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了解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23张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23张PPT)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多元性1、儒学(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其正统地位;(2)魏晋南北朝: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3)隋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4)唐朝时期:三教并行政策;复兴儒学。背景:佛教、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代表人物及观点: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多元性1、儒学22、道家(1)魏晋南北朝: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2)唐朝:三教并行,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2、道家33、佛教发展概括:

(1)两汉: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2)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3)唐朝:武则天时期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影响最大。3、佛教4(1)背景: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2)代表及主张: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抨击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政府:统治者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4次灭佛(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灭佛周武帝宇文邕后周世宗柴荣范缜(1)背景: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54、玄学(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2)内容:思想: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无为;生活作风:自然;社会风气:清淡(3)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淡的社会风气。4、玄学(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6二、文学艺术1、诗歌(1)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曹操父子)、田园诗(陶渊明)、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2)唐朝—高峰: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庾信《哀江南赋序》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民歌《木兰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二、文学艺术1、诗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7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8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1)政治:国家的统一和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2)经济: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3)文化:教育发达,科举“以诗取士”(4)各民族、中外的文化交流频繁;(5)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6)吸收前代文学艺术精华。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1)政治:国92、书法(1)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南北朝:各种书体已经完备,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3)隋唐: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王羲之《兰亭序》2、书法(1)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103、绘画(1)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2)隋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人物画、山水花鸟画。吴道子被称为“画圣”。3、绘画(1)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品《女史114、雕塑魏晋时期,由于佛教广泛传播修造了众多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4、雕塑魏晋时期,由于佛教广泛传播修造了众多石窟,如12三、科技1、魏晋南北朝(1)数学: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2)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三、科技1、魏晋南北朝13π=3.1415926535897932‥‥《禹贡地域图》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π=3.1415926535897932‥‥《禹贡地域图14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齐民要术·序》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反映贾思勰重农抑商思想,他认为农为本业,商业为末业。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152、隋唐(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2)印刷:唐朝雕版印刷术;(3)军事: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4)天文:唐代僧一行测出地球子午线长度;(5)医学:唐代孙思邈完成《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2、隋唐16唐代炼丹书《太上圣祖金丹秘诀》中首次提到“伏火矾法”;黄巢“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首次提到疑似火药武器;杨行密“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有记载的首次使用火药武器。唐咸通九年(868)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它于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所骗购,现为大英博物馆所藏。唐代炼丹书《太上圣祖金丹秘诀》中首次提到“伏火矾法”17四、中外交流1、中国同印度之间的交流①东汉后期到北朝,有中亚、印度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②东晋的法显在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③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玄奘西行取经四、中外交流1、中国同印度之间的交流玄奘西行取经182、中国同日本、新罗等国的交流①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日本的空海高僧;②唐朝高僧鉴真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2、中国同日本、新罗等国的交流19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公元759年由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主持修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公元759203、以使节、商人、留学生为主要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

①唐朝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②日本、新罗向唐朝派遣许多使节和留学生;③西亚的很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3、以使节、商人、留学生为主要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

①唐朝都城21(1)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2)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3)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思考: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思考:今天22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儒学的发展和复兴道教的发展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与灭佛文学艺术诗歌书法绘画雕塑科技:数学、农学、地理学、建筑、印刷、火药、医学中外文化交流印度日本、新罗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儒学的发展和复兴道教的发展儒学、道教与佛教的23【内容主旨】明清社会的发展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助力,促成了明清时期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些许的新现象。然而零星、小众的新现象与根深蒂固的传统在矛盾中交织,最终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之艰。【教学目标】大致知道明至清中叶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基本史实;通过对诗歌、图表、文献等多元史料的释读,初步掌握用发展和联系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经济、政治结构对社会转型的束缚与阻碍;在比较历史现象进而展开合理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对史学思想方法有所感悟。【重点难点】重点:明清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新的现象难点:如何用发展和联系的视角审视历史现象【教学设计】环节1:出示白居易《朱陈村》、苏轼《鱼蛮子》、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设计意图:通过对诗词与教材前言的解读,教师示范对不同时期生产方式与生活状态的比较,学生初步了解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史学思想方法。过渡:农业生产的新现象与我们所认知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相径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新现象出现呢?环节2:出示陆耀《甘薯录》与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认识番薯、玉米等高产量作物对粮食产量提高的突出贡献,继而理解农业的进步与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联系。过渡:农业发展在满足人们粮食需求的同时,促进了劳动力的富余。经济作物尤其是棉、麻的大量种植,为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这些顺理成章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环节3:出示范成大《缫丝行》《明神宗实录》等文献资料,并设问“明清时期的手工业较之宋朝而言,在生产方式与规模上有了哪些新的变化?”设计意图:利用不同时期史料的对比,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师生共释。体悟比较历史现象并进行合理历史解释的史学方法。过渡:雇佣劳动、开设工场这种新的经营方式不仅提高了手工业发展的水平,随之引发的纺织品的大量出口也带来了商业与贸易的新繁荣。环节4:出示吴承明《市场·现代化·经济史论》图表与《乾隆震泽县志》。设计意图:通过对图表与地方县志的释读,了解明清商品经济活跃的新现象。过渡:高产作物与多种经营的农业新现象引发了手工业的新经营,而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新航路开辟等多种因素共同催生下掀起的商业活跃的新现象,又会使人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新变化呢?【内容主旨】24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了解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23张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23张PPT)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多元性1、儒学(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其正统地位;(2)魏晋南北朝: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3)隋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4)唐朝时期:三教并行政策;复兴儒学。背景:佛教、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代表人物及观点: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多元性1、儒学262、道家(1)魏晋南北朝: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2)唐朝:三教并行,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2、道家273、佛教发展概括:

(1)两汉: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2)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3)唐朝:武则天时期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影响最大。3、佛教28(1)背景: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2)代表及主张: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抨击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政府:统治者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4次灭佛(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灭佛周武帝宇文邕后周世宗柴荣范缜(1)背景: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294、玄学(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2)内容:思想: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无为;生活作风:自然;社会风气:清淡(3)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淡的社会风气。4、玄学(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30二、文学艺术1、诗歌(1)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曹操父子)、田园诗(陶渊明)、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2)唐朝—高峰: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庾信《哀江南赋序》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民歌《木兰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二、文学艺术1、诗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31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32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1)政治:国家的统一和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2)经济: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3)文化:教育发达,科举“以诗取士”(4)各民族、中外的文化交流频繁;(5)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6)吸收前代文学艺术精华。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1)政治:国332、书法(1)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南北朝:各种书体已经完备,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3)隋唐: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王羲之《兰亭序》2、书法(1)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343、绘画(1)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2)隋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人物画、山水花鸟画。吴道子被称为“画圣”。3、绘画(1)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品《女史354、雕塑魏晋时期,由于佛教广泛传播修造了众多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4、雕塑魏晋时期,由于佛教广泛传播修造了众多石窟,如36三、科技1、魏晋南北朝(1)数学: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2)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三、科技1、魏晋南北朝37π=3.1415926535897932‥‥《禹贡地域图》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π=3.1415926535897932‥‥《禹贡地域图38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齐民要术·序》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反映贾思勰重农抑商思想,他认为农为本业,商业为末业。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392、隋唐(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2)印刷:唐朝雕版印刷术;(3)军事: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4)天文:唐代僧一行测出地球子午线长度;(5)医学:唐代孙思邈完成《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2、隋唐40唐代炼丹书《太上圣祖金丹秘诀》中首次提到“伏火矾法”;黄巢“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首次提到疑似火药武器;杨行密“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有记载的首次使用火药武器。唐咸通九年(868)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它于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所骗购,现为大英博物馆所藏。唐代炼丹书《太上圣祖金丹秘诀》中首次提到“伏火矾法”41四、中外交流1、中国同印度之间的交流①东汉后期到北朝,有中亚、印度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②东晋的法显在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③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玄奘西行取经四、中外交流1、中国同印度之间的交流玄奘西行取经422、中国同日本、新罗等国的交流①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日本的空海高僧;②唐朝高僧鉴真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2、中国同日本、新罗等国的交流43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公元759年由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主持修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公元759443、以使节、商人、留学生为主要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

①唐朝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②日本、新罗向唐朝派遣许多使节和留学生;③西亚的很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3、以使节、商人、留学生为主要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

①唐朝都城45(1)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2)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3)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思考: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思考:今天46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儒学的发展和复兴道教的发展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与灭佛文学艺术诗歌书法绘画雕塑科技:数学、农学、地理学、建筑、印刷、火药、医学中外文化交流印度日本、新罗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儒学的发展和复兴道教的发展儒学、道教与佛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