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_第1页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_第2页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_第3页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_第4页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双减”之下

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目录:1.“双减”之下

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2.“双减”有效防止资本干扰教育3.“双减”是渐进式改革也是持久战4.学生“双减”背后,不应让教师“双增”5.不容“双减”被削减正文:“双减”之下

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2021年09月06日08:21|来源:\t"/n1/2021/0906/_blank"中国青年报9月1日,北京家长方圆兴奋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新学期,新气象!‘双减’后的北京小学生可以8:10到校,比之前推后了约半个小时。不要小看这半个小时,它让家长和孩子们早上更加从容,体验感极佳!小变化折射出美好的生活,社会的进步就是在这一点一点的体验中感受到的。”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开学前一天,方圆所在的北京给全市的中小学生制定了一张新的作息时间表,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双减”下的首个新学期,不仅是北京,全国不少地方都给中小学生及家长送上了一份开学“大礼”:孩子早上上学的时间推迟了,可以多睡一会儿了;下午放学的时间也错后了,家长们不用再“翘班”接孩子了;孩子们不用再做那些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晚上不用熬夜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周末不用再坐在培训班里加入“内卷”的大流……今年的新学年确实与往年不太一样。不过,“双减”政策并不是简单的调整学校作息时间,甚至也不仅仅是给学生减负,其目标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而最终目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双减”政策是关系到教育方方面面的复杂工程,而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多年积累而成的,显然,要想达到“双减”政策的最终目标,教育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路狂奔的校外培训能否真正“熄火”?这些年来,校外培训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的重要来源。“我们每五年都会做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发展的研究,结果发现,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2005年填答问卷的少年儿童基本都是‘90后’,2015年填答问卷少年儿童就是‘00后’了,“结果显示,‘00后’周末课外补习的时间是‘90后’的3倍,2005年时孩子们周末补课时间是0.7小时,到了2015年时就变成2.1小时了。”成倍增长的学习时间背后是成倍增长的培训市场规模。2018年年底教育部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截至发布会召开之前,全国共摸排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其中存在问题的机构有27.3万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教育部官方数据发现,当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总数为21.38万所。也就是说,全国培训机构总量已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量的2倍。校外培训快速扩张的背后是资本的“狂舞”。“2013年我曾对那些培训机构创办人说,‘如果你们仅仅依靠提高分数是很危险的,是没有未来的’,那些人的回答是:‘如果我们不依靠提升分数,就没有现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资本更看重的是眼前。资本裹挟着校外培训机构、机构裹挟着无数孩子和家长,与教育本质渐行渐远,这成了义务教育之痛。因此,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是本次“双减”的重中之重。中央的“双减”政策提出要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而各地方版的“双减”政策则对此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部署,以上海市为例,要求从严审批培训机构、严格机构投融资、严格限定培训时间、强化培训内容管理、严格机构收费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完善培训机构监管,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并统一登记为双重管理的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按照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不过,一味地“收紧”并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现在只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的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储朝晖说。在专家看来之所以要“有待观察”是要看校外培训存在的根源是否还在,“培训乱象的根源是考试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学校间依然存在着不均衡。”储朝晖说。这几年我国一直在对考试和评价进行着改革。几天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等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不过,专家们认为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教育评价已经在改革了,其实我们改的只是考试。”储朝晖说,教育评价改革应该包括考试改革、招生改革和考试招生管理体制改革三个层面。但是,多年来改革一直停留在考试层面上,对其他两个层面没有过多的涉及。有专家认为,正是因为如此,靠刷题迅速提高分数的校外培训就有了市场。如果单一的评价标准还在,就意味着唯分数论的“土壤”还在,那么,就意味着让一路狂奔的校外培训彻底“熄火”依然是个挑战。校内教育能否从此有了底气?治理了校外,那么校内呢?首要的,也是“减”。中央“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各地在中央“双减”政策上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上海提出严禁对小学一至三年级进行全学区、全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包括学业质量监测);严禁对四至八年级进行全区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各区若要进行学业质量监测,每学年不超过1次,且只能随机抽样监测,随机抽取的学生比例不超过本年级的30%。浙江省提出以“五项管理”(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管理——记者注)为抓手,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北京市则提出,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7月份,教育部提出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在新学期开始了“升级版”的课后服务。学生的作业少了、考试少了、学生都回到校园了,那么之后呢?“减”并不是“双减”政策的根本之意,正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所说,“我们不仅要‘治乱、减负、防风险’,更要‘改革、转型、促提升’。”当学生都回归到校园,对学校教育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一位中学团委老师这样描述“双减”政策出台之前的情景:“我最怕组织放学后的活动,一场篮球赛一会儿被家长接走一个、一会儿被家长接走一个,都是上课外班的。”不过学生和家长的理由也很充分。“这几年我在学校从来没有听懂过物理课,老师就按照自己的节奏讲,没听明白也找不到老师。课外班不一样,自己有做得不对的题,老师比我还着急,总是抓住我让我改错。”北京一名初中生王峰说。对学校教学来说还要迎接更多更大的挑战。“如果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在新的需求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学科培训依然有可能死灰复燃。”储朝晖说。因此,提质增效,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才是把学生留住的底气,才能真正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而增加这种底气的关键,“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是否能达到优质均衡,教学质量、效能是否得到有效提升。”储朝晖说。“双减”政策出台后,为了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各地纷纷进行了尝试。李奕介绍,从新学期开始北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轮岗。凡是距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原则上应进行交流轮岗;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公立学校在编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北京市汇文中学的李宝萍是一名资深的英语骨干教师,去年开始到集团内到垂杨柳校区轮岗,负责初中、高中英语组的教学指导工作。她不仅要听课、评课,还让身边的老师们到自己的课堂听课,提供示范。通过一年的努力,分校学生的英语成绩又了显著的提高。事实证明,当轮岗常态化、制度化之后,确实能成为均衡校际差距的有效措施。不过,有专家指出,轮岗真正做到常态化、制度化依然存在很大的挑战,其最大的挑战就是各地依然存在的“强校”“弱校”“优质校”“普通校”的差别。“现在学校还能分出三六九等,只要这种等级存在教师轮岗就会遇到阻力,而且学校之间的差距越大阻力就会越大。”储朝晖说。“鸡娃”的家长能否彻底“偃旗息鼓”校外培训机构得到了治理、学生的校内负担减轻了,那么“鸡娃”的家长是否就可以“躺平”了?“之前孩子班上基本90%都在补课,我们当然也补,如果不补就会落后。”广东省东莞市的李女士说,她的孩子现在上初一。暑假的时候,她给孩子报了线上的数学班,“双减”政策出台后,李女士说要“等等看”,“如果大家都不能补的话也好,孩子学习压力的确很大。”不少家长跟李女士相同保持着观望的态度:一方面庆幸国家终于出台政策治理让孩子越来越累的校外培训,另一方面也在隐隐的担心仅靠学校否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跟别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过也有些家长态度比较“激进”。北京的家长陈冉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从孩子很小起陈冉就让他在一家著名英语培训机构学习,“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她便在家长群里发了这样的文字:“终于不用上培训班了,孩子可以有快乐童年了。”没想到,很快有家长回复:“小明上了普高,小红上了职高,他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吗?别傻了,只要高考还在,人家的孩子能上清华、北大,你家孩子不能?”这样的言论一出,群里原本轻松的气氛立刻没有了,一些家长们开始商量着如何“攒班”。这就是传说中的剧场效应。在剧场看电影,前排的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能不站起来吗?结果是,大家都站起来了,谁都不敢再坐下。家长的观念亟须转变,要站在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待教育,而不是只把目光关注到一个知识点、一次考试上。中央的“双减”政策也提出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教育部门要会同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不过,仅有政策条文还不够。还要在家长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对政策的信心,其实家长的疑虑是政策是否能真正落实到位。这就要求各地能将“双减”政策分解得更加细化,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细则,让家长们对政策放心。“转变家长的观念的同时后续的政策一定要及时跟上。”孙宏艳说,“双减”之后有了时间,“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还是有区别的,“都说孩子们可以多运动了,但是他们能到哪里运动?哪里能让孩子科学安全的运动?这些问题都应该迅速解决。”(应采访对象要求,学生和家长均为化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樊未晨实习生苏菁菁来源:中国青年报“双减”有效防止资本干扰教育作者:关成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09月13日一段时间以来,“不能让资本把教育变成一场内卷游戏”“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之间存在天然矛盾”等评论,直指校外培训行业,特别是在线教育企业。一些培训机构“被资本绑架”“过度营销”“卷钱跑路”等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文件为产业、资本、技术融合提供了政策环境,但校外培训机构类型日益多元增加了治理难度2016年以来,我国加快推动民办教育改革,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更好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2021年4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进一步厘清了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回应了民办教育领域多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民办教育发展形势和定位的新研判以及依法治教和完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的决心,为进一步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法律依据。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了明确分类和管理,为资本与民办教育融合提供了有利政策环境。《实施条例》同样旗帜鲜明地支持民办教育,并在财政、税收、用地保障等方面推出多项激励举措。同时,还鼓励金融机构为民办学校融资、开发适合民办学校特点的金融产品、提供风险保障等服务;鼓励民办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实施教育活动等。总体上,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为民办教育创新发展及其与产业、资本、技术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其规制的对象主要是各级民办学校。不同于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是追求利润的市场主体,其数量庞大、类型众多,加之在线教育等教育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规范校外培训领域的各类活动增加了难度。为更有针对性地规范校外培训,2018年以来,我国连续颁布多项政策,加大力度对校外培训进行治理。如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政策对校外培训、在线教育的经营、融资等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为影响未来校外培训发展的里程碑式文件。《意见》明确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等等。资本进入校外培训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资本的逐利逻辑和教育的公益属性产生了巨大张力在强监管、优治理和促规范的总体基调下,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进入整顿和调整期,投融资活动低迷且近乎停滞。那么,资本能否进入校外培训市场?资本抢滩在线教育的逻辑是什么?事实上,作为市场主体,校外培训机构通过融资特别是直接融资来满足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资本需求本无可厚非。问题是,不论是线下培训机构还是在线教育企业,尽管它们所提供的“补习”“辅导”等服务属于私人产品,但具备了“教育属性”。当育人的“慢”教育遇上逐利的“快”资本时,就容易产生问题和矛盾。自新世纪以来,资本就逐步进入校外培训市场,并在2010年前后达到小高峰。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教育等成为最早和境外投资基金接触的校外培训机构,并引发了后续国内机构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热潮。2013年起,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教育的快速融合,在线教育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资本也开始从布局线下机构转向线上线下全面开花。二十余年来,资本的浪潮跌宕起伏,但始终对校外培训市场青睐有加。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国3亿师生经历了一场全面的线上大迁移,在线教育渗透率大幅提升,中小学在线教育站上了流量高峰,在线教育企业也迎来了它们在资本市场上的“狂欢”。我们也由此看到了一幅资本加码在线教育几近疯狂的画面。但显然,资本的逐利逻辑和教育的公益属性产生了巨大张力。在线教育乱象背后是互联网垄断逻辑与风险资本商业本质的叠加,“跑马圈地”导致成本攀升目前,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在线教育企业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原来不从事教育业务,而是从互联网领域进入,既包括互联网巨头拓展在线教育业务,也包括具有互联网从业背景的互联网人进军在线教育行业,开创在线教育品牌。第二类是原来就经营教育业务,通过技术创新进行数字化转型,拓展在线教育业务。互联网领域出生的在线教育企业与传统的校外培训机构具有不同的“教育基因”,在发展模式和商业风格上也有较大差异,前者具有更加典型的互联网运营逻辑和方法论。互联网竞争思维具有“先垄断后获取超额利润”的路径依赖,成为行业第一、实现赢者通吃是典型表现。而这一诉求与风险资本(VC)投资回报高度依赖于头部项目表现的商业本质叠加,形成了用最短时间垄断行业、用最快速度赢得高估值以获取高额资本回报的运营逻辑。“互联网+资本”掀起的价格战和营销战不仅在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团购等商业案例中比比皆是,而且在2020年的在线教育市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巨额资本不断涌入在线教育行业。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行业融资总额达一千多亿元,且资金潮水般地涌向头部企业,“猿辅导”融资35亿美元、“作业帮”融资23.5亿美元……另一方面,资本进入后,在线教育企业迅速“跑马圈地”,典型表现就是不惜成本加码营销、通过广告和各类途径疯狂抢占流量。广告投放铺天盖地,导致获客成本节节攀升,这使得在线教育企业增收不增利,仍处“烧钱”阶段。《意见》印发前,据我们测算,在线教育行业的基本情况是平均每招一个学生亏损250元至2000元,增收不增利、依赖外部融资补缺口是普遍现象。事实上,该亏损已是基于生命周期价值(Life-timevalue,LTV)模型计算了用户在未来3年可能交纳的学费。其结果是,行业内耗严重,且一旦企业被资本抛弃,将面临资金链断链风险,在现金储备不足或难以借款的情况下,只有宣告破产,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用户的退费风波。强治理和有序引导是调和矛盾的关键,规范发展必将影响教育资本的投资和布局校外培训的监管和治理对资本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资本周期基本与政策周期保持同步。2018年以来,资本敏锐的政策反应使其对校外培训市场的投资更加谨慎。其中,严格规范学科类培训、规定预收学费期限、监管银行托管预付学费、加强企业广告投放管理等举措倒逼资本放慢脚步,推动市场整合与出清。特别是,今年初至“双减”政策出台后,资本大规模撤出学科类校外培训领域,行业面临转型和重塑。当前,互联网反垄断、防资本无序扩张是经济领域的高频词,而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治理是教育领域的高频词,这两者共同的交汇点即是在线教育。不论是线下培训机构还是在线教育企业,都应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追求规范发展,共同打造良好的行业生态。而规范发展的过程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必将影响教育资本的投资和布局。资本如水,关键是引,重点是怎么引、往哪里引。有序引导资本流向该流入的企业和领域,不仅更加切实可行,且有助于调和资本与教育的矛盾。随着教育需求的日益多元,丰富多彩的校外培训具有持久生命力。推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并利用好财税、政府引导基金、国有资本等工具,引导资本流向素质类、兴趣类或与校内教育特别是应试无关的项目和领域,这是一个方向;引导资本流向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动产教融合,也是一个方向。例如,《实施条例》明确支持资本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还有,引导资本流向教育科技领域,激励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为智慧校园建设、农村教育发展添砖加瓦等,都是重要且可行的选择。(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双减”是渐进式改革也是持久战2021-09-1206:19

\o"北京青年报"\t"/2021/0912/_blank"北京青年报目前“双减”在全国和北京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必须充分认识教育减负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长期保持对相关机构融资、准入、业务、营销等各方面的全面监管,决不让严重干扰教育公平的违规培训机构死灰复燃。“双减”工作是重大教育改革,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拿出耐心,尊重教育规律,不断寻找教育公平最大公约数。9月11日,北京市教委汇总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首批共有152家非营利性机构。据介绍,今年8月下旬以来,各区陆续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这些机构均为非营利性机构,在办学资质、办学行为、资金监管、疫情防控等方面符合规定要求。北京百万中小学生已正式开学。由于实施了“双减”新举措,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面临着一系列重要变化,实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制度就是变化之一。“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允许搞超纲、超前教学,严禁资本化运作,只有通过审核进入“白名单”的校外培训机构才能恢复运行。这意味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将由“培优”变成“补差”,这类培训将主要成为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可选项。建立“白名单”将有效祛除资本炒作虚火,有效遏制校外培训体系无序发展,有力堵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口子。实施“双减”新举措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将让位给“主阵地”。“双减”减掉了校外学科培训负担,放学后学习碰到“拦路虎”找谁辅导?北京市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要求学校每天课后服务至少开展2小时,建立对学习有困难学生帮扶、答疑、指导制度。孩子们课后不用奔波于培训机构了,校内就有老师帮助辅导学习,学校课后服务同时相当于提供了托管服务,家长可以踏踏实实做完手头工作再下班。实行“白名单”制度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就是巩固基础,这将打消许多家长把孩子送进补习班“恶补”的冲动,更多的时间将还给孩子。据报道,“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书店里的小读者多了许多,新学期首个双休日,北京图书大厦课外书销售量同比增长24%。“双减”使周末休闲的时间更充裕了,有助于孩子们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生活。建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是“双减”工作组合拳之一,北京正在进行一场“双减”落地的渐进式全面改革。新学期,北京要求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各年级都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小学一、二年级取消期末笔试;义务教育学校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分班考试,坚决不允许分重点班、实验班;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场渐进式全面改革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推动形成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更加合理的教学秩序和更为科学的培养模式。“双减”是渐进式改革也是持久战。目前“双减”在全国和北京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必须充分认识教育减负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要高度警惕某些培训机构使出“打擦边球”“挂羊头卖狗肉”等各种招数,长期保持对相关机构融资、准入、业务、营销等各方面的全面监管,决不让严重干扰教育公平的违规培训机构死灰复燃。长期以来,过重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种种教育负担让无数\t"/2021/0912/_blank"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双减”工作是重大教育改革,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磨合并逐渐成熟的过程。这场持久战需要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拿出耐心,尊重教育规律,缓解“教育焦虑”,不断寻找教育公平最大公约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生“双减”背后,不应让教师“双增”2021-09-1319:37:09来源:

红网今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有效避免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失控状态。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校外辅导机构更是被上了层层“紧箍咒”,门可罗雀,一反常态。但是,上海部分小学开始推广晚托班,原本四点左右放学,现在增加课后服务和晚自习,均由学校老师负责。众所周知,“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减轻孩子的负担,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学校要加强素质教育,要真正从“唯分数论”转向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满心欢喜,却万万没想到要在学校待更长的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十几个小时,没人问问孩子喜不喜欢。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晚托班甚是欣喜,感觉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是,作为老师,无形之中增加了时间和精力的成本。虽说老师可以“弹性上下班”,但是理论和现实的鸿沟无法逾越,很多现实的考量让“弹性上下班”制度束之高阁,难以践行。比如很多学校连代课老师都请不到,“弹性空间”从何而来?如此之后,晚托班的重任自然而然又落在了老师身上。在学校晚托两小时,基本都是在教室写作业。之后呢?只是坐着,不能交头接耳,不能随意走动,孩子肚子饿了也只能等着。有网友说,为何不让孩子在晚托的时间内接受像音体美这样的素质教育课程?首先,只要是在学校,老师就得对孩子们的安全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是不在教室去操场,孩子打闹磕磕绊绊出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其次,音体美的老师在平时本就课程比较多,现在晚托还需要铆足马力,加班加点,放开老师的个人情况先不说,课程的效果会很好吗?可能真不一定。况且很多学校并不具备这样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其实,不可否认的是孩子三四点下课很多家长都没有到下班时间,确实也没有时间来接孩子。那么放学后孩子的安全问题又再一次成为聚焦点,家长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或者金钱成本来接送孩子。但是,有的家长觉得与其让孩子在教室上“牢狱式”的晚托班,还不如把孩子接回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此看来,老师有老师的难处,学校有学校的难处,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但是如此一项民生工程,怎么就让老师身心俱疲,学生有苦说不出呢?首先,国家的政策是“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晚托班全覆盖不是强制所有学生都参加,而是小学初中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要开设晚托班。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不得强迫学生参加。”其次,晚托班的初衷是解决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情况,切不可本末倒置,拿来上课刷题“抢”分数。如果这样,承担后果的还是老师和孩子。一方面,每个班都上课,那老师就不得不在本来已经下班的时间全力以赴,因为评奖评优最后还得看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孩子们也吃不消,高密度高强度的超负荷运转只会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