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_第1页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_第2页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_第3页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_第4页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1标准编写简介开展的专题研讨主要修订内容强制性条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22012年9月11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召开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编制组第一次全体会议)。2014年5月20日~21日,在上海现代集团召开征求意见稿定稿会议(编制组第二次全体会议)。2014年11月15日,向定向征求意见专家发出征求意见稿及征求意见函,并在网上进行征求意见。标准编写过程简介2012年9月11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召开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32015年2月17日前,收到意见约1670条,有64个单位,94人对征求意见稿反馈了意见。2016年6月12日,在上海召开送审稿定稿会议(编制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后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编制完成送审稿。标准编写过程简介2015年2月17日前,收到意见约1670条,有64个单位,42016年7月27日~28日,在上海召开送审稿审查会议,来自全国的15位专家进行二天审查,一致通过送审稿。目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尽快完成报批稿。标准编写过程简介2016年7月27日~28日,在上海召开送审稿审查会议,来自5标准编写简介开展的专题研讨主要修订内容强制性条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61.生活排水立管道通水能力研究1) 规范采用瞬间流测试方法是符合我国民众生活习俗,符合生活排水立管实际运行工况,能与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配套使用。2) 判别标准确定为规定立管内压力的范围控制在±400Pa以内。开展的专题研讨1.生活排水立管道通水能力研究开展的专题研讨7生活排水立管道通水能力研究3) 通过万科塔对原规范表4.4.11“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中的数据进行测试验证,提出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开展的专题研讨生活排水立管道通水能力研究开展的专题研讨82.热水循环系统的测试与研究1)保证循环效果是衡量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2)应尽量采用上行下给布管的循环系统。3)一般居住建筑可首选设导流三通、同程布管、大阻力短管等调试、维护管理工作量小的循环方式;宾馆、医院等公共建筑,可首选设温控循环阀、流量平衡阀等可以调节,节能效果较明显但相对调试维护管理工作量较大的循环方式。开展的专题研讨2.热水循环系统的测试与研究开展的专题研讨9

热水循环系统的测试与研究4)带有多个子系统或供给多栋建筑的共用循环系统,可采用多种循环元件或布管方式组合的循环方式。5)根据循环方式计算循环流量。开展的专题研讨热水循环系统的测试与研究开展的专题研讨10标准编写简介开展的专题研讨主要修订内容强制性条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11本次修订梳理了规范的架构,每章增加了“一般规定”;增加了“雨水”章节。给水、排水、雨水章节将小区的内容分别列节编写。

本次修订章节架构: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中最高日用水定额数据基本未变。补充了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主要修订内容

1总则

4生活排水

2术语、符号

5雨水

3给水

6热水及饮水供应本次修订梳理了规范的架构,每章增加了“一般规定”;增加了“雨12宿舍分类的调整:主要修订内容(注: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进行归纳分类)设公用盥洗卫生间的宿舍最高日小时变化系数Kh由3.5~3.0调整为6.0~3.0。2003(2009年版)宿舍(I类、II类)150L~200L/每人每日宿舍(III类、IV类)100L~150L/每人每日本次修订宿舍(居室内设卫生间)150L~200L/每人每日宿舍(设公用盥洗卫生间)100L~150L/每人每日宿舍分类的调整:主要修订内容(注: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宿舍建筑13补充了中间水箱的设置位置、调节容积等规定。1)中间水箱的设置位置应根据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区、管材和附件的承压能力、上下楼层及毗邻房间对噪声和振动要求、避难层的位置、提升泵的扬程等因素综合确定;生活用水调节容积应按水箱供水部分和转输部分水量之和确定。主要修订内容补充了中间水箱的设置位置、调节容积等规定。主要修订内容14建筑物内的水池(箱)不应毗邻变配电用房或在其上方,不宜毗邻居住用房或在其下方。(防渗漏、防噪声)主要修订内容水池(箱)水池(箱)水池(箱)水池(箱)变配电用房居住用房水池(箱)变配电用房水泵房不贴邻建筑物内的水池(箱)不应毗邻变配电用房或在其上方,不宜毗邻居15国家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4章配变电所4.2节所址选择第4.2.1.条主要修订内容国家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16增加综合建筑或同一建筑不同功能部分给水干管的设计秒流量计算规定。1)当不同建筑(或功能部分)的用水高峰出现在同一时段时,生活给水干管的设计秒流量应采用各建筑或不同功能部分的设计秒流量的叠加值;q=q1+q2+q3……

2)当不同建筑或功能部分的用水高峰出现在不同时段时,生活给水干管的设计秒流量应采用高峰时用水量最大的主要建筑(或功能部分)的设计秒流量与其余部分的平均时给水流量的叠加值。

q=q1(高峰时用水最大)+q2(平均时)+q3(平均时)……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17补充了一些排放无规律且无回收利用价值的洁净废水,如消防排水、生活水池(箱)排水、游泳池放空排水、空调冷凝排水、室内水景排水、无洗车的车库和无机修的机房地面排水等可单独设置废水管道排入室外雨水管道的规定。

(注:雨水管道与废水管道分别设置)主要修订内容雨水废水废水室外雨水雨水废水补充了一些排放无规律且无回收利用价值的洁净废水,如消防排水、18关于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审查会专家通过以下排水系统立管排水能力确定数据原则:

1)釆用瞬间流测试方法。

2)判别标准为立管允许压力波动±400Pa的数据。

3)光壁管含各种塑料排水管、铸铁管,可参照硬聚氯乙烯管(PVC-U)测试数据。

4)特殊单立管系统,由于无统一产品标准,管道与配件组成系统层出不穷,经初步测试,其通水能力差异很大,故特殊单立管系统以釆用瞬间流测试方法实测数据为准。

5)除苏维脱外,其他特殊单立管在50m测试数据上乘以0.9系数。

6)测试机构应具备政府行政部门认可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公益机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

7)提出对铸铁排水管材管件进行补充测试。

8)经瞬间流方法测试,以±400Pa为判别标准仅伸顶通气的平口卡箍式连接DN150:排水铸铁立管系统是伸顶通气dn160PVC-U(硬聚氯乙烯)排水立管系统的1.14倍。主要修订内容关于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审查会专家通过以下排水系统19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主要修订内容排水立管系统类型最大设计排水能力(L/s)排水立管管径(mm)75100(110)150(160)伸顶通气厨房1.004.006.40卫生间2.00专用通气专用通气管75mm结合通气管每层连接—6.30—结合通气管隔层连接—5.20—专用通气管100mm结合通气管每层连接—10.00—结合通气管隔层连接—8.00—主通气立管+环形通气管—8.00—自循环通气专用通气形式—4.20—环形通气形式—3.50—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主要修订内容排水立管系统类型最大20补充了雨水排水管道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按不小于10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设计和不设屋面雨水溢流设施的屋面雨水排水条件。建筑的雨水排水管道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排水能力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屋面特征等按下列确定:1)一般建筑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1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2)重要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3)当屋面无外檐天沟或无直接散水条件且采用溢流管道系统时,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10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4)满管压力流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重现期不宜大于采用10年。主要修订内容补充了雨水排水管道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按不小于100年21补充了屋面天沟(集水槽)宽度、深度最小尺寸的规定。天沟宽度不宜小于300mm,并应满足雨水斗安装要求,坡度不宜小于0.003。天沟的设计水深应根据屋面的汇水面积、天沟坡度、天沟宽度、屋面构造和材质、雨水斗的斗前水深、天沟溢流水位确定。排水系统有坡度的檐沟、天沟分水线处最小有效深度不应小于100mm。屋面雨水按单斗系统、重力流多斗系统、满管压力流多斗系统分别规定了雨水斗最大设计泄流量、管道设计计算。

87斗雨水系统按《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执行。主要修订内容补充了屋面天沟(集水槽)宽度、深度最小尺寸的规定。主要修订内22与海绵建设要求协调,如补充了小区设置雨水调蓄池的相关要求。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地面或雨水管渠。【条文说明】本规范从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角度出发,要求屋面雨水排水迅速、及时地排至室外管渠或室外地面。当设计种植屋面和蓄水屋面的雨水排水时,设计人员应配合建筑或景观专业,将屋面荷载提供给结构专业,避免超载,影响屋面结构的安全,应按相关规范执行。

海绵型建设宜采用雨落水管断接方式,雨水立管末端排水采用散水方式排入地面或花坛等,雨水通过绿地、雨水口溢流排入雨水检查井。主要修订内容与海绵建设要求协调,如补充了小区设置雨水调蓄池的相关要求。主23

海绵型建设宜采用雨落水管断接方式,雨水立管末端排水采用散水方式排入地面或花坛等,雨水通过绿地、雨水口溢流排入雨水检查井。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规范》GB50400的要求。

【条文说明】当工程项目有海绵型方面设计时,渗、滞、蓄、净、用、排的设计还应符合《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规范》GB50400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主要修订内容海绵型建设宜采用雨落水管断接方式,主要修订内容24小区内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土质特征、建筑物位置,沿道路布置。下列部位宜布置雨水口:1)建筑雨落水管附近;2)小区空地、绿地的低洼点;【条文说明】如采用雨落水管断接方式,雨水立管末端排水采用散水方式排入地面或花坛等,雨水通过绿地、雨水口溢流排入雨水检查井。主要修订内容小区内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土质特征、建筑物位置,沿道路布25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水加热出水温度根据原水水质、使用要求、系统大小及消毒设施灭菌效果等确定。1)进入水加热器的冷水总硬度<120mg/L时,水加热设备最高出水温度Tmax≤70℃;冷水总硬度≥120mg/L时,Tmax≤60℃;2)系统设有灭菌消毒设施时,医院、疗养所等建筑的水加热设备出水温度宜为55℃~60℃,其他建筑水加热设备出水温度宜为50℃~55℃。系统无灭菌消毒设施时水加热设备出水温度均应相应提高5℃。3)配水点水温不应低于45℃。主要修订内容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水加热出水温度根据原水水质、使用要求、系统大26热水供水温度<60℃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消灭致病菌的设施或采取消灭致病菌的措施。1)紫外光催化二氧化钛(AOT);

2)银离子消毒;3)高温消毒,定期升温60℃~70℃。主要修订内容热水供水温度<60℃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消灭致病菌的设施27为保证循环系统循环效果,通过模拟系统的实测研究分析提出了具体措施。1)当居住小区内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各单栋建筑的热水管道布置相同,且不增加室外热水回水总管时,宜采用同程布置的循环系统。当无此条件时宜根据建筑物的布置、各单体建筑物内热水循环管道布置的差异等,在单栋建筑回水汇合管设分循环泵,温度控制或流量控制的循环阀件。2)单栋建筑内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循环管宜根据立管的布置、配水点分布等的同异程度采取循环管道同程布置或在异程布置的回水立管上设导流循环管件、温度控制或流量控制的循环阀件等。主要修订内容为保证循环系统循环效果,通过模拟系统的实测研究分析提出了具体283)当采用减压阀分区时,除应满足减压阀设置的要求外,尚应保证各分区热水的循环。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循环管道设置,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由集热水箱或由集热、贮热、换热一体间接预热承压冷水供应热水的组合系统直接向分散带温控的热水器供水、且至最远热水器热水管总长≤20m时,热水供水系统可不设循环管道。5)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卫生间的住宅、酒店式公寓、别墅共用热水器的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宜设循环泵机械循环、回水配件自然循环或热水管设自调控电伴热。主要修订内容3)当采用减压阀分区时,除应满足减压阀设置的要求外,尚应保证29主要修订内容单一系统循环管件、阀件设置示意小区共用系统循环设施设置示意主要修订内容单一系统循环管件、阀件设置示意小区共用系统循环设30

主要修订内容

主要修订内容31推荐集热、贮热、换热一体的无集热循环系统的新型太阳能集热装置。主要修订内容推荐集热、贮热、换热一体的无集热循环系统的新型太阳能集热装置32无集热循环系统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主要修订内容无集热循环系统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主要修订内容3316. 修订了配水管的热损失取值范围。

全日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循环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qx——全日供应热水系统循环流量(L/h);

QS——配水管道的热损失(kJ/h),经计算确定,

可按单体建筑:(2%~4%)Qh;小区:(3%~5%)Qh。

Δt——配水管道的热水温度差(℃),按系统大小确定。

可按单体建筑5℃~10℃;小区6℃~12℃。主要修订内容16. 修订了配水管的热损失取值范围。主要修订内容34修订了循环泵的流量计算公式。

机械循环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其循环水泵应遵守下列规定:1)水泵的出水量按下式计算:

qxh=Kxqx

式中:qxh——循环水泵的流量(L/h)

Kx——相应循环措施的附加系数其值为:Kx=1.5~2.52)水泵的扬程应按下式计算:

Hb=hp+hx

式中:Hb——循环水泵的扬程(kPa);

hp——循环水量通过配水管网的水头损失(kPa);

hx——循环水量通过回水管网的水头损失(kPa)。注:1当采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或快速水加热器时,水泵扬程尚应计算水加热器

的水头损失。

2当计算Hb值较小时,可选Hb=0.05~0.10MPa。主要修订内容修订了循环泵的流量计算公式。主要修订内容35增加了贮热水箱配热水供水泵供水兼循环的水泵流量计算规定。

6.6.7.3

3)快速水加热器两侧与热泵、贮热水箱(罐)连接的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按下计算:

(6.6.7-3)

式中:qx1—循环泵流量(L/s)

Hx1=hx1+he1+hf

(6.6.7-4)

式中:Hx1——循环泵扬程(KPa)

hx1——循环管道的沿程与局部阻力损失(KPa)

he1——热媒水通过热泵冷凝器与快速水加热器的阻力损失或被加热水通过快速水

加热器的阻力损失(KPa),冷凝器阻力由产品提供,板式水加热器阻力为40KPa

~60KPa。

主要修订内容增加了贮热水箱配热水供水泵供水兼循环的水泵流量计算规定。主要36标准编写简介开展的专题研讨主要修订内容强制性条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37本次修订基本沿用原版本的强制性标准,部分条文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调整,规定更加明确。本次修订强制性条文有30条:给水:3.1.2、3.1.3、3.1.4、3.3.4、3.3.6、3.3.7、3.3.8、3.3.9、3.3.10

3.3.13、3.3.16、3.3.20、3.3.21、3.6.3、3.10.10、3.10.13、

3.10.15、3.10.22、3.10.25、3.13.11(20条)排水:4.3.10、4.3.11、4.4.2、4.4.3、4.4.12、4.4.17、4.10.13(7条)雨水:无热水:6.3.9、6.5.6、6.5.20(3条)强制性条文及条文说明本次修订基本沿用原版本的强制性标准,部分条38强制性条文及条文说明3.10.15使用臭氧消毒时,臭氧应采用负压方式投加在过滤器之后的循环水管道上,并应采用与循环水泵联锁的全自动控制投加系统。严禁将氯消毒剂直接注入游泳池。3.10.22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进水口、池底回水口和泄水口应配设格栅盖板,格栅孔隙宽度不应大于8mm。泄水口的数量应满足不会产生造成对人体伤害的负压。通过格栅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0.2m/s。4.3.11水封装置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严禁采用活动机械活瓣替代水封,严禁采用钟式结构地漏。强制性条文及条文说明3.10.15使用臭氧消毒时,臭氧应39强制性条文及条文说明4.4.4.2排水管道不得穿越下列场所:(几条合并,减少强条条目)1卧室、客房、病房和宿舍等人员居住的房间;(4.3.3.A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

2生活饮用水池(箱)上方;(4.3.4排水管道不得穿越生活饮用水池部位的上方。)

3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4.3.5)

4食堂厨房和饮食业厨房的主副食操作、烹调和备餐的上方。(4.3.6排水横管不得布置在食堂厨房和饮食业厨房的主副食操作、烹调和备餐的上方。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4.4.3住宅厨房间的废水不得与卫生间的污水合用一根立管。强制性条文及条文说明4.4.4.2排水管道不得穿越下列40感谢聆听,敬请指正感谢聆听,敬请指正4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42标准编写简介开展的专题研讨主要修订内容强制性条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432012年9月11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召开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编制组第一次全体会议)。2014年5月20日~21日,在上海现代集团召开征求意见稿定稿会议(编制组第二次全体会议)。2014年11月15日,向定向征求意见专家发出征求意见稿及征求意见函,并在网上进行征求意见。标准编写过程简介2012年9月11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召开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442015年2月17日前,收到意见约1670条,有64个单位,94人对征求意见稿反馈了意见。2016年6月12日,在上海召开送审稿定稿会议(编制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后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编制完成送审稿。标准编写过程简介2015年2月17日前,收到意见约1670条,有64个单位,452016年7月27日~28日,在上海召开送审稿审查会议,来自全国的15位专家进行二天审查,一致通过送审稿。目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尽快完成报批稿。标准编写过程简介2016年7月27日~28日,在上海召开送审稿审查会议,来自46标准编写简介开展的专题研讨主要修订内容强制性条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471.生活排水立管道通水能力研究1) 规范采用瞬间流测试方法是符合我国民众生活习俗,符合生活排水立管实际运行工况,能与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配套使用。2) 判别标准确定为规定立管内压力的范围控制在±400Pa以内。开展的专题研讨1.生活排水立管道通水能力研究开展的专题研讨48生活排水立管道通水能力研究3) 通过万科塔对原规范表4.4.11“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中的数据进行测试验证,提出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开展的专题研讨生活排水立管道通水能力研究开展的专题研讨492.热水循环系统的测试与研究1)保证循环效果是衡量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2)应尽量采用上行下给布管的循环系统。3)一般居住建筑可首选设导流三通、同程布管、大阻力短管等调试、维护管理工作量小的循环方式;宾馆、医院等公共建筑,可首选设温控循环阀、流量平衡阀等可以调节,节能效果较明显但相对调试维护管理工作量较大的循环方式。开展的专题研讨2.热水循环系统的测试与研究开展的专题研讨50

热水循环系统的测试与研究4)带有多个子系统或供给多栋建筑的共用循环系统,可采用多种循环元件或布管方式组合的循环方式。5)根据循环方式计算循环流量。开展的专题研讨热水循环系统的测试与研究开展的专题研讨51标准编写简介开展的专题研讨主要修订内容强制性条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修订报批稿主要修订内容简介课件52本次修订梳理了规范的架构,每章增加了“一般规定”;增加了“雨水”章节。给水、排水、雨水章节将小区的内容分别列节编写。

本次修订章节架构: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中最高日用水定额数据基本未变。补充了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主要修订内容

1总则

4生活排水

2术语、符号

5雨水

3给水

6热水及饮水供应本次修订梳理了规范的架构,每章增加了“一般规定”;增加了“雨53宿舍分类的调整:主要修订内容(注: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进行归纳分类)设公用盥洗卫生间的宿舍最高日小时变化系数Kh由3.5~3.0调整为6.0~3.0。2003(2009年版)宿舍(I类、II类)150L~200L/每人每日宿舍(III类、IV类)100L~150L/每人每日本次修订宿舍(居室内设卫生间)150L~200L/每人每日宿舍(设公用盥洗卫生间)100L~150L/每人每日宿舍分类的调整:主要修订内容(注: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宿舍建筑54补充了中间水箱的设置位置、调节容积等规定。1)中间水箱的设置位置应根据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区、管材和附件的承压能力、上下楼层及毗邻房间对噪声和振动要求、避难层的位置、提升泵的扬程等因素综合确定;生活用水调节容积应按水箱供水部分和转输部分水量之和确定。主要修订内容补充了中间水箱的设置位置、调节容积等规定。主要修订内容55建筑物内的水池(箱)不应毗邻变配电用房或在其上方,不宜毗邻居住用房或在其下方。(防渗漏、防噪声)主要修订内容水池(箱)水池(箱)水池(箱)水池(箱)变配电用房居住用房水池(箱)变配电用房水泵房不贴邻建筑物内的水池(箱)不应毗邻变配电用房或在其上方,不宜毗邻居56国家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4章配变电所4.2节所址选择第4.2.1.条主要修订内容国家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57增加综合建筑或同一建筑不同功能部分给水干管的设计秒流量计算规定。1)当不同建筑(或功能部分)的用水高峰出现在同一时段时,生活给水干管的设计秒流量应采用各建筑或不同功能部分的设计秒流量的叠加值;q=q1+q2+q3……

2)当不同建筑或功能部分的用水高峰出现在不同时段时,生活给水干管的设计秒流量应采用高峰时用水量最大的主要建筑(或功能部分)的设计秒流量与其余部分的平均时给水流量的叠加值。

q=q1(高峰时用水最大)+q2(平均时)+q3(平均时)……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58补充了一些排放无规律且无回收利用价值的洁净废水,如消防排水、生活水池(箱)排水、游泳池放空排水、空调冷凝排水、室内水景排水、无洗车的车库和无机修的机房地面排水等可单独设置废水管道排入室外雨水管道的规定。

(注:雨水管道与废水管道分别设置)主要修订内容雨水废水废水室外雨水雨水废水补充了一些排放无规律且无回收利用价值的洁净废水,如消防排水、59关于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审查会专家通过以下排水系统立管排水能力确定数据原则:

1)釆用瞬间流测试方法。

2)判别标准为立管允许压力波动±400Pa的数据。

3)光壁管含各种塑料排水管、铸铁管,可参照硬聚氯乙烯管(PVC-U)测试数据。

4)特殊单立管系统,由于无统一产品标准,管道与配件组成系统层出不穷,经初步测试,其通水能力差异很大,故特殊单立管系统以釆用瞬间流测试方法实测数据为准。

5)除苏维脱外,其他特殊单立管在50m测试数据上乘以0.9系数。

6)测试机构应具备政府行政部门认可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公益机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

7)提出对铸铁排水管材管件进行补充测试。

8)经瞬间流方法测试,以±400Pa为判别标准仅伸顶通气的平口卡箍式连接DN150:排水铸铁立管系统是伸顶通气dn160PVC-U(硬聚氯乙烯)排水立管系统的1.14倍。主要修订内容关于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审查会专家通过以下排水系统60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主要修订内容排水立管系统类型最大设计排水能力(L/s)排水立管管径(mm)75100(110)150(160)伸顶通气厨房1.004.006.40卫生间2.00专用通气专用通气管75mm结合通气管每层连接—6.30—结合通气管隔层连接—5.20—专用通气管100mm结合通气管每层连接—10.00—结合通气管隔层连接—8.00—主通气立管+环形通气管—8.00—自循环通气专用通气形式—4.20—环形通气形式—3.50—生活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主要修订内容排水立管系统类型最大61补充了雨水排水管道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按不小于10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设计和不设屋面雨水溢流设施的屋面雨水排水条件。建筑的雨水排水管道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排水能力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屋面特征等按下列确定:1)一般建筑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1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2)重要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3)当屋面无外檐天沟或无直接散水条件且采用溢流管道系统时,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10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4)满管压力流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重现期不宜大于采用10年。主要修订内容补充了雨水排水管道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按不小于100年62补充了屋面天沟(集水槽)宽度、深度最小尺寸的规定。天沟宽度不宜小于300mm,并应满足雨水斗安装要求,坡度不宜小于0.003。天沟的设计水深应根据屋面的汇水面积、天沟坡度、天沟宽度、屋面构造和材质、雨水斗的斗前水深、天沟溢流水位确定。排水系统有坡度的檐沟、天沟分水线处最小有效深度不应小于100mm。屋面雨水按单斗系统、重力流多斗系统、满管压力流多斗系统分别规定了雨水斗最大设计泄流量、管道设计计算。

87斗雨水系统按《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执行。主要修订内容补充了屋面天沟(集水槽)宽度、深度最小尺寸的规定。主要修订内63与海绵建设要求协调,如补充了小区设置雨水调蓄池的相关要求。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地面或雨水管渠。【条文说明】本规范从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角度出发,要求屋面雨水排水迅速、及时地排至室外管渠或室外地面。当设计种植屋面和蓄水屋面的雨水排水时,设计人员应配合建筑或景观专业,将屋面荷载提供给结构专业,避免超载,影响屋面结构的安全,应按相关规范执行。

海绵型建设宜采用雨落水管断接方式,雨水立管末端排水采用散水方式排入地面或花坛等,雨水通过绿地、雨水口溢流排入雨水检查井。主要修订内容与海绵建设要求协调,如补充了小区设置雨水调蓄池的相关要求。主64

海绵型建设宜采用雨落水管断接方式,雨水立管末端排水采用散水方式排入地面或花坛等,雨水通过绿地、雨水口溢流排入雨水检查井。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规范》GB50400的要求。

【条文说明】当工程项目有海绵型方面设计时,渗、滞、蓄、净、用、排的设计还应符合《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规范》GB50400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主要修订内容海绵型建设宜采用雨落水管断接方式,主要修订内容65小区内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土质特征、建筑物位置,沿道路布置。下列部位宜布置雨水口:1)建筑雨落水管附近;2)小区空地、绿地的低洼点;【条文说明】如采用雨落水管断接方式,雨水立管末端排水采用散水方式排入地面或花坛等,雨水通过绿地、雨水口溢流排入雨水检查井。主要修订内容小区内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土质特征、建筑物位置,沿道路布66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水加热出水温度根据原水水质、使用要求、系统大小及消毒设施灭菌效果等确定。1)进入水加热器的冷水总硬度<120mg/L时,水加热设备最高出水温度Tmax≤70℃;冷水总硬度≥120mg/L时,Tmax≤60℃;2)系统设有灭菌消毒设施时,医院、疗养所等建筑的水加热设备出水温度宜为55℃~60℃,其他建筑水加热设备出水温度宜为50℃~55℃。系统无灭菌消毒设施时水加热设备出水温度均应相应提高5℃。3)配水点水温不应低于45℃。主要修订内容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水加热出水温度根据原水水质、使用要求、系统大67热水供水温度<60℃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消灭致病菌的设施或采取消灭致病菌的措施。1)紫外光催化二氧化钛(AOT);

2)银离子消毒;3)高温消毒,定期升温60℃~70℃。主要修订内容热水供水温度<60℃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消灭致病菌的设施68为保证循环系统循环效果,通过模拟系统的实测研究分析提出了具体措施。1)当居住小区内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各单栋建筑的热水管道布置相同,且不增加室外热水回水总管时,宜采用同程布置的循环系统。当无此条件时宜根据建筑物的布置、各单体建筑物内热水循环管道布置的差异等,在单栋建筑回水汇合管设分循环泵,温度控制或流量控制的循环阀件。2)单栋建筑内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循环管宜根据立管的布置、配水点分布等的同异程度采取循环管道同程布置或在异程布置的回水立管上设导流循环管件、温度控制或流量控制的循环阀件等。主要修订内容为保证循环系统循环效果,通过模拟系统的实测研究分析提出了具体693)当采用减压阀分区时,除应满足减压阀设置的要求外,尚应保证各分区热水的循环。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循环管道设置,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由集热水箱或由集热、贮热、换热一体间接预热承压冷水供应热水的组合系统直接向分散带温控的热水器供水、且至最远热水器热水管总长≤20m时,热水供水系统可不设循环管道。5)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卫生间的住宅、酒店式公寓、别墅共用热水器的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宜设循环泵机械循环、回水配件自然循环或热水管设自调控电伴热。主要修订内容3)当采用减压阀分区时,除应满足减压阀设置的要求外,尚应保证70主要修订内容单一系统循环管件、阀件设置示意小区共用系统循环设施设置示意主要修订内容单一系统循环管件、阀件设置示意小区共用系统循环设71

主要修订内容

主要修订内容72推荐集热、贮热、换热一体的无集热循环系统的新型太阳能集热装置。主要修订内容推荐集热、贮热、换热一体的无集热循环系统的新型太阳能集热装置73无集热循环系统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主要修订内容无集热循环系统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主要修订内容7416. 修订了配水管的热损失取值范围。

全日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循环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qx——全日供应热水系统循环流量(L/h);

QS——配水管道的热损失(kJ/h),经计算确定,

可按单体建筑:(2%~4%)Qh;小区:(3%~5%)Qh。

Δt——配水管道的热水温度差(℃),按系统大小确定。

可按单体建筑5℃~10℃;小区6℃~12℃。主要修订内容16. 修订了配水管的热损失取值范围。主要修订内容75修订了循环泵的流量计算公式。

机械循环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其循环水泵应遵守下列规定:1)水泵的出水量按下式计算:

qxh=Kxqx

式中:qxh——循环水泵的流量(L/h)

Kx——相应循环措施的附加系数其值为:Kx=1.5~2.52)水泵的扬程应按下式计算:

Hb=hp+hx

式中:Hb——循环水泵的扬程(kPa);

hp——循环水量通过配水管网的水头损失(kPa);

hx——循环水量通过回水管网的水头损失(kPa)。注:1当采用半即热式水加热器或快速水加热器时,水泵扬程尚应计算水加热器

的水头损失。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