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四章 家庭变迁与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学》课程)_第1页
教案:第四章 家庭变迁与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学》课程)_第2页
教案:第四章 家庭变迁与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学》课程)_第3页
教案:第四章 家庭变迁与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学》课程)_第4页
教案:第四章 家庭变迁与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学》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社会学教案PAGEPAGE7第四章家庭变迁与家庭问题教学目的:一、了解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状况二、了解新时期我国婚姻家庭的变化三、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主要的婚姻家庭问题及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一、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婚姻家庭的变化三、社会转型与婚姻家庭问题四、我国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 新时期我国婚姻家庭的变化与婚姻家庭问题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视频剪辑相结合学时分配:4学时(其中讲授2学时,影视2学时)教学内容:一、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在我国,“家庭”这个词是到南北朝时期才出现的,但是,早在奴隶社会的周朝(公元前1111——公元256年)时,就有了“嫁娶”婚姻关系,有了较为完整的婚姻家庭制度。(一)看法一按照一些学者的归纳,我国传统的婚姻有几个特征:1.婚姻价值——重家族延续轻夫妻感情;2.配偶选择——重父母之命轻个人自主;3.夫妻互动——重礼仪规范轻夫妻相亲;4.婚姻维系——重家庭义务轻个人幸福。(二)看法二也有的学者,把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特点归纳为:1.家庭结构上的纵向关系趋向,横向为纵向所支配和维持中国的传统家庭结构,向来实行男性继嗣,以男性作为家庭“香火”延续的轴线。具体表现为亲子关系第一,夫妻关系第二,夫妻关系靠亲子关系支配。即使在同辈关系中,也是兄弟关系第一,姐妹关系第二,因为姐妹最终还是要嫁出去,离开这个家族的,而兄弟即使将来各自繁衍下去,也仍然属于同一个家族或者宗族。2.观念上崇尚孝道、崇拜祖先3.功能上以传宗接代为本中国传统的家庭,向来以生育为第一要旨,每个家庭都非常看重家庭或者家族的延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就说明了这种情况。这里的“孝”,不仅是指子女要使得自己的父母及祖父母老有所养,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直至送终,而且还有更高层次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层面:①延续父母和祖先的生物性的生命——结婚、成家、生育子女;②延续父母和祖先的高级生命——培养教育所生子女,使他们的生活与生命具有社会文化、道义等部分;③为子女者实践父母或祖先未能实现的某些特殊愿望,或者弥补他们人生某些重大的缺憾等。4.区位距离上的从父居传统。中国的传统婚姻是娶妻嫁女,与其说是从夫居,不如说是从夫家父居,因为儿子结婚常常还和父母住在一起,从而形成联合家庭和主干家庭模式。5.轻感情、重义务是传统中国家庭的普遍特征“凑合夫妻”、“生活家庭”,在中国比较普遍。夫妻往往是在履行义务(主要是生儿育女)中培养感情,增进联系,孩子是夫妻关系的支撑点。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的变化(一)家庭伦理重心的转移与代际利益冲突社会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社会从封闭的、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开放的、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转变时,家庭伦理关系最显著的变化,是伦理轴心从纵向的亲子关系转为横向的夫妻关系;伦理重心从长者为重下移到儿童中心。我国当代家庭正在经历着这一转折。这一伦理重心的转移,加快了封建家长制的瓦解、推进了家庭关系民主化、平等化,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它也引发了对家庭中弱势成员利益的侵害,老年人由于权威地位的丧失,实力地位的下降,已成为今天家庭中的弱势群体,而其中尤以高龄、丧偶、无收入、低文化、体弱、女性老人的权益最易受到损害。(二)结婚动机、择偶标准和婚姻媒介的变化结婚动机方面,虽然人们在形式上仍然保持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但婚嫁的目的和实际内容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以家庭为本位的婚姻观,逐渐让位于以个人生活幸福为本位的自主的婚姻观。越来越多的人,由自发的婚姻者向自觉的婚姻者转变,情感的需求和满足成为婚姻的第一要素,同时经济杠杆在婚恋中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出来。择偶标准方面,人们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以前的注重家庭出身、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等外在选择,转向个人品德、才干、性格、经济能力等综合条件的内在选择。就女性而言,更是发生了由实用到浪漫的过渡,女性择偶标准的理性化和浪漫化并重的色彩越来越浓,对“经济理性”的重视超过了以往,爱情、婚姻的功利性色彩更加明显。大致归纳,今日年轻人的择偶标准,基本上是道德标准(人品)、经济标准(经济收入)与文化标准(学历)共存,其中,经济标准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了文化标准。婚姻媒介上,在过去讲究“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在传统思想遗存较多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如此。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实例:调查表明,城市妇女由亲友介绍和自己认识成婚的比例合计达80%以卜,其中越是年纪轻的女性,她们由亲友介绍和自己认识的比例越高,由父母包办的比例越低。农村的变化虽不及城市,但经介绍和自由恋爱成婚的也已达到相当的比例。相应的,人们择偶的范围也相应扩大,跨国婚姻发展速度。(三)离婚率上升与再婚人口增加在封建社会时期,婚姻由于更多的被看成是两个家庭或者家族之间的安排,因此离婚率比较低,而且所谓离婚,也基本上是男子的专利。而到了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夫妻感情不和,用离婚来结束婚姻是正常的现象。与此同时,社会上对离婚持宽容态度的人也日益增多,亲朋好友也不再把“劝和不劝散’,、“宁毁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作为调解夫妻关系的最佳选择。(四)生育观念与家庭结构的变化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很多现代人眼里,生儿育女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为了充实家庭生活、体验做父母的乐趣、巩固和发展婚姻关系,是爱情的结晶。其次,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规模和人们的生育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国家长期强力推行晚婚晚育、节制生育的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渐成风气,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念也开始向“少生优生优育”的观念转变。人口结构的变化,影响到家庭结构形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规模由大到小,成为婚姻家庭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家庭结构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五)流动家庭大量增加80年代末以来的“民工潮”现象,导致了大量的农村流动家庭的出现。并且据调查,我国的流动家庭还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南方农民家庭,选择夫妇双流动长期转移居多,而北方的农民家庭,则多选择了丈夫流动、妻子留守的方式,多为季节性转移。但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一部分的家庭成员留守农村、留守土地,特别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仍然生活在农村。(六)妇女家庭地位逐步提高(七)家庭功能有家庭走向社会主要表现在家庭生育功能的退化、家庭生产功能从丧失到恢复、消费功能由单一到多元、赡养功能的弱化、教育功能分化等。三、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一)婚姻对性行为的社会控制功能在减弱,婚前和婚外性活动日渐活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性观念、性道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性持开放的态度。(二)2.婚姻生活质量不高有人估计,我国婚姻的60%是属于凑合型的。也有的调查表明,我国夫妻关系中约有1/3是属于有问题或低质量的,而且女性的婚姻满意度低于男性。在内地不发达农村中,不如意的婚姻多表现为婚姻自由度低,婚姻观相对“落后”,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因袭观念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三)离婚率逐年上升,婚姻的平均社会寿命缩短正如前面我们讲的,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离婚率出现了迅速上升的趋势。离婚率的上升,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的问题。比如:1.离婚后,即面临抚养年幼子女的问题,或者对子女的探视受到阻碍;2.离婚后通常容易引起住房方面的困难;3.再婚者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偶;4.离婚往往导致女性经济状况的恶化,离婚妇女的生活水平普遍比离婚前要低得多。等等。(四)婚姻“创新”引发家庭问题60年代末以来,在西方国家流行的,对传统婚姻进行替代的几种模式,也开始在我国出现。第一种是独身不婚,其中包括志愿独身和非志愿独身的;第二种是“同居”;第三种是重婚、“纳妾”、“小秘”、包二奶等变相的一夫多妻制婚姻,由此引起非婚生子女问题也相应增加;第四种则是同性恋。全国2万例性文明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大学生中,若以搂抱为标准,有同性恋倾向的占7.5%。。此外,与家庭相联系的问题,还有老年人问题和独生子女问题等。四、我国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一)家庭关系更加注重爱、关心和平等和过去相比,我国未来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更加强调爱和关心。不仅夫妻之间强调平等和相互尊重,而且不同代际之间也强调一种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有的学者还预言,在我国未来的家庭关系中,将出现“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相互交叉、两者并重的局面。然而,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会出现“纵向家庭关系”向“横向家庭关系”转移的现象,即家庭关系的重心由亲子关系转向夫妻关系。(二)家庭结构进一步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西方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显示,现代化的社会变迁必然会导致核心家庭所占比例上升,并最终成为主导的家庭形态。而在我国目前,家庭结构也在日益小型化、核心化和多样化。(三)职业女性增加现代工业社会,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已婚妇女走出家门,进入工作岗位。如果从两性角色的分工看,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职责分工和“男主女辅”的赡养模式,已为夫妻共同承担职业和家务的双重角色所替代。(四)“家庭网”区位距离的扩大“家庭网”,指家庭组成的网络或者家庭的组合。具体来讲,是指具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所组成的社会网络。家庭网的本质特性在于家庭间有亲属关系,其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有较强的内聚力。在家庭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当家庭遇到突发事件与变故时,家庭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高度流动,其结果必然进一步拉大家庭之间的区位距离。未来的家庭网中的家庭,将在很大程度上采用现代化的联络手段,进行家庭之间的日常对话,可能由串门、拜访、聚会等面对面的谈话,变为电话,甚至是互联网、影视电话相联络,使家庭网的存在不受区位距离的限制。五、未来家庭变迁方向预测(一)悲观主义的家庭解体消亡论(二)乐观主义的家庭强化论1.技术革命将使得社会重新回到家庭工业时代在农业社会,家庭与土地紧密联系,人们在家舍附近的土地上劳作,家庭的生产功能较强;工业化社会,人们到专业化的工厂和办公室工作,家庭的生产功能较弱;但是到了未来,技术革命会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改变工作、劳动的场所和形式,在以电子、信息科学为基础的未来时代,已不再需要人们在工厂和办公室里工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从事生产工作活动,在家里上班,家庭将重新成为工作单位。因而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A.托夫勒称,这种家庭为“电子家庭”。2.社会因素也在支持向电子家庭转移的运动在工业社会,家庭与工作单位的分离,导致了严重的交通、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电子家庭”的出现,将工作地点转移到家中.将有助于缓解,甚至解决这些瓶颈问题。3.价值观念的变化促使人们重新回归家庭面对现代社会的家庭危机,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心疲惫,渴望回归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4.以家庭为中心,将开辟一个新的社会前景未来社会中,“电子家庭”如果真的能够出现,那么到那时,家庭将重新成为人们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的单位,家庭结构也会随之改变,家庭关系也会获得改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种美好的家庭未来:夫妻之间因此而重新获得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