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课件_第1页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课件_第2页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课件_第3页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课件_第4页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丹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自6月26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经2为保证《条例》的贯彻实施,卫生部制定颁布了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并与国家环保总局共同下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为保证《条例》的贯彻实施,卫生部制定颁布了

《医疗机构医疗废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

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

管理办法》4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第三条

卫生部对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5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6内容包括:

(一)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各产生地点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二)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的产生地点、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制度及从产生地点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要求;

(三)医疗废物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送及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有关交接、登记的规定;

(四)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操作程序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五)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内容包括:

(一)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各产生地点对医7。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

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

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三)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四)

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五)

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六)

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8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月逐级上报至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半年汇总后报卫生部。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9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逐级向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

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10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知识等,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11第三章

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

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第三章

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

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12医疗废物分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医疗废物分类感染性废物13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1)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3)废弃的被服;(4)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感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14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病理性废物感染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病感染诊疗过程中产生15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损伤性废物感染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损感染诊疗过程中产生16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1)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2)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3)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药过期、淘汰、变质或17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化具有毒性、腐蚀性、18第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第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19医疗废物包装袋标准(一)基本要求1、包装袋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为制造原料;2、聚乙烯(PE)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3、最大容积为0.1m3,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状;4、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LLDPE+LDPE)为原料,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0μm;如果使用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MDPE,HDPE),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80μm;5、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6、包装袋上应印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医疗废物包装袋标准(一)基本要求20医疗废物专用警示标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专用警示标识医疗废物21(二)技术性能要求1、包装袋外观标准符合表一要求。项目指标划痕、气泡、穿孔、破裂不允许晶点、僵块>2mm

<2mm分散度不允许

≤5个/10×10cm2杂质>0.6mm

<0.6mm分散度不允许

≤2个/10×10cm2(二)技术性能要求项目指标划痕、气泡、穿孔、破裂222、包装袋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表二要求项目指标LLDPE(LDPE+LLDPE)HDPE(MDPE)拉伸强度(纵、横向)Mpa≥2025断裂伸长率(纵、横向)%≥450250落膘冲击质量(g)190270热封强度N/15mm≥1010项目指标LLDPE(LDPE+LLD233、包装袋规格(1)推荐采用筒状包装袋:折径×长×厚(mm):

450×500×0.15mm(LLDPE;LDPE+LLDPE)

450×500×0.08mm(HDPE;MDPE)(2)当包装袋容积在0.1m3范围内,包装袋规格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确定。(3)当用户有特殊要求,并且包装袋容积超过0.1m3时,包装袋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保证包装袋防渗漏、防破裂、防穿孔,整体物理机械性能不低于表二要求。3、包装袋规格24利器盒标准1、利器盒整体为硬制材料制成,密封,以保证利器盒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盒内盛装的锐利器具不撒漏,利器盒一旦被封口,则无法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被再次打开;2、利器盒能防刺穿,其盛装的注射器针头、破碎玻璃片等锐利器具不能刺穿利器盒;3、满盛装量的利器盒从1.5m高处垂直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3次,利器盒不会出现破裂、被刺穿等情况;4、利器盒易于焚烧,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作为制造原材料;5、利器盒整体颜色为黄色,在盒体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6、利器盒上应印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7、利器盒规格尺寸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利器盒标准1、利器盒整体为硬制材料制成,密封,以保证利器盒25周转箱(桶)标准(一)基本要求

1、周转箱整体为硬制材料,防液体渗漏,可一次性或多次重复使用;

2、多次重复使用的周转箱(桶)应能被快速消毒或清洗,并参照周转箱性能要求制造;

3、周转箱(桶)整体为黄色,外表面应印(喷)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文字说明。周转箱(桶)标准(一)基本要求

1、周转箱整体为硬26(二)技术性能要求

周转箱的规格及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

1、原料要求

周转箱箱体应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采用注射工艺生产;箱体盖选用高密度聚乙烯与聚丙烯(PP)共混或专用料采用注射工艺生产。

2、外观要求

(1)箱体箱盖设密封槽,整体装配密闭。箱体与箱盖能牢固扣紧,扣紧后不分离;

(2)表面光滑平整,无裂损,不允许明显凹陷,边缘及端手无毛刺。浇口处不影响箱子平置。不允许≥2mm杂质存在;

(3)箱底、顶部有配合牙槽,具有防滑功能。

(二)技术性能要求273、规格要求

推荐采用长方体周转箱:

长×宽×高(mm)=600×500×400

周转箱(桶)规格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制造。3、规格要求

推荐采用长方体周转箱:

长×宽284、物理机械性能

(1)箱底承重:变形量下弯不超过10mm。

(2)收缩变形率:箱体对角线变化率不大于1.0%。

(3)跌落强度:常温下负重20kg的试样从1.5m高度垂直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三次,不允许产生裂纹。

(4)堆码强度:空箱口部向上平置,加载平板与重物的总质量为250kg,承压72h,箱体高度变化率不大于2.0%。

(5)悬挂强度:常温下钓钩钩住箱体端手部位,钓绳夹角为60O±30O为,箱体均匀负重60kg,平稳吊起离开地面10分钟后放下,试样不允许产生裂纹。

(三)一次性使用的周转箱可以不遵守本条(二)技术性能要求,但其防破裂、挤压等性能指标应能满足医疗废物周转运送的要求。4、物理机械性能

(1)箱底承重:变形量下弯不超过10mm29(三)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四)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三)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30(五)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六)

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七)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五)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31(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九)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32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第十三条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第十四条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第十五条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33第十六条

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第十七条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第十八条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第十九条

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十六条

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34第二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

(六)避免阳光直射;

(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第二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35第二十二条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第二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第二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二十二条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36第二十七条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

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三)

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第二十七条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37第二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第二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38(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39第四章

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

第二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四章

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

第二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40第三十条

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

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

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二)

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三)

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四)

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五)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第三十条

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41第三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三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第三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42第五章

监督管理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所辖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第三十四条

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和抽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

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的工作状况;

(三)

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登记资料和记录;

(四)

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五)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上报及调查处理情况;

(六)

进行现场卫生学监测。

第五章

监督管理43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或者抽查中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存在隐患时,应当责令立即消除隐患。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发生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十七条

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发生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或者抽查中发现医疗卫44第三十七条

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发生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等工作,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三十七条

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发生传染病传播事故,45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

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

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的;

(三)

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四)未对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

(五)

未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的;

(六)

自行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医疗卫生机构,未定期对

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46第四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二)

未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

使用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不符合要求的。

第四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47第四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在医疗卫生机构内丢弃医疗废物和在非贮存地点倾倒、

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

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三)未按照条例及本办法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

(四)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第四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48第四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的,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处罚。

第四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的,依照《医疗废49第四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无正当理由,阻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无正当理由,阻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50第四十五条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四十五条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51第七章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卫生机构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七章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卫生机构指52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丹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自6月26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经54为保证《条例》的贯彻实施,卫生部制定颁布了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并与国家环保总局共同下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为保证《条例》的贯彻实施,卫生部制定颁布了

《医疗机构医疗废55《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

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

管理办法》56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第三条

卫生部对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57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58内容包括:

(一)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各产生地点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二)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的产生地点、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制度及从产生地点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要求;

(三)医疗废物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送及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有关交接、登记的规定;

(四)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操作程序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五)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内容包括:

(一)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各产生地点对医59。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

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

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三)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四)

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五)

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六)

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60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月逐级上报至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半年汇总后报卫生部。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61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逐级向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

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62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知识等,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63第三章

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

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第三章

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

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64医疗废物分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医疗废物分类感染性废物65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1)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3)废弃的被服;(4)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感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66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病理性废物感染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病感染诊疗过程中产生67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损伤性废物感染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损感染诊疗过程中产生68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1)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2)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3)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药过期、淘汰、变质或69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医疗废物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化具有毒性、腐蚀性、70第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第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71医疗废物包装袋标准(一)基本要求1、包装袋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为制造原料;2、聚乙烯(PE)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3、最大容积为0.1m3,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状;4、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LLDPE+LDPE)为原料,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0μm;如果使用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MDPE,HDPE),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80μm;5、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6、包装袋上应印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医疗废物包装袋标准(一)基本要求72医疗废物专用警示标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专用警示标识医疗废物73(二)技术性能要求1、包装袋外观标准符合表一要求。项目指标划痕、气泡、穿孔、破裂不允许晶点、僵块>2mm

<2mm分散度不允许

≤5个/10×10cm2杂质>0.6mm

<0.6mm分散度不允许

≤2个/10×10cm2(二)技术性能要求项目指标划痕、气泡、穿孔、破裂742、包装袋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表二要求项目指标LLDPE(LDPE+LLDPE)HDPE(MDPE)拉伸强度(纵、横向)Mpa≥2025断裂伸长率(纵、横向)%≥450250落膘冲击质量(g)190270热封强度N/15mm≥1010项目指标LLDPE(LDPE+LLD753、包装袋规格(1)推荐采用筒状包装袋:折径×长×厚(mm):

450×500×0.15mm(LLDPE;LDPE+LLDPE)

450×500×0.08mm(HDPE;MDPE)(2)当包装袋容积在0.1m3范围内,包装袋规格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确定。(3)当用户有特殊要求,并且包装袋容积超过0.1m3时,包装袋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保证包装袋防渗漏、防破裂、防穿孔,整体物理机械性能不低于表二要求。3、包装袋规格76利器盒标准1、利器盒整体为硬制材料制成,密封,以保证利器盒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盒内盛装的锐利器具不撒漏,利器盒一旦被封口,则无法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被再次打开;2、利器盒能防刺穿,其盛装的注射器针头、破碎玻璃片等锐利器具不能刺穿利器盒;3、满盛装量的利器盒从1.5m高处垂直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3次,利器盒不会出现破裂、被刺穿等情况;4、利器盒易于焚烧,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作为制造原材料;5、利器盒整体颜色为黄色,在盒体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6、利器盒上应印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7、利器盒规格尺寸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利器盒标准1、利器盒整体为硬制材料制成,密封,以保证利器盒77周转箱(桶)标准(一)基本要求

1、周转箱整体为硬制材料,防液体渗漏,可一次性或多次重复使用;

2、多次重复使用的周转箱(桶)应能被快速消毒或清洗,并参照周转箱性能要求制造;

3、周转箱(桶)整体为黄色,外表面应印(喷)制本规定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文字说明。周转箱(桶)标准(一)基本要求

1、周转箱整体为硬78(二)技术性能要求

周转箱的规格及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

1、原料要求

周转箱箱体应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采用注射工艺生产;箱体盖选用高密度聚乙烯与聚丙烯(PP)共混或专用料采用注射工艺生产。

2、外观要求

(1)箱体箱盖设密封槽,整体装配密闭。箱体与箱盖能牢固扣紧,扣紧后不分离;

(2)表面光滑平整,无裂损,不允许明显凹陷,边缘及端手无毛刺。浇口处不影响箱子平置。不允许≥2mm杂质存在;

(3)箱底、顶部有配合牙槽,具有防滑功能。

(二)技术性能要求793、规格要求

推荐采用长方体周转箱:

长×宽×高(mm)=600×500×400

周转箱(桶)规格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制造。3、规格要求

推荐采用长方体周转箱:

长×宽804、物理机械性能

(1)箱底承重:变形量下弯不超过10mm。

(2)收缩变形率:箱体对角线变化率不大于1.0%。

(3)跌落强度:常温下负重20kg的试样从1.5m高度垂直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三次,不允许产生裂纹。

(4)堆码强度:空箱口部向上平置,加载平板与重物的总质量为250kg,承压72h,箱体高度变化率不大于2.0%。

(5)悬挂强度:常温下钓钩钩住箱体端手部位,钓绳夹角为60O±30O为,箱体均匀负重60kg,平稳吊起离开地面10分钟后放下,试样不允许产生裂纹。

(三)一次性使用的周转箱可以不遵守本条(二)技术性能要求,但其防破裂、挤压等性能指标应能满足医疗废物周转运送的要求。4、物理机械性能

(1)箱底承重:变形量下弯不超过10mm81(三)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四)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三)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82(五)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六)

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七)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五)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83(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九)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84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第十三条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第十四条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第十五条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85第十六条

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第十七条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第十八条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第十九条

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十六条

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86第二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

(六)避免阳光直射;

(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第二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87第二十二条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第二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第二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二十二条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88第二十七条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

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三)

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第二十七条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89第二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第二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90(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91第四章

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

第二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四章

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

第二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92第三十条

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

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

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二)

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三)

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四)

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五)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第三十条

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93第三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三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第三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94第五章

监督管理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所辖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第三十四条

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和抽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

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的工作状况;

(三)

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登记资料和记录;

(四)

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五)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上报及调查处理情况;

(六)

进行现场卫生学监测。

第五章

监督管理95第三十五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