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的建立、迁都与盛衰专项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金朝的建立、迁都与盛衰专项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金朝的建立、迁都与盛衰专项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金朝的建立、迁都与盛衰专项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金朝的建立、迁都与盛衰专项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朝的建立、迁都与盛衰》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1、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僚体系完善 B.宗室素质下降 C.吏治腐败严重 D.君主专制加强2、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与南宋对峙并接壤的是()A.辽 B.西夏 C.金 D.西辽3、文献记载,金世宗时期“女真人与汉户,今皆一家”。在生产上,各族人民“彼耕此种”,互相学习;在生活上,女真人讲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这一记载表明()A.女真族力量迅速壮大 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C.女真政权稳定性增强 D.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4、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 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5、《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6、《金史:蒲察官奴传》记载:“金朝天兴元年,蒙金归德之战中,(金)军中阴备火枪战具特火枪突人,北军(蒙古军)不能支,……枪制,以救黄纸十六重为简,长二尺许,实以柳炭、铁滓、破末、硫黄、砒箱之属,以绳系枪端。……盖汴京被攻已尝得用,今复用之。”材料表明()A.金军的火药武器得到进一步发展 B.金军借助火药武器有效抑制蒙军南扩C.金军武器装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D.金军的火药武器在战争发挥重要作用7、女真人自然崇孝,金政权建立后逐步确立了为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视“忠臣犹孝子”,忠孝合一。这表明金()A.奉行以孝立国 B.倡导家国一体 C.认同中华文化 D.推行移风易俗8、开芳宴肇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至元代走向没落,它是丈夫想要表达对于妻子的钟情与爱意而举办一场宴饮。开芳宴也是宋金墓葬流行的装饰题材之一,多见于北宋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中小型墓葬内,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此后契丹人和金人的墓室之中也出现“开芳宴”壁画。这一现象说明()A.理学成为辽和金的官方哲学 B.妇女冲破汉唐儒学束缚C.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D.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壮大9、金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这体现了当时()A.儒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国家统一的历史事实C.多元一体意识的增强 D.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10、金世宗在治理国事时常以汉文帝等明君为楷模,他重视翻译中原地区历史著作,主张“大抵史书载事贵实,不必浮辞谄谀也。”金世宗()①致力传播女真文化②深受汉族文化影响③客观评说古代君王④鼓励史家秉笔直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1、下表所示是金世宗的部分改革措施。1“以廉平诫谕中外官吏”2“诏户部侍郎魏子平等九人,分诣诸路猛安谋克,劝农及廉问”3“亲军虽不识字,亦令依例出职,若涉赃贿,必痛绳之”4“朕于女直(真)人未尝不知优恤。然涉于赃罪,虽朕子弟亦不能恕”由此可知,金世宗主张()A.整顿吏治,稳定秩序 B.改革官制,选贤任能C.重用亲信,强化统治 D.推行封建化,发展教育12、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女真族97人、汉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据此可知,金代政权()A.中央始终为三省六部制 B.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D.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14、宋人宇文懋昭《大金国志》记载:“(金)熙宗自为童时,聪明绝伦。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昉及中原儒士教之,遂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戏,尽失女真故态。”女真旧臣视其“宛如一汉户少年子也。”而熙宗则视女真旧臣是“无知夷狄。”据此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A.汉化程度不断提高 B.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C.极力保持民族特色 D.民族对立情绪较为严重15、《金史》写道:“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延续了金世宗的功业 B.建立了猛安谋克制度C.实行了南北面官制度 D.造就了“大定之治”16、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17、金人援引历史上“中原则中国”“懂礼则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并没有将辽、宋排除到“中国”之外。这说明他们具有()A.“中华多元一体”意识 B.“用夷礼则夷之”意识C.“懂礼即中国”的意识 D.“中原即中国”的意识18、岳飞《满江红》“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是指()A.匈奴族统治者 B.契丹族统治者 C.党项族统治者 D.女真族统治者19、“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为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 B.岳飞是中国古代的抗金英雄C.北宋先后与契丹、西夏、金政权并立过 D.该时期和平是民族交往的主流20、据《金史》记载,1153年,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燕京(今北京),迁都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材料说明金朝迁都()A.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B.加速了北京地区的建设C.推动了南北面官制度 D.摈弃了女真的文化传统21、《金史》写道:“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延续了金世宗的功业 B.建立了猛安谋克制度C.实行了南北面官制度 D.造就了“大定之治”22、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以后,援引“懂礼即中国”的汉儒学说,自称“中国”,但也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这说明()A.两宋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B.各民族的交流日益频繁C.中原文明得到广泛认同 D.文化多元一体意识增强23、金朝于1153年迁都燕京,此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金朝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的统辖与管理 B.金旧俗已不适用,应当完全抛弃C.金统治者认识到旧俗的弊端 D.百姓开始反对旧俗24、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统治者励精图治开创了少有的政治清明局面。下列帝王与治世搭配正确的是()A.汉武帝---光武中兴 B.武则天---贞观之治C.唐高宗—-开元盛世 D.金世宗---大定之治25、金世宗在位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作“大定之治”,其本人被百姓誉为“小尧舜”。“大定之治”“小尧舜”的说法,反映出()A.金政权完成封建化 B.北方各族民族矛盾消除C.北方民族交融加强 D.当时金朝的统治最清明26、“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材料体现的是()A.大定之治 B.庆历新政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27、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金 B、辽 C、西夏 D、吐蕃28、《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29、据《金史》记载,1153年,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燕京(今北京),迁都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金朝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迁都后国家管理的需要B.旧俗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C.完全接受汉族文化的价值观D.金统治者深感旧俗的弊端二、材料题30、科举制度是金朝用以选取所辖各族文化精英为其所用的选官方式。天德三年(1151),海陵王决定并南北选为一科,原辽宋区域内士人在统一标准下应试,专以词赋取士,罢经义、策士,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全部内容。金朝女真进士科创立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这是科举考试制度史上的重要事件。在面对如何使本民族优秀人才应对以汉文典籍为考试方式和内容的科举制度时,金朝采取与其替代的辽朝不同的政策。鼓励女真人学习汉族儒家经典,但是大力推行女真文字,开创以儒家学说为内容、以女真文字为载体的女真进士科,这是对科举制度的特殊贡献。金朝自太宗朝开始,直到亡国前夕,科举取士从未中断,就科举制度而言,有从初创至确立和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金朝科举包括定制前的历次考试共计36次,总体平均接近三年一科。——据姚雯雯、吴传刚《论金朝政治制度建设及历史影响》编写(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金朝科举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朝实行科举制度的影响。31、女真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当时记事、传令以刻木为契,与邻部交往,借用契丹字。金太祖起兵反辽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口头传达命令的使者,女真语作“闸刺”。由于“闸刺”无法适应战争中传递信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金太祖命完颜希尹依仿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创造女真字,在1119年(金天辅三年)正式颁行,史称女真大字(1138年,金天眷元年),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依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的。金太祖为推广女真字,在京师设有专人传授的学校,又设立译经所,用女真字翻译汉文经史。女真字的创制,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交流的结晶。——摘编自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概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可知海陵王对官员构成进行了调整,并不说官僚体系已经完善,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B.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将宗室大贵族排除在外是为了加强君权,并非是因为宗室的素质下降,且材料中未涉及宗室素质下降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C.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将宗室大贵族排除在外是为了加强君权,并非是因为吏治腐败严重,且材料中未涉及吏治腐败严重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D.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将宗室大贵族排除在外,削弱了贵族势力,巩固了皇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故选:D。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存在于1127—1276年,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与金朝形成对峙局面,故C项正确。辽存在于916—1125年,在南宋建立前,故A项错误。西夏不与南宋接壤,故B项错误。西辽是由契丹族在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与南宋不接壤,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材料“女真人与汉户,今皆一家”“彼耕此种”“互相学习”“女真人讲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体现了汉族和女真族在生产、婚姻、语言等方面的交融,表明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女真和汉族的交融,体现不出女真族力量迅速壮大、女真政权稳定性增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排除ACD三项。故选:B。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创制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字,但是这些文字基本上都是在汉字造字的基础上的模仿,这说明当时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交流的频繁,故C项正确;辽宋夏金时期处于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分裂时期,并实现国家大一统,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模仿汉字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不能体现汉字的包容性,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故D项错误。故选:C。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可看出金章宗从礼乐、刑法、官制等方面着手,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治国理政思路,故A项正确;明朝实行内阁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可看出史家对金章宗不惜溢美之词进行赞赏,故C项错误;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可看出金章宗在世宗的基础之上进行制度建设,并不是照搬,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材料(金)军中阴备火枪战具特火枪突人,北军(蒙古军)不能支”“盖汴京被攻已尝得用,今复用之”体现了金军在和蒙古、宋军作战中使用武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状况,故D项正确:材料只强调金军使用火药武器作战,但没有具体指出使用的火药武器,得不出金军的火药武器得到进一步发展、金军武器装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排除AC两项;材料只是介绍了金军和蒙古军队的一次战役,不能说金军有效抑制蒙军南扩,而且,结合所学可知,金军最终亡于蒙古,排除B项。故选D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女真人自然崇孝……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可知,金朝建立后实行祖先祭祀制度,视忠臣犹孝子,说明金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借鉴中原文化以加强统治,表明金朝认同中华文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金朝重视孝道,但不能由此就能推出奉行以孝立国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倡导家国一体的结论,但不是材料内容反映的本质问题,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移风易俗的问题,并且材料内容与移风易俗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开芳宴肇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开芳宴也是宋金墓葬流行的装饰题材之一”、“此后契丹人和金人的墓室之中也出现‘开芳宴’壁画”并结合所学可知,“开芳宴”反映的是理学思想影响下理想的家庭模式和伦理道德。后来“开芳宴”向边疆传播,并为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接受,体现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故C项正确;“理学成为辽和金的官方哲学”与史实不符,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妇女冲破汉唐儒学束缚”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壮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9、答案:C解析:据“自称中国”“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可知,金人认同汉族的文化,这体现了多元一体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已成为官方哲学,排除A项;当时还存在宋、西夏等政权,排除B项;因俗而治指的是根据不同风俗习惯对民族地区实行不同的治理措施,排除D项。10、答案:D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金世宗改革。材料体现了金世宗对吏治的整顿,这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故A正确;选贤任能、重用亲信、推行封建化、发展教育等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排除B、C、D。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除了女真族人之外,汉族、契丹族、渤海族人可以在金朝担任尚书职务,说明金朝的政权一定程度上向其他民族开放,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省的信息,得不出金代政权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各民族人口数量的比较,得不出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在金代政权中,没有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因不满政府偏安江安,不思进取而作,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南宋和金的对峙,B选项正确;AC.宋辽对抗,宋夏和议都发生于北宋时期,排除AC;D.北宋与金没有形成对峙局面,金与南宋对峙,北宋已经灭亡,排除D。故选:B。1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金熙宗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甚至女真旧臣视其“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他则认为当朝元老旧臣是“无知夷狄”,这说明金熙宗是站在中原传统观念的立场上来评价女真旧臣的,据此可知当时女真政权的汉化程度比较高,故选A项;题干主要述及女真政权汉化程度较高,而没有涉及其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金熙宗“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可知,当时女真政权的汉化程度较高,而不是极力保持本民族的特色,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女真族与汉族之间的对立,而是反映出民族之间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A。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说明金章宗延续了金世宗的功业,A项正确;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确立了猛安谋克制度,B项排除;南北面官制度是辽朝的政治制度,C项排除;大定之治是指金国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短暂的稳定繁荣的局面,D项排除。故选:A。1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世纪初,北方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辽)政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吴建立西夏;北宋位于辽和西夏的南面,辽位于东北部,西夏位于我国的西北,形成了北宋与辽和西夏井立。12世纪初,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后来灭辽,与北宋和西夏井立。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耻”,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南宋,形成了南宋与西夏、金的政权并立,所以,正确演变顺序是④②③①,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顺序不符合史实,均排除。故选:A。17、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金朝认同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即华夏认同观念,说明他们具有“中华多元一体”意识,A项正确;BC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BCD项。故选:A。1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将领,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所灭,南宋长期与金对峙,故D正确;匈奴族曾是汉朝的威胁,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曾长期与北宋并立,A、B、C三项均不符合。故选:D。1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主旨可知,A、C两项都是基本的史实,也就是历史事实,不带有评论性;而B项是对岳飞下的定论,岳飞是中国古代的抗金英雄,故属于史论;而“该时期和平是民族交往的主流”,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的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认识,故D项正确。20、答案:A21、答案:A2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意识的增强。辽人、金人和宋人都自称“中国”,这体现了当时各政权对“中国”这一概念的认同,即都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说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意识增强,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政权对“中国”概念的认同,并不代表两宋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和各民族的交流日益频繁,排除A、B两项;各民族政权认同“中国”的概念并不代表广泛认同中原文明,排除C项。2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金朝的改革。宋金议和后,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的统辖与管理,金朝不但迁都燕京,而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选A项。B、D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不是其根本原因。24、答案:D25、答案:C解析:“天下大治”是中原传统文化对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历史的赞誉;“尧舜”是中原传统文化中理想君主的象征。金世宗时期被称为“大定之治”,本人被称为“小尧舜”,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了中原传统文化,故选C项。2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号称‘小尧舜’”可知此时的统治者是金世宗,由此判断为“大定之治”。选A。2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金朝。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8、答案:A解析:由“赞曰”可知,材料是对金章宗的赞美,故C项错误。内阁制度出现在明朝,故B项错误;章宗时“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