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受简约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同学数数的技能。

技能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初步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同学经受简约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详细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爱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同学观测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

1.让同学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特别喧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知大家吗?

谁能告知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同学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绚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快乐地飘舞着,小伙伴们逍遥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快乐呀!学完今日的新本事,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老师引导同学按顺次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伙伴,你能说出__*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伙伴进行表扬。同学喜爱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忱。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同学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假如有同学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老师也应当加以确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争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次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假如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末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约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争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究: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同学完成)

三、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伙伴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许多许多数,其他地方也处处充斥着数学。今日回家就请小伙伴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盼望我们每一个小伙伴都能从现在起仔细学习数学,与数学交伙伴,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径直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精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径直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控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预备: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同学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同学说出答案或争辩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同学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同学说出比较的结果:__比__长、__比__短、__和__同样长或__比__高、__比__矮、__和__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肯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预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老师巡察,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同学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六、作业。

1、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悉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2、预习P6比一比。

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须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约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约的分数。

教学难点: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约的分数。

教学用具:

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假设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为别人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一分)

现在,我们来援助鼠妈妈、调皮、笑笑分东西,要分得公正合理。

1、出示情境图。(课件)

(1)鼠妈妈分饼:鼠妈妈做了4张饼,整分给两只小老鼠,要这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当怎么分呢?你来帮帮她好吗?

生汇报,师板书:4÷2=2(张)师指出:当我们分东西分得一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叫平均分。假如一只鼠分1张饼,另一只鼠分3张饼,是平均分吗?

(2)调皮、笑笑分苹果。

a、(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看调皮、笑笑在分两个大苹果,他俩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2÷2=1个)

b、(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少了一个苹果,现在调皮、笑笑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1÷2=)

2、组织同学争论沟通:怎样表示这一半的苹果呢?请同学们想想方法,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汇报,上前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不同方法。

3、引入。

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这一半的数,我们看看聪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看完后,师指出:一半可以用表示,并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同学举身边的事例来说明。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涂一涂,感受。

(课本53页下)提示:涂之前要先找出什么?生试着涂,师巡察指导。

(2)折一折,加深理解的含义。

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师相应点拨。

2、认识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他平均分成4份,然后按54页的要求去做,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分数。

生边涂色边做书上的填空题,然后集体汇报沟通。

3、加深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出示)

(1)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面包的三分之一,写作。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4、分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快到书上找一找。

同学看书后,指名汇报,板书的各部分名称,并指导读。

你还能举例说出几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吗?

5、师小结。

三、知识运用

1、(书上54页下方)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生举例说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55页第1题)。

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沟通。

3、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55页第2题)。

4、判断:(55页第3题)全班争论订正。

5、请你用所学知识说明以下问题(55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细心人,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4÷2=22÷2=1

1÷2=(一半)

分数:()

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详细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育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同学在熟识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习发觉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育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课前预备:

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伙伴们已经是一班级的学校生了,懂得了许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当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同学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伙伴,协作起来能量可大了!小伙伴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伙伴吗?谁来说说?(要求同学摸着说)

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究沟通

1.多媒体出示小伙伴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伙伴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争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沟通反馈,引导同学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假如有的同学说“小明坐在左边”,那么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晰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相互说后汇报。

2.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同学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伙伴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伙伴是谁,再同桌沟通,最末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伙伴,让其他小伙伴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伙伴,请同学说说中间小伙伴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肯定要说清晰,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让同学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款待好伙伴(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伙伴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同学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相互说给同桌听,指名沟通。

3.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同学在小组内沟通,最末指名全班沟通。

第5题可让同学先看图说,再让同学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提问:小伙伴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谈话:课后,请小伙伴们用你们那擅长发觉的眼睛到生活中去认真观测,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一说,好吗?

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教学设计5

一、激趣导入

小伙伴喜爱搭积木吗?今日我们一起来玩搭积木。

二、动手操作

1、搭积木

师: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留意哪些简单搭牢,哪些不简单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举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可能已经有小伙伴能说出其中几种形体的名称了。)

2、分一分

师: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

假如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小组合作分一分。?

同学合作探究,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沟通。?

指名沟通:小伙伴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同学沟通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三、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

?⑴、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它们的面是平平的。

而且有大有小。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