是在街头画画时,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后来他到绍兴找了份修马路的活儿,几个月后,妻子怀孕,为了照顾她,位光明选择了时间更自由的收废品工作。“一天能回家好几趟。”2008年,妻子带大儿子回家上学。位光明恢复孤身一人的生活。2016年,他收废品的“单位”——某塑料厂的人事部经理,看到他在朋友圈分享的名画,以为是他画的,给他150元,让他再画一幅。位光明画了好几遍,最终令经理满意的是一幅风景画:一棵柿子树立于稻田旁,一条河流过,河对岸是一片矮树。位光明又开始画画了,一切以卖得出去为目的。市场上油画好卖,他就改画油画。有客户反馈“跟自家装修风格不搭”,他便画得色彩鲜艳些。“卖得掉就高兴,卖不掉就不高兴。”5年来,位光明画了1000多幅画,卖掉400多幅,烧掉500多幅,重新覆盖100多幅,“难度高的不敢轻易画,画得不好,卖不掉,不是白费力气吗?”买了空调和手机位光明的价值,可能还体现在艺术专业性之外。绍兴市越城区坡塘村党委书记罗国海看中他的价值,邀请他在云松自然村开设工作室。罗国海第一次上门拜访位光明,不料位光明出门收废品没在家,只好无功而返。1小时后,快回到家时,罗国海又得知位光明已回“陋室”,连忙折返。罗国海想靠着位光明的名气,给定位艺术文化村的坡塘村带去点人气。找位光明买画的人多了,甚至有“粉丝”说,只要是他画的,泼桶油漆都行。他一口气接了三四百个订单,够画大半年。他给妻子打了一笔11500元的钱款,这是最高纪录。他在出租屋里装了空调,换了一个华为的新款手机。最近,他在考虑去北京的事。北京有电视台邀请他参加奥运会的互动节目,去一趟要好几天。等忙过这阵,他打算回家一趟,老家里关于他的事迹传遍了,脸上有光。不过,耽误的时间太久,不知道再回来时,他承包收废品业务的塑料厂会不会要换人了。“让人家一顶,就再也干不了了。”位光明说。菜场作家陈慧写我想写的文字“你看我骑着摩托车像男人一样。”记者坐在陈慧摩托车的后座,到菜场去。摩托车屁股上加装了一小块木板,平时陈慧骑着,到余姚进货。接待接二连三的媒体采访,陈慧不大乐意,这打乱了她正常的生活节奏——早上5点起床,到梁弄菜市场出摊;10点收摊并买好菜,推着杂货车回家做饭;午饭之后,是雷打不动的午觉时间;下午,她往往坐在窗前的电脑旁,写下一些文字;晚上9点半一定睡觉。不过,宁波出版社营销部主任拜托她,配合《世间的小儿女》这本新书宣传,找上门的采访务必不要拒绝,她的名气跟书的销量挂钩。对生活保持观察陈慧对记者采访的配合度极高。未等记者发问,她自己就能打开话匣子,从个人性格到出书经历,她一股脑儿讲述了大众想知道的关于她的一切。作为一位作家,对来来往往的每一种个体保持观察,这是陈慧的习惯。菜市场是个显微镜。干结的鼻涕泡儿,被烟熏黄的指甲盖,两口子间的钱包归属……任何细节都逃不过陈慧的“评审”。回到家,菜市场的家长里短,通通被她记下:风水先生总穿中山装,铜匠生大病后终于戒烟了,开杂货铺的老板娘说起疯儿子红了眼眶……她的家乡在苏中平原,26岁那年她生了场大病,到余姚阿姨家养病。丈夫比她大8岁,是本地人。邻居看陈慧到年纪了还没婚嫁,热心介绍,那人给她写信,信件打开来,是一行行清秀的方块字,她就凭着这字迹对他产生最初的好感,后来仓促走进婚姻。陈慧的婚姻生活不顺心,但更多细节,旁人也无从得知。在她公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