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必修1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_第1页
24必修1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_第2页
24必修1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_第3页
24必修1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_第4页
24必修1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阶段世界格局主要表现认识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美苏实力相对下降;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专题二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1.改变的是心态,不变的是姿态1949年,新中国遭到西方各国的孤立和遏制,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打破外部封锁是当时形势的迫切需要,获得外交承认则是开展对外交往的前提。60多年后,中国与全球超过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友好往来。2.改变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1949年,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行“一边倒”,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在国家主权独立、政策立场自主问题上向苏联让步或唯苏联马首是瞻。60多年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主张“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与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3.改变的是地位,不变的是定位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治上不被大多数国家承认,经济上一穷二白、千疮百孔,可谓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国际地位和影响无从谈起。60多年后,中国既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4.改变的是战术,不变的是战略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面出击”、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全方位外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战术,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始终不变的。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上升,实力也极大增强,但离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的状况并没有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而今日之中国只有继续韬光养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专题三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2.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1)第一次: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地位。(2)第二次: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原因: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各国在战争中普遍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制。中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成立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快速发展。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中国地位: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专题四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中苏(俄)关系的发展1.中美关系(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①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又推行孤立中国的政策。(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①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②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①中美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矛盾在所难免。②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2.中苏(俄)关系(1)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则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模仿苏联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起了巨大的作用。(2)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处在对抗和僵持阶段。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了能和美国争霸,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遭到中国的严词拒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严重威胁中国的边境安全。(3)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中苏(俄)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当前,中俄致力于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2018·安康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利益已经和世界利益融为一体,使美国对外界依赖过大,美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主权国家。更是一个世界利益转换器,一旦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危机,美国很难不被卷入。世界霸权的利益属性已经与美国血肉相连,对美国而言,一方面有空前的霸权福利持续刺激,另一方面丧失霸权等于国家死亡。——据2016年11月22日世界经济评论《美国的“霸主焦虑”》整理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美国霸权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拟定论题: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审准题意,紧扣材料。例如材料中关键信息“美国的‘霸主焦虑’”,据此可以拟定相应的论题,例如可以是“巨大的霸权利益使美国担忧霸权丧失”。也可以从美国霸权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拟定论题,例如可以是“美国的霸权政策威胁世界和平”。(2)论证:要联系所学知识,史论结合,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最后,要用1~2行文字紧扣论题,进行小结。试答: 答案以下示例仅供参考,不是唯一答案。示例一:论题:美国由于拥有巨大的霸权利益而担忧霸权地位的丧失。阐述:二战后,美国凭借空前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遏制苏联、援助西欧国家,获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成为两极格局中最重要的一极。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支配国际金融、贸易,成为世界最大的受益国;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继续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到处干涉地区事务,企图左右世界局势以维护其既得利益。随着多极化格局的不断发展,美国遭遇到来自多个力量中心和不同文化的挑战,威胁美国的霸权利益,使美国深陷霸权焦虑之中。二战后美国自身利益已经与世界利益融为一体,霸权地位的动摇、丧失会对美国带来灭顶之灾。(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论题:美国的霸权政策威胁了世界和平。阐述: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与苏联展开冷战,两国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甚至推行核边缘政策,极大地威胁了世界和平;在冷战过程中,由美国挑起的局部战争很多,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干涉了他国内政,危及到他国主权;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公然践踏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发动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损害了世界和平与安全。总之,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使世界许多地区陷于战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