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土地财产制度概论第一节土地财产制度简述第二节土地所有制第三节土地使用制第四节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第五节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第八章土地财产制度概论1第一节土地财产制度的概论一、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和构成:制度概念土地财产制度概念土地财产制度的构成二、土地财产制度的特点三、土地财产制度的演进与改革第一节土地财产制度的概论一、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和构成:2制度的概念制度的内涵可概括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习惯和规则。制度有保障功能和激励两大基本功能制度的概念制度的内涵可概括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习惯和规则。3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土地关系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土地制度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4经济制度和法权制度土地的经济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土地的法权制度是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现,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经济制度和法权制度土地的经济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在土5土地经济制度土地法权制度关系基础,决定土地法权制度;反映、规范、确认、保护、强化土地经济制度土地法权制度关系基础,决定土地法权制度;6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位的基础性国度的差异性构成的复杂性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位的基础性7土地财产制度的演进与改革
土地财产制度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推进和演变。从下而上自发地渐进式地进行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从上而下统一推进-----在一个国度或地区内普遍进行的土地财产制度改革(革命)。土地财产制度的演进与改革土地财产制8第二节土地所有制一、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二、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三、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制度第二节土地所有制一、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9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及其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及其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10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拥有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是土地的分配问题土地所有制度土地所有制的含义表明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关系的基础.基础产生法律体现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拥有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11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土地所有制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即不同的生产力状况形成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其产生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公有制和私有制.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土地所有制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即12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土地所有制都需要在法律上得到承认和保护。国家确认并保护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土地所有权证书,如我国的国有土地所有权证书。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土地所有制都需要在法律上得到承认和保护。13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包括有偿转移(如买卖)和无偿转移(如赠与、继承)。我国土地所有权的转移主要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单向转移——土地征用。即国家通过对土地集体所有者的一定经济补偿,将集体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包括有偿转移(如买卖)和无偿14第三节土地使用制土地使用制的概念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的关系土地使用制的分类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土地使用制的法律形式第三节土地使用制土地使用制的概念15指人们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下使用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是怎样利用土地和取得收益;谁享有土地使用权及其责、权、利.表明核心和内容确定独立于土地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是确权解决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的概念指人们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下使用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16土地使用制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前提提供服务相对独立性反映、体现;实现和巩固的形式与手段.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具有土地使用制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前提提供服务相对独立性反映、体现17土地使用制的分类两权合一两权分离:
有偿使用制无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的分类两权合一18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在土地“两权”分离条件下所实行的土地有偿使用制,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实质都是土地的租赁关系.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因社会性质和土地所有制度的不同而不同,反映着不同的阶级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在土地“两权”分离条件下所实行的土地有偿使19-在封建社会中,土地租赁关系决定着地主阶级无偿占有佃农的全部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租赁关系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业资本家共同占有雇佣工人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土地租赁关系反映的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如何分配土地收益.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租赁关系决定着地主阶级无偿占有佃农的全部20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形式佃契、租约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城市土地使用合同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形式佃契、租约等21第四节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二、土地管理的内容、目的、任务与手段三、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第四节土地国家管理制度一、建立土地管理22
1、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3、土地利用后果的巨大社会性
4、宏观上,土地利用的基本目标是(国家)实现土地的供求平衡。各部门利益不同,国家在各部门间资源优化配置。微观上(使用者),土地利用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土地利用有很大社会性,土地用途的改变存在一定困难性,要实现土地经济、社会、生态总平衡,只有国家宏观调控才能做到。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1、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23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管理2.土地的利用管理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管理24权属管理的任务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关系土地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土地征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国有土地转让维护调整保护土地权属管理:国家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及调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一种管理。权属管理的任务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关系土地和使用者的合法权25权属管理的内容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管理土地权属的变更调处土地权属纠纷
查处土地权属方面的违法行为
集体土地的征用;国有土地的划拨;国有土地的出让与转让土地调整;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农村土地的承包与转包;农村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的调整.依法权属管理的内容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管理土地权属的变更调处土26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土地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取得最好的效益符合客观规律
管理---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调控。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治与保护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调控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27土地管理的目的
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即维护代表一国统治阶级利益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相应的土地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对土地的需求,并保证全国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有效的利用,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土地管理的目的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和28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维护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调整土地关系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要限制保证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维护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29土地管理的手段立法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行政手段政策手段计划规划手段司法手段教育手段土地管理的手段立法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30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分级分类管理垂直统一管理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分级分类管理31第五节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一、产权的概念二、产权的起源及其功能三、土地产权的概念和结构第五节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一、产权的概念32产权的概念是财产权利的总称,存在于财产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产权不同于所有权产权不是人对物的权利,而是由于人对物的使用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完整的产权是由一束权利构成的。产权的概念是财产权利的总称,存在于财产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33产权的起源及其功能起源:资源稀缺和外部性的存在.功能:通过建立产权制度,让人们知道如何获得资源,以及在什么样的权利范围内可以选择资源和使用资源。产权的起源及其功能起源:资源稀缺和外部性的存在.34土地产权的概念和结构1.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产权的概念2.土地产权的特点3.土地产权的构成土地产权的概念和结构1.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产权的概念35土地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是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权利束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地役权等。必须法律确认指一个国家土地产权体系构成及其实施方式的制度规定,是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是有关土地财产的一36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3)合法性;(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37土地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土地发展权土地使用权(广义)土地抵押权土地使用权(侠义)土地租赁权土地产权体系构成土地产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他物权自物权物权债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产权体系构成土地产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他物权自物38(一)土地所有权1、定义: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理其土地的权利。两方面:法律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和经济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一)土地所有权1、定义: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39土地所有权四项基本权能土地占有权:指对土地的实际占有、控制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按土地性能和用途进行事实上的利用和使用;土地收益权:指从土地上获得收益的权利,土地收益权是一项独立的权能;土地处置权: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处置的权利。它决定土地的归属,是土地所有权的核心土地所有权四项基本权能土地占有权:指对土地的实际占有、控制40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分权前提核心标志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分权前提核心标412、土地所有权的属性:完全性(全面性);排他性;恒久性;归一性(复归性);社会性(相对性)。2、土地所有权的属性:42土地使用权:指依法对土地使用的权利不及地下土地所有者非所有权人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使用权地下文物发掘权、矿山开采权(二)土地使用权1、概念行使土地使用权:指依法对土地使用的权利不及地下土地所有者非所有权432、取得方式:无偿、有偿(出让、转让)3、土地使用权的设定期限:依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年限。8章土地财产制度概论课件44(三)土地租赁权通过契约从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处获得的土地占有权、狭义的土地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与土地使用权相比少了一项处分权。土地转租、农村土地转包(三)土地租赁权通过契约从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处获得的45(四)永佃权
永佃权是由永佃权人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租金,为耕作和放牧的需要长期或永久使用土地,并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永佃权实质上是土地用益权,是他物权的一种。(四)永佃权永佃权是由永佃权人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租金,为耕作46(五)地上权
地上权是指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在他人土地上设定建筑房屋、种植竹木等项权利。地上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地上权人的权利一般包括:对其建筑物及竹木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权能,可以设定地役权,还可以让与他人或作为抵押权的标的物。地上权人的义务是:享受土地的便利须尽善良管理人的责任;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租金;负担地上建筑物的修缮、管理费用及缴纳赋税等。(五)地上权地上权是指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在他人土地上设定建47(六)土地抵押权1、概念:土地受押人对于土地抵押人不转移占有并继续使用收益而提供担保的土地,在债务不能履行时可将土地的拍卖价款作为受清偿的担保物权。2、性质:优先清偿性、附属性、不可分性(六)土地抵押权1、概念:土地受押人对于土地抵押人不转移占有483、土地使用权抵押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抵押人的问题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抵押同一宗土地使用权或同一宗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所有权重复抵押、多头抵押欺骗抵押。3、土地使用权抵押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9-无意识申办担保物权;-抵押权人不申请地价评估及其确认,或者要求不予评估、确认,或者不按地价评估、确认的结果控制抵押贷款的额度。-抵押期限届满,抵押人既不依法处分土地使用权,又不申请抵押权的续登。(2)抵押权人的问题-无意识申办担保物权;(2)抵押权人的问题50(七)地役权1、概念特征2、地役权的类型3、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七)地役权1、概念特征51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指为了使用、经营自己土地(需地役)的方便而使用他人土地(供地役)的权利。2、特征:地役权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地役权是为需役地的方便和利益而设立的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指为了使用、经营自己土地(需地役52地役权的类型1、利用供役地:如通行、排水、汲水、管线通过等。2、从供役地取得天然孳息:如从供役地上取土、采沙石、砍柴、割草、放牧等。3、限制供役地人某种权利的行使:如禁止打坝截水、禁止设置其他障碍物以便通风、采光、眺望等。
地役权的类型1、利用供役地:如通行、排水、汲水、管线通过等。53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1、相邻权是法律对于土地间利用关系的一种最小限度的调节,它无需当事人约定和法律登记便可发挥作用;地役权则是这种最小限度外更广泛、更有力的调节,是依当事人协商而产生的,并且必须经过登记才有效。土地的相邻权:指相互毗邻的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为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而使用他方土地的权利。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1、相邻权是法律对于土地间利用关系的一种542、相邻权要以某宗农地的相邻为条件,而地役权不完全以此为限。3、相邻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权利,只要在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时不给他人造成损失,则是无偿的,地役权时通过协商而产生的。因而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2、相邻权要以某宗农地的相邻为条件,而地役权不完全以此为限。55(八)土地发展权土地发展权是指改变土地现状、用途和强度等方面的利用方式,进行非农建设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动态的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耕地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基础性产权与制度设计。
(八)土地发展权土地发展权是指改变土地现状、用途和强度等方面56我国土地产权束构成土地宏观管理者产权束土地所有者产权束土地使用者产权束分割分割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占有权使用权部分收益权部分处分权出让权回收权出租权转让权转租权回收权担保权入股权赠与权我国土地产权束构成土地宏观管理者产权束土地所有者产权束土地使57复习思考题1.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2.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的含义,及其两者的关系?3.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内容、任务和实现手段是什么?4.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复习思考题1.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58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59第八章土地财产制度概论第一节土地财产制度简述第二节土地所有制第三节土地使用制第四节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第五节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第八章土地财产制度概论60第一节土地财产制度的概论一、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和构成:制度概念土地财产制度概念土地财产制度的构成二、土地财产制度的特点三、土地财产制度的演进与改革第一节土地财产制度的概论一、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和构成:61制度的概念制度的内涵可概括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习惯和规则。制度有保障功能和激励两大基本功能制度的概念制度的内涵可概括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习惯和规则。62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土地关系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土地制度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63经济制度和法权制度土地的经济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土地的法权制度是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现,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经济制度和法权制度土地的经济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在土64土地经济制度土地法权制度关系基础,决定土地法权制度;反映、规范、确认、保护、强化土地经济制度土地法权制度关系基础,决定土地法权制度;65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位的基础性国度的差异性构成的复杂性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位的基础性66土地财产制度的演进与改革
土地财产制度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推进和演变。从下而上自发地渐进式地进行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从上而下统一推进-----在一个国度或地区内普遍进行的土地财产制度改革(革命)。土地财产制度的演进与改革土地财产制67第二节土地所有制一、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二、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三、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制度第二节土地所有制一、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68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及其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及其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69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拥有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是土地的分配问题土地所有制度土地所有制的含义表明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关系的基础.基础产生法律体现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拥有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70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土地所有制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即不同的生产力状况形成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其产生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公有制和私有制.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土地所有制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即71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土地所有制都需要在法律上得到承认和保护。国家确认并保护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土地所有权证书,如我国的国有土地所有权证书。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土地所有制都需要在法律上得到承认和保护。72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包括有偿转移(如买卖)和无偿转移(如赠与、继承)。我国土地所有权的转移主要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单向转移——土地征用。即国家通过对土地集体所有者的一定经济补偿,将集体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包括有偿转移(如买卖)和无偿73第三节土地使用制土地使用制的概念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的关系土地使用制的分类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土地使用制的法律形式第三节土地使用制土地使用制的概念74指人们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下使用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是怎样利用土地和取得收益;谁享有土地使用权及其责、权、利.表明核心和内容确定独立于土地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是确权解决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的概念指人们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下使用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75土地使用制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前提提供服务相对独立性反映、体现;实现和巩固的形式与手段.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具有土地使用制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前提提供服务相对独立性反映、体现76土地使用制的分类两权合一两权分离:
有偿使用制无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的分类两权合一77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在土地“两权”分离条件下所实行的土地有偿使用制,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实质都是土地的租赁关系.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因社会性质和土地所有制度的不同而不同,反映着不同的阶级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在土地“两权”分离条件下所实行的土地有偿使78-在封建社会中,土地租赁关系决定着地主阶级无偿占有佃农的全部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租赁关系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业资本家共同占有雇佣工人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土地租赁关系反映的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如何分配土地收益.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租赁关系决定着地主阶级无偿占有佃农的全部79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形式佃契、租约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城市土地使用合同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形式佃契、租约等80第四节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二、土地管理的内容、目的、任务与手段三、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第四节土地国家管理制度一、建立土地管理81
1、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3、土地利用后果的巨大社会性
4、宏观上,土地利用的基本目标是(国家)实现土地的供求平衡。各部门利益不同,国家在各部门间资源优化配置。微观上(使用者),土地利用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土地利用有很大社会性,土地用途的改变存在一定困难性,要实现土地经济、社会、生态总平衡,只有国家宏观调控才能做到。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1、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82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管理2.土地的利用管理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1.土地的权属管理83权属管理的任务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关系土地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土地征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国有土地转让维护调整保护土地权属管理:国家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及调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一种管理。权属管理的任务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关系土地和使用者的合法权84权属管理的内容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管理土地权属的变更调处土地权属纠纷
查处土地权属方面的违法行为
集体土地的征用;国有土地的划拨;国有土地的出让与转让土地调整;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农村土地的承包与转包;农村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的调整.依法权属管理的内容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管理土地权属的变更调处土85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土地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取得最好的效益符合客观规律
管理---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调控。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治与保护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调控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86土地管理的目的
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即维护代表一国统治阶级利益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相应的土地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对土地的需求,并保证全国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有效的利用,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土地管理的目的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和87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维护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调整土地关系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要限制保证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维护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88土地管理的手段立法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行政手段政策手段计划规划手段司法手段教育手段土地管理的手段立法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89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分级分类管理垂直统一管理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分级分类管理90第五节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一、产权的概念二、产权的起源及其功能三、土地产权的概念和结构第五节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一、产权的概念91产权的概念是财产权利的总称,存在于财产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产权不同于所有权产权不是人对物的权利,而是由于人对物的使用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完整的产权是由一束权利构成的。产权的概念是财产权利的总称,存在于财产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92产权的起源及其功能起源:资源稀缺和外部性的存在.功能:通过建立产权制度,让人们知道如何获得资源,以及在什么样的权利范围内可以选择资源和使用资源。产权的起源及其功能起源:资源稀缺和外部性的存在.93土地产权的概念和结构1.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产权的概念2.土地产权的特点3.土地产权的构成土地产权的概念和结构1.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产权的概念94土地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是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权利束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地役权等。必须法律确认指一个国家土地产权体系构成及其实施方式的制度规定,是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是有关土地财产的一95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3)合法性;(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96土地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土地发展权土地使用权(广义)土地抵押权土地使用权(侠义)土地租赁权土地产权体系构成土地产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他物权自物权物权债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产权体系构成土地产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他物权自物97(一)土地所有权1、定义: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理其土地的权利。两方面:法律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和经济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一)土地所有权1、定义: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98土地所有权四项基本权能土地占有权:指对土地的实际占有、控制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按土地性能和用途进行事实上的利用和使用;土地收益权:指从土地上获得收益的权利,土地收益权是一项独立的权能;土地处置权: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处置的权利。它决定土地的归属,是土地所有权的核心土地所有权四项基本权能土地占有权:指对土地的实际占有、控制99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分权前提核心标志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分权前提核心标1002、土地所有权的属性:完全性(全面性);排他性;恒久性;归一性(复归性);社会性(相对性)。2、土地所有权的属性:101土地使用权:指依法对土地使用的权利不及地下土地所有者非所有权人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使用权地下文物发掘权、矿山开采权(二)土地使用权1、概念行使土地使用权:指依法对土地使用的权利不及地下土地所有者非所有权1022、取得方式:无偿、有偿(出让、转让)3、土地使用权的设定期限:依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年限。8章土地财产制度概论课件103(三)土地租赁权通过契约从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处获得的土地占有权、狭义的土地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与土地使用权相比少了一项处分权。土地转租、农村土地转包(三)土地租赁权通过契约从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处获得的104(四)永佃权
永佃权是由永佃权人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租金,为耕作和放牧的需要长期或永久使用土地,并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永佃权实质上是土地用益权,是他物权的一种。(四)永佃权永佃权是由永佃权人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租金,为耕作105(五)地上权
地上权是指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在他人土地上设定建筑房屋、种植竹木等项权利。地上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地上权人的权利一般包括:对其建筑物及竹木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权能,可以设定地役权,还可以让与他人或作为抵押权的标的物。地上权人的义务是:享受土地的便利须尽善良管理人的责任;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租金;负担地上建筑物的修缮、管理费用及缴纳赋税等。(五)地上权地上权是指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在他人土地上设定建106(六)土地抵押权1、概念:土地受押人对于土地抵押人不转移占有并继续使用收益而提供担保的土地,在债务不能履行时可将土地的拍卖价款作为受清偿的担保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化工工艺工程师面试题及解析
- 2025年计算机编程技能测试模拟题集PythonJava等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笔试初中地理高频考点归纳与解析
- 2025年银行安保岗位保安业务笔试题目及答案
- 骨质疏松的概念症状临床诊断及护理要点
- 甲状腺彩超课件
- 甲烷和烷烃课件
- 中班小朋友教学课件模板
- 书签超链接的教学课件
- 江苏苏州2020-2022年中考满分作文41篇
- DB65-T 4846-2024 工贸行业企业重大事故隐患认定
- 化学实验室通风柜安装安全操作规程
- 【川剧剧本欣赏】《白蛇传》
- 放射科护理服务规范礼仪课件
- 机场绿化应急预案及保障措施
- 鼻腔内窥镜上颌窦手术配合
- 充电桩安装与使用管理制度
- 海尔采购管理
- 《跨境电商基础与实务》全套教学课件
- 物料提升机安全知识培训
- 出生医学证明警示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