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全套课件(上)_第1页
情报学-全套课件(上)_第2页
情报学-全套课件(上)_第3页
情报学-全套课件(上)_第4页
情报学-全套课件(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报学

(上)12/13/20221情报学(上)12/10/20221第一章总论12/13/20222第一章总论12/10/20222第一节“情报”的概念一、演变情报是汉语拥有的一个独特概念,在英文中不存在与其完全吻合的对应术语。我国情报概念同时具有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的功能

情报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社会功能和概念有所不同。1、情报最早是一个军事术语,强调的是情况、消息和传递报道的作用。“定敌情如何,而报于上官者。”(辞源1915年)“战时关于敌情之报告,曰情报”(辞海1939年)12/13/20223第一节“情报”的概念一、演变12/10/20223现代军事情报概念即由此发展而来,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军事情报”的定义是:“为保障军事斗争需要而搜集的敌对国家、集团和战区的有关情况及其研究判定的成果。”

它的基本特征是:(1)情报研究对象主要是敌情,是对敌斗争中搜集的情况及对其分析研究的成果,情报是军事行动的重要依据;(2)情报活动内容侧重于特情、耳目、间谍、秘密据点等秘密情报活动的经营与治理;(3)情报活动方式是侧重于侦察、跟踪、监听、卧底、打入内线等秘密情报手段;(4)情报过程侧重于主观过程,即情报的产生依靠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情报人员个人的目的性、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等决定了情报的价值。

12/13/20224现代军事情报概念即由此发展而来,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军事情报概念是现代情报学产生以前,我国形成的一个特有的概念,体现了我国过去对情报一词含义的一般理解。它揭示了构成情报的两个本质属性:“情”,即情况、消息,“报”,即报道、传递。它还对情报的一些特征作了概括,如情报是冲突、对抗乃至竞争的产物,情报是为决策服务的,情报就是情报工作者聪明的结晶。这些特征对后来形成我国特有的情报学中的情报概念有深远的影响。它的不足之处是,将情报局限于军事领域,概念外延太小;在内涵上,突出机密性、敌对性,也限制了情报工作的普遍性。12/13/20225军事情报概念是现代情报学产生以前,我国形成的一个特有的概念,现在是从知识、信息及情报的社会功能等角度来认识情报。吉田贞夫:情报是人和人之间传播着一切符号系列化的知识。米哈依洛夫:作为存贮、传递和转换的对象的知识情报是特定时间、特定状态下对特定人提供的有用知识。斯拉麦卡(美):情报就是有用的数据或被认为有用的数据。草间基(日):情报是判断、意志、决心、行动所需要的能指引方向的知识和智慧。12/13/20226现在是从知识、信息及情报的社会功能等角度来认识情报。12/1情报是指有明确接受对象的那部分知识和信息。

情报就是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或消息,也可以说是用于特定需要的知识或消息。(我们所要掌握的概念)12/13/20227情报是指有明确接受对象的那部分知识和信息。12/10/20属性情报的基本属性是:情报的知识性、情报的传递性、情报的效用性。情报与信息的比较information概念广信息是情报的源泉,是情报加工的颜料。没有信息,便没有情报。知识、情报、信息的关系

12/13/20228属性12/10/20228情报知识知识信息12/13/20229情报12/10/202292、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现代情报学最初产生于科学情报工作的实践,主要研究科学技术文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传播服务等。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科技情报研究所,我国情报事业开始起步。前苏联和西方科技情报工作的基本知识传入我国,“Information”译为“情报”而流传我国。

12/13/20221012/10/202210这一时期的情报工作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情报工作,“是把科学技术知识从创造发明者那里得来,经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加工整理后,通过文字的、图形的、胶片的或录音带等形式固定下来,传递给使用者的一项工作。”知识被认为是情报的本质属性,是情报的属概念,学术界提出了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如“情报就是作为人们传递交流对象的知识”12/13/202211这一时期的情报工作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情报工作,“是把科学技术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它主要特征是:(1)情报研究对象主要是以文献为载体的科技知识、资料,文献是情报源的主体部分;(2)情报活动内容是文献信息治理,包括情报收集、整理、报道、服务、分析和综合等文献加工流程;7(3)情报活动方式侧重于文献组织,即以编目、著录、索引等形式,将文献单元整理与排序;(4)情报过程具有客观性,如情报的内容、载体及情报工作流程等都是客观的,同时又具有某些主观性,重视发挥情报人员的主观创造性。

12/13/202212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它主要特征是:(1)情报研究对象主要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反映了情报使知识有序化和有针对性地提供知识的功能,阐述了情报的许多相关属性和特点,如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针对性、时效性、价值性等,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澄清了许多问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它的不足之处是:(1)这一概念难以涵盖情报的全部内容。(2)知识与情报不是同等范畴的概念。12/13/202213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反映了情报使知识有序化和有针对性地提3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上世纪90年代前后,社会情报需求也日益增加,呈多样化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这一原本只是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工程领域中使用的专门术语在我国广为流通,广为社会所接受,并被认为是“Information”的对应概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情报工作可以利用各种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提高工作效率,信息被认为是情报的属概念,学术界多从信息角度定义情报。12/13/2022143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上世纪90年代前后,社会情报需求也日关于情报与信息的关系,一般认为,“情报本质就是信息,但又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人类社会信息,或曰情报信息”,“情报与信息在本质上基本相同,二者可以通用”;情报就是信息,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信息,即“社会信息”,情报同特指为“社会信息”的“信息”一词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同义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调换使用;还有的认为,情报与信息概念基本等同,“情报就是信息”,我国当初将“Information”翻译为“情报”,其实是一个误解,真正与Information外延相等的是“信息”。

12/13/202215关于情报与信息的关系,一般认为,“情报本质就是信息,但又不是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的基本特征是:(1)情报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涵盖军事、科技、经济、金融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情报活动内容是信息治理,即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3)情报活动方式侧重于信息组织,即通过信息序化或信息整序,使原始信息集合转化为有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或者信息资源的索引等;(4)情报过程主要是客观的,即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后来也开始注重技术与人文的结合,重视信息治理中人的作用。

12/13/202216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的基本特征是:(1)情报研究对象是社会它的不足之处是:(1)将情报定义为“情报是某种信息”,是将情报的一般特性当作本质特性,使情报混同于信息,导致两个概念的外延相互交叉,模糊了概念间的区别,影响对情报概念本质的熟悉。(2)这一概念过于宽泛,把情报的内涵扩展到信息,从而使两者等同起来,造成情报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改变。情报学无限扩展到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导致了情报学的自身迷失甚至可能走向消亡。12/13/202217它的不足之处是:(1)将情报定义为“情报是某种信息”,是将情4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人们普遍熟悉到,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困境不再是情报信息的收集、提供问题,而是知识的匮乏,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知识组织、知识优化、知识导航、知识创新。学术界开始从知识角度重新定义情报概念,如“情报是一种经过人们非凡选择或进行一定研究和加工后的社会信息,它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智力、聪明和知识创造活动”12/13/2022184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情报工作的新的要求,反映了情报活动的深度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1)情报研究对象是知识。这里所指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符号表示出来的、存储在各种文献中或信息系统中的易于交流与共享的知识,也就是客观知识;隐性知识是指人们头脑中具有的实践经验、思想和思维方法,其载体是人脑,它无法用真实的物理媒介去储存,也就是主观知识。将隐性知识应纳入情报学研究的范畴,是在基于知识/文献情报概念基础上对情报概念熟悉的深化。(2)情报活动内容主要是知识治理。12/13/202219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情报工作的新的要知识治理是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挖掘、组织、编码、传播、共享、应用等治理活动。它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一种可开发资源的治理。知识治理不仅对显性知识进行组织治理,更要对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研究信息的采集、整序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更注重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把信息提升为对用户决策有重大价值的知识资源。知识治理是信息治理的深化与发展。12/13/202220知识治理是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挖掘、组织、编码、传播、共享、(3)情报活动方式是知识组织。知识组织是指为促进或实现主观知识客观化和客观知识主观化而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诸如整理、加工、引导、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其目的是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实现知识共享,为使用者提供知识思想,为知识创新提供条件。(4)情报过程上除客观性的信息治理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知识的载体,人是知识创造的源泉;情报工作是融合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来实现知识挖掘知识表示过程,通过人实现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换以及在转换中产生的创新。

12/13/202221(3)情报活动方式是知识组织。知识组织是指为促进或实现主观知当前,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情报学应加强改革和创新,不仅要对显性知识进行组织治理,更要对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利用,更好地服务于情报用户。知识治理研究的深化,为情报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进,情报学将形成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学科框架,基于语义层次的信息组织和知识开发将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基于知识的情报学发展必将会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最终使得情报学真正成为研究知识与知识活动,包括知识的激活、扩散、转移、组织、增值、吸收、利用等规律性的一门学科。12/13/202222当前,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情报学应加强改革在我国,情报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情报社会功能的不断扩展,情报概念也不断增添新的涵义。以上四种类型的情报概念,军事概念情报属于军事情报概念,体现了我国原有的对情报现象的一般理解。后三种类型的情报概念,是现代情报学产生以后形成的,属于现代情报概念。知识化是情报学未来发展趋势,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对情报概念熟悉的深化。情报概念的变迁说明,对情报现象熟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熟悉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熟悉具体化和准确化的过程。

12/13/202223在我国,情报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情报社会二、日本的情报概念日本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一开始就采取了一种重视情报研究的情报战略。这是其它国家,包括发达工业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所不及的,而这种情报战略的形成,又同其独特的文化有关,具体来说,同日文中情报这个术语的独特意义有关。

日文中情报这两个汉字产生于19世纪末。日本军医森鸥于1884~1888年在德国留学期间,翻译了普鲁士军事战略家冯·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该书日文版于1903年10月正式出版。《战争论》第6章“NachrichtenimKriege”,森鸥将其译为“战争の情报”,从而创造了“情报”这两个汉字。12/13/202224二、日本的情报概念12/10/202224情报在日文中最初也是一个军事术语,对应的英文译名为intelligence(谍报之意)19世纪20年代,情报正式成为information的译名日文情报中同时具有intelligence和information的双重含义。其中,intelligence定义为对information的评价、分析、综合和解释的结果。

12/13/20222512/10/202225这很清楚地表明了日本的情报工作不完全等同于欧美国家的information工作,除信息处理以外,还包含了调查、分析等通常information工作所不涉及的部分。在与决策有关的情报活动中,日本情报工作的这种特点尤其突出,而且对情报工作的结构、系统和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日文“情报”的特殊意义在80年代以来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重视。1983年长山泰介在日本国内发表的关于日文中情报术语起源的论文在6年后又在第二届日本科学、技术和商业情报国际会议上宣读,日本情报工作中intelligence功能也被许多国际作者注意到,认为是日本情报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所在。

12/13/202226这很清楚地表明了日本的情报工作不完全等同于欧美国家的info日文情报术语中的intelligence意义

作为intelligence的情报,应具有以下特征:

——有明确的特定利用者、利用目的和利用状况;

——有特定的意义及用途,应用后能产生影响;

——有特定的意义,其用途将随时间、地点和场合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动;

——对数据或知识等进行评价及分析,并进行了取舍选择或各种组合加工之后的产物;

——情报之间相互有关,结构具有层次性;

——在时间维上,虽与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关,但特别强调现在至将来的指向性。12/13/202227日文情报术语中的intelligence意义

作为intel综上所述,在日本的概念中,原始的资料、数据和各种其它信息还不是情报,只有经过了分析加工才能成为支持决策的intelligence,即情报。因而在日本的科技经济情报工作中,情报的分析加工即情报研究是极其重要而又顺理成章的一环,这一过程被称作intelligence化。

12/13/20222812/10/202228情报的intelligence化有几个重要前提:①这不仅仅是加工方面的工作,而必须针对具体用户的情报运用能力、运用目的、运用环境;②要有经济性考虑,即分析的深度和适用性要和人力、资金和耗费相平衡;③经过加工,原始信息得到了附加价值。12/13/202229情报的intelligence化有几个重要前提:①这不仅仅是第二节情报工作

1情报工作的产生与发展(1)19世纪末叶以前,情报工作与科学研究活动结合在一起。获取情报靠个人的努力。(2)19世纪末叶至本世纪初,情报工作的形成阶段,人们开始主动地有组织地进行情报传播。文摘杂志大量发行,文献(情报)工作成为一种职业。(3)情报工作的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科技情报工作。有组织的科技情报工作相继出现,情报机构纷纷成立,人员和经费逐年增多。(4)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情报工作的工作环境,提高了管理与服务效率。12/13/202230第二节情报工作1情报工作的产生与发展12/10/22

情报工作的含义在我国,科技情报工作起步较早袁翰青:科技情报工作,就是把科学技术知识从创造发明者那里得来,经过有组织的加工整理之后,通过文字的、图象的、胶片或录音带等形式固定下来,传递给使用者的一项工作12/13/2022312

情报工作的含义12/10/202231米哈衣诺夫:以一定形式组织起来,以提高科研和设计效率为其目的,以收集、分析、综合、加工、存储、和检索文献上所载有的科学情报并以科学研究人员和专家认为方便的形式及时提供给他们为其内容的一种科学劳动。日本《情报管理便览》:有控制地进行人类知识的传递,有组织地使其变成容易利用的形式及其运用的一项工作。12/13/202232米哈衣诺夫:以一定形式组织起来,以提高科研和设计效率为其目的严怡民:所谓情报工作,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把国内外有用的社会信息、科学知识核心的科研成果,有计划、有目的、准确、及时地提供使用的一种科学技术工作。情报工作:是指对信息进行科学的有组织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并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工作。总而言之,情报工作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科学交流活动。12/13/202233严怡民:12/10/202233情报工作和一般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区别:钱学森…….情报工作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科学学家:国家情报工作的能力,文献情报的存量是国家科学研究能力的组成部分。或言:科技文献存量、情报工作的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科学力的重要影响因子.12/13/202234情报工作和一般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区别:钱学森…….情报工作即是3、情报工作的主要特征(1)社会性情报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社会现象,来源十分广泛。可以说,没有一项工作比情报工作与国民经济各领域的联系更为广泛,更为密切。渗透到经济和科学研究的各行各业12/13/2022353、情报工作的主要特征(1)社会性情报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科学愈发展,社会愈进步,人们对情报的需求也就愈强烈,而从事情报服务事业的机构和人员也必然是越来越多。包括专门从事科学情报工作的部门,也包括图书、档案、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的情报服务活动。12/13/202236科学愈发展,社会愈进步,人们对情报的需求也就愈强烈,而从事情社会发展需要情报,也只有依靠社会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情报需要。人们普遍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情报化社会里,情报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情报服务业将会得到极大发展,其就业人数将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的人数。这从另一角度表明了情报工作所具有的社会性。12/13/202237社会发展需要情报,也只有依靠社会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2)政策性科学情报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必须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围绕本地区、本部门的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来开展。为此,就要研究国家和本部门在不同时期所制定的有关发展经济、科学技术工作的方针、政策,并以此作为开展情报工作的依据。12/13/202238(2)政策性科学情报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必须紧密围绕国例如,1980年年第五次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提出了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后,1982年中央提出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总方针;1984年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提出科技情报工作要延伸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的方针。近年来,科技情报系统在改革的形势下,在如何具体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12/13/202239例如,1980年年第五次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提出了为国民经济科技情报的服务目标:既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服务,又为新兴技术与高技术的发展服务;既为大型骨干企业的先进技术服务,也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适用技术服务;既为应用开发研究服务,也为基础研究服务。12/13/202240科技情报的服务目标:既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服务,又(3)科学性是所有科学研究工作都具有的共同特性。对科学情报工作来说,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1958年第一次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对整个情报工作提出的“广、快、精、准”的质量要求,集中反映出科学情报工作所应有的科学性。12/13/202241(3)科学性是所有科学研究工作都具有的共同特性。对科学这里所说的“广”,主要是情报机构在本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内,搜集和积累的情报资料面要广,要广辟来源,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广泛地搜集各种有参考价值的情报资料。广辟来源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搜集、积累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利用。只有根据需要做到充分掌握资料,利用才有可能。12/13/202242这里所说的“广”,主要是情报机构在本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内,搜集所谓“快”,是指情报工作的时间性。情报本身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因而要求情报人员也必须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强调情报工作的时间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提供情报要迅速及时;二是要注意情报内容的新颖性。时间性是情报工作科学性的重要表现之一。12/13/202243所谓“快”,是指情报工作的时间性。情报本身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所谓“精”,是指情报工作的针对性。情报工作要有的放矢,所提供的情报资料,应该是有选择、有分析、紧密结合生产和科研实际需要的情报。因此,针对性也是情报工作科学性的一种反映。12/13/202244所谓“精”,是指情报工作的针对性。情报工作要有的放矢,所提供情报工作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一个“准”字上,要求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根据充分,准确无误,在工作中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浮夸、说假说。12/13/202245情报工作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一个“准”字上,要求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情报工作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提供的情报具有预测性和连续性上。所谓预测性,就是说,在情报工作中,要善于抓苗头,抓动向,能够立足科学调查,找出带预测性的情报。连续性是情报服务工作的连续性,特别是对某些重点科研课题,要系统搜集,系统加工、积累,系统提供,善于跟踪,一跟到底。12/13/202246情报工作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提供的情报具有预测性和连续性上。12(4)服务性情报工作是为发展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服务的,其根本任务是充分满足情报用户对情报的需要,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是直接去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它本身具有很强的服务性。12/13/202247(4)服务性情报工作是为发展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服务的,其4.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中的作用与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一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知识发挥更大的效用,就像交通运输事业那样,虽然不直接生产物资,但它对社会进步与生产发展的影响作用,却与生产物资部门创造产品一样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有它更为重要的意义。12/13/2022484.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中的作用与从目前流传较广的所谓情报工作“三论”(资源论、经济论、决定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人们对情报工作重要性的评价,具有代表性。(1)“资源论”12/13/202249目前流传较广的所谓情报工作“三论”(资源论、经济论、决定论)认为情报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第二资源”、“无形的财富”、“解决问题的钥匙”,是构成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善于开发、利用情报这种资源,就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之,即使是拥有很丰富物质资源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会受到局限。12/13/202250认为情报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第二资源”、“无形的日本的例子是比较突出的:如,战后的日本石油化工、电子等新兴工业和机械、冶金等传统工业的新技术,几乎全盘来自国外,都是利用情报搞起来的;有些技术,如数控机床、转子发动机等新技术,则是在人家已经接近完成的情况下,通过情报工作,在别人的技术基础上搞成的。资源论的观点,在日本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在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果。12/13/202251日本的例子是比较突出的:12/10/202251(2)“经济论”认为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发展社会生产,都只有通过情报工作,在他人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去进行,才是最有效而经济的。只有充分发挥情报的作用,有选择地引进某些必要的适用技术,并从实际需要出发,有计划地确定那些更具迫切性的科研项目,进而发展本国的科学技术研究体系,才是最经济可靠的。12/13/202252(2)“经济论”认为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发展社会生产,都只有通所谓:“科学研究是高价的,科研成果是昂贵的,技术情报是便宜的。”据统计,如果科研费用是1,则中间试验是10,而实现工业化生产所需投资则是100—200,但情报费用却只占科研费用的2%—5%实践证明,通过情报工作,花很少的钱搞来的情报,往往能得到几十倍、上百倍的经济效果,而且还能赢得宝贵的时间。12/13/202253所谓:“科学研究是高价的,科研成果是昂贵的,技术情报是便宜的(3)“决定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谁善于开发利用情报,特别是善于从对方搞到有关的最新情报,谁就可以迅速赶上和超过对方,这种情况下,情报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2/13/202254(3)“决定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谁善于开发利用情报,特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把科学情报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而予以高度重视。他们不仅把情报工作的好坏、取得情报的早晚、质量的高低看成是发展生产的关键性问题,而且还把情报工作看成是从事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项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并由政府出面来统一组织、管理科学情报工作,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各国情报事业的大发展。12/13/202255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把科学情报工作提高到前所概括起来,情报工作对发展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主要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为科学研究服务,促进科学发展首先,情报工作可以避免科研工作的重复劳动,少走弯路。其次,可以节省人力、时间、经费和加快科研进程。此外,通过有效的情报服务工作,有助于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吸收新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从而提高科研质量与工作效率,达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目的。12/13/202256概括起来,情报工作对发展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第二、为生产建设服务,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情报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构成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实践证明,通过情报工作,花很少的钱搞来的情报,往往能得到几十倍、上百倍的经济效果,而且还能赢得宝贵的时间。有时,在竞争双方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情报往往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2/13/202257第二、为生产建设服务,加快经济建设步伐12/10/20225第三、为领导作决策、制定规划、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情报机构通过广泛的情报调研活动,搜集并编写了大量的专题研究报告,反映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动向,为领导决策、编制发展规划、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对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起参谋助手作用。12/13/202258第三、为领导作决策、制定规划、计划提供科学依据12/10/25.情报工作的任务是整个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服务。概括地说,情报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由“情报爆炸”所带来的情报积累与利用之间的尖锐矛盾,首先使情报有序化,成为人们便于利用的形式;然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向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情报,以促进科研、生产的发展。12/13/2022595.情报工作的任务12/10/2022596、情报工作的主要内容情报的搜集、加工整理、情报研究、情报报道、情报服务、情报机构的管理。

12/13/2022606、情报工作的主要内容12/10/202260(1)、情报的搜集做好情报搜集工作,必须注意掌握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预见性和系统性等几个原则:根据情报机构的性质、任务和服务的对象,有针对性的确定搜集范围和重点根据本单位的财力、人力等可能条件和有关文献的增长情况,确定搜集数量和规模,制定采购计划。12/13/202261(1)、情报的搜集做好情报搜集工作,必须注意掌握针对性、计划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情报来源及其变化规律,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尽量选择情报密度大、含情报量多的文献资料有预见性,搜集资料时,即根据当前需要,又适当考虑较长远的需要,还要注意保持文献资料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目前,搜集国内外情报资料的方法,主要是采购、交换、索取、现场收集和复制等。12/13/202262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情报来源及其变化规律,要采用科学的方(2)、情报的加工整理包括两个层次:对情报资料本身的科学管理,即登录、分类和保管;编制检索工具——即二次文献工作,包括对文献资料的选择、鉴定、主题分析(标引)、文摘和索引(将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事项按照一定方式有序编排起来,以供检索的工具书。)的编辑出版等。其目的在于改善情报资料的存储与检索、提供良好的检索手段,以便充分的利用情报资料,发挥情报资料的重要作用。12/13/202263(2)、情报的加工整理包括两个层次:对情报资料本身的科学管理(3)、情报研究亦称情报调研,主要指围绕科研、生产中的某个重要专题所进行的情报调查研究,是在充分利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编写三次文献的情报服务工作。因而,具有明显的科学研究性质。12/13/202264(3)、情报研究亦称情报调研,主要指围绕科研、生产中的某个重情报分析的范围:情报分析的范围十分广泛,既有关于大政方针、技术经济方面的情报研究,各门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引进方面的情报研究,也有政治、军事、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情报研究、预测性情报研究等。情报分析的步骤:选题→收集资料→资料内容的评估→资料的整理→研究结果成文。方法:自然指标对比法,分析综合法,专家咨询法,趋势外推法,系统分析法等等。12/13/202265情报分析的范围:12/10/202265(4)、情报报道将搜集来的大量文献资料,经过整理、加工、研究之后,及时报道出去,为生产、科研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情报需要,既是情报工作的目的,也是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12/13/202266(4)、情报报道将搜集来的大量文献资料,经过整理、加工、研究情报报道的方式,较常用的有下列三种:文字报道:根据各部门不同时期生产、科研任务的需要,有选择地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一次文献),加工成二、三次文献的形式,进行报道。口头报道:通过口头直接交谈、技术讲座、科技会议、信息发布会、对口技术交流等形式传播报道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12/13/202267情报报道的方式,较常用的有下列三种:12/10/202267直观传播报道:即通过实物传播情报,包括实物展览、现场观摩、科技电影、录像等形式。它不仅可以直接为用户提供所需情报,而且能使观众(用户)一目了然,容易接受,印象深刻。12/13/202268直观传播报道:即通过实物传播情报,包括实物展览、现场观摩、科(5)、情报服务文献检索:所谓文献检索,就是要在大量文献资料中,迅速、准确地查出与用户需要相符的,一切有参考价值的技术文献资料和数据。文献复制:情报机构和图书馆应根据用户提供的线索,及时提供所藏文献资料的复制件。代译工作:情报机构根据用户请求,组织有关专业翻译人员,为用户进行文献翻译服务的工作。12/13/202269(5)、情报服务文献检索:所谓文献检索,就是要在大量文献资料(6)情报机构的职能工作搞好组织领导,保证情报工作的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提高情报工作服务效率,使整个情报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最优化的情报服务。上述各个环节都是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们彼此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情报工作基本流程。12/13/202270(6)情报机构的职能工作搞好组织领导,保证情报工作的各个环节7、工作机构(专职信息服务机构)这类机构的任务就是对科技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贮、检索和提供利用。科技信息主要以文献为载体,这类信息机构主要从事的实质上是文献管理工作,但偏重于图书以外的文献,如期刊、会议文献、专利等。我国于1956年10月成立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1992年更名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情报机构从事科技情报服务工作(日本称情报管理工作),主要进行二次文献加工,旨在克服传统图书馆文献利用方面的滞后现象及过分重视“藏书”的现象。

12/13/2022717、工作机构(专职信息服务机构)12/10/202271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工作介绍我国的科技信息工作要通过改革和创新,向收集、加工、整理、传播、研究和利用知识的知识服务行业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体系。工作内容:1提供多元化科技文献保障(以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服务为依托)2加强科技信息分析研究,提供高水平决策支持3先进技术研发推广4提供人才教育全国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2/13/202272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工作介绍12/10/202272第三节、情报科学

一、情报学的产生年轻的科学,产生的标志:1.1895年,奥特莱(P.Outlet)、拉封登(H.Lafontine)等创立国际目录学会。迄今也只不过百年的历史。12/13/202273第三节、情报科学

一、情报学的产生12/10/202273“目录”是目和录的总称。“目”指篇名或书名,“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前人把“目”与“录”编在一起,谓之“目录”目录是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为反映规范、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在计算机应用中,目录的发展成了“文件夹”。随着目录工作的发展,衍生出“目录学”。12/13/202274“目录”是目和录的总称。12/10/202274目录学定义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12/13/202275目录学定义12/10/2022752.1940S,情报学产生于图书馆工作中的情报工作。3.情报学的出现:以1945年,美国学者布什(V.Bush)发表论文《如我们所能想象的》为标志,该文主要研究情报的机械化检索问题。在“情报爆炸”中诞生:情报产量与情报利用者之间不平衡的矛盾。12/13/2022762.1940S,情报学产生于图书馆工作中的情报工作。12/“情报爆炸”的突出表现如下:1.科技文献数量大、增长快2.内容交叉综合趋势日益加强3.文献内容重复分散4.新陈代谢加快,文献寿命不断缩短5.文献载体和出版形式的多样化6.文献语种增多7.文献质量下降,无用情报所占比例增大12/13/202277“情报爆炸”的突出表现如下:1.科技文献数量大、增长快12/

“情报爆炸”与各国的对策:上述这一切构成了情报利用与情报爆炸之间的尖锐矛盾。对策:1.建立独立的情报机构和国家规模的情报工作系统,使情报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作为国家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发展.2.发展情报处理技术和传递技术,建立自动化的情报系统;3.开展以情报和情报活动为对象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寻求情报工作最佳化的途径.12/13/202278“情报爆炸”与各国的对策:上述这一切构成了情报利用与情报爆二、情报学定义

对信息的功能、结构、传递的研究和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着眼于将信息作为资源的研究。研究其搜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利用、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信息资源。12/13/202279二、情报学定义12/10/202279三、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情报学是专门研究情报的构成和基本特性,以及研究情报交流所有过程(包括情报的生产、组织、传递以及情报的吸收利用)的规律性的科学学科。具体地说,情报学是研究有关情报的生产、搜集、整理、存贮、检索、报道服务和分析研究的原理原则与方式方法的科学。12/13/202280三、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情报学是专门研究情报的构成和基本特研究任务:1.关于情报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概念、方法论、学科体系等等2.情报交流;方法、手段、组织。3.情报用户及其情报需求;从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多角度研究用户的信息利用行为、信息需求行为。4.情报系统的设计、运行与评价。情报学概论侧重从理论原理、原则方面阐明有关问题,而不着眼于解决情报工作中的一般具体问题,如:文献资料工作、情报检索系统、以及情报处理和传递的技术手段等。12/13/202281研究任务:1.关于情报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概念、方法论、学科体情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情报学理论;包括情报学理论体系、情报学的哲学基础、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文献和信息计量学、信息的经济规律等。2、信息存储与检索;一直是情报学的研究重点。12/13/202282情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情报学理论;包括情报学理论体系、情报3、信息分析与研究;由于信息的海量增长伴随着信息的污染和信息垃圾,从大量信息中筛选、过滤、分析出用户需要的简洁而准确的信息,是情报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形成了情报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4、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是情报学的研究目的和出发点。5、信息技术在信息工作中的应用。情报学一产生就和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同步发展。情报学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12/13/2022833、信息分析与研究;由于信息的海量增长伴随着信息的污染和信息四、体系结构

理论情报学:基础理论部分。主要研究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基本理论问题。情报的定义、属性、特点、结构和类型情报学的性质、目的、任务和范围网络情报交流的理论与模式知识的生产、组织、管理、增值、创新、增长与老化等用户认知模型、用户行为模型、用户服务规律及障碍情报活动及过程(生产、加工、组织、检索、传递及利用)情报学研究方法论情报学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12/13/202284四、体系结构12/10/202284应用情报学:情报学理论的应用研究部分。情报采集的渠道、途径以及筛选的方式、方法情报的加工、处理方法(信息组织与知识组织的新方法)情报检索系统和数据库的建立、使用、评价方法与方式情报分析、研究、咨询、服务与传递的新方法和新方式情报用户研究(用户心理与行为、用户需求模式、用户服务要素)12/13/202285应用情报学:情报学理论的应用研究部分。12/10/202技术情报学:情报技术的应用研究部分采集技术处理技术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和评价技术(数字化、网络导航、搜索引擎、多媒体、用户/系统接口、数据库、元数据、网络传输)情报内容、知识的表达、分析与整序技术(自然语言理解与处理、文本内容自动化处理、自动标引、自动摘录、自动分类、传家系统、智能情报检索)信息安全与保护技术12/13/202286技术情报学:情报技术的应用研究部分12/10/20228管理情报学:情报系统与服务的组织与管理(业务流程、重组、情报服务效果与效益的评价)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各种情报系统与服务之间的协作协调情报产品的价值、价格、生产、应用及其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等信息资源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及信息主管和知识主管环境管理与建设(国家宏观情报政策、方针、计划、体制、信息政策与法规)情报业务与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情报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等这四个部分共同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情报科学12/13/202287管理情报学:12/10/202287

四、情报学的学科性质情报学的学科性质取决于它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表明:情报学是介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12/13/202288四、情报学的学科性质12/10/2022881.自然科学科亨在1974年专著《文献增长的集成机制》中称“情报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20世纪90年代,很多学者不同意把情报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必须承认情报科学有自然科学的特点,使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某些做法和方法。佩斯雷指出:自然科学充当了情报科学研究方式和方法的来源。情报科学是按照一种自然科学的模式来构建的。萨瑞塞维克等指出:在情报科学中强调其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面,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它们的应用密不可分。

12/13/2022891.自然科学12/10/2022892、

人文科学根植于人文科学,该领域早期的研究以历史或思想史为起点,哲学对知识的组织和分类系统的创建也有贡献。随着图书情报工作的计算机化,历史型研究渐少。史蒂格1990年发表了《情报科学与人文科学》一文,运用人文科学的概念、人类价值和人类精神表现等理论讨论了两者的关系,主要讨论情报哲学的问题。

12/13/2022902、

人文科学12/10/2022903、社会科学许多研究者把情报科学称为一门社会科学。情报科学研究的是某一社会架构下,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情报系统的互动。研究一般的人类交流和特定的情报交流所记录的知识的传递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情报系统之间的处理和交流。12/13/2022913、社会科学12/10/202291五、情报学的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方法的数学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进行分析比较时,已将其作用排除在测度结果之外了。

12/13/202292五、情报学的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12/13/202293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网络计量法:网络计量法是定量研究方法,由图书情报人员推动其产生,研究对象是涉及到网络的相关信息,方法论基础是数学、统计学、图论,应用范围主要是通过对网络信息的计量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法: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

12/13/202294网络计量法:网络计量法是定量研究方法,由图书情报人员推动其产历史的研究方法:材料收集、整理、加工、应用等的一系列过程。文献计量法:就是用数学与统计学的方法来探讨文献交流的规律的一种方法12/13/202295历史的研究方法:材料收集、整理、加工、应用等的一系列过程。1

六、情报科学与相关学科

1.情报学与文献学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记录知识的文献、资料,而文献、资料又与情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传递交流情报的主要载体,因而也是情报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有些国家,就把科技情报工作视为科技文献工作,把情报学视为文献学,我们认为,科技文献工作是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报工作包括了文献工作,但又不局限于文献工作。情报工作除了运用文献这种形式外,还使用非文献的形式(如口头、实物等),情报工作的概念较之文献工作要广泛得多。12/13/202296

六、情报科学与相关学科

1.情报学与文献学文献学的研究2.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图书馆是为科学研究提供书刊资料和情报的有力工具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学则是专门研究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理及其工作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的活动。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都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在工作性质、加工对象、服务方式等方面也都有相同之处。情报学在吸收图书馆学、目录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12/13/2022972.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图书馆是为科学研究提供书刊资料和情报的有如在文献的加工处理上,传统的图书馆是以图书为主体。加工时,一般不大顾及书刊内容的具体揭示和报道;而情报机构则以期刊文献等资料为主体,加工比较深入,甚至深入到文献中的一个个知识单元(如术语、分子式、数据等),要求深入分析、报道文献的具体内容。12/13/202298如在文献的加工处理上,传统的图书馆是以图书为主体。加工时,一在工作范围和方式上,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从事图书的收集、分类、编目、典藏、阅览和流通;而情报机构则主要从事情报资料的搜集、加工、报道、分析研究和提供服务。情报学在吸收、利用图书分类法、目录法的基础上,为适应深入研究情报资料内容的需要,发展了主题法、文摘法、述评法等,而对情报的分析研究(如述评),则更是一种科学研究性质的工作。现代的图书馆工作,特别是科技图书馆的工作,越来越多地具有情报工作的职能和特点,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整个情报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13/202299在工作范围和方式上,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从事图书的收集、分类、编3.情报学与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计量、传递、变换和贮存的一门新学科。情报的传递交流也是一种通讯过程,除了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交谈进行交流之外,更多地是通过电话、电报、无线电、电视、报纸、各种出版物等方式,借助于对各种符号和信号系统的传递、存贮、编码和解码来交流情报。特别是作为信息处理的机器——电子计算机及现代通讯技术在情报处理和检索以及传递中的应用,更使得情报学与信息科学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12/13/20221003.情报学与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计量、传递、4.情报学与档案学档案一般是指国家文件与卷宗而言。档案学就是研究档案的形成和特点、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档案工作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我国档案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档案学的研究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早的。档案学与情报学、图书馆学关系密切。档案工作同图书、情报工作一样,都担负着为现代化信息服务的任务。12/13/20221014.情报学与档案学档案一般是指国家文件与卷宗而言。档案学就是5.情报学与科学学科学学是从总体上研究科学的本质特征和探索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又称为“科学的科学”它是以科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是一个研究领域十分宽广而又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多种学科的大科学。科学学的主要任务是为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提供最优化的理论与方法。12/13/20221025.情报学与科学学科学学是从总体上研究科学的本质特征和探索科科学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可由人才、经费与科研成果的消长演变、增长速度、学科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等来说明,而这些方面的发展变化,集中反映在文献资料的各种变化上。因此,科学学必须运用文献统计学的方法对文献资料的现状和历史源流作定量分析与比较研究。而这也是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情报学就是通过文献的数量变化规律来反映科学发展规律的。因此,从加强情报学研究入手,亦即从文献(情报)统计学入手来广泛开展科学学的研究活动,是一个重要途径。12/13/2022103科学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可由人才、经费与科研成6.情报学与未来学未来学也叫未来预测学或未来研究,是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一门新兴学科。未来学正是根据当前世界的情况去预测未来,预测世界将怎样演变。因此,未来学主要是用调查统计推理的方法推导出或预测未来的事物内部变化,以及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从而找出发展趋势、目标和适应这个发展目标的规划、计划和措施。而情报学则是为未来提供服务的。12/13/20221046.情报学与未来学未来学也叫未来预测学或未来研究,是近年来在7.情报学与管理学管理学研究的是社会系统(如工厂、科研单位)的管理规律。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向被管理的客体传递情报(信息),并且监督客体的运行状态,及时接收客体的反馈信息(情报),继而通过计划、决策再向客体传递新的情报,进行控制的反馈调节的情报过程。管理过程与情报过程是不可分离的。12/13/20221057.情报学与管理学管理学研究的是社会系统(如工厂、科研单位)8、情报科学与传播学情报科学与传播学融合(英格沃森1992年指出情报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情报科学的实质是人类交流问题,是在系统的帮助下发生于情报生产者与情报用户之间的人类情报传播。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传播学院和图书情报学院确实合并了。适合研究记录知识传递中人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12/13/20221068、情报科学与传播学12/10/2022106鲁宾(B.ruben)情报科学与传播学都关注情报的产生、组织、传输、存储、管理和使用等。大众传播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是以选择、组织、传输、存储、管理和使用情报为主要功能的机构,这些活动也是情报机构的基本使命。他实际上是把情报机构在功能上是为传播交流机构的一部分。虽然两者的功能类似,但方式不同。新技术使它们向统一目标汇集。12/13/2022107鲁宾(B.ruben)情报科学与传播学都关注情报的产生、组织第四节、国外情报科学研究进展20世纪情报学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情报学研究者测量了信息爆炸情报学工作者遏制了信息爆炸情报学工作者在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方面最早将计算机用于处理文献和文献记录。情报学研究了用户信息查询、需求、爱好以及诸如关联和实用评估等相关方面情况。在政府和产业界工作的情报学领军人物极力阐明和制定国家信息政策法规。12/13/2022108第四节、国外情报科学研究进展20世纪情报学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一、情报科学定义的变化50年代关注科学情报和科学交流的过程。60年代关注着同情报的产生、组织、收集、存储、检索、解释、传递、转化和利用等有关的知识体系。70年代前期建立一套原理来控制所有的交流过程和与其相关的情报系统。从60年代开始,基本现象(情报、知识和知识结构)与过程(交流和情报使用)的性质、表现形式和影响等,已成为情报科学基础研究所探讨问题。

12/13/2022109一、情报科学定义的变化12/10/20221091974年科亨情报检索系统的组成包括:作为情报处理器的人,作为情报载体的文献、作为表达形式的主题。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上述三种对象各自的生命周期及它们之间的动态交互。70年代中期关注人类交流过程“情报科学的目的就是在于促进人们之间的情报交流(贝尔金)”12/13/20221101974年科亨情报检索系统的组成包括:作为情报处理器的人80年代“管理”进入情报科学1987年,威尔逊指出,情报科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组织、传输和利用的学科。它既关心情报的通道或载体以及用户,又关注情报系统和情报服务的设计与评估,从公共图书馆到计算机情报检索都是情报科学关心的对象。信息管理(informationmanagement,IM)狭义:对信息本身的管理,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12/13/202211180年代“管理”进入情报科学12/10/202211190年代“知识”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出现于1989年,其主要目标是改善组织或机构获取、共享和利用知识的能力。1992年,萨拉塞维克指出:情报科学是致力于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的一个领域,它探讨人们在社会、机构和个体三种不同情况中有效地交流知识和知识记录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12/13/202211290年代“知识”12/10/2022112二、情报认知观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研究智能系统(包括自然和人工的)工作原理为对象的,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工智能、人类学、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中成长起来的一门交叉科学。认知观吸收了认知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有关理论,研究了人的信息处理原理,关注人对情报的利用和吸收,以研究设计支持、改善这种利用、吸收的情报系统和情报服务为目的。12/13/2022113二、情报认知观12/10/2022113认知观的代表理论1.布鲁克斯(B.C.Brookes)布鲁克斯(BertranC.Brookes)是英国著名的情报学家。早年在伦敦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后来在伦敦大学教授工程学,任伦敦大学图书馆、档案和情报研究生院教授,《情报科学杂志》(J.ofInformationScience)副主编。从1966年起布鲁克斯转到情报学研究领域并从事情报教学工作。首先他从理论上完善了布拉德福定律,建立了文献分散的数学模型。12/13/2022114认知观的代表理论12/10/20221141978年以后,他致力于情报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根据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提出了情报学理论研究的任务,阐明了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以及情报与知识的关系,并以布拉德福定律和实验心理学中韦伯一费希南定律为基础,提出情报学定量研究的两种方法──等级排序法和对数透视法。布鲁克斯的这一系列学术观点集中反映在1980年发表的《情报科学基础》(TheFoundationofInformationScience)一组文章中。

12/13/20221151978年以后,他致力于情报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根据波普的三个他的情报学理论立足于知识的利用,尤其重视情报学的哲学基础,为情报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的活动寻找理论依据,他将情报与知识的关系描述为一个方程式,认为情报是使人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部分知识,情报学是关于客观知识的分析、组织、传播和利用的科学。12/13/2022116他的情报学理论立足于知识的利用,尤其重视情报学的哲学基础,为理论基础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世界一:物理客体的状态。(客观物质世界)世界二:意识状态和主观经验。(主观精神世界)世界三:客观知识世界。情报科学基本方程式:k[S]+△Ik[S+△S]在情报(△I吸收的情报量)的作用下,原有的知识结构(k[S])被改变为新的知识结构(k[△S+S]),因此认为情报是使人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部分知识。12/13/2022117理论基础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12/10/2022117图书馆学家和情报科学家的实际工作可以归结为收集和组织“世界3”的人类思想记录并提供利用。情报科学的理论任务可以归结为研究世界2与世界3的相互作用,在可能的范围内描述和解释这一相互作用,帮助组织知识(而不是文献),以便人们更有效地利用知识。对客观知识进行分析和组织是布鲁克斯情报学的核心思想。在他看来,人们利用现存的各种分类和索引法对文献的标引分类都不是组织知识而是组织文献。他理想中的知识组织,是对文献中的逻辑内容进行分析,找到人们创造与思考的相互影响及联系的结点,从而探索了“知识地图”概念,试图揭示知识的有机结构。

12/13/2022118图书馆学家和情报科学家的实际工作可以归结为收集和组织“世界32.贝尔金知识非常态状态(anomalousstateofknowledge

ASK)理论贝尔金文本概念与“情报概念”情报科学的基本问题是“促进所需的情报在情报生产者和情报用户之间的有效传播”。情报科学关注的论题包括:人类认知传播系统中的情报;情报和情报生产者间的关系;情报与用户间的关系;多元体所需的情报,情报的效用与情报传递的作用。文本是传送者有目的地组织起来的符号集,意在改变接受者的概念结构。生产者-文本-接受者12/13/20221192.贝尔金知识非常态状态(anomalousstate情报的概念是生产者根据对接受者知识状况的了解,有目的、有意图地修改过的概念结构。贝尔金ASK理论认为用户之所以有情报需求产生,是因为用户认识到自己存在着知识的非常态,也无法确切描述需要什么来解决这种非常态,情报检索的目的就在于描述、理解和解决知识的非常态。12/13/2022120情报的概念是生产者根据对接受者知识状况的了解,有目的、有意图3英格沃森1992年,对布鲁克斯的基本方程式又做了发展,在方程式中加上了情报的产生和接受,引入了“潜在情报(potentialinformation,PI)”的概念,认为可改变知识状态(知识结构)的情报(即△I)来自于情报消费主体对PI的选择和利用,而新的知识状态有会产生对其他人有潜在意义的新情报(PI’).PI→△I+K[S]→K[S+△S]→PI’这个方程式未能更准确地把个人的情报查询和使用情况表现出来,因此,个人如何从PI中抽出△I来改变知识结构的问题又成为情报学研究达到的新问题。12/13/20221213英格沃森12/10/2022121二、前苏联情报学家米哈依洛夫的以“科学情报交流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苏联是实力雄厚的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苏联卫星上了天,西方大为震惊。美国战略专家认为,苏联在空间竞争中领先,主要是由于苏联科技情报工作和基础教育工作做得好。苏联的科技情报工作做得富有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苏联重视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有自己的情报学理论体系。12/13/2022122二、前苏联情报学家米哈依洛夫的以“科学情报交流论”为核心的理尽管该体系有某些不完善之处,但它诞生于苏联几十年科技情报工作实践,特色鲜明,论点严密,对指导苏联科技情报工作起到较大的作用。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国情报界,尤其是领导层的深思。12/13/2022123尽管该体系有某些不完善之处,但它诞生于苏联几十年科技情报工作著名的情报理论家米哈依洛夫教授,从1956年起,一直担任世界最大的情报中心一一全苏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三十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入探索了情报学的理论与方法,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三本具有重大价值的情报学专著:《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原理》。1968年和《科学交流与情报学》。这些论文和专著对建立苏联情报学理论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米哈依洛夫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其积极领导全苏科技情报工作实践密不可分。12/13/2022124著名的情报理论家米哈依洛夫教授,从1956年起,一直担米哈依洛夫首先提出了“情报学”的概念。他的情报学理论建立在科学交流的基础之上,把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局限于科学情报,他认为情报学是研究科学情报的构成和特性以及科学交流全过程的规律性的科学。他的情报学理论可以被概括为“科学情报交流论”,情报工作:组织正式非正式的情报交流。对中国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影响很大。12/13/2022125米哈依洛夫首先提出了“情报学”的概念。他的情报学理论建立在科三、美国的情报学家萨拉塞维克萨拉塞维克(T.SARACEVIC)把情报学分为理论情报学和应用情报学两大分支,他认为情报学有自己独特的领域:是专门研究人类通讯现象和通讯系统特性的科学。他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交流问题、文献问题、情报系统问题,该情报学理论体系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情报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12/13/2022126三、美国的情报学家萨拉塞维克萨拉塞维克(T.SARACEVI四、日本情报学家北川敏男、椎名六郎等他们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和通讯科学技术出发构建的情报学的理论体系,他们还探讨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最优化等问题,从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方面建立对情报学方面的认识。12/13/2022127四、日本情报学家北川敏男、椎名六郎等他们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五、当前情报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1.

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评价;产生的影响2.

信息经济学信息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用情报计量学有效地评价某一组织的生产率电子信息的营销、收费机制、价格策略3.

标引机读数据组织数字化图书馆中文本和图像的标引不同情报系统中的书目情报要素

12/13/2022128五、当前情报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12/10/20221284、

情报需求与使用各类用户的情报需求发展用户的信息查询技能,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情报的获取怎样改变用户5、

情报检索情报检索系统的人机界面人工智能与情报检索以用户为中心的检索研究和分析方法6、信息资源管理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知识角度和集成角度信息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和实施步骤网络化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12/13/20221294、

情报需求与使用12/10/2022129六情报学前沿领域1)“数据库知识发现”(KDD)研究2)语义网研究3)3G(GreatGlobalGrid)研究4)信息构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5)知识管理研究6)数字图书馆研究7)信息技术应用8)小世界现象12/13/2022130六情报学前沿领域1)“数据库知识发现”(KDD)研究12/第二章、情报交流与传递

12/13/2022131第二章、情报交流与传递12/10/2022131第一节

情报的交流方式及特点

一、情报的交流方式(communication)“交流”一词,在中文中具有多个相近的名称,这些名称包括:通讯、交通、沟通、交际、传播等,它们共同对应一个英语名称:communication,结合情报交流的特定环境,可以认为交流是人类对事实和意见进行交换的广阔领域。具体地说,交流是人类的各个个体之间借助于它们共同的符号系统(如手势、口语、文字、图像等)传递情报信息,交换知识的相互影响过程。12/13/2022132第一节

情报的交流方式及特点

一、情报的交流方式(com1、信息的传播交流信息的自我传递,关于自己思想、著作、论文等资料的回忆与检索。信息的个人间传递,通过面谈、书信、电讯等方式交换信息。信息的大众传播,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或大型会议、讲座方式向社会中的大量读者、观众、听众传播信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科学情报交流与上述相似12/13/20221331、信息的传播交流12/10/20221332、

科学交流(米哈依洛夫)非正式情报交流:情报生产者和利用者个人之间直接进行的情报传递。如交谈、会议等,包括自我传递和个人间传递。正式情报交流:通过科学文献系统(包括纸质、磁质、光质文献的出版、发行)的情报交流,如书刊发行、图书馆工作、档案工作、情报工作、广播电视传播工作。正式情报交流由专职情报工作者完成,表现为文献流通。非正式情报交流由科技工作者自己完成,带有明显的个体性质。12/13/20221342、

科学交流(米哈依洛夫)12/10/2022134二、情报交流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