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人
口
迁
移第二课时
Humanmigration2019湘教版课程标准1.根据材料,判断分析某人口流动形式是否属于人口迁移行为。2.根据所给定人口迁移的材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根据材料,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学习目标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政治因素
政策政治变革战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生态
家庭婚姻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大型工程建设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议一议,下列人口迁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①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20万居民被迫迁移。
②近10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20万六盘山区移民。
③2014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④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⑤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活动探究①自然环境因素核辐射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居民被迫迁移①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20万居民被迫迁移。②近10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20万六盘山区移民。②自然环境因素六盘山区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发展条件差,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③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俄、乌两国冲突引发乌克兰东部战乱,受战争和民族文化影响,俄罗斯族居民选择迁人俄罗斯,避免战乱和民族歧视的影响。③2014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④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④经济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灾荒、战乱等原因,大量汉族人不堪困苦,迁移到谋生条件更好的地方。⑤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严重的旱灾导致大面积土壤风化形成严重的沙尘暴,大量牲畜、动物死亡,农作物大面积绝收,恶劣生存环境迫使居民外迁,这是根本原因。而选择到东部,或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是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是受经济因素影响。⑤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2.
19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承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而在德国北部实行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1)19世纪,德国北部农业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相比,人口迁出率较高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德国北部农业地区的人口迁出率更高。德国北部农业发展条件(气候)较差,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人们更难获得经济收入维持生活,因此人口迁出率比南部更高。(2)影响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试列举类似的例子。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如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走西口”“闯关东”等。52°活动2:德国的人口迁移清代,大批华北饥民为什么要“闯关东”?
“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的黑、吉、辽东北三省地域。1860年起清朝开放东北的“封禁地”,以后又采取鼓励政策。
山东、河北及北方各地的移民大批迁入东北。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山东人居绝大多数,先后有2000万山东人相继踏上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关东大地。这种历史罕见,规模巨大的移民现象,被称之为“闯关东”。推力:华北地区自然灾害、战乱、粮食短缺。拉力: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粮食充足。
镜头一:闯关东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1990年,朱传文的孙子朱胜日已经60多岁了。这年他决定带着全家迁回山东老家,却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1.你认为朱胜日老人应说出山东的哪些好处,来说服家人同意与他一起迁回山东?2.100年前朱传文一家决意离开山东,100年后朱传文的孙子又带领全家迁回山东,这一“走”一“回”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合作探究】
镜头二:雁南飞1.山东的经济更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教育水平也高,并且山东是老家,气候条件比东北好。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发展变化的,迁入地和迁出可能会相互转化。3.“闯关东”的影响:有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雁南飞”的影响: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严重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因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农村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利于扩大产业规模/人才,利于科技创新;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④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⑤缓解老龄化进程/减缓老龄化趋势①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环境;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③缓解当地的就业、交通压力;④加强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利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②在住房、交通、就业、卫生、教育、城市、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①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②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农村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留守家庭增多④老龄化加剧三、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承载力;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③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④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国际人口迁移15世纪发现“新大陆”两次世界大战一战前二战后欧洲(殖民者)美洲、澳大利亚非洲(奴隶)欧洲美国、加拿大战乱国非战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20世纪初二战后政治:经济:东欧:国界变动(德国)南亚:印巴分治非洲:殖民者离开北美:人口流入(拉美>亚洲>欧洲)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二战前后各大洲人口流向的变化欧洲北美洲拉美大洋州非洲二战前二战后无论是19世纪以前,还是二战之后,始终都是人口迁出地的大洲:
;始终都是人口迁入地的大洲是:
、
;拉丁美洲由人口
.
变为人口
,欧洲则相反。非洲北美洲迁入地迁出地大洋洲二战前二战后时期迁移路线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特点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①欧洲人到美洲、大洋洲②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新大陆(美洲、大洋洲)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的殖民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空间分布二战后①拉丁美洲人到北美和西欧②南亚、南欧和非洲人到西亚、北非打工③南欧和非洲人到西欧打工亚非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国际人口迁移案例:沙特阿拉伯的外籍工人沙特盛产石油,已探明石油储量居全球之冠。石油开发需要大量工人,而沙特国内劳动力比较缺乏,发展较快的经济吸引大量外籍工人前来工作,2016年外籍工人占沙特总人口的30%以上。当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式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类型高素质人才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原因寻求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产生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纪上蒙受双重损失是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三、我国人口迁移1949年1978年战争政治经济人口迁移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1949—1978)、经济(1978年之后)、战争(1949年之前)、灾害(1942、1959—1961)等二、国内人口迁移方向:
①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地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②唐代至清代:江西迁往湖广,湖广迁往四川。
③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特点:频繁、规模大探究据图说出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并探讨其原因?东部到边疆(东北、西北、西南)、城市到农村;支边、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特点:国家政策,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自发性迁移少;以行政导向为主;有组织、有计划、规模小阶段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流向:读下图及课文,试着说出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并分析其原因。乡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向工矿地区流向:原因:特点: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自发性迁移为主,流动人口剧增阶段三:改革开发以后改革开放后读下图及课文,试着说出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方向,并分析其原因。边贸、石油开发等边贸等工矿区边贸等3、国内人口迁移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的频繁,自然灾害多大批迁移(自发性为主)迁往自然条件好、社会较安定的地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的自愿性迁移比较少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政策上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限制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主要是自发流动;流向发生变化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区政策经济规模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发边疆等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河北、山东人口迁往东北;走西口:山西、陕西、河北一带人口迁往内外蒙古;下南洋:东南沿海一带人口迁入东南亚我国“民工流”和“民工荒”现象
(1)“民工流”的产生原因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②城乡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差距;③国家允许农民进城政策的实施。(2)“民工流”的流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3)“民工流”的变化——“回流”和“民工荒”:近几年出现“回流”和“民工荒”现象。一方面东邻沿海招工难;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西部转移。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三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导致民工“回流”。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健康体检中心首诊负责制及流程
- 文学爱好者交流会活动计划
- 城市综合体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场地租赁及收益分成协议
- 影视剧群众演员招募与表演艺术培训协议
- 建筑施工员岗位安全管理聘用服务协议
- 氢能源燃料电池产业链整合合作股权协议
- 电子产品质保期及售后服务补充协议
- 油田钻井现场安全劳务派遣管理合同
- 整形医院培训部职责与课程
- 网红小吃连锁品牌区域代理加盟管理协议
- 安全负责人岗位竞聘
-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 冰敷在临床工作应用
- T-GXAS 689-2024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风景名胜区选址论证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 【MOOC】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I-内蒙古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南方航空公司汇率风险管理策略案例分析》
- 2024下半年四川省中江县事业单位招聘30人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信贷准入资格考试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中国农业发展史
- 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地理试题卷
- T∕CACE 0118-2024 改性磷石膏混合料道路稳定基层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