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课程标准
地名是人们赋予不同地理实体的文化符号,其产生和演变既受自然环境制约,又为当地文化所影响。山西省大同市的村名,按其语源类型可分为自然类和人文类。自然类地名语源类型总共被用到了170处,其中包括方位833处、地形1160处、形态339处、水文197处、其他641处。在地形类村名中,数量较多的用字有沟、岭、湾、峪和山等,约占村名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用“沟”的村名数量有437处,此外还有用浦、谷、台、坪、石、洼、洞、滩、川等字的。为什么大同市的地形类村名的数量较多?说明大同市的地形特点。【思考题】图5-1-1大同市局部地区的地形与地名探索:村名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地形(地貌)植物(生物)大气(水汽)河流(水文)土壤(风化)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成,每种自然地理要素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地貌
地貌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使它们发生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地貌又是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气候是较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大气过程支配着海陆间的水循环和地表的热量平衡。自然地理要素——水文各种水文过程是自然界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自然地理要素——土壤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动物的存在使自然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量利用更加充分,物质循环的速度更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质之中,使无机界和有机界成为一个整体,保证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发展。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太阳能进入变成化学能CO2进入植物土壤中无机盐被吸收落叶、个体死亡分解能量散失土壤、岩石中水分蒸发、植物蒸腾个体死亡物质回到土壤环境中岩石风化给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大气降水进入土壤岩石、生物体上面的过程还可看出,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有机物质的连续合成与分解过程,这叫做生物循环。生物循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温度:坡向:阳坡和阴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温度不同。海拔: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低。降水: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背风坡:下沉气流形成干燥的天气。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寒冷气候区,冰川是塑造地貌的主要动力,以冰川地貌为主;在湿润气候区,流水作用为主要外力,流水地貌广布;在干旱气候区,风力强劲,以风沙地貌为主。问题:在南方地区湿润环境下,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水丰富河流众多大气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流水作用强烈山、丘、盆、谷交错红壤、黄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大陆性气候植被水文地貌土壤深居内陆戈壁、沙漠为主风蚀地貌贫瘠河流少内流河多稀疏耐旱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演变来的?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美、山青水秀。今天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课堂活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过度放牧开垦坡地砍伐森林按照文中黄河中游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的案例,寻找其他的地区,用示意图的形式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活动: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按照文中黄河中游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的案例,寻找其他的地区,用示意图的形式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案: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上、中游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河床抬升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活动: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整体功能类型:自然环境的功能,既包括自然要素的功能,也包括整体功能。形成: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各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整体功能。类型: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大气1、生产功能(指共同合成有机物的功能)CO2、光热土壤岩石水圈水分、无机盐植物叶绿素结合起来生产出了有机物提供提供提供光照(有机物)6CO2+6H2OC6H12O6+6O2叶绿素大气水圈绿色植物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坡度差异太阳辐射水分条件土壤肥力风化物粗细生物类型差异生物量差异生产功能差异案例:坡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2、稳定功能大气本身不具备这一能力例如:大气中CO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植物光合作用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消减CO2的途径海气相互作用把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藏羚羊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存活率却变化显著活动:分析藏羚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若冬季食物、水源充足,寒潮少发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当数量增加以后,食物、水源相对不足避风处相对缺乏,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减少在自然状态下,藏羚羊的数量虽然随着环境变化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活动:分析藏羚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距今2000多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挤压下强烈隆升,从此改变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并对中国自然环境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1、促进了青藏地区高寒环境的形成
高原隆升后,气温下降,广大高原面上形成高山草甸、草原和寒漠景观,冻土广布,冰川地貌发育。2、加剧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
高原隆升后,阻碍了南部海洋湿润气流西进北上,并且导致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3、增强了我国东部季风环流的影响
进入第四纪后,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把西风带分为南、北两支。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南支沿喜马拉雅山脉向东流动,明显加强了西南季风;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向东流动,从而加强了由于海陆分布引起的偏北季风。
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一带在冬季不容易受到暖气流的影响,冷空气因而有机会积聚,形成强盛的冷高压;
夏季位于青藏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受地形屏障,受不到北方冷空气的影响,热低压因而得以长期保存。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预测、自然区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案例研究:南美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秘鲁西海岸荒漠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尝试用示意图表示其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2.从地理位置、纬度、大气环流、大陆形状以及地貌结构等方面比较南美洲与非洲大陆,如果南美洲地理环境的整体特点是热带湿润,那么如何来概括非洲的地理环境整体特点?【思考题】案例研究:南美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基聚乳酸-聚己二酸共聚物纤维考核试卷
- 航运物流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试卷
- 碳酸饮料企业品牌联盟与协同效应考核试卷
- 电机驱动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 山东省青岛市青大附中2025届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含解析
- 珠海三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 辽宁工业大学《道路工程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路和电子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医学微生物免疫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金陵科技学院《声乐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课件
- 人工气道的护理刘亚课件
- 专业技术人员
- 拌和场安全检查表
- 节日主题班会 《感恩母亲节》教学课件
- 新加坡sm214th面经44绯的同学
-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跳圆舞曲的小猫
- 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分析
- 基于UKF滤波的单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 委托生产及样品制作通知单.docx
- 贫困户登记表入户摸底调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