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传导通路1运动传导通路11神经系统概观-2-神经系统概观-2-2运动系统:包括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小脑系统精细而协调的复杂运动需要整个运动系统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其中任何一个部位损害,均可引起运动障碍。神经元概念运动单位:每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一组肌纤维。运动系统:包括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锥体外3(一)锥体系(pyramidalsystem)锥体束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质脊髓束和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质脑干束。-4-Beze细胞轴突组成锥体束纤维(一)锥体系(pyramidalsystem)-4-Bez4-5-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锥体细胞(Bezecell)Beze锥体束: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Beze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延髓椎体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支配50-200根肌纤维)
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下运动神经元是接受来自锥体系统、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各方面冲动的最后通路。-5-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锥体细胞(Bezecell)Bez5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课件6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课件7下运动神经元-8-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纤维束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下运动神经元-8-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纤维束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8皮质脊髓束(交叉纤维)皮质脊髓侧束本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外侧核脊神经本侧四肢骨骼肌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双侧躯干骨骼肌运动(不交叉纤维)皮质脊髓前束双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内侧核(下运动神经元)脊神经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后肢、脑干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轴突)运动传导路皮质脊髓束(交叉纤维)皮质脊髓侧束本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外侧核脊9皮质脊髓束路径-10-皮质脊髓束路径-10-10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膝、大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皮质核束脑干内的脑神经运动核(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眼外肌、表情肌咀嚼肌、舌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膝、大脑脚底、脑11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皮质脑干束中脑脑桥延髓脊髓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部面神经核下部副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疑核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皮质脑干束中脑脑桥延髓脊12皮质核束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运动传导路核上瘫皮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运动传导路核上瘫13面神经瘫(核下瘫)面神经核上瘫的特点: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瘫痪,表现为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不能鼓颊。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患病侧的表情肌全部瘫痪,表现为该侧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皮质核束-14-面神经瘫(核下瘫)面神经核上瘫的特点: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瘫14舌下神经瘫(核下瘫)舌下神经核上瘫,舌向前伸时,舌尖偏向病灶的对侧(健侧),但舌肌不萎缩。舌下神经核下瘫时,患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偏向患侧,核下瘫时间长久时,就会出现舌肌萎缩。核下瘫-15-舌下神经瘫(核下瘫)舌下神经核上瘫,舌向前伸时,舌尖偏向病灶15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异同点
运动传导路-16-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异同点运动传导路-16-16-17-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出现部位对侧肌张力增高瘫痪硬(痉挛性)瘫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肌萎缩早期不明显硬软分上下,左右看交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同侧降低软(弛缓性)瘫消失消失不出现明显运动传导路-17-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上运17皮质脊髓束-18-皮质脊髓束-18-18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19-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19-19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瘫痪:指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上、下)。分类:按照瘫痪程度:完全性瘫痪不完全性瘫痪
按照瘫痪性质: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硬瘫)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软瘫)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腱反射↓肌肉萎缩无病理征如脊髓前角刺激性病变可伴肌束震颤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异常和失神经电位下运动神经元各部位损害时瘫痪特点:
1)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节段性、迟缓性、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见于脊脊髓灰质炎或MND2)前根:节段性迟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见于髓外肿瘤压迫、颈椎病(神经根型)
3)神经丛:累及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引起迟缓性瘫痪、感觉及自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伴有疼痛。
4)周围神经:该神经支配区迟缓性瘫痪,同时伴有感觉及自主神经障碍或者疼痛-20-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瘫痪:指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20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腱反射↑无肌肉萎缩病理征+在急性病变时,由于突然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支配,反而出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脊髓休克。休克期时间长短决定预后。上运动神经元各部位损害时瘫痪特点:
1)皮质型:皮质运动区呈一条长带,面积较大,局限性病变可出现一个肢体的中枢性瘫痪(单瘫)。
2)内囊型:內囊是感觉、运动、视觉传导集中地,损伤出现“三偏”。
3)脑干型:交叉瘫即病变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4)脊髓型:脊髓横贯性损害时出现双侧肢体瘫痪(截瘫或四肢瘫)。
-21-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腱反射↑21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
按照瘫痪的形式分为: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及交叉瘫。单瘫:一个肢体的瘫痪。病变可位于皮层运动区、周围神经或脊髓前角。偏瘫: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常伴有同侧中枢性面瘫和舌瘫。病变多位于內囊附近。截瘫:双下肢瘫痪,常伴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脊髓胸、腰段病变。胸段损害引起痉挛性截瘫,腰段损害引起迟缓性截瘫。四肢瘫:四肢均瘫痪。可见于双侧大脑、脑干、颈髓及多发周围神经病变。双侧大脑及脑干病变时,还伴有语言、意识障碍及球麻痹。高位颈髓损害表现为痉挛性四肢瘫,伴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颈膨大损害时出现双上肢迟缓性瘫痪,双下肢痉挛性瘫痪,伴有传导束型感觉碍及尿便障碍;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时表现为迟缓性四肢瘫,常伴有手套、袜套型感觉障碍。交叉瘫:病变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脑干损害引起。-22-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按照瘫痪的形式分为:单瘫22运动传导通路23运动传导通路123神经系统概观-24-神经系统概观-2-24运动系统:包括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小脑系统精细而协调的复杂运动需要整个运动系统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其中任何一个部位损害,均可引起运动障碍。神经元概念运动单位:每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一组肌纤维。运动系统:包括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锥体外25(一)锥体系(pyramidalsystem)锥体束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质脊髓束和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质脑干束。-26-Beze细胞轴突组成锥体束纤维(一)锥体系(pyramidalsystem)-4-Bez26-27-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锥体细胞(Bezecell)Beze锥体束: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Beze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延髓椎体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支配50-200根肌纤维)
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下运动神经元是接受来自锥体系统、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各方面冲动的最后通路。-5-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锥体细胞(Bezecell)Bez27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课件28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课件29下运动神经元-30-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纤维束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下运动神经元-8-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纤维束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30皮质脊髓束(交叉纤维)皮质脊髓侧束本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外侧核脊神经本侧四肢骨骼肌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双侧躯干骨骼肌运动(不交叉纤维)皮质脊髓前束双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内侧核(下运动神经元)脊神经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后肢、脑干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轴突)运动传导路皮质脊髓束(交叉纤维)皮质脊髓侧束本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外侧核脊31皮质脊髓束路径-32-皮质脊髓束路径-10-32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膝、大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皮质核束脑干内的脑神经运动核(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眼外肌、表情肌咀嚼肌、舌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膝、大脑脚底、脑33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皮质脑干束中脑脑桥延髓脊髓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部面神经核下部副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疑核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皮质脑干束中脑脑桥延髓脊34皮质核束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运动传导路核上瘫皮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运动传导路核上瘫35面神经瘫(核下瘫)面神经核上瘫的特点: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瘫痪,表现为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不能鼓颊。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患病侧的表情肌全部瘫痪,表现为该侧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皮质核束-36-面神经瘫(核下瘫)面神经核上瘫的特点: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瘫36舌下神经瘫(核下瘫)舌下神经核上瘫,舌向前伸时,舌尖偏向病灶的对侧(健侧),但舌肌不萎缩。舌下神经核下瘫时,患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偏向患侧,核下瘫时间长久时,就会出现舌肌萎缩。核下瘫-37-舌下神经瘫(核下瘫)舌下神经核上瘫,舌向前伸时,舌尖偏向病灶37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异同点
运动传导路-38-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异同点运动传导路-16-38-39-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出现部位对侧肌张力增高瘫痪硬(痉挛性)瘫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肌萎缩早期不明显硬软分上下,左右看交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同侧降低软(弛缓性)瘫消失消失不出现明显运动传导路-17-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上运39皮质脊髓束-40-皮质脊髓束-18-40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41-皮质核束运动传导路-19-41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瘫痪:指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上、下)。分类:按照瘫痪程度:完全性瘫痪不完全性瘫痪
按照瘫痪性质: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硬瘫)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软瘫)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腱反射↓肌肉萎缩无病理征如脊髓前角刺激性病变可伴肌束震颤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异常和失神经电位下运动神经元各部位损害时瘫痪特点:
1)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节段性、迟缓性、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见于脊脊髓灰质炎或MND2)前根:节段性迟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见于髓外肿瘤压迫、颈椎病(神经根型)
3)神经丛:累及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引起迟缓性瘫痪、感觉及自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伴有疼痛。
4)周围神经:该神经支配区迟缓性瘫痪,同时伴有感觉及自主神经障碍或者疼痛-42-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瘫痪:指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42运动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腱反射↑无肌肉萎缩病理征+在急性病变时,由于突然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支配,反而出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脊髓休克。休克期时间长短决定预后。上运动神经元各部位损害时瘫痪特点:
1)皮质型:皮质运动区呈一条长带,面积较大,局限性病变可出现一个肢体的中枢性瘫痪(单瘫)。
2)内囊型:內囊是感觉、运动、视觉传导集中地,损伤出现“三偏”。
3)脑干型:交叉瘫即病变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堡店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永济市交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水轮机蝶阀课件
-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方案
- 施工人员劳动保护与安全防护方案
- 人教版PEP四年级上册 Unit 2 My schoolbag 单元测试提升B卷(含答案)
- 图形图像处理数码照片处理之摄影基础84课件
- 陶瓷造型工艺36课件
- 消防系统应急反应方案
- 水电维修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工业机器人离线仿真》课件-3 喷涂仿真工作站
- 重大危险源培训课件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培训
- 初中满分作文开头和结尾100篇
- 拼多多客服培训课件
- 2024年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选拔赛试题库-下(判断题)
- “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宣传教育课件
- GB/T 22517.12-2024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12部分:自然攀岩场地
-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小升初数学高频考点检测卷含解析
- 高中政治必刷题 高考真题 必修3《政治与法治》(原卷版)
- 知识题库-人社劳动知识竞赛测试题及答案(十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