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荆门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湖北省荆门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湖北省荆门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湖北省荆门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湖北省荆门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北省荆门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

2.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给来访者帮助、启发并改变其认知、情感和态度以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是()。A.心理诊断B.心理治疗C.心理咨询D.心理矫正

3.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干扰属于()A.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

4.主题统觉测验的编制者是美国心理学家()。A.奥尔波特B.卡特尔C.艾森克D.莫瑞

5.下列属于教育的社会属性的是()

A.平衡性

B.永恒性

C.选择性

D.适应性

6.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7.

26

由于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8.教师借助由字母、单词、数字等组成的“纲要信号”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法是()。

A.导学式教学法B.“掌握学习”教学法C.情境教学法D.沙塔洛夫教学法

9.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智育B.德育C.教学D.体育

10.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整合D.原型内化

1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B.与其他教师处好关系C.认真执行校长指令D.教好课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C.生产劳动D.动物本能

13.某人在面对问题时,善于把握事物方方面面的关系,全面地分析问题,这体现了他思维品质的()。

A.深刻性B.广阔性C.逻辑性D.严谨性

14.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15.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A.操作技能B.动作技能C.运动技能D.智力技能

1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A.感知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17.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选拔班干部

C.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D.组织教育活动

18.称赞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A.加里宁B.苏霍姆林斯基C.巴格斯基D.陶行知19.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属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概括性20.提出自我效能的心理学家是()。A.A.费斯廷格B.韦纳C.阿特金森D.班杜拉二、填空题(20题)21.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22.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3.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24.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25.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26.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7.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28.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29.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30.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31.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32.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33.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3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35.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36.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37.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38.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39.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40.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三、简答题(5题)41.简述美育的任务。

42.简述技能的特点。43.简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依据。

44.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45.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

四、论述题(5题)4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进行概念掌握。47.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48.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49.试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50.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的作用就可以了。请根据某一教学规律对此看法加以分析。五、辨析题(5题)51.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52.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53.因为注意可以分配,所以人可以任意地同时进行任何活动。

54.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55.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主题统觉测验是投射式人格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编制的。

5.BB

[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6.B

7.A

8.D这里考查的是沙塔洛夫教学法的定义。

在国内外教学改革中,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还有两处需要注意:

第一,洛扎诺夫法,又称为启发式外语教学法。

第二,合作教学法。提出者是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该内容易考选择题。

9.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0.D

11.A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总的来说,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2.C

13.B思维的广阔性指思路广泛,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14.A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300多年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世。

15.D

16.C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觉的概念。

17.A

18.A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深刻地体现了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付出艰辛,这句教育名言,是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提出来的。

19.B

20.D

21.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22.强化强化

23.制度文化2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5.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26.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27.混合课混合课

28.学生集体学生集体29.随意运动克服内外困难

30.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31.识记保持32.壬寅学制

33.夸美纽斯夸美纽斯34.稳定,统一

35.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36.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37.一般能力;特殊能力38.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39.认识

40.强制性强制性

41.(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42.技能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解析:该题的答题技巧是:先回答技能是什么,然后回答技能区别于什么。43.(1)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决策者。(3)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4)教师是教育效果的影响者。

44.(1)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的有机统一。

(2)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

(3)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常有“灵感”出现。

(4)创造性思维过程表现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

(5)创造性思维过程表现为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

45.智力技能的特点:智力技能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原型定向;②原型动作;③原型内化。46.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此题较难,首先,要把要点答完整;其次,要注意每个要点中的重要概念;最后,要结合实际进行论述。47.(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48.(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9.基本含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符合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在进行说理教育时,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50.(1)对此观点可以根据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进行分析。(2)该规律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受过专门训练,而学生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3)该规律还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主观能动性。(4)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上述观点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的。解析:论述题越来越注意考查考生对实际现象和问题的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