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复习人口与环境课件_第1页
学考复习人口与环境课件_第2页
学考复习人口与环境课件_第3页
学考复习人口与环境课件_第4页
学考复习人口与环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环境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读图时注意单位刻度,填空时注意单位。%百分号‰千分号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a)读图时注意单位刻度,填空时注意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例题、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A)生物学规律(B)婚姻生育观(C)医疗卫生条件(D)生产力发展水平D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婚姻生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增长模式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化低–低–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增长极慢增长较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并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

高–高–低(原始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高–低–高

(人口增长过渡模式)——集中在发达国家——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亚非拉)(欧洲北美澳新)我国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增长模式核心解读重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1)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不一定下降。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量就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只是意味着增长速度下降。注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核心解读重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1)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核心解读重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净增人口不一定多,因为人口除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外,还与人口基数有关。注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核心解读重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核心解读重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3)从世界范围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从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是由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注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核心解读重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3)从世界范围看,人口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

“低低低”型发展中国家“高低高”型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型(自然增长率约为1.4)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三低”型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一:“三低”特征;二: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1)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2)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3)英国、比利时、芬兰负增长零增长接近零增长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一:“三低”特征;负增长零增长接近零增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思考:

(1)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高,劳动力培训费用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低;

(2)社会保障程度高;

(3)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高。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思考:(1)生产力水平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影响

/面临的问题劳动力不足;

社会保障压力大;

国防兵力不足教育压力大;

就业压力大措施适度鼓励生育;

吸纳移民;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影响:

措施: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基数过大,老龄化趋势加快社会保障压力大,教育、就业压力大计划生育;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

/少年儿童4、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b)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供应资源的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4、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b)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5、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b)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⑵科技发展水平⑶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容量——资源首要5、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b)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11、下列可承载人口最多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

(B)长江三角洲(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B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由短板(最少资源)决定。注意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1)不确定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处于不断变化中,环境人口容量也在不断变化。(2)相对确定性。在一定的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也具有相对确定性。说明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说明7、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国际迁移:国内迁移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农村城市到城市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12.(4)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该迁移类型属于

(国际或国内)人口迁移。国内7、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7、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13、我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意义在于(A)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速区域城市化进程(D)提升农业产业地位14、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A)推进城市化进程(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解决城市交通困境(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15.城市过度拥堵会促使部分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转移,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国内到国外 (B)国外到国内 (C)城市到郊区 (D)农村到城市CAC7、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13、我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8、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

资源和灾害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政治因素——政策和战争社会文化因素——

教育、婚姻和宗教16、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A)①③⑦(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⑦C8、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资源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读图回答。17、引发图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D)文化因素8、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A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读图回答。下表为2011年中国、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读表完成18~20题。18.表中序号代表巴西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9.印度的人口增长属于(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20.目前,美国接受一批中国、印度等国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迁入。影响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自然环境因素

8、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DCC下表为2011年中国、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的城市人9、世界及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b)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地区乡村城市内陆沿海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山区平原迁出地迁入地世界人口迁移现状: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9、世界及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b)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迁出地10、人口迁移的影响(b)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3)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迁出地10、人口迁移的影响(b)为迁入常考题型方法指导: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自然增减情况进行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人口数量自然增减的计算问题(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人口总数×100%

③死亡率=死亡人口数/人口总数×100%(2)一年内人口数量增加的计算。人口增长数=该年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3)n年后人口总数的计算。该年人口总数×(1+自然增长率)n(n为年数)常考题型方法指导: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自然增减情况进行计常考题型一、人口数量自然增减的计算问题例题1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DC思路建立:明确纵横坐标含义,结合图例判读出各洲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结合各大洲的人口增长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方法总结:结合各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别各大洲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欧洲社会经济发达、文化教育先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常考题型一、人口数量自然增减的计算问题例题1下图为1950-常考题型一、人口数量自然增减的计算问题练习1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A.

1963年~1972年

B.1975年~1986年C.1981年—1990年

D.2000年~2010年(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CD解题关键:明确死亡率高于出生率时,人口数量开始减少;人口增长缓慢,一般会出现老龄化严重问题。常考题型一、人口数量自然增减的计算问题练习1下图是某国196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根据模式的特征判断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判断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根据坐标图类型判断常考题型方法指导:区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的方法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问题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根据模式的特征判断高-高-低高常考题型例题2下图为世界四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据图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C.丁→甲→丙→乙

D.丁→甲→乙→丙(2)关于图中四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阶段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乙阶段环境人口容量较大C.丙阶段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D.丁阶段社会养老负担较重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问题DC思路建立:由图中可以看出,丁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最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较丁阶段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乙阶段人口出生率比甲阶段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跟甲持平;丙阶段人口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会由“高高低”向“高低高”型转变,进而向“低低低”型转变。方法总结:许多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的死亡率要高,这是由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造成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因而死亡率高。常考题型例题2下图为世界四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常考题型练习2下图为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⑴.图中五地数据相比,正确的判断是A.上海、北京人口死亡率最低

B.宁夏、西藏人口死亡率最高C.江苏年净增加人口数量最多

D.宁夏年净增加人口数量最少⑵从图中可以看出A.西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B.宁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C.上海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D.江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问题CD解题关键:明确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净增人口数=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并根据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常考题型练习2下图为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常考题型方法指导:人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三、人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问题这类图主要体现某地区三个不同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般分为0—14岁、15—64岁和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可分别用来表示少年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人的比重。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关键是掌握以下阅读步骤:(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个箭头。(3)读出上述箭头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4)验证一下三个坐标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①②③常考题型方法指导:人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三、人口三角常考题型例题3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三、人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问题BB思路建立:(1)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自然增长,还与机械增长(人口迁移)有关;

(2)从人口三角形坐标图中读出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进而判断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方法总结:许多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的死亡率要高,这是由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造成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因而死亡率高。常考题型例题3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常考题型练习3下图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国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2)图中反应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三、人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问题CB解题关键:根据目前人口数量可知该国环境人口容量大,根据自然增长率可知人口增长快,推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常考题型练习3下图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常考题型方法指导: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问题(1)读结构(2)定类型(3)析变化①正常变化:从增长型(年轻型)到缩减型(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有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②特殊变化: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常考题型方法指导: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常考题型例题4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问题DB思路建立:判读时要注意关注塔形,下宽上窄的塔形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形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要关注某年龄段所占人口比重,由此可以推知该年龄段人口出生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方法总结:人口老龄化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常考题型例题4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常考题型练习4读下图“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⑴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⑵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问题AB解题关键:比较三幅图的形态,分析人口变化的特点及人口问题。常考题型练习4读下图“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常考题型例题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1)——(2)题。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五、国际人口的趋向及原因问题AC思路建立:分析表中所列国家,可以看出人口迁出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国为发达国家。常考题型例题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常考题型练习5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图4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五、国际人口的趋向及原因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解题关键:明确移民数量影响产业规模、移民素质影响产业技术创新。常考题型练习5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常考题型例题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回答(1)——(3)题。

⑴.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⑵.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⑶.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六、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问题ACD思路建立:题干中提及“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说明上海市今后主要吸纳高素质的外来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流入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主要以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低学历人口为主。常考题型例题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常考题型练习6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以下2题。六、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问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

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DC解题关键: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常考题型练习6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常考题型例题7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

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回答(1)——(2)题。

⑴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

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七、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问题⑵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图判断,四城市中人口数量达到人口最大容量,且居民生活用水可能实行了阶梯式计量水价的城市代码是

A.①B.②C.③D.④DC思路建立:(1)比较四个城市的理论人口容量,先比较四地的熟制,后根据公式比较;(2)可比较四城市人均水资源总量与人均用水总量,若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则人口数量未达到人口的最大容量。常考题型例题7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常考题型练习7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完成以下2题。(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2)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移部分人口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向宁夏北部迁移人口七、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问题BD解题关键: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的差异以及解决该因素的具体措施。常考题型练习7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中国“民工流”的成因、特点及影响(1)“民工流”产生的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出现巨大的收入差距;③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国家的优惠政策。(2)“民工流”的特点: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工矿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方法突破中国“民工流”的成因、特点及影响方法突破影响:利:有效调整了劳动力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弊: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社会治理和城市就业压力;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利:有效调整了劳动力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5502501000死亡率(%)0.50.62.0乙人口数350600501000死亡率(%)0.80.72.20.930.81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养老负担重人口增长过快,素质低,社会负担重读下表,完成表格,再思考以下问题:(1)发达国家存在问题:(2)发展中国家存在问题: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大于7%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大于5%,均可视为老龄化。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550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甲图所示人口金字塔,0~14岁的人口比重约为(

)A.18%

B.23%

C.34%

D.45%2.图中四种类型的人口金字塔图,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

)A.甲丙乙丁B.甲丁丙乙C.乙丁丙甲D.丁甲丙乙3.下列国家中,人口年龄结构分别与丙、丁两图最相似的是(

A.印度、孟加拉国

B.德国、俄罗斯C.巴西、尼日利亚

D.美国、菲律宾DBD发展中发展中发达发达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甲图所示人口金字塔,0~14岁的人口人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4.该省份可能是

A.江苏

B.河南

C.甘肃

D.西藏

5.该省份从1990年至201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青壮年劳动人口比重增大

D.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由传统模式走向过渡模式下图中三点代表1990年、2000年、2010年某省区的人口年龄结构,读图回答下列题目。例如:1990年的数值取小值最终:1990年的数值为0—14岁:24%15—64岁:70%65岁以上:6%人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4.该省份可能是

AB下图中三点代表1990年、2000年、2010年某省区的人口年龄结构,读图回答下列题目。到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大10%,属老龄化。4.该省份可能是

A.江苏

B.河南

C.甘肃

D.西藏

5.该省份从1990年至201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青壮年劳动人口比重增大

D.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由传统模式走向过渡模式人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AB下图中三点代表1990年、2000年、2010年某省区的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6—7题。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A)①(B)②(C)③(D)④7.欧洲某国法律规定:

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

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A)鼓励生育(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C)以税养老(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AA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6—7题。AA8.漫画《大餐》所揭示的主题是(A)环境污染问题(B)生态恶化问题(C)气候变化问题(D)人口增长问题

D8.漫画《大餐》所揭示的主题是D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读表完成9—10题。国家现行标准(岁)调整退休年龄目标(岁)男女瑞士6564

巴西6055

英国656067(2028年)意大利656065(2018年)9.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A.瑞士 B.巴西C.英国 D.意大利10.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养老金制度 B.医疗卫生条件 C.婚姻生育观 D.生产力发展水平BD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下表为世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环境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读图时注意单位刻度,填空时注意单位。%百分号‰千分号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a)读图时注意单位刻度,填空时注意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例题、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A)生物学规律(B)婚姻生育观(C)医疗卫生条件(D)生产力发展水平D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婚姻生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增长模式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化低–低–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增长极慢增长较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并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

高–高–低(原始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高–低–高

(人口增长过渡模式)——集中在发达国家——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亚非拉)(欧洲北美澳新)我国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增长模式核心解读重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1)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不一定下降。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量就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只是意味着增长速度下降。注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核心解读重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1)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核心解读重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净增人口不一定多,因为人口除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外,还与人口基数有关。注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核心解读重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核心解读重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3)从世界范围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从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是由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注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核心解读重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3)从世界范围看,人口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

“低低低”型发展中国家“高低高”型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型(自然增长率约为1.4)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三低”型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一:“三低”特征;二: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1)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2)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3)英国、比利时、芬兰负增长零增长接近零增长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一:“三低”特征;负增长零增长接近零增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思考:

(1)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高,劳动力培训费用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低;

(2)社会保障程度高;

(3)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高。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思考:(1)生产力水平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影响

/面临的问题劳动力不足;

社会保障压力大;

国防兵力不足教育压力大;

就业压力大措施适度鼓励生育;

吸纳移民;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影响:

措施:3、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基数过大,老龄化趋势加快社会保障压力大,教育、就业压力大计划生育;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

/少年儿童4、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b)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供应资源的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4、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b)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5、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b)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⑵科技发展水平⑶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容量——资源首要5、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b)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11、下列可承载人口最多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

(B)长江三角洲(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B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由短板(最少资源)决定。注意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1)不确定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处于不断变化中,环境人口容量也在不断变化。(2)相对确定性。在一定的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也具有相对确定性。说明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说明7、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国际迁移:国内迁移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农村城市到城市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12.(4)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该迁移类型属于

(国际或国内)人口迁移。国内7、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7、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13、我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意义在于(A)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速区域城市化进程(D)提升农业产业地位14、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A)推进城市化进程(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解决城市交通困境(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15.城市过度拥堵会促使部分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转移,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国内到国外 (B)国外到国内 (C)城市到郊区 (D)农村到城市CAC7、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13、我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8、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

资源和灾害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政治因素——政策和战争社会文化因素——

教育、婚姻和宗教16、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A)①③⑦(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⑦C8、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资源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读图回答。17、引发图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D)文化因素8、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A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读图回答。下表为2011年中国、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读表完成18~20题。18.表中序号代表巴西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9.印度的人口增长属于(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20.目前,美国接受一批中国、印度等国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迁入。影响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自然环境因素

8、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DCC下表为2011年中国、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的城市人9、世界及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b)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地区乡村城市内陆沿海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山区平原迁出地迁入地世界人口迁移现状: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9、世界及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b)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迁出地10、人口迁移的影响(b)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3)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迁出地10、人口迁移的影响(b)为迁入常考题型方法指导: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自然增减情况进行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人口数量自然增减的计算问题(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人口总数×100%

③死亡率=死亡人口数/人口总数×100%(2)一年内人口数量增加的计算。人口增长数=该年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3)n年后人口总数的计算。该年人口总数×(1+自然增长率)n(n为年数)常考题型方法指导: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自然增减情况进行计常考题型一、人口数量自然增减的计算问题例题1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DC思路建立:明确纵横坐标含义,结合图例判读出各洲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结合各大洲的人口增长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方法总结:结合各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别各大洲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欧洲社会经济发达、文化教育先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常考题型一、人口数量自然增减的计算问题例题1下图为1950-常考题型一、人口数量自然增减的计算问题练习1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A.

1963年~1972年

B.1975年~1986年C.1981年—1990年

D.2000年~2010年(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CD解题关键:明确死亡率高于出生率时,人口数量开始减少;人口增长缓慢,一般会出现老龄化严重问题。常考题型一、人口数量自然增减的计算问题练习1下图是某国196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根据模式的特征判断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判断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根据坐标图类型判断常考题型方法指导:区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的方法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问题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根据模式的特征判断高-高-低高常考题型例题2下图为世界四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据图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C.丁→甲→丙→乙

D.丁→甲→乙→丙(2)关于图中四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阶段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乙阶段环境人口容量较大C.丙阶段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D.丁阶段社会养老负担较重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问题DC思路建立:由图中可以看出,丁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最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较丁阶段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乙阶段人口出生率比甲阶段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跟甲持平;丙阶段人口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会由“高高低”向“高低高”型转变,进而向“低低低”型转变。方法总结:许多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的死亡率要高,这是由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造成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因而死亡率高。常考题型例题2下图为世界四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常考题型练习2下图为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⑴.图中五地数据相比,正确的判断是A.上海、北京人口死亡率最低

B.宁夏、西藏人口死亡率最高C.江苏年净增加人口数量最多

D.宁夏年净增加人口数量最少⑵从图中可以看出A.西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B.宁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C.上海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D.江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问题CD解题关键:明确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净增人口数=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并根据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常考题型练习2下图为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常考题型方法指导:人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三、人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问题这类图主要体现某地区三个不同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般分为0—14岁、15—64岁和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可分别用来表示少年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人的比重。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关键是掌握以下阅读步骤:(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个箭头。(3)读出上述箭头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4)验证一下三个坐标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①②③常考题型方法指导:人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三、人口三角常考题型例题3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三、人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问题BB思路建立:(1)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自然增长,还与机械增长(人口迁移)有关;

(2)从人口三角形坐标图中读出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进而判断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方法总结:许多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的死亡率要高,这是由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造成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因而死亡率高。常考题型例题3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常考题型练习3下图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国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2)图中反应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三、人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问题CB解题关键:根据目前人口数量可知该国环境人口容量大,根据自然增长率可知人口增长快,推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常考题型练习3下图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常考题型方法指导: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问题(1)读结构(2)定类型(3)析变化①正常变化:从增长型(年轻型)到缩减型(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有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②特殊变化: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常考题型方法指导: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常考题型例题4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问题DB思路建立:判读时要注意关注塔形,下宽上窄的塔形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形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要关注某年龄段所占人口比重,由此可以推知该年龄段人口出生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方法总结:人口老龄化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常考题型例题4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常考题型练习4读下图“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⑴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⑵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问题AB解题关键:比较三幅图的形态,分析人口变化的特点及人口问题。常考题型练习4读下图“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常考题型例题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1)——(2)题。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五、国际人口的趋向及原因问题AC思路建立:分析表中所列国家,可以看出人口迁出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国为发达国家。常考题型例题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常考题型练习5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图4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五、国际人口的趋向及原因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解题关键:明确移民数量影响产业规模、移民素质影响产业技术创新。常考题型练习5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常考题型例题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回答(1)——(3)题。

⑴.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⑵.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⑶.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六、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问题ACD思路建立:题干中提及“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说明上海市今后主要吸纳高素质的外来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流入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主要以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低学历人口为主。常考题型例题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常考题型练习6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以下2题。六、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问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

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DC解题关键: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常考题型练习6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常考题型例题7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

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回答(1)——(2)题。

⑴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

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七、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问题⑵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图判断,四城市中人口数量达到人口最大容量,且居民生活用水可能实行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