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机务员(高级工)题库答案_第1页
动力机务员(高级工)题库答案_第2页
动力机务员(高级工)题库答案_第3页
动力机务员(高级工)题库答案_第4页
动力机务员(高级工)题库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力机务员(高级工)题库填空:1.1979年,GNB公司在购买Gates公司的专利后,又发明了MFX正板栅专利合金,开始大规模宣传并生产大容量吸液式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2.写出右图中各序号所指的结构名称。①——电池槽、盖 ②——提手③——极板 ④——超细玻璃纤维隔板⑤——汇流排 ⑥——极柱⑦——阀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蓄电池放电容量就越大,电池自放电越大,板栅腐蚀速度越快,电池寿命越短。4.电池的充电态电解液密度越高,则电池的开路电压就越大,则其浮充电压就越高,均充电压也越高。5.循环使用寿命(次数)与放电深度有很大关系,放电深度越大,循环次数就越_少____。6.放电电流越大,蓄电池容量就_小____,反之,放电电流起小,则蓄电池容量就越大。7.大电流放电时,Pb2SO4主要分布在极板的表面,并很快阻塞极板中活性物质的孔隙,使电解液不能及时扩散到极板内部的活性物质中去,从而使放电端电压很快下降,从而使放电终止。8.小电流放电时,由于电流较小,所以生成Pb2SO4的速度也较慢,所以电解液能较顺利地扩散进入活性物质内部,从而使极板内外Pb2SO4的分布较均匀,从而使极板表面孔隙被阻塞前,能生成较多的Pb2SO4,所以小电流放电时能放出更多的容量。9.铅酸蓄电池正极活性物质为PbO2,负极活性物质为海绵状Pb,其放电产物都为Pb2SO4。10.由于Pb2SO4的体积比PbO2及Pb的体积都大,所以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体积变大,充电时体积变小。11.蓄电池在充放电循环时,正负极板处于体积的收缩膨胀循环中,从而使活性物质与极栅接触变坏,极栅变形,活性物质孔隙变大,相互间接合力变差,易疏松脱落。其中提高电池的极群的装配压力,能较大改善上述不利因素。12.小电流,长时间放电,使Pb2SO4更能深入极板活性物质内部,从而对极板活性物质与板栅界面结构等会产生较大的影响。13.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使用时应避免小电流长时间放电,同时还应注意放电后应及时初充电,以防出现早期容量损失。。14.铅酸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式:正极:PbO2+3H++HSO4-+2e-PbSO4+2H2O15.铅酸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式:负极:Pb+HSO4-PbSO4+H++2e-16.铅酸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总的电池反应式电池反应式:Pb+PbO2+2H2SO42PbSO4+2H2O17.在电池内部,若要使氧的复合反应能够进行,必须使氧气从正极扩散到负极。氧的移动过程越容易,氧循环就越容易建立。18.在阀控式蓄电池内部,氧以两种方式传输:一是溶解在电解液中的方式,即通过在液相中的扩散,到达负极表面;二是以气相的形式扩散到负极表面。19.对于氧循环反应效率,AGM电池具有良好的密封反应效率,在贫液状态下氧复合效率可达99%以上;胶体电池氧再复合效率相对小些,在干裂状态下,可达70-90%。20.电池在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称为开路电压。电池的开路电压等于电池的正极的电极电势与负极电极电势之差。21.工作电压指电池接通负载后在放电过程中显示的电压,又称放电电压。在电池放电初始的工作电压称为初始电压。22.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给出的电量称为电池的容量,以符号C表示。23.实际容量是指电池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输出的电量。它等于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乘积,单位为Ah,其值小于理论容量。24.蓄电池在开路状态下,铅的自溶解导致容量损失,与铅溶解的共轭反应通常是溶液中H+的还原过程。25.阀控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使用过程中不用加加酸、加水维护,要求正板栅合金耐腐蚀性好,自放电小。26.阀控蓄电池负板栅合金一般采用铅-钙合金,尽量减少析氢量。27.在铅酸蓄电池设计实际应用中,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一般比正极高,对于阀控铅酸蓄电池,考虑到氧再化合的需要,负极活性物质设计过量,一般宜为1:1.0—1.2。28.阀控电池电解液中硫酸含量一般按理论量的1.5倍设计,电解液比重一般为1.30g/m1左右。29.目前市场使用的安全阀主要有:柱式、帽式和伞形安全阀。30.蓄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活性物质沿厚度方向的作用深度有限,电流越大其作用深度越小,活性物质被利用的程度越低。判断题:1.现在使用的“免维护电池”是已不需要维护的,可以不需要人管。(×)2.额定容量为100AH的电池放电,若以100A放电,可以放1个小时。(×)3.相同容量不同厂家的蓄电池可以串联使用。(×)4.电池不连接负载则也会放电,容量会自然下降。(√)5.充电时,只有充电电压达到指标,且充电电流降为0时才算充满。(√)6.蓄电池组在放电过程中,若所测量的整组电池的每个极柱的压降都小于10mV,则可判该组的极柱压降为合格。(×)7.交流复电后,应立即对电池补充电,但充电电流应限制在3.5IC10的范围之内。(×)8.随着蓄电池工艺水平的提高,阀控铅酸蓄电池已适宜安装在任何场所。(×)9.蓄电池容量试验有多种方法,但最安全、可靠的容量试验测试方法是标示电池的放电检测。(√)10.GFM铅酸蓄电池在循环使用时,其寿命主要依赖于放电深度。放电深度越深,PbO2粒子之间的相互结合越松驰,易于脱落,循环寿命就会缩短。(√)11.蓄电池的能量是指在一定放电制度下,蓄电池所能给出的电能,通常用瓦时(Wh)表示。(√)12.蓄电池的功率是指蓄电池在一定放电制度下,于单位时间内所给出能量的大小,单位为W(瓦)或kW(千瓦)。(√)13.蓄电池容量试验时,每组至少选2只标示电池,作为了解全组工作情况的参考。(√)14.如果有一个蓄电池端电压在放电循环中测试为最低的,就可判为该组中的落后电池。(×)15.正常运行的蓄电池组在放电过程中,不可能有落后电池会出现反极现象。(×)16.100%完全放完电的蓄电池,内部电解质呈中性。(×)17.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利用的是阴极吸收技术,将产生的氧气重新循环回电池内部,使得电池内部气体量不会增加。(√)18.电池浮充寿命与环境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温度每升高10℃,电池寿命就减少2倍。(×)19.铅酸蓄电池的容量通常用安时(Ah)表示,容量=单格正极板片数×单片极板的容量。(√)20.铅酸蓄电池电解液主要成分是硫酸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混合物。(√)21.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能全部转变为化学能。(×)22.蓄电池电解液密度过高或者在使用中温度过高,硫酸铅将深入形成不易恢复。(√)23.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只要发现有任一电池的电压下降到放电终止的数值,应立即停止放电。(√)24.蓄电池可以通过串联来增加电池组的电压和容量。(×)25.蓄电池产生极板硫酸化的主要原因是电池长期充电不足。(√)27.不同使用年限但相同规格的电池不可以在同一直流供电系统中使用。(×)28.-48直流电源供电回路全程最大允许压降应不大于3V。(√)29.不同规格的蓄电池禁止在同一直流供电系统中使用。(√)30.蓄电池使用6年以上或容量低于额定值的80%时,应进行更新。(×)31.蓄电池充电终止的判断依据—充电量不小于放出电量的1.2倍。(√)32.蓄电池浮充时全组各电池端电压的最大差值不大于0.05V。(√)33.蓄电池单体电池浮充状态下的浮充电压范围应在2.18V-2.28V之间,连续二个维护周期超出范围,判为单体故障,应实施充放电维护,不能恢复的,应予以更换。(√)选择题1.10小时放电率的电池容量为100AH,如果按照50A的电流放电,一般要求电池能够支撑()。(C)a.2小时b.1.5小时c.1小时d.0.5小时2.通信电源具有电池管理功能,其中的充电管理中有一个充电限流值参数,该参数一般是电池标称容量值的()。(B)a.0.01b.0.1c.1d.103.室温25℃下,48V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浮充电压一般为()左右。(C)a.48Vb.52Vc.53.5Vd.56.4V4.如果机房无空调,夏天平均气温为35℃,冬天平均气温为15℃,请问在夏天通信电源的浮充电压应该比冬天时()。(B)a.不变b.低1~2V左右c.高1~2V左右d.高0.7V左右5.为了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防止电池过放电,由于实际负载电流大大小于电池10小时放电率的电流时,其终止电压比10小时放电率的终止电压()。(C)a.低b.一样c.高d.说不清楚6.关于电池的正确叙述()(C)a.电池放电过程具有恒定电压和电流。b.电池的类型虽较多,但单体电池的额定电压是一样的。c.电池是一种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的装置。d.电池必须具备可再充电功能。7.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物质组成为()(A)a.PbO2和Pbb.PbSO4和Pbc.PbO2和PbSO4d.PbO2和PbO8.1个单体铅酸蓄电池的额定电压为()(A)a.2Vb.12Vc.2.23Vd.1.8V9.以下关于同一规格铅酸蓄电池连接使用正确的叙述为()(B)a.电池串联使用,电压加和,容量加和。b.电池串联使用,电压加和,容量不变。c.电池并联使用,电流不变,容量加和。d.电池并联使用,电流不变,容量不变10.“VRLA蓄电池”指的是()(C)a.密封反应效率较高的蓄电池b.富液式电池c.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d.开口排气式蓄电池11.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用途()(ABCD)(多重选择)a.通信电源配套b.电力操作电源配套c.铁路机车启动d.UPS不间断电源12.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主要构造()(ABCD)(多重选择)a..正,负极板b.隔板c.稀硫酸电解液d.电池壳,盖,接线端子13.用户较为关注的蓄电池问题()(ABCD)(多重选择)a.蓄电池使用寿命b.蓄电池容量c.蓄电池漏液,鼓胀d.蓄电池充放电特性14.C10代号的含义()(B)a.电池放电20小时释放的容量(单位Ah)b.电池放电10小时释放的容量(单位Ah)c.电池放电20小时释放的能量(单位W)d.电池放电10小时释放的容量(单位W)15.实现VRLA蓄电池密封的条件有()(ABCD)(多重选择)a.正极产生氧气的速度应小于负极吸收氧气的速度。b.正极产生的氧气能容易地移向负极,同时保持电解液不流动。c.防止负极氧化,空气(氧气)不能进入电池内部。d.蓄电池自放电少。16.根据YD/T799-1996标准,蓄电池3小时率额定容量C3的数值为()(A)a.0.75C10b.0.55C10c.0.3C10d.3C1017.蓄电池放电容量与放电电流,环境温度(视作蓄电池温度)的关系()(A)a.放电电流越小放电容量越大,温度越低放电容量越小。b.放电电流越小放电容量越大,温度越低放电容量越大。c.放电电流越小放电容量越小,温度越低放电容量越小。d.放电电流越小放电容量越小,温度越低放电容量越大。18.蓄电池应避免在高温下使用是因为()(D)a.高温使用时,蓄电池无法进行氧气复合反应。b.电池壳在高温时容易变形。c.高温使用可能造成电解液沸腾溢出电池壳。d.高温时,浮充电流增加,加快了栅板腐蚀速度和气体的生成逸出,导致电池寿命缩短。19.过放电(Overdischarge)指的是()(B)a.过大电流放电的放电方式。b.超过蓄电池规定的放电终止保护电压后的继续放电。c.过充电的相反过程。d.蓄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状态之后继续进行的充电。20.爱默生网络能源GFM蓄电池正极板栅的合金为()(A)a.铅钙锡铝四元合金b.纯铅c.铅钙合金d.铅锑合金21.爱默生网络能源GFM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包括()(C)a.极柱表面的热缩塑套密封层b.极柱底部的“O”形密封圈c.端子上部的树脂密封层c.包含以上a,b,c的三层密封结构。22.GFM蓄电池采用AGM隔板,隔板的作用主要有()(ABCD)(多重选择)a.保持正,负极板绝缘b.空隙度高,成为氧气的通道c.吸附电解液,保持电解液不流动d.良好的弹性,保持极板紧装配压力根据充电特性图(图3-4)回答23,24,25三个问题(横坐标为时间,单位:小时)23.充电方式为()(B)a.恒流充电方式b.限流恒压充电方式c.恒压恒流充电方式d.均衡充电方式24.充电过程蓄电池电流与电压的变化趋势为()(A)a.充电电流一开始保持恒定,当蓄电池电压上升到加载充电电压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直至最后的稳流充电方式。b.电流与电压的乘积保持恒定。c.蓄电池端电压在充电过程保持2.23V/单格。d.50%放电深度的充电电流比100%放电深度的充电电流要大。25.100%放电后回复充电至放电量的100%所需时间约为()(对应图中的实线)(C)a.8小时b.14小时c.20小时d.36小时26.通讯用阀控密封蓄电池进行容量检测采用的放电方式有()。(ABD)1小时率;B.3小时率;C.5小时率;D.10小时率(4)浮充状态下单体蓄电池的浮充电压理论上应不低于()伏。(B)A.2.25V;B.2.18V;C.2.15V;D.1.80V27.蓄电池的开路电压是指()。(C)a.浮充状态下的正负极端电压;b.均充状态下的正负极端电压;c.电池在脱载状态下的端电压;d.在放电终止状态下的端电压。28.2组48VGFM-500Ah电池并联在一起均充补充电时,充电电流限流在1.5Ⅰ10是指充电电流控制在()。(D)a.≤80A;b.≤100A;c.≤120A;d.≤150A29.蓄电池在安装后应做哪些检查:()。(ABCD)a.逐个检查导电连接螺栓是否拧紧;b.电池正负极连接是否符合系统图的要求;c.检查电池的总电压是否正常;d.记录相关开关电源参数。30.蓄电池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电池壳体膨胀,造成此现象的一般原因有()。(ABCD)a.过充电;b.排气阀失控;c.环境温度过高;d.热失控。问答题1.阀控密封电池是如何实现密封的?答:1)负极板栅采用无锑铅钙合金,提高负极析氢过电位,比低锑合金高200mv,也就是抑制了氢气的析出,保持一定的内压,并且有很强的耐腐蚀性。2)负极容量高于正极容量,充电时防止负极析出氢气,并使O2在负极复合。3)采用特制单向安全阀,使电池内压保持一定的平衡,并且抑制外界气体(O2)进入电池内部腐蚀负极板栅,开阀压力为18——23KPa,闭阀压力小于8KPa,并且有滤酸片保持电解液浓度一定。4)采用孔率为90%以上的超细玻璃纤维隔板,吸附一定量的电解液,达到贫液式设计,并且留有足够的气体通道,能使气体在内部复合。2.电池表面为什么会爬酸或极柱漏液?答:1)制造工艺方面:极柱的漏液爬酸,这是柱和盖相结合的工艺问题,密封胶质量达不到标准所致。目前双登新型GFM电池采用专利极柱密封技术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严重漏液的情况有上盖与壳体结合部分。电池采用热封闭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在注入电池液时可能因某种原因注入过多的电池液,使之形成富液状态,也将导致泄露。如果以上情况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均属于生产工艺问题,应对电池进行更换。2)使用因素:如果电池在运行期间属用户使用不当,电池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如长时间过充电。频繁均充将导致安全阀频繁开启,内压升高从而出现冒气,爬酸等现象。3)判断该现象的方法,漏液的位置首先擦净,然后涂抹少许的凡士林油,经过一段时间后依然存在漏液现象,属电池漏液:若没有则电池不再漏液。3.电池极柱旁为什么有少量的白色结晶体?答:主要原因是电池表面存在残留电解液,而出厂时由于装封比较及时,内部存有一定的水蒸气,从而在电池表面往往形成比较稀薄的硫酸膜,与极柱中铅发生反应形成白色结晶体覆盖在极柱周围。或者水蒸气凝结在金属铅的表面使之发生氧化。4.电池为什么出现鼓包变形?答:电池出现鼓胀变形,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的压力急剧增加而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的几点:(1)安全阀开阀压力过高,或者是安全阀阻塞。当体内的压力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候阀门不能正常打开,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造成鼓包变形。(2)浮充电压设置过高,充电电流大,导致正极柱上的O2析出加快,而来不及在负极复合速度,同时电池体内的温度上升也很快,在排气不及,压力达到一定时候,使VPLA电池出现鼓包变形。(3)VPLA电池充电运行中特别是在串联电池中,如果对电池进行过充电,若有品质不良的电池常会出现内部复合不良等现象,从而出现鼓包现象。(4)因VPLA电池属于贫液式设计,对气体的化合留有通道,而如果有富液现象,就会阻挡产生的O2扩散到负极,降低O2的复合率,体内压力增大。5.蓄电池组单体电池的浮充电压为什么会出现不均一的现象?答:VPLA电池存在浮充电压不均一,是一个国际的难题,它是由于制造过程中极板之间的不均,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不均一,吸酸饱和变不均一,隔板厚度不均一等因数累积的结果。电池经过一段时间浮充(约6个月)以后,浮充电压会趄于均匀。6.为什么新旧电池、不同类型电池,最好不要混合使用?由于新旧电池、不同类型的电池的电池内阻大小不一,电池的充放电时差异明显,如串联使用会造成单只过充或欠充;如果并联使用,则造成充放电偏流,各组电池的电流不一致。7.电池在运行维护过程中、需要经常检查那些项目?答:(1)电池的总电压、充放电流及各电池的浮充电压:(2)电池连接条有无松动、腐蚀现象:(3)电池壳体有无渗漏和变形:(4)电池的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具有酸雾溢出。8.什么叫浮充电压?怎样能确定电池的浮充电压?答:浮充使用时候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必须保持一恒定值,在该电压下,充放电压应足以补偿蓄电池由于自放电损失的电量和氧循环的需要,保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使放过的电池充足电,这样就可以使蓄电池长期处于充足电状态,同时,该电压的选择应使蓄电池因过充电而造成损坏达到最低的程度,此电压称之为浮充电压。9.电压浮充运行时,落后电池如何判断?答;落后电池在放电时候端电压低,因此落后电池在放电状态下测量,如果端电压在连续二次放电循环中测量均是最低的,就可以判为该组中落后电池。10.电池有时有略微鼓胀,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吗?答;由于电池内存在着内压,电池壳体出现微小壳体的鼓胀程度,一方面一定要注意安全阀的开阀压,使电池内内压不至太大,以及选择合适的壳体材料,壳体厚度;另一方面用户要对蓄电池进行正常的维护保养,以免过充和热失控。11.电池放电后,一般要多少时间才能充足电?答;放电后的蓄电池充足电时间所需要时间,随放出容量及初始充电电流不同而变化,经过10H率放电,放电深度100%的蓄电池,蓄电池通过“恒压限流”充15——24小时后,充入电量可达100%以上。12.电池漏掖分哪几类,主要有那些现象?答;阀控密封电池的关键是密封,如电池漏掖则不能与通信机房同一室,必须进行更换。(1)现象;A、极柱四周有白色晶体,明显发黑腐蚀,有硫酸掖滴。B、如电池卧放,地面有酸掖腐蚀的白色粉末。C极柱铜芯发绿,螺旋套内掖滴明显或槽盖有掖滴明显。(2)引起原因;A、某些电池螺旋套松动,密封圈受压减少导致疏漏。B、密封胶老化导致密封处有纹裂。C、电池严重过放过宠,不同的型号电池混用,电池气体复合率差。D、灌酸时酸液溅出,造成假漏液。(3)处理措施;A、对可能是假漏液电池进行擦试,留待后期观察。B、对漏液电池的螺套进行加固,继续观察。C、改进电池密封结构。13.为什么高型电池最好采用卧放,低型电池最好采用竖放?A、高型电池竖放容易导致电池内部电解液分层,放置时间久后,上层的硫酸密度变稀,下层的硫酸密度变浓,从而形成浓度差微电池,长期如此导致自放电严重,缩短电池使用寿命。B、低型电池电解液分层的可能性小得多,而采用竖放有效地减少电池漏液的可能,因此矮型电池宜选择竖放置。14.怎样确定电池的安装方式?答:对于采用AGM技术的阀控电池,高型设计的电池在安装时应选择水平卧放,以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电解液分层。安装时,主要考虑安装面积和地面承重,用户可根据电池安放区情况选择二层、三层、四层、和六层安装方式,在地面承重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四层或六层方式安装可节省战地面积,这种方式较适合于电池在一楼或地一室,对于有足够的面积而地面承重能力差的情况,宜采用二层方式安装。具体安装方式参照“电池安装手则”。超出“安装手则”以外,公司技术人员为客户进行专项设计,也称特殊设计。15.为什么电池放电初期最初阶段电压下降较快?电池放电到什么时候才算过放电?答:电池的放电制度是指电池的放电速度率、放电形式、终止电压以及温度。VRLA的放电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电池端电压由浮充迅速至开路电压,此时带呀大至2.23V降到2.10V左右,因此此过程是由浮充电压转为开路电压,并非时间开路放电电压,所以下降特别快。电池端电压由于开路压稳步下降,一般正常情况下电池在2.05V---1.80V期间也属于放电属于平稳过度期,电压端压稳步下降。当电池达到终止电压,此时若继续放电,则放电速度率加快,同时这时也属于电池的过放电过程,如果发生了过放电,则必须及时对电池进行补充电,否则会导致电池内部硫酸盐化,恢复本来容量将带来很大的困难。16.VLRA电池的浮充使用寿命四怎样推判的?答:VLRA电池的浮充使用寿命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达到10年以上,这么长的寿命如何科学的推判?目前国际上采用加速寿命试验的方法来推判,因为VLRA电池对温度特别敏感。有关数据认为,电池使用温度每提高10度(25度为正常温度)浮充使用寿命缩短1倍,通信用VLRA电池的新标准规定了加速实验方法,方法如下:以2.25V单体,在55度下进行浮充42天,然后以1小时率放电到1.70V单体,即为一个循环,直至电池容量将至805为终止,一个循环电池容量将至80%为终止,一个循环相当于25度浮充寿命1年。要求电池寿命不低于8个循环。17.蓄电池使用中,为什么有时“放不出电”?答:电池在正常浮充状态下放电,放电时间未达到要求,程控交换机上电池电压即已下降至其适定值,放电即处于终止状态。其中原因为:电池放电电流超出额定电流,造成放电时间不足,而实际容量达到:浮充时实际浮充电压不足,会造成电池长期充电不足,电池容量不足,并可能导致电池硫酸盐花。电池间连接条松动,接触电阻大,造成放电时连接条上压降大,整组电池电压下降较快(充电过程则相反,此电池电压上升也较快)。放电时环境温度过低,随着温度的降低,电池放电容量亦随之下降。18.电池在充电时,为什么有时会有“扑扑”的声音?答:一般情况下,充电时会产生部分氧气,有足够的气体扩散通道,达到痒的迅速传递与化合,但在电池过充时,产生的气体较多,来不及复合,电池内部全体压力过高,当内部压力超出安全排气正常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待压力恢复到正常值时自动控制关闭,在此过程中,由于气体流动会产生声响。19.电池发烫,温度较高会影响电池使用吗?答:一般情况下,处于充放电过程,由于电流较大,电池存在一定内阻,电池会产生一部分热量,温度有所升高。但是,但电池充电电流过大,电池间间隙过小会使充电电流和电池温度发生一种积累性的增强作用,并损坏蓄电池,造成热失控,特别是用户的充电设备为交流电源,充电设备虽经过滤波,但仍有波纹电压。而一个完全充电的电池的交流阻抗很小,即使电压变化很小在电池线路内也会产生明显的交流电流,使电池的温度上升,而电池热失控导致温度进一步上升,电池壳强度下降以至软化,造成电池内压下膨胀,并造成电池损坏。20.电池的容量能利用电导测量吗?目前国内外情况怎样?答;美国科学家D.Feder博士的观点认为,电池的电导值越大其容量越高,电池电导和电池容量之间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